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735

  清洗行动在644团打出叛旗后就暂停了,因为弗拉索夫、库兹涅佐夫和阿巴库莫夫都害怕再出第二个644团。
  现在摆在列宁格勒外围上的部队大多是靠不住的炮灰团,要是都反了……列宁格勒还怎么守啊?
  而且列宁格勒城内还有好多反革命分子家属呢!
  “可是现在能怎么办呢?”弗拉索夫大将也六神无主,“第644团得到了一个德国装甲集群的援助,火力比咱们的一个军都强大,而且德国人在列宁格勒城外的兵力也比我们雄厚……根本打不下来啊!”
  第644团灭不掉,其他的“炮灰团”又不敢“洗”,德国人眼看着又要攻城。
  这可怎么办啊?
  正在弗拉索夫束手无策的时候,列宁格勒市内的坏消息终于传来了。
  列宁格勒有至少几十万市民上了街头,情况非常混乱,靠留在城内的少量“蓝帽子兵”恐怕控制不住局面了。
  “必须把内卫师调回去!”库兹涅佐夫看着阿巴库莫夫大声说,“列宁格勒城内决不能出乱子,要不然咱们就完了。”
  列宁格勒外围丢了,红军还能退守城内,依靠不计其数的高大建筑物和德军巷战。如果城内丢了……靠城外的堑壕防御地带,那还不是分分秒秒就被德国坦克碾轧了?
  阿巴库莫夫也拿不定主意,就扭头看着弗拉索夫大将。
  “好的,就这么办!”弗拉索夫和库兹涅佐夫一样,在这个时候也乱了方寸。如果让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人物来守列宁格勒,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因为和城内闹事的老百姓相比,城外不可靠的军队才是致命的威胁。
  现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动用了最心腹的内卫师在进攻,如果打不下来还灰溜溜的撤退,那么前线各个“炮灰团”里面的反革命分子马上就会嚣张起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644团”就会很快出现。
  而且内卫师回城又有什么用?真敢向列宁格勒群众开火?城外的防线上有30万列宁格勒人呢!他们已经军心动摇,要是再听说自己的家人被杀戮,说不定全都造反了。5个内卫师才多少人?能挡住30万武装的列宁格勒人?
  ……
  “什么?列宁格勒居然……”
  斯大林是在6月13日晚上得知列宁格勒肃反肃出大麻烦了……不过这同时也说明了在列宁格勒展开清洗运动的必要性!
  “总书记同志。”贝利亚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大声请示道,“我请求前往列宁格勒,主持那里的清洗。”
  斯大林看了自己的这个心腹一眼,却微微摇头。虽然贝利亚是1921年的老契卡,但是列宁格勒的乱局仍然不是他可以应付的。因为现在的列宁格勒是内有叛乱,外有强敌,形势比1917年革命后的彼得格勒还要严峻。
  必须要有列宁、托洛茨基这样的领袖级人物去那里,因为他们不仅是布尔什维克的领袖,而且是杰出的革命家和鼓动家,知道应该怎么鼓动列宁格勒的群众,唤起他们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对沙俄女皇的仇恨。
  这样工作是贝利亚根本无法担当的,如果他去了列宁格勒,无非就是手段更狠,杀人更多,镇压的态度更坚决。但是这样的做法对已经拿起武器对抗的反革命分子有啥用?
  斯大林将目光投向了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朱可夫的眉头皱得紧紧的,显然一直苦苦思索对策。
  “总书记同志,列宁格勒有很大的可能守不住!”朱可夫一开口就让斯大林有点失望,他告诉斯大林,“坦克第4集团军在沃尔霍夫河沿岸打得非常艰苦,部队的损失惨重……即便投入坦克第6集团军,恐怕也很难取胜。”
  打不赢是肯定的!现在和苏联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对垒的蒂佩尔斯基希集群拥有的坦克/强击火炮超过1000辆,还有压倒性的空优。苏军没有几倍的军队和装备优势,怎么可能打赢?
  现在朱可夫采取了比较正确的战术,也不过是得到了一个好看一点的交换比……也就败得好看些罢了。
  而现在列宁格勒又发生了变故,沃尔霍夫河之战再打下去的意义也不大了。与其将坦克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葬送在列宁格勒附近,还不如将它们当成保卫莫斯科的骨干力量。
  “决不能放弃列宁格勒!”斯大林马上否决了朱可夫的建议,“马上投入坦克第6集团军……不,不仅是坦克第6集团军,而是把所有能投入的军队都投入进去,无论如何都要挽救列宁格勒……因为那里是革命的发源地,是苏维埃祖国光荣的第二首都!”
  “可是……”
  “可是什么?”斯大林瞪了朱可夫一眼,“朱可夫同志,你立即去加里宁市,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统一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
  “遵命。”朱可夫只能一个立正,“总书记同志,我马上去加里宁。”
  “巴甫洛夫同志。”斯大林又瞅了眼光头上全是汗珠子的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巴甫洛夫,“准备保卫莫斯科吧……莫斯科绝对不能成为第二个列宁格勒!”
第909章
斯大林要下台了?
  斯大林的命令似乎是前后矛盾的,一方面命令朱可夫无论如何都要拯救岌岌可危的列宁格勒;一方面又命令巴甫洛夫准备保卫莫斯科,还说“莫斯科不能成为第二个列宁格勒”……这话的意思显然是当列宁格勒已经沦陷了!
  “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你说总书记同志到底怎么看列宁格勒的沦陷?”
