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35

  而社会革命的风潮在1922年和1923年又开始卷动,这一次兴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是法西斯主义!
  随着凯恩斯的预言一个个兑现,以及“金本位”和“金汇兑”之争的兴起,凯恩斯再一次成为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所谓“金本位”和“金汇兑”背后其实是美元和英镑在争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美国因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黄金储备,因此积极推动恢复金本位制,以便让美元替代英镑。而英国则希望用欧洲各国货币和英镑挂钩,英镑和黄金挂钩的制度,巩固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而能否拯救德国,则是“金本位”和“金汇兑”两种货币规则的一块试金石。
  就在德国国内发生政治剧变的同时,位于伦敦的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内,一场关系到整个欧洲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谈,也在进行之中。
  参加这次会谈的只有两个人,凯恩斯和远道从德国而来的沙赫特博士。
  “凯恩斯先生,我想您应该非常清楚,现在英国和欧洲所面对的经济问题,是不能通过并不存在的黄金加以解决的。你们向德国索要的黄金并不存在,而你们欠美国的黄金同样也不曾存在过。在世界大战期间,并没有成千上万吨的黄金从纽约运到伦敦和巴黎,世界大战也不是依靠互相投掷金块来进行的。
  你们从美国得到的是各种各样的物资,而德国所欠的实际上也是物资。因为我们并没有摧毁你们的黄金储备,被德国战争机器毁灭的是房屋、桥梁、工厂、道路和船舶。姑且不论那些东西是否值1320亿金马克。我认为我们需要拿出的是可以生产出来的相应的产品,而不是根本就不存在的黄金……如果你们真的想要我们赔偿,而不是想要鲁尔区和萨尔区的领土,那么就让我们开始生产吧!”
  沙赫特博士也是个能说会道的经济学家,不过他现在向凯恩斯兜售的确是赫斯曼的观点——如果要赫斯曼去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论证什么经济学理论,他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他提出的是非常朴素,而且非常可行的解决方案。
  凯恩斯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然后皱起了一对粗大的浓眉,“沙赫特博士,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们要偿还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
  “对!用等价的德国工业品偿还!”沙赫特博士说,“因为这些东西是存在的。”
  “工业品?”凯恩斯说,“你们有足够的工业品?你们已经失去了1/3的煤矿和3/4的铁矿。”
  “煤矿可以再开,铁矿可以从瑞典进口!”沙赫特博士说,“只要我们能够发行一种和英镑挂钩的新马克,稳定德国的货币。并且建立起更加高效率和有利于输出工业品的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体系……我们就能用德国的工厂生产出足够多的工业品。”
  “这需要大量投资吧?”凯恩斯说,“你们有那么多资金吗?”
  “我们可以向英国借贷。”沙赫特微微一笑,“如果有了金汇兑体系,你们英国人印出来的纸币就是资本啊!这可是称霸世界的力量,你们难道要把这种力量交给美国人吗?”
  “美国很强大,而且非常富有。”凯恩斯皱着眉头说。“我们还欠美国人很多钱。”
  沙赫特轻轻哼了一声,“我们德国加上你们英国,光是本土人口就能超过美国。两国的钢铁、煤炭、汽车和船舶产量之和也不亚于美国,飞机更是远远超过美国。
  如果我们能够在欧洲建立一个以英镑为核心的稳定的货币体系。再让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强国在英国的领导下,用同一个声音去和美国人说话。大英帝国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战争债务,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立金汇兑货币体系。这难道不是英国想要的吗?”
  “听上去很吸引人。”凯恩斯沉默了一会儿,“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德国现在是真心想用工业品还债。”
  “是的!我们真的愿意还。”
  “但是你们必须先建立起能够大量产出工业品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必然是可以在国家控制下封闭运行的,必然是以出口工业品为导向的。”
  “当然了,要不然怎么会有多余的工业品出口?”沙赫特顿了下,“但是我们并不是要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只想早点还清赔款,然后好好生活……我们不会累积过多的黄金,我们的出口只是为了获取必要的资源以满足国内最基本的需求和赔偿的需要。如果出现顺差,无论是贸易顺差还是投资项目的顺差,得到的黄金都会交给英格兰银行换取英镑!因为英镑是发行新马克的保证!”
