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735

  裕仁和他那位有脑残病的老爹大正天皇是不一样的,不会在御前会议上不发一言装木偶,对政治问题更是表现出了异常的热情。
  “陛下,陆海军目前正在加紧研究防空对策。”田中义一接过问题,“并且同德国和英国进行了接触,英国方面已经同意出售新式战机和发动机……”
  天皇追问:“英国的新式战机什么时候能到位,他们的发动机性能如何?能和赤俄使用的德国发动机相比吗?”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了,田中义一根本回答不上,只能看看海军大臣冈田启介。冈田比田中小四岁,又是西化的海军出生,对外国兵器发展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他起身回答说:“陛下,目前世界上的航空发动机是分液体冷却和气体冷却两种路线的。英国在液体冷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德国在气体冷却领域拥有领先。”
  “哦,那么帝国可以引进英国液体冷却发动机吗?”天皇问。
  这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好在冈田启介早就做了功课,咨询了三菱公司和中岛公司的专家。
  “可以引进,但是困难非常之大。”冈田回答,“由于液冷式发动机结构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极高,引进具有一定困难。而且,英国还有技术出口限制。是不可能转让最先进之技术的……”他顿了一下,随后亮明观点,“因此海军倾向于和德国进行合作。”
  听到这个意见,天皇愣了下,他打小就知道日本海军比较亲英的。
  他看着冈田,冈田接着说:“德国不仅愿意提供大功率空冷发动机之技术,还愿意同我们合作开发新式之战机和军舰。愿意提供苏联航空母舰之全部技术图纸,派出工程师帮助我们开发新式航空母舰以及其他海军主力舰,合作开发大功率船用推进设备。
  另外,德国还愿意出售包括大型水压机,超大型热轧机,大型酸性平炉在内对造船业极为关键之设备……而这些都是英国和美国不愿意出售的。
  而且,德国在过去几年,已经成功提升了苏联和意大利的重工业水平。因此海军相信,德国人是真正准备向日本转让关键之技术的。”
  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大功率船用发动机和大型水压机这些东西,别说在20年代,就是在21世纪也是“国之重器”。想要获取这些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而赫斯曼现在却同意“敞开”向日本转让!
  这也就难怪冈田启介和日本海军会动心了。
  裕仁天皇又将目光转向田中义一,因为他也知道德国人不会无条件向日本提供那么多好东西的。
  “陛下,德国要求我帝国放弃《对华政策纲领》,同支那武汉政府保持和睦至少5年。否则,德国出于维持与赤俄易货贸易关系之考虑,只能在未来之俄日冲突中全面支持赤俄……”
  这才是田中义一召开今次御前五相会议的目的!
  天皇问:“若是坚持贯彻《对华政策纲领》,帝国可有把握战胜?”
  “确有把握。”田中义一回答。“只是代价相当沉重!”
  一艘苏联航母加上一艘过时的战列舰再加几条老旧的巡洋舰、驱逐舰,当然对付不了强大的日本海军。而武汉政府虽然能依靠其庞大的基层力量动员起数百万计的士兵打一场人民战争,但是毕竟没有足够的武器去装备他们。
  所以日本只要肯付出代价——每天有几百架次TB-2来东京一日游再顺便丢个几百吨一千吨炸弹什么的——还是可以摧毁武汉政权的。
  昭和天皇接着问:“那么同支那武汉政府保持和睦至少数年又是什么意思?是要坐视武汉政府统一支那吗?”
  “并非如此,据德国方面所透露,赤俄目前只希望保持武汉政府对淮河以南之统治。我帝国在满洲、华北之利益不受影响。但是武汉政权与北京之奉系政权迥然不同,乃是奋发激进之革命政府,且有赤俄之援助。若假时日,必然崛起,北京之奉系政权绝非其对手,届时即便我帝国直接介入支那内战,恐怕也无必胜之把握,还极有可能引发帝国与赤俄之决战。因而数年和睦,虽可充实国力,保全帝国之根本,但也是养虎贻患。臣等实在难以决断……”
  果然是左也不好,右也不是!裕仁天皇扫了眼满面愁容的内阁五相和一票重臣。突然吸了口气,用悠长而含糊的语调说道:“四海皆兄弟,相煎何太急。”
  然后天皇就从自己的御座上起身,在内大臣和侍从的陪同下扬长离去。而在场的大臣和重臣们,都已经明白了裕仁天皇的意思——用一首含糊有歧义的和歌表达意愿,是日本国内政治的特色,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上位者可以推卸责任。
  裕仁说“四海皆兄弟”这话是有特殊意义的。在明治天皇决心发动日俄战争时就说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何故无事起仇波”。所以“四海皆兄弟”要表达的意思是想打。而“相煎何太急”的意思则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现在不是时候,将来有机会再打,数年和睦就能让武汉政府变成老虎?天皇大人才不相信呢。而且武汉政府的控制区也不是日本的生命线,犯不着为此招来那么多TB快递吧?等到日本有了足够的空中力量……
第168章
萧条来了
  “四海皆兄弟,相煎何太急?”施莱彻尔少将一边往杯子里倒啤酒,一边念叨着昭和天皇的打油诗。当然是在念德语译文。“相煎是什么意思?”
