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35

  “哼!”施莱彻尔将一份刚刚出版的《红旗报》扔在办公桌上,咬牙切齿地说,“这些布尔什维克想要把我们都杀了!这些德意志的叛徒。你说是不是,路德维希?”
  大总参的一间办公室里,所有的眼睛都看着赫斯曼。
  这里是治安处的办公室,不过聚集在此的军官却来自大总参的各个部门。大多是中校、少校,有一个上校,是军事情报局的瓦尔特·尼古拉上校,还有一位将军名叫冯·列德尔。
  赫斯曼明白,自己必须旗帜鲜明。“是的!这个李卜克内西就是这么打算的。”
  “这也是列宁的主张吧?”列德尔少将牢骚满腹地说,“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如果没有我们,他根本不可能上台!”
  “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赫斯曼语气坚定地说,“是我们自己把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从大牢里面放出来的,不是列宁!我们可以枪毙他们!弗兰茨·梅林、克拉拉·蔡特金他们也应该被枪毙,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在波罗的就是这么干的!”
  “现在还可以么?”列德尔少将问。
  “干这种事情什么时候都不算晚!”赫斯曼说,“不必考虑和苏俄的关系……合作归合作,镇压归镇压,这是两码事。列宁才不会在乎李卜克内西的性命呢!”
  “就这么决定了。”施莱彻尔虽然只是中校,但俨然成了众人的头头。“斯巴达克同盟(刚刚进行改组,现在是同盟了)一定要镇压下去的。不过现在先要把军队抓在手里。我们要在柏林组织自由军团……军官学校、近卫军,还有驻扎措森和波茨坦的军队都要控制起来。”
  接着,他又用发号施令的口味对赫斯曼说:“路德维希,你还不能回里加,尼古拉上校要去斯帕总部……情报方面的工作,你负总责,直接向我汇报。”
  就在此时,突然有人飞也似的闯了进来。是赫斯曼的手下的一个特务,穿着野地灰色的旧军装,大口地喘着粗气,显然是一路飞奔过来的。只听他用带着俄国口音的德语大声喊道:“中校先生,沙皇,沙皇一家都死了!”
第八十七章
贡比涅森林
  第三帝国实际上有三个源头,一个在柏林市中心。卡尔·李卜克内西和菲利普·谢德曼一起宣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覆灭。现在君主立宪不可能了,让控制德国军队的容克贵族成为保持德意志国家稳定的力量也成为了泡影。新成立的共和国,实际上是一个不拥有军队的国家,没有一个容克军官会效忠于它。从现在开始,德意志陆军成了个独立王国,但是陆军自己也没有力量统治国家。所以他们在等待阿道夫·希特勒这样能把德意志中下层民众团结起来的政治家。
  巴黎以北60公里的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道火车站,则是第三帝国的第二个源头。
  至于第三帝国的最后一个起源,当然就是巴黎的凡尔赛宫了。
  现在是1918年11月11日,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摆在了菲利普·福熙面前。德意志帝国崩溃了,没有了,柏林被革命者占领。他们在10日选举出了苏维埃和人民委员会。社会主义政党已经上台,前线的几百万德军失去了效忠的对象。
  “这一切和1917年3月的俄国多么相似啊!”早上5点,已经吃完早饭,正在等候德国代表团前来投降的协约国同盟军总司令福熙站在自己的指挥列车里,对自己的参谋长魏刚上将说:“如果我们拒绝他们的投降,那么柏林的那个人民委员会将在几个星期之内垮台!”
  有些干瘦矮小的马克西姆·魏刚看着已经上了年纪,曾经亲身经历过普法战争,并且立志复仇的福熙元帅,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说:“如果柏林的人民委员会垮台,取代他们的恐怕将是斯巴达克派……他们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和俄国布尔什维克一样!”
  “那又怎么样?”菲利普·福熙摸了摸自己的白胡子,“我们可以打败他们!德国的布尔什维克、匈牙利的布尔什维克,还有俄国的布尔什维克!现在是这三个国家最虚弱的时候,你明白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联军还有几百万武装到牙齿的战士,还美国这个阔佬提供武器和补给。而德国、匈牙利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是那样的弱小。如果再打上一两年,就可以把他们全部碾碎,这样法国就能称霸欧洲,和平也就有了真正的保障。
  可是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家却担心引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和布尔什维克的大战!