  这的确是英国梦寐以求的!
  凯恩斯说:“但德国没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了!”
  “如果要是实行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我们就必须把根本不存在的黄金交给法国。或许我们还可以接受华尔街的援助,把德国货币的发行权双手奉上,让美国人来管理德国的经济,向美国借款来偿还赔款。凯恩斯先生,我想您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凯恩斯看来眼前来拜访自己的德国国民银行行长和工业促进委员会委员,用仿佛漫不经心的话说:“如果美国真的控制了德国的经济,那么美元就会成为世界货币,而英国就再也没有机会赢回往昔的荣光……好吧,我可以去试着说服首相。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抵偿赔款的物品不可能都是价格高昂的汽车、飞机和船舶,煤炭和木材等原材料还必须占到相当的比例。而且德国政府的财政,德国的中央银行,必须接受我们的严格监督。另外,波罗的马克也必须和英镑挂钩。”
  “行啊!”沙赫特博士大松了口气,“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方案!”
第145章
货币战争(十五)
  “德国得救了!阿道夫,你功不可没!”
  在一间有两扇窗户、阳光充足的单间牢房里,赫斯曼见到了慕尼黑事件(啤酒馆政变)的功臣阿道夫·希特勒。虽然是功臣,但是希特勒还是吃了官司。毕竟策划和领导一场暴动在德国还是个罪过——暴动当然失败了,而且场面颇为难看。
  虽然巴伐利亚的防卫军袖手旁观,但是慕尼黑的警察却忠于职守,在慕尼黑歌剧院广场前和暴动的冲锋队员发生交火。有15人被当场打死,而希特勒本人和戈林都负了伤。对于暴动这门技术活儿没有什么经验的纳粹,在枪声响起来后就作鸟兽散,最后只有鲁登道夫一个人大摇大摆走到了目的地。而希特勒则在自己的追随者瓦尔特·舒尔兹保护下登上汽车逃走,在一个纳粹党徒的乡间别墅里躲了两天,然后被捕入狱。现在正在等待审判。
  不过由慕尼黑事件引发的抗议浪潮,却给了艾伯特总统最后一击。他在慕尼黑事变被警察镇压的同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且流亡瑞典。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则由看守政府总理古诺代理。
  赫斯曼则在柏林大局已定之后,和妻子克洛伊一起,带着慰问品从柏林赶来慕尼黑探望牢里的阿道夫·希特勒了。
  “得救了?”希特勒的胳膊似乎折了,打着石膏,但是气色很好,神采奕奕,一点都不像在坐牢。“法国人撤出鲁尔区了吗?”
  “还没有,不过英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宣布退出赔款委员会了。”克洛伊插话说,“而且英国首相鲍德温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都表示要在赔款委员会外和我们讨论赔偿问题。”
  这等于剥夺了赔款委员会的合法性,由于英国和意大利一退出,赔款委员会中的大国就只剩下法国了,而且没有了英美意日俄的参与,这个委员会凭什么说是协约国的?
