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735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判断,认定德国纳粹帝国主义集团在1943年内的目标将是夺取整个乌克兰,通过长期围困夺取列宁格勒和华沙,并且在中路向莫斯科挺进,但是不会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
  巴甫洛夫元帅首先介绍了最高统帅部对德军意图的判断。其中夺取整个乌克兰的判断是基于苏德秘密和谈,德国……至少德国容克集团的目标是乌克兰,这是非常明确的,那么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就有可能用军事手段攫取,这也是容克军官集团一贯以来的做法。
  而通过包围夺取华沙孤城是肯定的,无需多言。至于列宁格勒的得失,在斯大林看来很可能会决定德国的对苏政策。如果列宁格勒最终成为“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那么灭亡苏联就可能变成德国的国策!
  反之,列宁格勒人民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伟大的苏联红军又及时解了列宁格勒之围,那么德国人将会充分认识到苏联人民不可战胜的抵抗意志。
  至于德国在中路向莫斯科挺进但不会夺取莫斯科的判断,则是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在仔细研究了德军以往的战例后得出的。
  现在的德军很少攻打坚城,华沙是围困,列宁格勒也是围困,明斯克干脆不予理睬。而在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中,德军也几乎没有攻打重兵坚城的战例。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都认为德军似乎害怕攻打坚城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
  唯一的例外就是基辅之战,基辅是有重兵把守的。但是攻打基辅的德军大都是来自利沃夫的西乌克兰人,并不是日耳曼人。他们死伤再重,对日耳曼人都没有坏处,反而有利于整个右岸乌克兰和西乌克兰的日耳曼化……
  巴甫洛夫元帅接着叙述道:“因此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研究后认为,1943年红军应该在第聂伯河以东采取大纵深防御态势,以应对德军可能发起的大规模攻势。同时加强加里宁方面军,并且以该方面为主力,发动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战役。
  而在中路,则可以用较少的兵力进行防御,并且开始在莫斯科市附近修建防御工事。”
  “在莫斯科城附近修建防御工事?”斯大林突然打断了巴甫洛夫,“有这个必要吗?”
  “总书记同志,这只是预防性措施。”巴甫洛夫马上解释说,“同时也是一个吓阻德国人的策略,德军统帅部只要知道了莫斯科是一座坚城,就不会轻易向莫斯科进军……”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他们挡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斯大林抽了几口烟斗,脸色阴沉了些许,“从去年6月我们预料到德国将要入侵而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开始,我们一直在进行动员,而且还从远东调回了几十万大军,难道还没有足够的兵力把德国挡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吗?”
  现在轰轰烈烈的世界革命已经变成了……预防性的先发制人了,而苏德战争也转变为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而在宣传口径逐步变化的同时,苏联政府也在竭尽全力扩充红军。由于德军并没有深入苏联腹地并且占领大片人口密集的地盘。因此苏联政府在动员扩充军队上,拥有比历史上更加有利的条件。而且美国也提供了海量的援助,以帮助苏联红军迅速恢复元气。
  所以到了1943年春,红军的实力甚至比1942年6月世界革命……不,应该是预防性卫国战争爆发的时候更强大了。红军在账面上的兵力早就超过了1200万人,也组织了更多的集团军、军和师,机械化部队的规模也更加庞大。
  而且红军的坦克部队现在还少量装备了足以对抗虎式坦克的KV-85重型坦克,同时T-34/57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规模。
  苏联人还借鉴了德国用坦克底盘生产无炮塔的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的思路,在1942年年底和43年初拿出了SU-122和SU-85这两款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
  而美国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解冻后,又通过北太平洋航线给苏联运来了500辆M4中型坦克、500辆M10坦克歼击车和300台M7自行火炮以及数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现在这些美援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部运抵了莫斯科分配给了几个新建的坦克军。
  不过,红军也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变得比1942年6月前更强大的,红空军的实力现在就有点疲软。
  因为在去年秋季泥泞季节后,德国空军和红空军的战斗依旧在激烈进行。而且德国空军也在东线采取了“油箱战术”,利用福克零式D系列的大航程和优异的低空机动性以及对地攻击能力,狠狠修理了“小短腿”的苏联战斗机。让苏联红空军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损失惨重,失去了大量的优秀飞行员。
  但是斯大林却仍然认为红军的实力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所以不必在莫斯科采取有可能会动摇民心的行动。比如发动上百万人去城外挖沟修壕……这几乎在承认莫斯科将会遭到攻击,红军在前线节节败退!
