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735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英国军队(皇家卫队是例外)是“议会军队”,而不是所谓的皇家军队!
  仅有十三个条款的《权利法案》在英国早就深入人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哪怕是丘吉尔这样的强势首相也不可能和《权利法案》对着干。
  几个投降派正商量着要在议会投票废除《帝国国防法》,同时组织群众上街和平请愿的时候。噼噼啪啪的枪声突然从白金汉宫外传来了。
  这下可把正在开会商量合法造反的人们给吓坏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哪儿在打枪?”还是当过国王的温莎公爵比较镇定,连忙给负责保卫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第一近卫团团长打去了电话。
  “公爵,伦敦城内仿佛有人造反,东区那里有人在打枪!”那位团长的语气也有点慌乱,“还有很多市民走上了街头……”
  “什么?市民上街了?”温莎公爵看着一脸惊诧莫名的工党领袖艾德礼。
  “不是我们工党。”艾德礼摇摇头,“我没有下过发动群众的命令。”
  “那是谁?保守党和自由党?”
  公爵的问题一出口,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就瞬间降到了冰点。
  现在伦敦城里面就是主战和主和两派,主和派的主力是工党。这个时代的工党还在走工人路线,所以控制着英国大部分的工会组织,工党领袖一声令下就发动几十万人上街散步。
  而主战派的主力则是中上阶级,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不是真心要和德国打到底,他们都是有产有业的人,把国家打成焦土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他们只是以战谋和,想要更好的条件而已——在《开罗宣言》里面只说了大的原则,还有诸如战争赔偿,英国本土是否驻扎德军,英国是否要追随德国对美苏作战等问题没有谈判呢。
  如果能在不列颠岛上打出一场胜利,那么英国手中就能有点和谈筹码了。
  所以这些“资产阶级主战派”也不大可能在伦敦制造动荡来自乱阵脚。
  “公爵,现在必须要保卫白金汉宫。”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头头莫斯利是所有反贼中最“野”的,想的也比较多。“他们很可能是冲着您和公主殿下来的!”
  “冲着我和公主?”温莎公爵一怔,也觉得有道理。自己这个前国王还没有什么要紧,伊丽莎白长公主可是张大牌——她是可以带着大英帝国嫁人的!
  丘吉尔只要把她捏在手里,可就又多一个谈判的大筹码了。
  “我马上去见公主,请她给皇家卫队下令!”温莎公爵说。
  英国皇家卫队是效忠王室的,乔治六世在离开伦敦前,就将皇家卫队总司令的职务移交给了伊丽莎白长公主。所以这位只有17岁的公主殿下,理论上掌握了人数多达1.2万,而且装备相当精良的皇家卫队。
  虽然伊丽莎白公主不一定能指挥皇家卫队发动政变去推翻丘吉尔当局,但是让他们保卫白金汉宫还是有可能的。
  “等等。”法西斯联盟的莫斯利看到温莎公爵准备离开,连忙开口叫住了公爵,“公爵,我们的人也要发动起来,不能让主战派的人占领街头。”
  英国法西斯虽然温和,但是也知道街头政治的关键是占领街头——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所以一旦让政敌占领街头,制造出人心所向的声势,那么原本中立或是倾向己方的群众就有可能发生转变。
  温莎公爵马上把目光投向工党领袖艾德礼。
  “我明白!”工党领袖艾德礼知道现在是火烧眉毛的时候,如果工党不能发动足够多的人上街,那么眼下这场政治变故之后,工党在英国政坛上就没有一点地位了——工党本来就是靠人多势众混迹政坛的,要是在街头抗议上输了场子,以后还怎么混?要玩绅士政治,他们玩得过保守党和自由党?
  “我马上去发动100万人上街!”艾德礼咬咬牙,“伦敦的街头,绝不会被反对我们的人控制!”