  “战争也有可能再持续数年,造成几百万士兵伤亡……”魏刚上将小声提醒。“实际上法国也已经站在悬崖边了!”
  如果不是美国人及时出手,现在崩溃的肯定是法国!如果美国和英国愿意继续奉陪下去,让他们的几百万战士再苦战上几年。那么第三帝国也没有但是的土壤——或者是世界革命,红旗插遍寰宇;或者是德意志和苏俄在20年代初就被彻底粉碎。可惜英美对法兰西称霸欧洲和世界革命的二选一没有任何兴趣。
  “但这样轻饶德国,我们得到的根本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停战!”福熙元帅再一次重申自己的观点。“二十年后,我们会为今天的短视而后悔不已的。”
  在他看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对德国实在太宽厚了。已经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协定竟然没有提出全部解除德军的武装!只是要求德国交出5千门大炮、2万5千挺机关枪、3千门迫击炮、1千7百架飞机、5千台火车机车、15万节车皮和5千辆卡车,还有德国海军的绝大部分舰艇。这意味着德国在停战后仍然拥有维持国家统一和领土基本上完整的武力。德国不会自己分崩离析,它还会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拥有至少6000万人口,领土也比法国大,工业实力仍然大幅超过法国。一旦德国缓过气来,他们就会来复仇!
  作为胜利者,福熙元帅此刻的心情万分沉重。而花了十个小时赶路,刚刚抵达贡比涅森林的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的心情则更加沉重。因为他忠于的帝国已经没有了,皇帝下台,政府瓦解,现在统治柏林的是一个由什么苏维埃选举出来的人民委员会!听上去仿佛和苏俄一样……
  而协约国一方……说好的《十四点和平条件》看起来已经是废纸了。仅仅是一个暂时性的停战,协约国就要求德军交出那么多武器和几乎整个舰队!在之后的和会上,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恐怕是可想而知的。而德国到了那时,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一场可怕的内战之中了!
  ……
  “停战了!”
  这是用如释重负的语气说出来的,走进办公室的施莱彻尔眼睛熬得通红,脸上却都是兴奋的表情。
  “路德维希,德国有救了!”他一屁股坐在了赫斯曼对面的椅子上,“没有解除我们的全部武装……只是让交出5千门大炮和2万5千挺机关枪,我们还有很多武器!而且东线德军也不需要立即撤退。”
  支撑了一场世界大战,几乎还取得最后胜利的德国,当然有很多武器储备,它的工业能力明摆着。现在只需要交出一些陈旧的大炮和机关枪,然后再去库房中领出崭新的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就能调集大军来柏林了!”赫斯曼闭着眼睛也能猜到接下去要发生什么了。
  “是的,会有十个师,已经说好了。”施莱彻尔兴奋地说,“艾伯特总理还会通令原帝国各部的官员全部留任原职。军队中原有的等级隶属关系也会保留,军官的指挥权会恢复,还会禁止苏维埃过问统帅部的事务。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二月革命后,上台的临时政府迫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压力,下令在全部俄军中建立士兵委员会制度,由士兵委员会行使领导权。等于剥夺了军官的权力,让沙俄的军队散了架。而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控制的苏维埃,现在下达了相反的命令,加强而不是削弱了容克军官团对军队的领导。
  “李卜克内西完了!”赫斯曼肯定地说,“他没有多少力量,至少没有什么军队。”
  这是后来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软肋,靠一些工人根本抵挡不住从一战战场上下来的老兵。
  “路德维希,兴登堡元帅还从斯帕总部用电话下达了命令。”施莱彻尔咧嘴一笑,“他对我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提拔我当上校,并且接管总参的中央处(人事处),而你则接管军事情报局。”
  接管军事情报局的命令在赫斯曼的预料之中,因为德国从现在开始不需要军事情报局了,它需要的是一个对内的秘密警察机关。而史塔西就是!可瓦尔特·尼古拉上校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赫斯曼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战后军事情报局肯定要缩小,可能是处,甚至可能是组。这样微型的情报机构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想要让德军在战后拥有一个强大的特务机关,就只有秘密的将情报处或组同史塔西合一。
  “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元帅阁下的信任。”赫斯曼看着施莱彻尔,“上校,元帅阁下还有什么指示吗?”
