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735

  “同志们。”米高扬这个时候开口了,不过他没有再去批评斯大林,“我建议政治局就目前党和国家面临的困难做集体自我批评。”
  这就是说大家都有责任,要犯路线错误就是人人有份。
  “同意!”
  “同意!”
  “我支持米高扬同志的建议!”
  “……”
  政治局立即进行了表决,而且一致通过!
  “另外。”米高扬接着又说,“我们还应该设法同敌人进行和平谈判,以避免列宁格勒这座光荣的城市落入敌手。必要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割让东乌克兰和东白俄罗斯。”
  这下大家不敢马上表态了。东乌克兰对苏联而言实在太重要了,是煤炭、钢铁和机械工业中心。
  如果失去了东乌克兰,苏联连煤炭都很难自给,还谈什么强大的工业?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斯大林这时发出了阴沉的声音,“但是我相信我们只是暂时失去乌克兰,只要我们能够吸取教训,在美国的支援下重整军备,相信很快会恢复元气。而德国帝国主义在得到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是不会停下扩张的脚步的,他们还会去和美国作战,这会给他们带去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收复全部失地。另外……我们还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这是布尔什维克党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
  米高扬的建议很快变成了政治局的决议,而且在6月14日的上午赫斯曼就得知了苏联最新的求和条件——赫斯曼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但是他现在却没有办法马上建议结束同苏联的战争,因为列宁格勒的变乱还在继续,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苗头。
  “帝国元帅,如果我们拿不下列宁格勒,就同意苏联的求和,怎么样?”
  在柏林市内威廉街73号的国防部大楼内,正在参加统帅部紧急会议的希特勒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就表面了自己的立场。
  “可以啊。”赫斯曼早就知道希特勒的想法——他是很难抵挡住瓦解苏联这个巨大的胜利果实的诱惑的。
  “现在列宁格勒前线怎么样?”希特勒接着又问,“能拿下来吗?”
  “拿下列宁格勒外围问题不大。”赫斯曼说,“昨天晚上又有3个苏军步兵团倒戈……很显然,列宁格勒城的苏军有一部分正在瓦解,现在就不知道列宁格勒城内的情况怎么样了。
  不过在列宁格勒东南的沃尔霍夫河战场,苏军的抵抗依旧顽强。如果我们真的要和苏联战斗到底,就一定要有两线开战和持久作战的打算。”
第910章
女皇陛下忠诚的彼得格勒
  “两线持久……”希特勒笑着摇了摇头,“不会有那么严重的,现在列宁格勒前线不是有4个团的苏军倒戈了?这说明布尔什维克的统治正在瓦解。说不定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夺取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俄罗斯。”
  “列宁格勒的情况特殊。”赫斯曼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没什么底——列宁格勒前线苏军的倒戈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不过他还是没有改变原有对苏联的看法,他说:“列宁格勒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我们长期包围,这给列宁格勒的人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有许多列宁格勒城内的军官和官员秘密向俄罗斯女皇投诚,现在的倒戈可能与此有关。”
  他的分析有点道理,在目前倒戈的4个团中,有3个团的团长或政治副团长是在列宁格勒围城期间给俄国女皇送去过效忠信的叛徒。因为害怕罪行暴露,便带着本来就不可靠的部队叛党投敌。
  而被德军包围在华沙的苏军,因为拥有充足的食物供应,所以围困到现在也没有多少叛徒出现(少量的叛徒还是有的)。至于在苏德战场的其他地方,当俘虏的红军虽然不少,但是在被俘前就叛变的例子却极为少见。所以赫斯曼并不认为苏联已经到了瓦解的边缘。
  当然,在奥丽加女皇真的拥有了彼得格勒后,红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目前仍然有待观察。没准真的会如希特勒所言,几个月就能夺取乌拉尔以东的俄罗斯,那倒是有利于在未来集中欧洲的全部力量对付美国。不过现在还不能把如意算盘打得那么满。
  “或许可以让舒伦堡大使再去接触一下美国驻瑞士的肯尼迪大使。”
  希特勒思考了一会儿,又提出了同美国议和的建议,“以大西洋为界线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和我们都可以保留《租借法案》,澳大利亚实现非军事化。这个条件可以吗?”