  ……
  1月10日上午发生在伦敦街头的游行和武装骚乱,其实是英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
  丘吉尔派兵冲击苏联大使馆的行动没有取得成功,苏联大使麦斯基和英国布尔什维克党领袖波利特从地道逃脱——这个地道是麦斯基让人秘密挖掘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英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候,让革命领导机关可以从大使馆安全转移。
  在1月9日的时候,这条秘密挖掘的地道还真的派上了用场。地道的出口是第三国际的一个伪装成贸易公司的秘密据点,麦斯基和波利特等人在那里伪装成商人离开,去了一处位于东伦敦工人聚居区中,专门为领导武装起义而准备的据点。
  武装起义当然也是英国特色的,是从工人(支持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人)武装游行开始的。
  因为伦敦处于戒严之中,而且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又有点仓促,所以被发动起来的群众并不是很多。在东伦敦的工人区里面只有不到一万人上了街,其中约有2000人属于伦敦义勇队,是拥有武器的。
  不过他们还没有走出伦敦东区,丘吉尔派出的军队就开到了。但是血腥镇压并没有马上开始,终于政府的军队只是设置了路障,同时鸣枪示警,想要驱散群众。
  白金汉宫里的人们听见的,就是军队示警的枪声。
  可是军队的示警却没有起到作用,聚集起来的群众没有散去,反而开始高唱《国际歌》,呼喊起了“要面包,要牛奶”和“打倒丘吉尔独裁政权”的口号。
  原来通过埋伏在战时内阁指挥部的国际主义战士,麦斯基和波利特已经知道丘吉尔并没有被推翻,冲击苏联大使馆的军队是他派出来的。
  这仿佛说明丘吉尔已经对人民群众举起了屠刀,应该还准备投降轴心国了。
  所以他们当机立断调整了策略,把面包和牛奶以及打倒丘吉尔独裁政权当成了口号,同时还让拿着武器准备造反的“赤卫队”员把武器藏在了大衣下面。
  而“面包、牛奶和打倒丘吉尔”的口号迷惑了许多工党的支持者,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因此游行的人数迅速增加,很快达到了10万之多,整个伦敦东区都仿佛沸腾起来了。
  这下被丘胖子派来镇压的军人们都傻眼了,谁也不敢乱开枪——这事儿要怪布鲁克子爵不好,被他派来镇压的是伦敦郡师的兵,许多人的原本就住在东区啊!
  而且这些首都城市兵都是很会打听消息的,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大部分美国援兵都是饭桶步枪兵,也知道德国人已经在英格兰中部的哈特尔浦和米德尔斯堡登陆了!
  这下可真是军心动摇了,不列颠岛都被敌人登陆了,这战争还能打得下去?而战打成这副模样,堂堂的大英帝国沦落至此,谁的责任?
  还不是丘吉尔这个老顽固的错?
  要是在法国沦陷后就同德国议和了,现在面包也有,牛奶也有,大英帝国也有,德国纳粹也不会来!
  所以伦敦郡师的官兵实际上是同情游行群众的。
  而街头政治的特点就是星火燎原!一旦不能在初期用雷霆手段镇压,那么事情就会越闹越大。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工党控制的工会也开始发动群众了,这下可不得了啦,工党本来就是英国劳动人民的党,群众基础根本不是布尔什维克党内比的。艾德礼说煽动百万人上街的话,根本不是海口。
  但是工党也有不能和布尔什维克党相比的地方,就是组织松散,更像个政治俱乐部,而不是一个团结紧密的党。
  说穿了,工党就是个玩选举的党,而不是闹街头革命的党。他们可以把群众煽动上街,却没有有效控制他们的能力,至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干扰下,他们没有控制群众的办法。
  因此,伦敦正在滑向失控的深渊!
第799章
丘吉尔之死(六)
  1月10日下午,查尔斯国王大街、白厅街和唐宁街一带,仿佛变成了巷战的战场!
  忠于英国战时内阁的军队在几条重要的街道入口处设置了路障和街垒,还在高大的建筑物上架起了机关枪,安排了狙击手。
  被这些防御设施和枪手所阻挡的,并不是传说中武装到牙齿的凶残的纳粹,而是前来抗议的伦敦市民,不计其数,拥满了周遭所有的街道,仿佛有百万之众!