  “而且我们还应该守住第聂伯河一线。”斯大林接着又提及了乌克兰战场,“巴甫洛夫同志,我注意到你提及了大纵深防御,我想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总书记同志,这……”巴甫洛夫咬咬牙,说,“我们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守卫第聂伯河,需要用空间换取防御……”
  “防御哪里?”斯大林显得很不高兴,“我们难道要在顿涅茨克工业区和哈尔科夫同德国人打仗?那里是打仗的地方吗?如果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沦陷或者被大炮轰成平地,我们要损失多少钢铁,多少煤炭,多少电力……这个你知道吗?”
第847章
问题很严重
  斯大林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而且斯大林的怒火不是毫无道理的,乌克兰对苏联而言实在太重要。而在如今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土地上,最重要的地盘就是斯大林诺州(首府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州。
  其中斯大林诺州首府顿涅茨克从沙俄时代开始就是著名的煤城,苏联虽然资源丰富,随便拿出点什么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大部分的煤矿资源都埋藏在不易开采的寒冷和偏远地带,经济价值很低。而最容易开采的大型煤矿就在于斯大林诺州,如果斯大林诺州都陷于战火,那么苏联就会失去至少一半的煤炭供应,而没有了煤炭,苏联的电力和钢铁工业就会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也会出大问题。
  而且顿涅茨克市本身就是苏联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有亚速钢铁厂和伊里查钢铁厂等两大钢铁巨头。如果这两座钢铁厂无法正常生产,那么钢铁斯大林就会失去差不多一半的钢铁了!
  而哈尔科夫州在苏联重工业中的支柱地位和斯大林诺州一样重要。因为紧邻顿涅茨克煤田和钢铁工业中心的缘故,从1869年通往顿涅茨克的铁路通车时起,哈尔科夫的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就迅速发展起来。到了苏联时期,哈尔科夫更成为了乌克兰的首府,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在3个五年计划中都是重点发展地区,成为了苏联机械工业重镇。苏联四大坦克制造中心之一的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就在哈尔科夫。现在四大坦克制造中心之一的列宁格勒基洛夫机械制造厂因为列宁格勒被包围,已经处于基本停产状态。如果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再停产,那么苏联的坦克生产也将遭遇重创。
  此外,距离斯大林诺州不到300公里,距离哈尔科夫州不到100公里的库尔斯克州(属于俄罗斯)又是苏联最重要的铁矿石产区,供应着苏联钢铁工业所需要的大部分铁矿石。
  如果斯大林诺州、哈尔科夫州和库尔茨克州等三个“工业关键州”成为战场,被打成一片废墟,甚至被德军占领。那么苏联的工业将会元气大伤,战争潜力同样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不能失去斯大林诺、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斯大林用不容置疑的语调说,“虽然我们开发了乌拉尔工业区,有了一个帝国主义很难侵犯和破坏的大后方,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失去旧的重工业中心。因为我们大部分的钢铁、煤炭、机器和电力都要依靠斯大林诺、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如果失去那里,我们将无法赢得战争!”