  在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室内,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朱可夫先将参谋们都打发出去,然后小声地问巴甫洛夫。
  “列宁格勒守不住了……”巴甫洛夫也用同样细不可闻的声音回答,“但是没有人可以下令放弃第二首都。”
  论起体会上级意图的本事,朱可夫还真是比不上巴甫洛夫的,他想来想去都不明白的事情,被巴甫洛夫一语就点破了。
  现在不是考虑能不能守住列宁格勒的时候,而是考虑谁来背锅的时候。
  而这个锅,斯大林是不能背的,所以他不愿意下令放弃列宁格勒。
  朱可夫点点头:“我明白了,坦克第6集团军和……”
  巴甫洛夫这时却摆摆手打断了朱可夫,他说:“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论起指挥大部队和德军决战,我的能力远不如你。这一点总书记同志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让你去加里宁市而不是列宁格勒市。我现在负责的只是修筑莫斯科外围防线的工作。将来指挥莫斯科保卫战的人,肯定是你。”
  这话其实是在告诉朱可夫,列宁格勒的锅不会让他来背的,因为斯大林还需要他来保卫莫斯科。
  朱可夫轻轻吐了口气,他也认同巴甫洛夫的分析。他心想:“斯大林一定不愿意白白葬送2个宝贵的坦克集团军,他之所以强调把所有的部队都投进去,不过是表明一个姿态好方便推卸责任。而要为列宁格勒的变故负责的人,恐怕就是弗拉索夫、库兹涅佐夫和阿巴库莫夫了……”
  ……
  “列宁格勒要守不住了!这下我把列宁同志给我们留下的事业给败掉了……”
  这是伏罗希洛夫、日丹诺夫、莫洛托夫、加里宁、米高扬、安德烈耶夫等几个在莫斯科的政治局委员急匆匆赶到克里姆林宫后,从斯大林的口中听到的第一句话。
  “这都是我的错。”斯大林抽着烟斗,眯着眼睛,冷冷地打量着会议室内的人们,“都是我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在错误的时候发动了世界革命。而且我还在红军内展开了大清洗,让红军失去了大批经验丰富的军事家……所以我应该对目前的失败负责,我要辞去一切职务。”
  啊!!!
  斯大林要辞职下台?
  几个政治局委员这下全傻眼了。
  斯大林的目光缓缓扫过几张呆若木鸡的面孔,然后又冷冷地说:“在我正式辞去一切职务之前,我要推荐军事经验丰富的伏罗希洛夫代替我担任党的总书记。”
  正在发呆的伏罗希洛夫听到这话,险些没被吓晕过去,伏罗希洛夫和斯大林多少年的战友,还不知道这位爷的心思?
  他会辞职?他会把大权交给别人?
  做梦呢?
  这是在试探啊!要说错一句话,那是要去见列宁的!
  “我不行,我没有能力,我不会打仗……”伏罗希洛夫马上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脑袋摇得跟波浪鼓似的,“而且这次的战争没有打好,我应该负主要责任,战争爆发的时候我是国防人民委员啊,都是我不好。我要向政治局检讨,我要辞去一切职务。”
  又一个辞职的!
  斯大林也不理伏罗希洛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原来的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兼市委书记日丹诺夫,他现在把工作移交给了库兹涅佐夫,自己跑到莫斯科养病。
  被斯大林的目光一扫,病怏怏的他立马从椅子上蹦起来,“总书记同志,我应该为列宁格勒的危机负主要责任,都是我这个书记没有当好……所以我要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
  既然要辞职,当然就不能接班当伟大领袖了。
  “莫洛托夫同志……要不你来领导苏联?”
  “我,我不行,我连外交人民委员都干不好……”莫洛托夫也跳了起来,和前面两位一样,先是一番深刻检讨,然后也提出了辞职。
  “那么加里宁同志,你来做总书记吧。”斯大林又问白胡子老爷爷加里宁。
  加里宁没有马上站起来,因为他根本站不起来——不是被斯大林的提议吓着了,而是他真的又老又病(得癌了),来开会都要人搀扶,还当什么伟大领袖啊?
  “斯大林同志。”加里宁虽然老病,但是脑子很清醒的,他知道自己今天必须要说几句公道话,“作为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我要向你提出严厉的批评!”
  批评?这么有种!
  所有的人都呆呆看着加里宁同志,等着他批评斯大林。
  加里宁说:“今天你破坏了党的集体领导体系,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斯大林谦虚地点点头,同志们则继续看着加里宁老爷爷。
  “众所周知,布尔什维克党不是一个领袖专断的党,而是一个拥有完善的民主程序,可以汇集全党智慧用于重大决策的党。”加里宁用用沙哑的嗓音继续说,“所以党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全党智慧的结晶,绝不是任何一个党的领导人可以单独决定的。这是从列宁时代就开创的制度,在今天以前一直被良好的遵守着。可是斯大林同志你刚才却违背了这一制度,将军事上暂时失败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仿佛我们这个党的重大决策都是你一个人做出的。所以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是全党同志都不能允许的行为。斯大林同志,你必须要做出深刻检讨。”
  高!实在是高!
  几个政治局委员都是一脸佩服地看着老前辈加里宁。
  斯大林则非常痛心地点点头,自我批评道:“加里宁同志说的对,我检讨我的错误。”
  加里宁又看了眼党的组织部长安德烈波夫,“安德烈波夫同志,需不需要给斯大林同志记过?”
  “需要……”安德烈波夫马上接茬道,“斯大林同志,你以后再也不许提出辞职了,这是全党同志都不能允许的。”
  斯大林又一次谦虚地表示:“我收回辞呈,将来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现在只有负责外贸的米高扬还没有表态了,不过谁都不会认为他会反对斯大林——他也是从格鲁吉亚出来的革命家,斯大林的老乡兼心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