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35


第八十二章
苏维埃德国
  苏维埃德国应该是有的,但是在后世知道的人很少,不过赫斯曼这个资深德粉倒是知道一点。理论上,德国曾经是一个苏维埃国家。因为在德国十一月革命时在德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而代表全德国的则是一个名为“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组织。这个代表大会选举出了24人组成的“柏林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还批准了艾伯特提出的“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的6名成员。
  有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和执行委员会,代表德国的中央政府又名为“人民委员会”。谁敢说德国不是一个苏维埃国家?但是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终究没有取得成功,原因除了德国国内的反动势力——就是赫斯曼和克洛伊这样的人——比较强大之外,就是因为德国没有李沃夫公爵和克伦斯基,只有艾伯特和谢德曼还哈阿兹这三个混进革命队伍的叛徒、内奸、工贼。
  “少将,现在到谁了?”施莱彻尔和卡尔·豪斯霍费尔握了下手,然后低声发问。
  卡尔·豪斯霍费尔说:“现在是第一军需总监在和他们谈判,然后才轮到我们,再接下去是企业主协会和农场主协会的代表,最后是教会的代表。”
  卡尔·豪斯霍费尔口中的“他们”,当然是指艾伯特、谢德曼和哈阿兹等德国“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了。
  “路德维希,跟我来吧。”施莱彻尔冲赫斯曼招了下手,就在前带路了。
  “中校,我们不等他们谈判结束?”赫斯曼连忙跟上。
  “不等了,我们要去参加会议。”施莱彻尔回头看了赫斯曼一眼,笑道,“路德维希,今天来开会的人都知道你是见过大场面的……所以他们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或许还会给你安排一个很不错的位子。对了,你暂时不要返回里加,这里更需要你。可能的话,再从里加调些人手过来。”
  赫斯曼点了点头,他也算是个“老革命”了,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他也算参加过的!如果说在整个德国的反革命队伍中,有谁最了解布尔什维克,那毫无疑问就是他了。
  施莱彻尔将赫斯曼带进了一间满是香烟和咖啡味道的房间,这是间会议室,里面摆放着长长的会议桌。长桌子的两边都坐满了人,一边都是穿着军服的人,有现任首相巴登亲王,第一军需总监格勒纳上将,兴登堡元帅的副官舒伦堡中校,海军参谋长莱茵哈特·舍尔上将,军事情报局长瓦尔特·尼古拉上校。而另一边都是穿西装打领带的,赫斯曼也认识他们——有些见过面,有些在通过史塔西档案认识——他们分别是社会民主党的领袖艾伯特、谢德曼和兰兹堡,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哈阿兹、狄特曼和巴尔特。
  “我给诸位介绍一下。”军事情报局长瓦尔特·尼古拉上校,站起身,走到赫斯曼身边,指着他说,“他是路德维希·冯·赫斯曼中校,列宁的朋友,俄国十月革命的参与者,还因此得到了功勋勋章(蓝色马克斯)。关于俄国革命的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中校,如果俄国的列宁上了台,我们会怎么样?”第一个提问的是关心工人阶级发薪水和放假超过造反的胡果·哈阿兹。
  “亲王和两位上将会很快被枪毙,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会很快被捕或被驱逐,这取决于名望和革命形势以及境外社会党人营救。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一旦被布尔什维克统治,社会民主党人被驱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没有什么强有力的境外社会党了。至于被捕之后会不会枪毙则要看表现,如果投降的比较早,或许可以得到原谅……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几个月内会被捕或被软禁,如果愿意合作则能活到布尔什维克革命胜利之后。至于我和施莱彻尔中校、舒伦堡中校还有尼古拉上校,则可以选择成为布尔什维克的军事专家或者被枪毙。当然,遭殃的不仅仅是本人,还包括家人甚至孩子。如果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被枪毙,家人会被送入集中营,就像英国人对付布尔人一样,甚至更加恶劣,不会有人活着出来。”
  “这话听着像是污蔑。”相信自由民主的巴登亲王皱起眉头,用怀疑的目光凝视着赫斯曼,“中校,你能发誓你说的都是真的?”
  赫斯曼轻蔑地瞥了这个高高在上的亲王一眼,“殿下,您是德国的李沃夫公爵,他的心慈手软害死了很多俄国人!”然后他把目光投向了艾伯特,“现在我只希望德国没有克伦斯基!”
