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35

  赫斯曼将施莱彻尔分派给他的二百多人分成了五十一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四到五人,然后又了解一下情况。这些人都是士官,全都在前线蹲过战壕,全都负过伤,人人都拿过勋章——施莱彻尔果然是有能力的,看他挑的这些人就知道了,都是在士兵中最有威望的“老班长”。
  在眼下这个士兵不大相信军官的时候,一个在前线流过血、拼过命的“老班长”绝对比李卜克内西他们派出来的工人宣传家说话管用。
  因为他们是士兵们的“自己人”!自己人骗自己人,效果才是最好的!
  “同志们!”赫斯曼开始用布尔什维克的口吻说话,“你们都是在前线闻过硝烟和毒气,挨过协约国的子弹,拿过祖国的勋章的英雄!对于柏林城内的士兵们而言,不管他们有没有上过战场,都会对你们有一种天然的敬畏。这就是你们的优势!所以你们一定要反复强调上过战场、拿过勋章和光荣负伤!”
  “至于要告诉士兵什么,其实很简单:第一、社会民主党是关心他们的,是他们唯一可以信任的;第二、和平!立即实现和平;第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年满20岁的男女一人一票;第四、早日复员回家,安居乐业。
  这四条就是你们要反反复复告诉士兵们的。其他乱七八糟的大道理不用讲。这四条,反反复复地说,说到每一个人都相信为止。你们要记住,哪怕是谎言,只要反复地讲,也能变成真理。何况你们要告诉士兵的,就是真理!
  如果遇到斯巴达克派的人和你们辩论,你们不要去和他们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你们说不过他们的。你们只需要说两点:第一、苏俄在打内战,从今年一月开始,打到现在,看起来还要打很久;第二、布尔什维克以武力驱散了苏俄人民一人一票选举出来的立宪会议——这就是苏俄内战的起因。别的事情不要去和他们争论,只说这两点就行了。不管你的对手说什么,你们只要坚持说这两点,就一定能赢得支持。”
  打了十个月内战的苏俄对厌战的德国士兵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俄国的士兵想要和平而不得,还要被迫自相残杀。这绝不是德国士兵们想要的结局!而且,德国历史上还是有民主协商传统的,也比较注重契约精神。在相当一部分德国人看来,一月剧变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背信弃义!而斯巴达克派处处显示亲俄立场,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师,也意味着他们是不可信任的。
  所以赫斯曼的“木马病毒”们只要揪住这一点不放,狠批到底,就是在和布尔什维克比烂——社会民主党再怎么样,内奸也好,工贼也罢,总归能带来和平,能带来一人一票的民主。而布尔什维克是既没有和平,也没有民主,有的只是内战和契卡。只要大家明白这一点,这些“木马病毒”就能被推选为士兵委员会主席。
  而这些士兵委员会主席,在柏林革命胜利之后,就能去参加柏林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去投票选举苏维埃执行委员和人民委员会委员了。
  如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并存,互不统辖的局面,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之后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为早在十月份,将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从大牢里释放出来之前,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袖艾伯特和谢德曼,还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哈阿兹已经制定好了一个从内部瓦解革命的计划。
  他们决定,一旦革命无法避免,就加入进去成为领导革命的力量。然后通过控制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将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都牢牢控制,把斯巴达克派完全排除在外。
  同时,他们还要和容克军官团还有德国资产阶级联手,达成了一系列共同扼杀革命的协议。可以说,德国十一月革命刚刚开始,就已经处于极其不利的状态了。
  不过,既然容克军官和资产阶级都参加了进来,那么革命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就是最后的选项了。
  11月9日上午,革命风暴在柏林城越刮越猛,绝大部分的街区已经被斯巴达克派领导的罢工群众和哗变士兵控制了。德国政府能够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柏林王城官邸、国会大厦、总理府和大总参谋部、海军部等为数不多的据点。
  不过斯巴达克派的领导只是浮于表面,它是由人们对帝国当局的不满和革命家们热情洋溢的演讲煽动起来的,并没有真正在基层扎根——这是因为斯巴达克派是一个很小的派别,比二月革命之前的布尔什维克更加弱小。而且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社会福利也很好的国家。劳动人民多少分享到了德国经济成长的红利,并无太大的不满。
  另外,德国基本上是个民族国家,没有那么多“非德意志”革命活动家可以替斯巴达克派冲锋陷阵。所以斯巴达克派想要迅速扩张势力,难度要远远大于俄国布尔什维克。
  不过,在11月9日上午,自身实力很小的斯巴达克派仍然领导着革命,看起来就要取得胜利了。
  这是因为他们的敌人还没有在混进革命队伍和镇压革命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
  国会大厦内,社会民主党、独立社会党的政治家,企业家联合会的代表,工业促进委员会的委员,还德国军方的代表,都在焦急地等待来自比利时斯帕的消息——皇帝已经抵达那里,正在试图从前线调集军队镇压革命。
第八十五章
第三帝国的起源
  “保卢斯上尉,你往头上抹了多少油!有你这样的老兵吗?赶紧去洗掉,用冷水洗!”