  “他要你立即前往里加……护送沙皇陛下和他的妻子和儿子的灵柩!唉,真是没有想到,俄国布尔什维克居然那么执着杀掉沙皇。现在奥丽加铁定要当女皇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路德维希,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第八十八章
我们不能承认她
  沙皇尼古拉二世英勇地死去了,据说他为了保护家人,让三个女孩和阿列克谢皇太子有机会逃走,亲自率领卫队抵抗——在德皇想用出卖苏俄,扶植沙皇复辟的办法求和后,尼古拉二世就有了一支50多人的卫队,都是由波罗的过来的白俄组成的。
  但是沙皇英勇抵抗在数千武装的革命群众面前只是以卵击石,最后换来了一个壮烈牺牲。不过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因为柏林的革命群众在占领格利尼科宫后居然发生了内讧。原来皇后和皇太子还有三个女大公很快被人抓到了,一部分革命群众——他们都说着俄国口音很浓的德语,自称是波罗的德意志人——坚决要求枪毙他们!而其他的革命群众则反对枪杀妇女儿童,哪怕他们是沙皇的家人。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随后发生,有一名“波罗的德意志人”趁着双方争执的时候,突然用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MP18冲锋枪向皇太子、皇后和三个女大公射击!将他们统统击毙。这样的行为顿时引起了众怒!人们想要捉拿杀人凶手,而杀人凶手和他们的同伙则朝愤怒的群众开枪,结果两拨人就在格利尼科宫火并起来。柏林的革命群众人多势众,列宁派来的人虽然精锐,但一时也突不出去。打了半天之后,终于把附近的波茨坦近卫军引来了,结果布尔什维克战士们就悲剧了,波茨坦近卫军还抓到了几个“波罗的德意志人”。经过审问,他们承认自己是苏维埃俄国派来的特务,是来支援德国革命的。
  支援德国革命,顺便枪毙沙皇和皇后,这都不算什么事儿——无论是社会党还是布尔什维克党,都有国际主义的成分,不再乎外国革命者插手本国。但是杀害年幼的皇太子和三位女大公却是很难洗刷的污点,也成了艾伯特和谢德曼污蔑攻击苏俄的新借口。新上台的人民委员会,更是以此为理由,拒绝和苏俄恢复外交关系。连斯巴达克同盟的领袖李卜克内西都公开发表声明,坚决否认参与了谋杀沙皇、皇后和皇太子的罪行……
  ……
  “该死,他们干掉了沙皇和皇太子!现在波罗的女大公很可能要拥有俄国皇位了!”
  11月12日,就在俄国沙皇和皇太子死后的第三天。法国总理,有老虎之称的乔治·克列孟梭就急匆匆地访问了伦敦的唐宁街10号。刚刚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一起走进这栋古老、狭窄、没有什么气派的首相官邸,克列孟梭就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这显然是一个阴谋!德国人的阴谋……我很怀疑那个叫尤洛夫斯基的人实际上是德皇的特务!应该彻底调查此事,我敢打包票,这会是德国皇帝的又一项罪行!”
  克列孟梭的指责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沙皇是被德皇故意留在柏林的——在后来的历史上,很多阴谋论者都相信沙皇是被德国人干掉的。还有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后来变得赫赫有名的史塔西特务组织。
  “总理先生,我想调查沙皇遇害事件的权力,应该属于未来俄罗斯的合法政府。”劳合·乔治将法国总理请进了一间光线不是太好,装潢也有些陈旧的办公室,这是英国首相办公的地方。
  克列孟梭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他也不客气,自己拉了把椅子就坐了下来。一位上了点年纪的女秘书给他和英国首相端来了两杯刚刚泡好的奶茶。
  “俄国合法政府?”克列孟梭似乎不明其意。“跑到西伯利亚去的那个内阁执政府?”