  艾伯特接过话题,说:“他说的是真的!我们知道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我们有渠道……对俄国来说,我们就是境外社会党人嘛。”
  他咂了下嘴,皱起了面孔,“还算幸运,我不是克伦斯基……路德维希,你还记得之前我们的约定吗?”
  “记得。”赫斯曼知道艾伯特要自己去解决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他看着格勒纳上将,后者重重点了下头。赫斯曼说:“随时可以实行!”
  艾伯特的眉毛微微一挑,“不是现在,现在不能火上浇油,人民还在奢望毫无痛苦的和平,前线也没有停火,我们不能激化矛盾……但是我们要时刻掌握他们的动向。”
  “明白了。”
  艾伯特是要赫斯曼把人派到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身边。实际上用不着艾伯特下命令,赫斯曼已经指示罗森堡控制的柏林情报站进行渗透了——这对莫斯科大学的博士生罗森堡而言根本小菜一碟。他本人就是个“政治学家”,对马克思的理论了如指掌,又经历过俄国革命,知道该让手下的特务怎么去接近布尔什维克。
  艾伯特满意地点点头,又给格勒纳上将打了个眼色,后者说:“赫斯曼中校,有一份协定要你签字。”
  签署协议……这是德国和西欧、北欧还有北美政治生活中的特殊现象。那里的人们非常尊重所谓契约精神,白纸黑字的东西一般比较有保证,宣誓的效果也差不多。
  现在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他们正在使劲儿煽动柏林的老百姓造反,而艾伯特、谢德曼、哈阿兹这些尊重契约精神的人,则忙着和德国的容克军官团、资本家和教会签订各种各样的反革命协定。其中也有属于赫斯曼的一份协定!
  协定是手写的,看笔迹是施莱彻尔的,格式和一份买卖合同差不多,是一式三份的,就是没有“甲方”和“乙方”。内容很简单,就是史塔西机关要保证服从军方和未来政府的双重领导,去保卫德意志的稳定和国家利益。而未来的德国政府,则支持史塔西在德国本土进行符合德国国家利益的情报活动。另外,还附带了一个“终身保密条款”。
  赫斯曼很爽快地就在协定上签了名儿。施莱彻尔则将赫斯曼签署好的协定交给了艾伯特和格勒纳,再由他们一一签署,最后又将其中一份交给赫斯曼保管。
第八十三章
木马
  人是有阶级的!
  路德维希·冯·赫斯曼现在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阶级,阶级是一种身份,一种认同,一种能让互相不认识的人陡然拉近距离的感觉。
  比如路德维希·冯·赫斯曼本人就属于容克贵族阶级。他是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赫斯曼骑士家的长子和继承人,年轻的陆军中校,蓝色马克斯勋章的获得者,大总参谋部精英的一员。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成就,在容克贵族的圈子里面,是没有人会把他当成外人的。对兴登堡,对鲁登道夫,对戈尔茨,对塞克特来说,赫斯曼就是自己的晚辈,是自己人,是可以在未来成为总参谋长和第一军需总监的接班人。
  虽然出身有些低微,但是只要娶了克洛伊这个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查理曼大帝时代的海因斯贝格女伯爵,那他就是容克贵族当中头一等的人物。就连西德、南德和奥地利的贵族也会把他当成自己圈子里的明星人物。
  但是赫斯曼不是大众情人,有人喜欢他,就会有人讨厌他,或者从内心深处疏远他——因为他的阶级属性,因为他头上贴着的容克贵族和精英军官的标签!
