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735

  可是在沃尔霍夫河沿岸和丘多沃市附近,这些坦克集群却采取了埋伏打黑炮的战术,不求击溃德军坦克集群,只求一个过得去的交换比。
  结果就和德军打成了胶着,一连几天双方都在沃尔霍夫河沿岸纠缠。而且苏军在丘多沃的防御也不亚于第13号集体农庄,看上去也不是很快能打下来。
  所以对再开个列宁格勒攻坚战的战场,屈希勒尔多少有些顾虑。
  “现在有一个团确定会倒戈了。”尤苏波夫说,“如果能派出一个装甲战斗群进去,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如果能带动更多的部队倒戈,列宁格勒很快就是女皇陛下的彼得格勒了。”
  “装甲战斗群?”屈希勒尔想了想,说,“正规的装甲战斗群我可没有,不过可以调一些3号突击炮和黄鼠狼反坦克歼击车。另外,你们自己的坦克旅也可以上去,这样应该够了。”
第907章
上帝站在了女皇一边
  屈希勒尔是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在赫斯曼主导的德国国防军指挥体系中,集团军群司令官的权限很大,是可以决定重大问题的。所以屈希勒尔不必请示总参谋部就可下令列宁格勒外围的部队发起进攻,不过在命令下达后他还是要上报总参谋部的。
  而当他的报告通过电波送到措森大总参谋部的时候,帝国元帅赫斯曼正在为大西洋上发生的战斗头疼。
  和美国人的战争看来还得持续下去!
  因为德国通过荷兰提出的300万吨C3燃油购买请求,现在仿佛石沉大海,连个浪花都没有了。很显然,肯尼迪拍胸脯保证的事情在罗斯福那里压根过不去。
  除了不肯卖石油,美国人还派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冲出了加勒比海,而这支舰队这两天则让赫斯曼和雷德尔都头疼不已。
  “美国人的目标不是亚速尔群岛……”雷德尔摇摇头,“我们的侦察机没有发现它们靠近。”
  亚速尔群岛是德国在1942年夺取的——那时由于Ju288加遥控滑翔炸弹的大杀器刚出来,美国大西洋舰队根本不敢在大西洋中部对抗德国,干脆就撤守了亚速尔群岛。所以德国也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这个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关键要地。
  随后,亚速尔群岛就成了德国苦心经营的海上要塞。德军在群岛的第三大岛特塞拉岛上修了海军基地和地下油库,还在附近修建了几个大型机场,部署了Ju288和He219以及Fw-190等战机,用于封锁和掩护大西洋中部航线。
  而在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第3舰队)冲出加勒比海后,德国海军司令部和欧洲联合舰队都认为它们是奔亚速尔群岛去的。所以立即从直布罗陀派出了增援船队,送去了1个团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还送去了1个属于海军陆战队的坦克歼击营。
  同时,欧洲联合舰队主力也在吕特晏斯元帅的指挥下直扑亚速尔群岛而去,准备在那里和美国舰队大打出手。
  可是现在欧洲联合舰队的主力(从法国的布雷斯特港出发)都快抵达英雄港了,亚速尔群岛派出的侦察机也没发现美国舰队的踪影。
  因为现在德国海军的侦察机全都装上了使用了英国技术的新型机载雷达系统,所以看不到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又不是几艘船,而是几十艘上百艘船)的可能性是没有,除非它们没有靠近亚速尔群岛。
  也就是说它们的目标并不是亚速尔群岛!
  “会不会返回了?”赫斯曼思索着问。
  “有这种可能。”雷德尔点点头,“但不是很大……美国舰队冲出来转一圈就回家,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意义吗?赫斯曼心想,也许罗斯福就是想摆阔呢?
  “佛得角的防御怎么样?”赫斯曼皱着眉头又问。
  佛得角也是个必守的据点,控制了佛得角就能护住非洲西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如果那里被美国人夺取,欧洲共同体在非洲的统治就会出问题——德国虽然没有大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用兵,但是在英国本土投降后,几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都被欧洲共同体控制了。
  “佛得角没有太大的问题。”雷德尔思索着说,“但美国人的目标也有可能是南非!我们不能没有南非的黄金。”
  南非现在是荷兰殖民地——是用来交换荷属东印度的。不过日本人并没有履行派遣舰队协助德军登陆南非的协议(他们倒是帮助德军打下了马达加斯加),南非后来因为英国本土的投降而倒向了德国,成为了荷兰名义上的海外领。但是南非出产的绝大部分黄金都存入了欧洲联合银行,实际上成了欧洲马克的保证金。
  所以失去南非,对德国多少个是个麻烦。
  “让舰队去佛得角附近搜索一番。”赫斯曼突然发现一旦让美国海军闯过了以Ju288为支柱的大西洋封锁线麻烦也很大。“同时准备向南非增兵。另外,我们必须要重建大西洋封锁线。”赫斯曼又问,“现在英雄港能作为舰队母港吗?”