  “就是相互残杀的意思。”赫斯曼伸手从施莱彻尔手中接过啤酒,同时笑着解释。
  他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了远东之行,还带回了一份《德日工业技术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将向日本转让航空、造船、冶金、化工等诸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而且还会指定亨克尔公司和凯撒大帝造船厂去同日本联合开发新型军用飞机、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以及驱逐舰。
  在这份《德日工业技术合作协议》之中还有一些秘密的条款,是关于日德海军合作的。德国将会从1929年起,派出军官和飞行员参与日本舰队的训练,而且还会向日本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派出航空专业的留学生。也就是说,德国将要向日本学习海军航空兵方面的专业知识。
  “你仿佛对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很热心。”
  施莱彻尔又给自己倒了杯啤酒,然后在赫斯曼身边的一把圈椅上坐了下来,两人现在都在施莱彻尔位于夏洛腾堡区的家里面。这里和赫斯曼的家距离不远,所以两家人经常往来。
  今天赫斯曼就是和刚刚生了个儿子(起名莱茵哈特)的克洛伊一块儿过来的,克洛伊现在陪着施莱彻尔的妻子在厨房里摆弄晚餐。两个男人就在阳台上喝啤酒聊天。
  “因为海军航空兵将是决定未来海战胜负的关键力量,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举行了很多次相关的试验和演习。即便使用经过改装的中型轰炸机投放鱼雷,都有模拟击沉战列舰的记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和日本人一起搞海航?我们自己不是已经有了可以击沉战列舰的鱼雷轰炸机了吗?”
  施莱彻尔说的中型轰炸机是用容克公司的三发运输机为基础开发的岸基轰炸机,波罗的防卫军的空军装备了24架。
  “库尔特,那是不够的。”赫斯曼喝了口酒,“我们没有大海军,根本不可能模拟大规模的舰机交战……你知道的,新的战术必须通过接近于真实情况的演练进行验证、改进和探索。而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无法总结和探索出最有效的航海战术。”
  在赫斯曼知道的历史中,德国空军在对舰作战中并没有取得什么辉煌战果,除了没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海空作战的飞机,大概就是战术运用上的问题了。
  相比之下,日本人在这方面要远远领先。在1941年12月8日-10日的马来海战中。日本人动用59架双发的九六式陆攻和26架双发的一式陆攻,从西贡起飞长途奔袭,花了两个小时,付出了3架坠机,27架受损,21人阵亡的轻微代价就干翻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而在二战时期,德国空军手中或许没有可以和零战相比的大航程战斗机。但是性能超过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的中型轰炸机那可多的是。可就是打不出马来海战这样的战役,问题自然是出在训练和战术之上。
  所以赫斯曼并没有完全信任还在萌芽中的德国海军航空兵,而是全力推动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合作,希望能学会日本人炸船的本事。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端着酒杯在阳台上走了几步,“库尔特,现在经济已经开始出问题了,就像我之前预料的那样。而要解决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打仗!
  陆军和空军,我是非常放心的。我们在这方面积累很多,而且这两个军种的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但是海军……我们不可能在10年之内重建公海舰队。而且我们已经有10年没有建造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重巡洋舰了,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后。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另辟蹊径,在海军航空兵领域取得突破。”
  说完这番话,赫斯曼就在阳台的栏杆边站定了,若有所思地看着外面。
  房子外面的街道上非常冷清,甚至给人萧条的感觉。进入1928年秋天后,德国的经济就开始遭遇寒流了。
  萧条的原因和历史上仿佛,都是由于美国经济日趋繁荣而吸走资金造成的。另外,德国经济本身也遭遇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凯恩斯计划》面临修改。
  在英镑遭遇了6月、7月的“挤兑”危机,不得不接受了美国的贷款支援后。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三国就开始联手就《凯恩斯计划》修改的问题,向德国施加压力。希望减少“实物赔偿品”至每年一亿英镑,同时再每年支付一亿英镑的现金赔偿(支付英镑、黄金、美元皆可)。
  英法比三国提出的要求当然是有商量余地的,现在的德国可不是1923年的德国。特别是日本遭遇“露机来袭事件”后,全世界都知道了德国航空工业拥有巨大的军事潜力!