  游行群众似乎被布尔什维克党所控制,他们在英国的权力中心附近高唱起了雄壮的《国际歌》,还不时高呼“要面包、要牛奶”和“打倒丘吉尔独裁政府”的口号。
  歌声和口号声震天动地,穿透了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到达了丘吉尔所在地堡之内。
  会议室内,这个时候正在召开紧急会议,不仅有一部分内阁成员,还有一些军方将领,甚至还有驻伦敦的美军司令官艾森豪威尔上将。
  所有人都是一个表情——目瞪口呆!
  好端端的,怎么就闹起革命了呢?而且这场革命好像还是苏联在背后操纵的,这个斯大林想干什么?难道想趁着大英帝国站在悬崖边上的时候再猛推一把,好让英国彻底完蛋?
  这对苏联有什么好处?难道斯大林还幻想在英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他以为那些已经登陆上来的德国纳粹都泥捏纸糊的?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然后就看见一个失魂落魄的外交大臣艾登走了进来。
  一进门,他就对丘吉尔说:“首相先生,罗斯福总统说伦敦的事情很可能和苏联无关……”
  “和苏联无关?那是谁在外面唱《国际歌》,难道是德国纳粹吗?”丘吉尔沙哑着嗓音发问。
  “这个……”艾登摇了摇头,然后说,“美国总统正表示会向苏联施加压力的,但是美国也不能毫无保留的支持我们这个战时内阁。”
  英国驻美国的大使哈利法克斯子爵刚刚拜访了白宫,希望罗斯福能向斯大林施加压力,让斯大林指示英国布尔什维克党停止对抗。
  同时,哈利法克斯子爵也希望美国政府可以“毫无保留”的支持英国战时内阁——这个“毫无保留”的意思其实是动用驻伦敦的“饭桶步枪兵”帮助英国战时内阁进行镇压!
  因为英国战时内阁现在正在失去对军队的控制!伦敦义勇队已经挖掘,许多人站到了抗议者一边,伦敦郡师也已经失控,士兵们拒绝开枪镇压!
  而皇家卫队则态度暧昧,只是在白金汉宫布防,拒绝帮助丘胖子平乱。
  至于驻扎伦敦的其他部队,除了一小部分之外,也都陷入了动摇当中。许多部队的指挥官都表示需要议会通过决议,他们才能执行镇压的命令。
  可是眼下的局面如此,议会怎么可能通过镇压的决议?通过一个对战时内阁的不信任案还差不多!
  所以丘吉尔就想调动伦敦的美军帮忙维持秩序,但罗斯福却不敢下达这样的命令——美军去欧洲是打击纳粹的,不是去镇压英国人民的!
  现在美国国内对于罗斯福政府干涉欧洲战争的政策出现了极大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个极大的错误,让本可置身事外的美国面临了极大的危机。而且眼看着英国即将失败,许多支持干涉欧洲的政治人物也都忙着推卸责任。他们不能承认干涉政策是错误的,因为美国还需要继续援助苏联,只能把责任全都推给英国的丘吉尔政府。
  什么丘吉尔政府独裁,丘吉尔政府腐败,丘吉尔政府无能,丘吉尔政府失去人心,丘吉尔政府顽固坚持殖民主义政策之类的舆论一下子就造起来了。
  总之,从1942年年底开始,丘吉尔在美国的形象就一落千丈,再不是什么反法西斯、反纳粹的英雄,也不是欧洲民主的坚定守护者,而开始变成一个反动、顽固、贪婪、无能和独裁的,不招人喜欢的政治人物了!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当然不敢给驻美英军下达镇压英国人民的指令,那样会让罗斯福变成丘吉尔这个辜负了美国信任和援助的恶棍的帮凶。
  面对丘吉尔政权现在所面临的危机,罗斯福非但不能力挺,而且还要表现出正确的政治立场。
  “另外……”外交大臣艾登吞吞吐吐地说,“另外,罗斯福总统希望我们可以和反对派谈判,通过谈判解决目前的危机,同时让战时内阁拥有更加广泛的基础。”
  “谈判?”丘吉尔怒吼了一声,“这个该死的瘸子,他以英国是什么拉丁美洲的三流的国家吗?他以为我是一个要仰赖美国的支持才能拥有权力的三流独裁者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