  英雄港位于亚速尔群岛的第三大岛特塞拉岛南岸,因为有一系列的山脉保护,成为了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不过英雄港并不是特塞拉岛上唯一的良港。在岛屿的东岸还有一个特塞拉海湾,和英雄港一样都被德军当成军港进行建设。
  “可以作为分舰队的母港。”雷德尔说,“但是整个欧洲联合舰队肯定摆不下。”
  “那就摆一个航母分舰队在那里。”赫斯曼说,“现在美国人有了对付Ju288的有效手段,这样我们就不能依靠Ju288这一张王牌了,必须要让Ju288和舰载机配合作战,这样才能确保重建大西洋封锁线。”
  赫斯曼正和雷德尔商量怎么重新把大西洋封锁起来,不让美国人随便出入的时候,第一军需总监古德里安突然快步走来。
  “帝国元帅,列宁格勒可能发生了军队兵变!”古德里安行了个抬手礼,“屈希勒尔元帅已经下令部队发动对列宁格勒城的进攻,同时向哗变部队提供帮助。”
  “兵变?”赫斯曼愣了又愣。
  搞什么啊?现在是1943年又不是1991年,怎么就部队兵变了呢?
  “真的?”赫斯曼难以置信地追问了一句。
  “千真万确!”古德里安说,“目前至少有一个苏军步兵团向俄国女皇投诚,还有更多的团队发生了哗变。”
  “帝国元帅,同苏联的战争是不是很快就要结束了?”雷德尔这时忍不住也插话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对付美国了?”
  “或者和美国讲和。”古德里安连忙说,“苏联不是那么容易打垮的,哪怕它的内部出了问题,我们也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欲遏美国,必和苏联!
  欲亡苏联,必和美国!
  雷德尔和古德里安各自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不过赫斯曼却只是连连摇头。
  和苏还是和美都不是德国的单方面努力就能成功的!现在罗斯福拒绝出售石油还不算,还派出舰队闯过了大西洋封锁线,也不知道要去哪儿找麻烦,瞧这样子也不是想讲和啊。
  “现在必须得做好同时和美苏作战的准备!”赫斯曼说,“如果女皇真的回到了彼得格勒,那么和苏联谈判的大门也就关闭了。而美国到时候是不是会同我们讲和……实在不好说,这不取决于我们。”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立即同苏联议和呢?”雷德尔低声问,“趁着现在列宁格勒还是列宁格勒。”
  其实赫斯曼很想这么干,但这是不行的,因为希特勒和德国皇帝威廉三世都不会乐意,而且亲俄反苏的容克军官们也会因此反对赫斯曼……这个恶人就做得太大了。
  “这次就让上帝决定吧!”赫斯曼想了想,说,“现在我们要全力支持北方集团军群,屈希勒尔元帅要什么都可以给他!”
  ……
  上帝这次很有可能站在了俄国女皇奥丽加这边了,因为列宁格勒城内这个时候居然也出现了变故。
  这是因为6月12日上午(就是卡明斯基团伙作乱的第二天),驻扎在市中心的“蓝帽子内卫部队”在众目睽睽之下大举向城外调动引起的。
  列宁格勒是第二首都啊,这里的老百姓也都是见多识广,脑子也比较灵活。当然知道“蓝帽子部队”是干什么的——他们是督战队,也是列宁格勒最后的保卫者。
  现在他们居然心急火燎往城南的前线开去,这就说明德军和白俄军队已经开始大举攻城,而且还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列宁格勒城要守不住了!列宁格勒户口马上就要变成彼得格勒户口了……
  最先对此事作出反应的倒不是城内的反革命分子家属,而是还没有轮到疏散的干部和干部家属——列宁格勒是一座特大型城市,需要优先疏散的人数也很多,有二三十万,而且还有许多机器设备要运走。所以疏散是有个过程的,而由于从列宁格勒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线并没有打通,因此疏散的过程比较漫长。
  到6月13日的时候,还有超过10万需要优先疏散的同志还没有离开,而他们和另外几万原计划应该留在列宁格勒城坚守的干部们一起,在6月13日下午都自发踏上了离开列宁格勒的旅途——因为这个时候不仅大批“蓝帽子”开出了市区,而且还有密集的枪炮声传来,德国人的飞机也在城市南部的战场上狂轰滥炸。
  听着密集的枪炮声,所有的列宁格勒人都认为城市很快就要易主,而大量布尔什维克党的干部带着家属和大包小包的财物蜂拥往城北而去,更让所有人都坚信——女皇陛下很快就要回到她忠诚的彼得格勒了!