  “总书记同志,我们不会失去斯大林诺、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的……”
  巴甫洛夫还想要争辩一下,却被斯大林打断,慈父领袖说:“巴甫洛夫同志,我非常清楚乌克兰东部和库尔斯克州的地形……斯大林诺州距离第聂伯河河曲不到130公里,哈尔科夫州距离第聂伯河河曲只有70公里,而库尔斯克州距离第聂伯河也仅有260公里。而且乌克兰东部还有非常好的公路和铁路,又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非常有利于德国装甲集群突击的地形。如果我们失去了第聂伯河防线,德国人的虎式坦克很有可能会一突击到哈尔科夫机械厂和亚速钢铁厂的大门口,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到时候就在哈尔科夫市和顿涅茨克市打巷战呗……巴甫洛夫很想这样回答斯大林。
  因为根据他和戈尔什尼科夫共同制定的“红星一号”计划,第聂伯河东岸纵深防御地带的最后也是最坚固的防线,就设在顿涅茨克市—哈尔科夫市和库尔茨克州西部边界的连线上。
  而顿涅茨克工业区和哈尔科夫工业区都将是最后决战的战场!红军将依托工业区的大量坚固建筑物进行巷战——打过华沙攻城战的巴甫洛夫知道,大城市攻坚战就是个血肉磨坊,无论德国人(或苏联红军)有多少坦克飞机大炮,在坚固建筑物密布的大城市里面都无法充分发挥威力。
  如果红军能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同德军巷战,即便最后城市失守,也能拖延几个月的时间,另外再加上几十万条德国性命——如果不算乌克兰族和波兰族德军的死伤,正经的德国士兵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伤亡人数大约还不到60万,其中死亡的人数最多30万。
  总参谋长沙拉什尼波夫小声地告诉斯大林:“总书记同志,如果要坚守第聂伯河防线,又要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严密布防,还要解列宁格勒之围……我们的兵力不足啊!”
  “不足?”斯大林一听这话就更生气了,“我们现在有超过1200万红军战士,你居然还说不足?那么德国人有多少军队?沙拉什尼波夫同志,请您回答这个问题!”
  “大约700-800万……”沙拉什尼波夫回答,“不过德国还有许多仆从国,如果算上他们的军队,总兵力是超过我们的。”
  “德国有盟友,我们就没有吗?”斯大林有些恼火地瞪了沙拉什尼波夫一眼,“沙拉什尼波夫同志,你认为需要多少人才能守住第聂伯河防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防线,并且解了列宁格勒之围?说个数字吧,不管多少都行,多少都能给你凑出来!”
  沙拉什尼波夫和巴甫洛夫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知道,在东乌克兰部署大纵深防御的计划算是泡汤了。
  “总书记同志,人数不是关键。”巴甫洛夫连忙接过斯大林的问题,“关键是要有强大的机械化突击集群。”
  人数当然不是问题了,如果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要人,斯大林立马就能拉来几百万雄赳赳气昂昂的东方志愿军。可是没有足够的机械化装备和必要的训练,人数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
  “我们难道没有强大的机械化突击集群?巴甫洛夫同志,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斯大林反问。
  “坦克军有25个,机械化军有14个。”巴甫洛夫照实回答,“每个坦克军都有3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化步兵旅,每个机械化军都有3个机械旅(包括1个坦克团)和1个坦克旅。另外我们还组建了一批独立的坦克旅、自行火炮旅、独立坦克团和独立自行火炮团。目前红军拥有的坦克/强击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了开战前拥有的总数。”
  在刚刚过去的冬季,苏联除了打输了两场会战(基辅保卫战和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之外,就是用举国之力扩军备战造军火。什么坦克、飞机、大炮、冲锋枪等等的造了无数,质量怎么样先不论,数量是绝对不少的。
  巴甫洛夫说的数据,斯大林早就了然于心。他点点头,然后提高嗓音,大声说:“既然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那么红军就应该保卫每一寸苏维埃的土地!
  同志们,我们现在虽然要调整世界革命的策略,但这并不等于我们需要承认失败,因为我们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遭受了挫折。未来我们需要采取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结合的办法,在敌人力量强大的欧洲正面战场采取整体防御,局部进攻的策略。同时我们要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印度采取战略攻势,点燃印度革命的熊熊烈火!”