  如果法国、比利时想再次入侵鲁尔区,很有可能会有“TB特快”去访问巴黎和布鲁塞尔……实际上对于TB-2这种基于最先进的民航飞机技术而开发的轰炸机,别说日本没办法防御,换上法兰西这样“航空强国”一样没辙。
  这是因为20年代各国(不包括德国和苏联)的军用飞机开发都陷入了保守主义的思维之中。最先进的技术并不首先运用在军用飞机上,而是在民航飞机上首先使用。在通常情况下英美法等国的军用飞机技术都要比民用飞机落后一代。
  别说是把心思都放在修防线的法国,就连非常重视空军的意呆利,现在也是慢腾腾的双翼飞机的天下,领袖最先进的CR.20比起日本的三式舰战在速度也强不了太多。一样追不上装备了四台880匹马力空冷发动机的TB-2,更别说很快就要出现的装备了1200匹马力发动机的TB-2改进型了。
  而且,现在英法比三国都面临资金飞速流向美国的难题,要是再有“TB特快”访问巴黎和法比攻打鲁尔区。那么资金只会更快的流向美国!
  可是金融市场是个听风就是雨的地方,华尔街那边股票天天涨,钞票再好赚不过了,谁还肯留在德国提心吊胆?因此,英法比修改《凯恩斯计划》的提议才一出来,德国和法国的股票市场就跌得一塌糊涂,资金潮水般的抽离。
  这样的情况法国还好应付,大不了让法郎再跌一点。可是德国没有货币主权,必须根据帝国银行里面英镑的多寡来刷马克。资金(英镑)流出,就必须减少马克!
  而了解金融和货币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一个国家经济非常活跃的时候,基础货币(央行发行的货币)在银行系统运转速度很快,会产生一个“乘数效应”。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德国帝国银行刷了一马克,在德国的市场上就会多出两到三马克的流动资金。
  德国帝国银行收回一马克,德国国内的流动资金同样也会减少两到三马克。所以资金大量流出德国,顿时就给正在高速运行的德国经济列车来了下急刹。
  德国帝国银行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马克利率来挽留资金,但是高利率又抑制了投资的冲动,经济局势非但没有好转,而是变得更加严峻了。
  经济一出问题,本来被掩盖起来的“阶级矛盾”又开始有了抬头的迹象——虽然这个时空“魏玛繁荣期”比历史上要长,经济增长也比历史上要强劲许多。
  但是超级通货膨胀毕竟只过去四年多,在那场灾难中沦为无产者的人们,在短短的四年中还不足以重新积累起财富,以提升自己的阶级。
  因而,如今的德国仍然是无产者占绝大多数。他们对大萧条的承受能力是非常之低的。
  “库尔特,路德维希,希特勒先生和施特拉塞先生到了。”施莱彻尔妻子的声音这时从房间里面传了出来。
  今天赫斯曼到施莱彻尔家中,就是要同纳粹党的两个领袖希特勒和施特拉塞见面的——需要提一下的是,施特拉塞其实也是史塔西的合作通报者。他和赫斯曼同年,大学毕业,战前是个收入不错的药剂师。在战争中作战勇敢,从士兵一路晋升到中尉,也得到过一级铁十字勋章。
  和光棍一条的希特勒相比,有家有口的施特拉塞显然更容易控制。而且通过和施特拉塞和其兄弟(奥托·施特拉塞)的接触,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发现,他们的观点虽然更加激进,但实际上却是优柔寡断的人物,一点都不危险。
  所以施莱彻尔就生出了用施特拉塞取代希特勒的心思,向其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帮助他建立起了一个可以对抗希特勒的派别。
第169章
机会要来了
  “阿道夫,格里戈尔,快请进吧。”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一块下了楼,站在门口迎接来访的希特勒和施特拉塞。
  和希特勒相比,施特拉塞看着更像一个领袖人物,躯干魁梧,长相也端正。和他握手的时候,赫斯曼发现他的手劲儿很大。
  “上校,听说你去了趟日本和中国?”施特拉塞用洪亮的嗓门问。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又说:“那您可错过了欧洲这里的好戏。”
  他指得是正在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这些蛀虫正在把钱从德国人民手中拿走!”他咬着牙,“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否则1923年的灾难就会重演。”
  这个话在竞选演说时讲倒是挺好的。可惜施莱彻尔和赫斯曼都是“大政治家”,他们都明白现在经济问题的根子在什么地方,也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实际上呆在台上的德国政治家们都知道——国家社会主义对德国不是什么新食物,不过就是第二帝国所奉行的王朝社会主义的升级版。
  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就进了餐厅,克洛伊和施莱彻尔夫人已经在那里了。克洛伊用欢快的声音说:“今天吃牛排、土豆、香肠和色拉。阿道夫,你只有土豆和色拉。”
  “够了,吃素有利于我的头脑保持敏捷。”希特勒说话的时候看了身材魁梧的施特拉塞一眼,施特拉塞喜欢吃喝,在纳粹党里面也是出名的。
  “我们先喝点开胃酒。”赫斯曼拿起酒瓶说,“这也是为了庆祝帝国将要获得新生!”
  “庆祝经济危机?”施特拉塞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