  在这种预期之下,列宁格勒城内的革命秩序开始走向崩溃了!
第908章
走向崩溃
  列宁格勒城内革命秩序崩溃的起因并不是因为人民群众反对布尔什维克拥护罗曼诺夫王朝,群众们虽然有点不明真相,但毕竟是受党教育多年的。他们的崩溃其实是之前接近一年的围困留下的心理创伤造成的——万恶的纳粹和白俄真是太可恶了,把好端端的列宁格勒革命群众都饿出心理阴影了!
  所以有了心理阴影的革命群众们看见“蓝帽子”上了前线,干部们又乱纷纷的转移,马上就想到了围城和挨饿!而为了不被饿死或驱逐,革命群众们就需要足够多的面包。
  因此6月13日在列宁格勒城内的乱子是从散步在城市各处的一个个食品供应点开始的。
  整个城市的居民仿佛一下子全都涌上了街头,在各个食品供应点前汇集起来,拿着各种供应卡、供应券和卢布要求提前领取食物。
  可是苏联的配给物资供应是有制度的,不可能一次发放一年或是六个月的食品,这是违反规定的。
  而且列宁格勒市粮食局的仓库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的食物可以发放!因为列宁格勒的围困并没有全部解除,只是解除了一半,出入城市的主要公路和铁路都还被德军封锁着,所以运入城市的食品数量有限。根本不可能给列宁格勒城内的上百万居民提供几个月到一年的足额食品供应。
  而购买不到面包的列宁格勒群众又不肯散去,全都集中在了一个个供应点前,人山人海的,秩序非常混乱,在有些地方还发生了哄抢食品的恶性事件!
  面对这种将要失控的局面,列宁格勒市委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却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比如派出留在城内的少量“蓝帽子兵”上街去恢复秩序。
  因为在6月13日下午,列宁格勒市内发生混乱的时候,列宁格勒市委书记库兹涅佐夫和方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还有列宁格勒内务部门的负责人阿巴库莫夫三人,正忙着应付城市南部前线发生的混乱局面。
  原来“蓝帽子兵”正开进城南前线各师的时候,红军第644团公开打出了白俄的三色旗。
  面对这种公然的反抗,库兹涅佐夫、弗拉索夫和阿巴库莫夫当然不可能装作没看见了——这是整个团的红军叛变倒戈啊!
  这样的恶性事件在苏联成立后就没发生过!如果不能坚决的把这伙苏维埃国家的叛徒给消灭了……没准还会有其他部队效仿!
  所以消灭叛变的第644团就成了列宁格勒守军的头等大事,方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政治委员库兹涅佐夫和“蓝帽子兵”的总指挥阿巴库莫夫在第一时间就上了一线,坐镇到了第36集团军的司令部,亲自指挥部队平叛。
  可是战线对面的德军和俄军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派出了一个至少是团级的装甲战斗群开进了第644团的阵地,还出动了大量的飞机支援644团的反抗。
  结果由“蓝帽子兵”为主力的平叛部队的几波攻势都被打得大败,到了13日夜晚的时候,契卡战士的尸体已经铺满了战场,而第644团阵地上的白俄三色旗却依然屹立不倒。
  哪怕是没有怎么经历过残酷的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的库兹涅佐夫和阿巴库莫夫,也知道这是一个极坏的先例!
  列宁格勒城内外所有居心叵测的人都在看着644团!首先打出叛旗的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下场,那么跟风的人就会出现。
  “司令员同志!”得知了又一轮的进攻被叛军粉碎,库兹涅佐夫已经急得有点不行了,他大声的对弗拉索夫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现在整个清洗行动都进行不下去了,其他团队中的反革命分子都在蠢蠢欲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