  “我没有意见。”赫斯曼表态说,“不过美国人必须先出售至少300万吨燃油给荷兰壳牌公司。”
  其实赫斯曼对罗斯福的和平诚意是没有一点信心的,提出购买燃油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在对美外交上总是吃亏的希特勒再被罗斯福忽悠。
  希特勒也点点头,刚想询问一下突破“大西洋封锁线”的美国舰队去向的时候,一个国防部长施莱彻尔的副官突然飞也似的跑了进来,塞给施莱彻尔一张纸条。
  德国国防部长看了一眼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说道:“女皇要进列宁格勒……不,是进入彼得格勒了!”
  赫斯曼听到这消息愣了一下,问:“什么时候?”
  “现在!就是现在!”施莱彻尔说,“她的车队正在入城!俄罗斯女皇马上就要回到忠于她的彼得格勒了!”
  ……
  “陛下,您真的要进城?”
  施莱彻尔得到“女皇回到她忠诚的彼得格勒”这个消息的时候,奥丽加还在彼得格勒城南大约20公里的皇村,不过已经钻进一辆美洲狮装甲指挥车。
  但是汽车并没有开动,因为它被俄国首席大臣弗兰格尔公爵拦住了。
  “我的陛下。”弗兰格尔说,“现在彼得格勒绝大部分的市区还在红军手中,我们只是占据了纳尔瓦大门以及附近的一小片土地,而且还不稳固。”
  纳尔瓦大门是彼得格勒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一座凯旋门,始建于1827年,是用来纪念战胜拿破仑的。
  虽然随着城市的扩张,纳尔瓦大门内外都已经是连片的市区了,但是进入纳尔瓦大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象征意义——一旦女皇通过这座凯旋门,那么也就可以算是回到了彼得格勒!
  这绝对能极大鼓舞正在列宁格勒战场上奋战的白俄官兵!
  不过奥丽加冒着巨大的风险进入纳尔瓦大门并不是为了给手下人打气,她的目的是在向柏林方面昭示:她已经回到了彼得格勒!所以你们不能和苏联谈判和平了……除非她本人战死在彼得格勒!
  “公爵。”身穿戎装的奥丽加女皇的态度非常坚决,她说:“请不要阻拦我回到首都。作为俄罗斯女皇回到彼得格勒是我这二十多年来的梦想,也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最大意义。现在,承蒙上帝洪恩,我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我坚信,上帝会让我免于敌人武器的伤害,罗曼诺夫王朝和俄罗斯的旗帜会在纳尔瓦大门飘扬!”
  这个话说得有点疯狂,不过弗兰格尔却没有再继续劝说,而是挤进了女皇的装甲指挥车。
  “好吧,既然陛下执意要进入纳尔瓦大门,那么请让我和您在一起。”
  俄国女皇大声笑了起来:“那么我们就一起去见证俄罗斯帝国复兴的伟大时刻吧!”
  ……
  “必须夺回来!必须夺回纳尔瓦大门!”
  这是库兹涅佐夫在怒吼,他现在正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部所在的彼得保罗要塞内,冲着方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大将发火。
  他们和阿巴库莫夫三人是昨天晚上返回列宁格勒市区的,而且还带回了5个内卫师用于恢复市区执行。
  蓝帽子兵一上街,聚集在街头的列宁格勒人倒是作鸟兽散了。但是列宁格勒城南的战场却出了问题——因为蓝帽子兵的撤退大大鼓舞了军中各种反革命分子的信心,同时又打击了革命官兵的士气。
  所以从昨天晚上开始,新的叛变事件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到了14日清晨,包括第644团在内,一共有4个团公开打出了叛旗,同时还有至少15个团处于失控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格勒城南的外围防线自然是千疮百孔,再也禁不住德军和白俄军队的猛攻。
  因此到了14日上午,已经有一部分白俄军队(包括叛变的644团)在德国装甲集群(主要是3号突击炮)的掩护下攻入了列宁格勒真正意义上的市区,还夺取了极有象征意义的纳尔瓦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白俄现在已经回到了他们的彼得格勒了!