  先是在乌拉尔地区的乌法,然后又撤往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的内阁执政府继承的是临时政府的法统,被国际上看成是俄罗斯的合法政府。
  劳合·乔治苦笑着摇头:“事情恐怕不那么简单,我们刚刚收到消息,俄国内阁执政府的军事部长高尔察克海军上将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权力……他在就职典礼上宣布向奥丽加女大公效忠了!”
  “什么?”克列孟梭吃了一惊,“他怎么可以这样?不同协约国商量,就像一个被德国人控制的俄国女大公效忠?”
  “不仅是他……邓尼金、弗兰格尔和谢苗诺夫也在今天发表了效忠女大公的声明,他们还在电报中称她为俄罗斯的母亲。总理先生,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俄罗斯帝国已经复辟了?”
  俄罗斯帝国真的复辟了!高尔察克、邓尼金、弗兰格尔和谢苗诺夫四个主要的白卫军统帅都向女大公效忠——他们之前并没有向尼古拉二世效忠,但是在确定了沙皇和皇太子遇害之后,却都迫不及待地向奥丽加女大公效忠,这可真有点出乎克列孟梭的预料。
  这位以反帝制出身(克列孟梭和他的父亲都是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治家,还因此坐过牢)的法国总理并不赞成复辟罗曼诺夫王朝。他中意的是克伦斯基和李沃夫这样的民主派政治家,这两人现在都在巴黎。
  “这很好理解。”劳合·乔治笑着对克列孟梭说,“尼古拉二世掌权多年,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君王,而且形象不佳,让人讨厌。而奥丽加女大公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在战争期间还充当过护士照顾伤兵,又拒绝外嫁一心留在俄国,在俄国民间的形象还是不错的。
  而对那些白卫军的领袖而言,她也是比罗曼诺夫王朝所有旁系大公更合适的君主人选。因为她还有一块靠近彼得格勒的地盘!俄国的中心,从来都是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啊!”
  现在俄国的白卫军虽然控制着俄国大部分的领土,但是他们控制的都不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核心。因此拥有的人力、物力远远比不上布尔什维克。白卫军的总兵力,估计只有红军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很难得到补充,战争一旦陷入持久和消耗,白卫军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从爱沙尼亚出击,拿下彼得格勒,再以彼得格勒为中心重建帝国,就成了白卫军取得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
  “可那个波罗的联合公国明明就是德国人制造出来工具,是用来逃避战败责任的。”克列孟梭气鼓鼓地说,“那个国家的实权都在德国人手里面,这是不能允许的!”
  劳合·乔治明白克列孟梭的心情,法国人被德国人打惨了,他们非常惧怕德国再度崛起,所以恨不得将德国撕碎。但是英国的大陆政策永远是平衡。现在俄国陷入了可怕的内战,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元气大伤,在这种情况下再撕碎德国,就意味着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失去制约。
  所以英国是反对肢解德国的,能够接受的只是削弱和束缚德国……切割掉一部分土地,再强迫他们支付巨额赔款,再以苛刻的条约限制德国的工业和军事能力。
  但是被德意志人支配的波罗的联合公国的出现,却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德国人必须离开!”克列孟梭说,“这也是《贡比涅森林停战条约》所规定的。”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英国首相看着秃了脑袋,胡子和眉毛全都变成雪白颜色的77岁的法国总理,苦苦一笑,“总理先生,您要用对德停战协定去约束一位俄罗斯女皇吗?”
  “不!”法国总理说,“她还不是俄罗斯女皇,我们现在不能承认她,除非她驱逐全部在波罗的领土上的德国人!”
  法国总理说话的时候,首相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了,首相的一个秘书快步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报抄件交给了英国首相。
  “首相阁下,维也纳发生革命,卡尔一世被驱逐,帝国议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并且宣布加入德意志!”
  “什么!?”克列孟梭猛地跳了起来,“该死的德国佬,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不老实!真是太可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