  赫斯曼正在冲一个长得非常英俊,脸刮得很干净,头发上抹了油,向后梳得非常整齐的“老兵”在大吼大叫。这个“老兵”是个从南线的某个德军办事机关撤回来的办公桌军官,名叫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他是拿着海军军官学校的毕业文凭进入陆军的,战前就和赫斯曼认识——两人一起在第111步兵团当过候补军官。不过仅仅是认识而已,赫斯曼和他完全是两类人,因此没有多少话好讲。
  “是,中校!”被打扮成老兵的保卢斯有些郁闷的向赫斯曼行了军礼,然后飞奔到国会大厦里面,找冷水洗头去了——他的官运说实在真是很好了,没有正经的陆军军官学校文凭,又没立过什么功劳,居然可以晋升到上尉,在德国陆军里面绝对是奇迹。可是他却没想到,在柏林遇上了比他更神奇的赫斯曼中校!不仅当了中校,还有蓝色马克斯勋章,听说皇帝跑路的时候还专门从马车上下来和他说话……
  赫斯曼望着保卢斯高挑细长的背影,心里想到的却是他后来向布尔什维克投降的场面。然后轻轻叹了口气,又把目光转向在他面前站成一排的“木马革命者”——这些“木马”是施莱彻尔刚刚召集来派给他指挥的,没有经过培训,很多人的打扮也不得体,不是太干净,就是挂了不应该挂的高级勋章。
  11月9日临近中午的时候,施莱彻尔又分派给赫斯曼一个新的任务,带领一个由格罗斯利希费尔德军官学校的士官生和在大总参的年轻军官们组成的“革命队伍”去占领国会大厦——原来的计划,国会大厦由支持社会民主党的工人来占领。
  不过到了8日下午,艾伯特和谢德曼又变了挂,他们召集来的工人们高呼起了“共和国万岁”的口号,但艾伯特竭力想要挽救帝制。
  威廉二世肯定是要下台的,但是皇帝要换个人来当,同时还要实行君主立宪,就像英国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团结容克军官,让他们成为国家稳定的支持力量——在历史上,由于没有了皇上,容克军官们大多敌视魏玛共和国和社会民主党这样温和的中间派。
  而社民党原本的支持者工人阶级,又因为战后德国经济的萧条而陷入赤贫,纷纷转向立场极端的纳粹党和布尔什维克党。没有容克支持的中间派政治力量,自然没有力量压制极右和极左的无产阶级,所以德国只剩下了布尔什维克和纳粹两个选择。
  所以德国未来的选择权就在现在的协约国手中。如果他们要彻底清算德国的战争责任,毁灭容克军官阶级,那么德国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苏维埃国家——容克军官将不得不和布尔什维克合作!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会在1919年1月爆发。德国(包括奥地利)、匈牙利、苏俄将会站在一起,对抗英国、法国和美国。
  如果协约国在打击和限制容克(但是不毁灭),那么德国就会变成纳粹的天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会在二十年后爆发。
  而唯一可以长期保持和平的方法,就是轻饶了德国。让皇帝和容克继续保持力量,以便镇压德国国内的极端力量。这样就会有一个稳定的,厌恶战争的大德意志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会在1919年毁灭苏俄,恢复俄罗斯帝国。从而让欧洲在未来继续保持均势。而且德国民众会在战后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德国会变成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德国内部就会有足够的抑制战争的力量。
  对此,艾伯特看得非常清楚,因此不到最后时刻,他都不愿意放弃帝制。
  但是决定未来前途命运的权力不在艾伯特手中,也不在赫斯曼手中。而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他们三人手中。
  时间一点点流逝,好消息却迟迟没有从比利时的德军总部传来——只要有“无条件停战”的消息,起义不用一枪一弹就会被平息。
  但是直到9日中午,仍然没有好消息传来。而声势浩大的起义队伍,已经逼近了王城官邸和国会大厦。
  “路德维希,你的人准备好了吗?”兴登堡的副官舒伦堡中校从国会大厦里面飞奔出来,脸色铁青。
  “没有好消息?”赫斯曼早就知道答案了,但还是这样发问。
  “没有。”舒伦堡叹了口气。“艾伯特先生要求我们立即起义,占领国会大厦……希望能够再拖延点时间。希望协约国看到柏林落入革命者之手,会改变一点主意。”