  “夺不回来啊!”弗拉索夫大将连连摇头,“攻占纳尔瓦大门一带的白军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德国坦克掩护。而我们手中真正可靠的部队不多……”
  列宁格勒的守军有几十万,但是由于大部分守军都是德军上一次围城前后从列宁格勒市招募的,所以大多是反革命分子家属。现在又受到白俄的拉拢,自然变得不是很可靠了。
  而可靠的内卫师和比较可靠的从城外开来的普通步兵师加一块就15个,消极防御都很勉强,要积极反攻那不是自己找消耗吗?
  “现在只能依托城内的坚固建筑物节节抵抗。”弗拉索夫大将说,“尽可能的拖延,朱可夫元帅会来拯救我们的。”
  看到库兹涅佐夫还心有不甘,弗拉索夫又补充道:“如果强要反击,再被打败的话人心会更加动摇……而且5个内卫师的损失如果太大了,列宁格勒恐怕会很快陷落!”
  听到“很快陷落”,库兹涅佐夫也只能长叹一声了。拖延下去总有希望,要是城市很快陷落,那么他就是布尔什维克党最大的罪人了。
  不过此时的库兹涅佐夫和弗拉索夫怎么都不会想到,一个“想家想疯了”的俄国女皇正在一个团的近卫军保护下,乘坐着一辆美洲狮装甲指挥车赶赴刚刚被白军夺占的纳尔瓦大门。
  “乌拉!乌拉!乌拉!”
  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地响了起来,在通往纳尔瓦大门的宽阔的街道两旁,这个时候已经自发的聚集起了无数的军人和民众,他们每个人都在为女皇欢呼。
  军人大多是白俄,有一些是“老白男”,欢呼的时候一个个泪流满面,二十多年的流亡现在终于换来了衣锦还乡的一天!不过更多的却是从战俘营或是干脆在战场上加入白军的原红军战士……他们没有能在巴黎的街头高唱《国际歌》,却在列宁格勒的街头为俄国女皇欢呼,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除了穿军装的人们,老百姓也有很多。现在的列宁格勒市区比二十多年前大了不少,在纳尔瓦大门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新建的居民区,不少没有被疏散的列宁格勒人现在也都涌到了街道两边,伸长了脖子看着他们“新主”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入城。也跟着白俄官兵们一起喊起了“乌拉”。
  他们倒不完全是为了彼得格勒户口在欢呼,虽然彼得格勒户口他们都是喜欢的(事后他们发现上了当,因为女皇统治的白俄户口是可以随便迁的),但是他们毕竟是俄罗斯人,喜欢的是强大而勇敢的统治者。而借了德兵复国的奥丽加女皇比他们这些人想象中的要强大和勇敢,不仅拥有许多真正的军队,而且还敢亲临前线,冒着战火进入彼得格勒。
  这份胆魄倒有一些彼得大帝的遗风!至少比那个躲在莫斯科不敢露头的斯大林要胆大!比她的亡国老爹尼古拉二世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看来会是一个好沙皇的……
第911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
  “乌拉!乌拉!乌拉……”
  1943年6月14日午夜,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从列宁格勒市区的南部传来……那里现在已经是女皇陛下的彼得格勒了!
  从14日下午开始,“乌拉!乌拉!”的欢呼声就从纳尔瓦大门周围响起,然后就好像瘟疫一样的扩散!华沙火车站、波罗的火车站、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不到10个小时,列宁格勒市区南部一处又一处的标志性建筑上都升起了象征俄罗斯帝国的旗帜。随即就淹没在一阵响似一阵的欢呼声中。
  这样的场面对于很多经历过1917年的二月革命的“老彼得格勒人”都似曾相识。那时候他们也和现在一样的欢呼,不过那时的他们是在为软弱无能的尼古拉二世的垮台而欢呼。
  而现在,他们却拜倒在了尼古拉二世女儿的脚下,全心全意拥护她成为彼得格勒和整个俄罗斯的主人。这大概就是俄罗斯吧?失败者在这里总是被人唾弃,而胜利者拥有受到欢迎。
  从通过纳尔瓦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奥丽加女皇毫无疑问就成了胜利者……至少在红军把她打死或赶走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她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彼得格勒的。
  既然俄罗斯女皇成了胜利者,那么莫斯科的慈父领袖就是失败者了,而且还是一个想要夺走大家心爱的列宁格勒户口的失败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