  “我们和英国、意大利的赔偿问题很快会达成协议。”赫斯曼说,“大的原则已经确定,就是用德国的工业品抵偿。”
  和英国、意大利达成协议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英国现在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又能在英镑和美元之争的问题上得到德国的支持。而且英国对船舶的需求较大,在《凡尔赛条约》中英国就要求德国在五年内交出100万吨新造货船。
  至于意大利则是一个工业实力比较落后的国家,新上台的墨索里尼想要推动意大利迅速工业化,就需要德国的机器设备。而且确定给意大利的赔偿也不多,墨索里尼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英国唱反调。
  “然后就是比利时吧?”希特勒对于外交问题的感觉非常敏锐,“比利时本国没有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他们应该会接受德国的汽车和飞机。”
  “是的,而且比利时人也不想得罪英国,相信他们很快会退出鲁尔区。”赫斯曼笑道。
  “这样法国就彻底孤立了!”希特勒用幸灾乐祸的口吻说。
  “这倒不至于。”赫斯曼一笑,“法国还有几个盟友,比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新成立的白色匈牙利。”
  这几个国家和法国的关系比历史上要紧密,是长达四年的匈牙利战争让他们走在一起的。在波兰联邦对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开战后,匈牙利战争终于迎来了转折点。先是斯洛伐克沦陷,然后是特兰西瓦尼亚,到了1922年底,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也宣告陷落。由法国扶植的匈牙利王国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上台执政,随即签署了异常严苛的《特里亚农条约》。不过匈牙利红军的游击队还在山区坚持,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德国也以此为由,不肯立即裁剪防卫军。
  “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哈哈哈!”希特勒发出一阵嘲讽的大笑,“法国人想干什么?拼凑一个军事同盟对抗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吗?如果按照这样的组合去打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可就太好了。”
  赫斯曼也笑着了起来,这的确是个让人欢乐的组合,只是可能性实在太小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对德国还是有利的。法国人虽然不会真的组织一个针对英德意的军事同盟,但还是会让英国感到不舒服,这就更加促使英国在鲁尔问题上倾向德国。
  “那么总统和国会大选的日子定下来了吗?”希特勒接着又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事情。
  “国会选举会在今年6月中旬举行,然后是总统大选。”赫斯曼说,“现在鲁登道夫上将(虽然他也参加了慕尼黑事变,但是却没有人去逮捕他,同时他虽然支持纳粹,但并没有加入纳粹党)和兴登堡元帅正在讨论参选的问题……祖国人民党、天主教中央党、民族党和民主党应该会联合推选他们参选总统和副总统。”
  魏玛共和国原本没有副总统一职,但是在新一届国会组成后,就会立即修改法律,设立副总统。
  至于国会选举是毫无悬念的,由于社会民主党现在成了十一月罪人,还要为马克贬值负主要责任,所以大败是肯定的。而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目前仍然不愿意合法化,所以也不会参加选举。
  因此祖国人民党、天主教中央党、民族党和民主党等四个中右政党肯定会赢得压倒性多数,这四个党将会组成一个实力比较强大的“中右执政联盟”。
  而极右的纳粹(和历史上不一样,纳粹党并没有被取缔)和中左的社民党,估计会各自得到几十个席位,成为两个互相敌对的在野党。
  “那么谁会成为总理?”阿道夫·希特勒知道自己暂时和重新掌权无缘,但他还是想要了解一下。“内阁各部部长的人选都定好了吗?”
  赫斯曼说:“将会组成联合政府,祖国人民党的施特雷泽曼会担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民主党的沙赫特博士会担任财政部长,天主教中央党的冯·巴本出任国防部长……
  另外,等新政府组成后就会立即宣布实行币值改革和经济管制。我们将会首先发行以土地为担保的地租马克,同时还会实行外汇管制和必需品配给。在度过眼前的危机后,再依靠英国的帮助发行以英镑为准备金的新马克。
  此外还有一系列促进德国重要工业企业整合的措施,将会在新马克发行后实行。德国的工业,将会得到更有效率的运用。会有很多投资用于提高技术和扩张产能,这将是我们德意志全面恢复力量的开始!”