  当然会改变主意的。赫斯曼心说,从原来彻底镇压容克贵族,转变为严重削弱容克,只是削弱,不是消灭。因为英美法也不敢面对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但是这种改变依旧会造成容克失去维持德国稳定的力量。同时,容克还会敌视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并且终结帝制的社会民主党。这样,协约国就为纳粹党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这时,起义的队伍已经出现在了通往国会大厦的菩提树下大街上面了。人山人海,高举着红旗,高唱着《国际歌》,除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穿着野地灰色军装的士兵外,大部分人都没有武器。如果有一支装备着机关枪和大炮的军队前来镇压,是可以轻易将他们粉碎的。
  但是德皇得不到协约国的原谅,哪怕他手里有个沙皇。所以他调集不到军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灭亡就是今天了!而第三帝国的起源,也是今天!
  “好吧!”赫斯曼冲着临时分派给他指挥的手下招了下手,他们聚集过来了。“把红旗举起来!带上武器……我们去占领国会大厦!这是为了拯救帝国,让她不至于落入布尔什维克之手!我最后再重申一遍,我们现在是社会民主党的拥护者。没有艾伯特先生和谢德曼先生的命令,任何武装人员都不允许进入!明白了吗?”
  “明白了,中校!”
  “不,不是中校,从现在开始,任何人不得以军衔相称。”赫斯曼道,“你们应该称我为布劳恩同志!”
  “遵命,布劳恩同志!”
  “好的,同志们,现在唱起《国际歌》,向国会大厦进军!”
  11月9日中午,柏林革命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一队被社会民主党动员起来的士兵,唱着《国际歌》,高举着红旗,排着好像参加阅兵式一样的队形,大摇大摆占领了无人防守的国会大厦。距离国会大厦仅仅800米的柏林王城官邸也同时落入了起义者之手——是施莱彻尔带人去占领那里的。
第八十六章
这是在为第三帝国欢呼
  “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
  菲利浦·谢德曼耳边响起了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在李卜克内西升起红旗,并且在王城官邸阳台上向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最后宣布“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之后。欢呼声就淹没了整条大街和王城官邸前面的广场。
  完了!全完了!菲利浦·谢德曼的心情顿时跌落到了谷底。维持帝制的最后希望已经破灭!这也意味着社会民主党和容克军官团之间的合作永远都不会愉快,后者随时会抛弃甚至用政变推翻社会民主党。
  而没有容克和社会民主党的合作,德国的民主制度也绝对不会巩固。如果协约国再违反《十四点和平条件》,强迫德国割让太多的土地,并且支付太多的赔款。那么德国将会被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所淹没……
  谢德曼是受艾伯特委派,代表社会民主党到王城官邸——现在社民党和独立社民党盘踞在国会大厦,而斯巴达克派则占据了王城官邸——和李卜克内西谈判的。艾伯特希望对方可以支持帝制,因为这是维持德国民主和稳定的唯一方法。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见面了!因为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不能接受的,而且革命的主动权也不能落入斯巴达克派之手。
  谢德曼扭头就往国会大厦跑去,腿脚利索的不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头子,八百米的距离几乎一口气就跑完了。国会大厦前面也聚集了很多参加起义的群众和士兵,他们都是支持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德国布尔什维克党还没有成立,两个社会民主党拥有庞大的社会基础。哪怕它们在柏林起义中反应迟钝,但还是有很大的基本盘。不过从今天开始,它们的基本盘便要开始慢慢消融了……
  赫斯曼、施莱彻尔、舒伦堡等几个校级军官,这时都聚集在国会大厦二楼的一间小会议室内,艾伯特和阿哈兹也在这里。所有的人都被外面传来的欢呼声震惊了——不是共和国,而是社会主义共和国!