  “总书记同志的指示完全正确。”政治局委员兼乌克兰第一S记赫鲁晓夫又是第一个发言拥护斯大林的,然后他又主动请缨,“总书记同志,请派我去印度吧,我和铁木辛哥同志一定能把印度搅个天翻地覆的。”
  铁木辛哥元帅在右岸乌克兰沦陷后被撤掉了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不过他的冷板凳没坐多久就被任命为印度方面军司令员了。而赫鲁晓夫之前一直担任西南战线军事委员,对乌克兰战场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就想找个机会从乌克兰解脱出来。
  “好的!赫鲁晓夫同志,我想你是最好的人选。”斯大林也正为谁能去领导印度革命的问题操心,靠一帮婆罗门革命家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经验丰富的苏联革命家指导。而目前苏联布尔什维克党驻印度总顾问谢洛夫在党内的地位太低,不可能让他领衔,更不可能让他去当方面军军事委员。
  然后斯大林又交待道:“印度有印度的国情,不能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而且印度革命目前的重心不是阶级革命,而是民族革命。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可以借鉴的。在印度,我们有必要团结圣雄甘地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他们一起去推翻英德殖民者的反动统治。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印度布尔什维克党,并且扶植印度布尔什维克党中的工人和农民革命家,使之逐步进化到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
第848章
方案
  赫鲁晓夫接下了领导印度革命的差事,要去和一帮连擦屁股都要人伺候的婆罗门革命家一起解放印度的各种贱人了,虽然是很扎手的任务,但总比半个乌克兰的老大和西南战线军事委员的苦差事要好。所以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时候心情不错,可以说是满面春风。
  而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科夫却没有这样的好心情,斯大林和政治局否定了他们在中央战场和西南战场的部署,实际上也就推翻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对1943作战的整体布局——这个布局的总体思路是北路进攻,中、南两路大纵深防御,同时预留强大的预备队集群由最高统帅部掌握。虽然比较保守,但却是非常稳妥的方案。
  在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波夫两人反复进行的兵棋推演中,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列宁格勒解围成功+德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哈尔科夫州和斯大林诺州,同时在中路迫近莫斯科。
  这样的结局虽然会让整个苏联都非常难受,但是却没有覆亡的危机,战局将会在中路和南路的拉锯战中进入1944年。而且德国也没有可能在1944年同时攻占加强了防御的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也就是说,苏联无论如何都能坚持到日本被美国击败之后。到时候苏联可就立于不败了!
  然而斯大林同志对于这个稳妥但是非常保守的方案很不满意。
  “巴甫洛夫同志,沙拉什尼科夫同志,你们这是怎么啦?今天的会议……”
  当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科夫一起抵达国防人民委员部大楼时,在巴甫洛夫的办公室外,他们见到了风尘仆仆从列宁格勒围城赶来的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是在“第一次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晋升元帅的——所谓的“第一次列宁格勒保卫战”实际上就是“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
  这一战的结果是“围未解,城未陷”,以解围论当然是战败,不过以守城论当然是胜利。
  所以守城有功的朱可夫就当上了元帅,还在几天前得到了回莫斯科报到的命令。
  “朱可夫同志,这么快就到了,看来是一路顺风吧?”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拥抱一下,然后挤出了几分笑容。
  朱可夫苦苦一笑,说:“飞机是天没亮就起飞的,德国佬的福克飞机都在睡大觉,能不一路顺风吗?”
  三个人寒暄了一番后,就一起走进了巴甫洛夫的办公室,刚一落座,朱可夫就问:“对了,今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得怎么样?方案通过了吗?”
  朱可夫其实也参与了43年作战方案的拟订,他负责的是“列宁格勒解围战”这部分。根据朱可夫的设想,解围战不能只着眼列宁格勒一隅,而是要放眼西北战场的全局。
  德军在列宁格勒城外打造的包围圈已经非常牢固了,修建起了绵延200多公里的防御地带,其间部署了不计其数的雷场、堑壕地带、筑垒区、反坦克据点、装甲兵集结地、步兵集结地和炮兵阵地。部署的军队总数预计超过了100万,虽然没有多少装甲部队,但是反坦克火力却是十足的,根本不能拿坦克集群往上撞。
  在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中,不知道厉害的科涅夫就吃了大苦头,丢掉了上千辆坦克损失了超过20万军队。不过科涅夫并没有因此丢官罢职,因为加里宁方面军在替列宁格勒解围的过程中收复了被德军放弃的诺夫哥罗德州的大部分地区。所以他还得到了晋升成为大将,现在去了西南方面军当司令员了。
  在吸取了科涅夫的教训后,朱可夫准备采取一个解列宁格勒之围,但不战于列宁格勒的方案。让加里宁方面军向普斯科夫州发起进攻,在收复该州南部地区后继续向波罗的境内推进,以威胁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集群的后路。
  而要执行这一计划,加里宁方面军就必须大大加强,配属上足够多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只有这样才能在普斯科夫州境内的平原上和德军装甲集群决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