第146章
货币战争(十六)
  柏林郊外,正在建设中的滕珀尔霍夫机场迎来了一架前所未有的飞机,拥有波纹铝外壳和三台450马力的BMW101式星形活塞式空冷发动机,宽大的机身内部拥有16个座位和看上去非常豪华的木纹装潢。
  这架飞机是容克飞机制造公司在1923年夏天最新推出的产品,编号为容克J.23。
  因为装配了BMW公司根据赫斯曼的要求所开发的BMW101式发动机(这个时空,星形活塞式空冷发动机的专利属于BMW公司了),这架飞机不仅拥有了强劲的马力和超过220公里/小时的最大平飞速度,而且还拥有极佳的经济性——星形空冷发动机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寿命较长,因此使用成本也就非常低廉。
  在同时代的客机里面,恐怕只有FK-BF联合公司生产的福克.F5式客机(是双发12座的)可以和这架容克J.23一较高低。因此容克飞机制造公司和FK-BF联合公司,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国际民用飞机市场上的双雄。哪怕在德国经济因为超级通货膨胀和鲁尔问题几乎陷入瘫痪的时候,这两家飞机制造公司仍然占领了欧洲民用飞机市场的五分之四的份额。
  飞机稳稳停在了刚刚建成的一条跑道的末端,机舱的舱门放了下来,变成了通向地面的舷梯。新任的德国财政部长沙赫特博士首先从机舱里面钻了出来,然后走下飞机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秃头,大鼻子,厚嘴唇,留着八字胡,双眼非常有神。站在舷梯下面迎接来客的赫斯曼早就见过这个人的照片,在更早的时候还听过他的大名。
  他就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这个时空,他将代替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成为拯救德国经济和货币的国际专家委员会主席——由于英国和意大利同时退出了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比利时也在稍后跟进。因此被法国把持的协约国赔款委员会已经名存实亡,新成立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实际上部分替代了协约国赔款委员会的功能,同时负责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针对由英、美、比、意、日、希、葡等七国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新上台的兴登堡总统(鲁登道夫成为副总统)和施特雷泽曼总理决定成立一个德国专家委员会。而刚刚晋升上校的赫斯曼,则作为德国防卫军的代表进入了这个专家委员会。
  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负责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官员。但是赫斯曼却是这个德国专家委员会真正的灵魂人物,德国专家委员准备建议推行的“实物偿还原则”则是根据赫斯曼的提议制定的。
  所谓的“实物偿还原则”,是指德国不再以黄金、白银和外汇这些德国没有也不能生产的东西去偿还赔款——用贷款付赔款的可能性被彻底堵死。这种资金绕开实体经济进行循环的办法哪怕在理论上也是引鸩止渴。德国以很高的利率借入美元或英镑,大部分不投入生产,而是立即交给战胜国。长期而言,是放大了而不是缩小的德国的危机。
  所以赫斯曼坚持要求以实物偿还,哪怕全部以煤炭偿还,也比支付借来的英镑、美元有利!因为要履行实物偿还义务,德国就必须增加相应的产能——如果要以煤炭还债,德国就必须大量投资煤矿;如果要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工业品偿还,那么德国就必须投资增加工业产能。
  而这些为了偿还赔款而建设的产能,同时也是德国的战争潜力!
  当然,全部以煤炭还债对德国并不是最有利的方案,这只会形成全世界第一的煤矿开采能力。而赫斯曼想要的还有飞机、汽车和船舶的产能。特别是飞机厂、汽车厂都是非常容易转成军用的。
  不过在几度接触之后,英国对德国试图借助赔款大量出口飞机和汽车的要求,总是心存疑虑。
  于是赫斯曼又抛弃了“代工厂计划”,提出由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飞机制造商替英、法、比、意的同行生产产品,同时向它们开放技术——根据这个计划,德国每年会生产一定数量的飞机、汽车交给英法比,然后英法比意再把它们低价卖给本国生产商,挂上这些生产商自己的牌子进行销售。
  而且不一定要在英法比本国销售,还可以拿去美国倾销啊!英法比意都欠美国一屁股债呢——一共欠了103亿4千万美元,要用黄金来还是不可能的。而要用美元偿还,美国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欧洲的商品倾销。
  要不然欧洲国家上哪儿去找美元?又不能自己刷,问美国人去借美元,还不是迟早要出大问题,而且是很致命的问题!
  凯恩斯这样的经济学家自然一眼就看出来了。大量借贷美元正让欧洲国家失去本国货币的定价权——一旦美国收回他们的资金,欧洲国家的货币就要暴跌,经济就要动荡,甚至政权都会发生更迭。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必然会越来越依赖美国。
  因此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简直是慢性自杀!而吸收美国资本来偿还债务,则会让欧洲国家的经济依赖美元资本。而且借贷美元和吸收美元资本这两种方法,一样会让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所以当凯恩斯看到德国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具体方案,顿时就是眼前一亮。这个方案才是真正一劳永逸解决103亿4千万美元债务的办法——把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德国汽车、飞机和其它什么东西卖去美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