  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们真的是在为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欢呼吗?赫斯曼嘴角浮出了冷笑:他们其实是在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欢呼!在为另外一场世界大战在欢呼!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这时谢德曼好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也不和艾伯特打个招呼,就径直冲到了阳台上。下面的广场上的群众都认识谢德曼,原本闹哄哄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准备听谢德曼喊话。
  “自由德意志共和国万岁!”谢德曼大声喊着。
  “自由德意志共和国万岁!共和国万岁!”群众们立即跟着高呼。
  “上帝啊!他在喊什么!”艾伯特突然跳了起来,三两步跑到阳台上把谢德曼拽了进来。这个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席脸色灰白,双手发抖,并且用拳头猛击桌子,咆哮了起来:“这是真的吗?你真的高呼共和了吗?你没有权利那样做!”
  “这是必须的!否则德国就会成为另一个俄国!”谢德曼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我们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必须的!它不能落在布尔什维克手里……”
  “可是你毁掉了德国!毁掉了我们社会民主党为之奋斗想要建立的君主立宪的德意志国家!”
  艾伯特吼道:“你知道的,在德国这是唯一的办法……我们不能没有一个皇帝!”
  他指着会议室里的三个军官:“他们!他们只听皇帝的!”
  容克军官未必只听皇帝,但是多半会拥护皇帝。现在社会民主党和斯巴达克派一起把皇帝搞没了,那他们就是容克的对头。
  三个容克军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沉默就是承认……他们都是保皇派!谁敢说自己不是,那就别混容克圈子了。
  这容克是个很大的圈子,赫斯曼、舒伦堡和施莱彻尔都是圈内人,而且还是混得比较好的那种。如果运气不太差,凭他们现在的地位,将来都是能当总参谋长和第一军需总监的。所以屁股不能歪,要不然被人踢出了容克圈子,可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
  艾伯特和谢德曼大吵大嚷了很久,不过也改变不了什么了。11月10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询问了28个将军的态度之后(只有一个表示可以镇压),黯然离开了比利时,逃亡荷兰寻求庇护。辉煌一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同一天,“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柏林布施马戏院举行。由于事先被种了木马,代表中支持社会民主党的士兵和工人占了多数。李卜克内西虽然有所察觉,还在会上发表了演说,指出反革命分子已经混入代表大会,号召大家提高警惕。但是他的演说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列宁就不会说同样的话,因为这是在攻击苏维埃,是将自己至于苏维埃代表们的对立面——在稍后的投票中。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在24人组成的“柏林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社民党和独立社民党各占6人,受他们控制的士兵苏维埃代表(都是木马)有12人。斯巴达克派全军覆没,一个执委也没有捞到。实际上被排除在了苏维埃之外。人民委员会的6名委员,则都是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成员,分别是艾伯特(出任总理)、谢德曼、兰兹堡、阿哈兹、狄特曼和巴尔特。同样没有一个斯巴达克派。
  这样,领导了十一月革命的斯巴达克派就成了完全的在野派。而李卜克内西面对这种让他始料不及的局面,则效仿1917年4月时的列宁,提出了三项要求:(一)德国必须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二)全部政权必须转交给苏维埃;(三)必须清楚政府中的资产阶级成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