  1918年11月7日,天气很阴冷,下着牛毛细雨。赫斯曼中校穿着野地灰的军服,领口挂着蓝色马克斯勋章,和一大群大总参的军官们,在柏林王城官邸外面列队。他们每个人都一脸郁闷,有几个还在流泪。
  王城官邸的大门敞开,几辆马车从里面缓缓驶出,在一队近卫骑兵护卫之下,从这些德国的精英军官面前通过。马车上面没有任何象征霍亨索伦王朝的标志,也不豪华,只是普普通通的马车。但是赫斯曼知道,其中一辆马车上坐着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柏林11月革命的风暴越刮越猛,6日上午就变成了全城总罢工。7日清晨,柏林城内的两处军营受到了游行群众的冲击。没有人开枪,群众们浩浩荡荡的进了军营,同士兵们一起联欢。
  柏林的守军已经开始倒戈!德国皇帝不能再留在柏林,必须马上离开。上午10点半,格勒纳上将告诉留守在国会大厦和王城官邸的军官:他将陪同皇帝一起前往斯帕的德军总部,还留在柏林的军官,要服从施莱彻尔中校的命令。
  赫斯曼也是留在柏林的军官们中的一员。6日在国会大厦签署了《赫斯曼—艾伯特协定》之后,赫斯曼就没有再回家,而是奉命留在了王城官邸等候命令。
  他通过电话让克洛伊和斯托克豪森陪同奥丽加女大公,抢在铁路工人总罢工之前离开柏林,前往里加。同时,又指示罗森堡密切监视斯巴达克派,随时汇报他们的行动。
  “敬礼!”这时有人大喊了起来。
  赫斯曼跟着众人一起敬礼。这是德皇乘坐的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就在距离赫斯曼不远的地方。穿着军服的皇帝从马车上下来,面色憔悴,眉头紧锁。
  “皇帝万岁!”有人带头高呼,赫斯曼发现那人是施莱彻尔。
  “皇帝万岁!”赫斯曼和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呐喊。
  皇帝点了点头,仿佛得了一些安慰。容克军官们还是拥护他的!他朝众人挥了下手,嘴巴颤抖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过了一会儿,他才叹了口气说:“我会回来的!一定会的……”
  这时他看到了赫斯曼,居然走上前去,伸出右手,拍了拍赫斯曼的肩膀:“中校,你和克洛伊快结婚了吧?”
  “是的,陛下。”赫斯曼大声回答。在场所有的人都看着他和德皇。
  皇帝露出柔和的微笑:“把海因斯贝格加在赫斯曼之前吧,那可是个相当古老的姓氏……你要把它传承下去,你来当赫斯曼-海因斯贝格的路德维希伯爵。另外,等你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我来当他的教父。”
  这是赤裸裸的拉拢啊!
  有德皇这句话,赫斯曼婚后就是一位高贵的伯爵,海因斯贝格家族的首领——海因斯贝格家族是以地名为姓,下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区的海因斯贝格曾经是家族所有的伯国。不过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也不都是好处,它会加强赫斯曼在容克军官团中的地位。同时,也会让他和身处底层的民众变得疏远。
  有谁能想象,如果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伯爵,家里面有城堡,有可以跑马的院子,还有多的数不过来的古董和艺术品。他还怎么去煽动一群失了业,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的无产阶级?特朗普现象,在讲究阶级斗争的年月里,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感谢您,我的陛下!”赫斯曼身子一挺,行了个军礼。
  德皇没有再说什么,转身上了马车,便扬长而去。赫斯曼目送着马车消失在一阵细雨之中,然后就轻轻叹了口气。施莱彻尔走到了他身边,仿佛是个兄长一般拍了拍他的后背。
  “路德维希,别看了……他回不来了。”施莱彻尔的语气低沉,“这个国家得靠我们去拯救。”
  显然,他是把自己当成主角了——魏玛共和国的末代总理是有点本事的。现在已经做到了军官联合会委员,工业促进委员会委员,大总参治安处处长。混得和几乎开了挂的赫斯曼一样好,而且也得到了兴登堡的支持!
  可是最后还是被从底层上来的希特勒轻而易举地扳倒……
  “走,我们先找个地方把衣服换了,然后换个地方。”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一边说话,一边往王城官邸走去。
  随着德皇的出逃,最后一支忠于皇帝的近卫军也要返回军营,不干涉政治了。柏林的工人和士兵很快会成为城市的主人。到时候赫斯曼和施莱彻尔这样的军官没准就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而且王城官邸也不能再呆了。因为柏林的游行抗议很快就要转为起义,王城官邸必然会被起义者占领。
  施莱彻尔把赫斯曼带到了国会大厦内的一间大厅,里面已经聚集了大约四五百人,一律都是野地灰色的士兵军服,胳膊上都套着红袖章,还有人擎着红旗。
  “他们是谁?”赫斯曼被眼前的场面怔了下,怀疑走错地方了。
  “他们是起义的士兵!”施莱彻尔朝其中一人招了下手,那人就抱着两身士兵军服跑了过来。“路德维希,换衣服吧……我们现在也是起义的士兵了!对了,你对这事儿比我熟,应该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吧?”
  赫斯曼已经想到了,这是要混进革命队伍啊!
  “我们要冒充革命者?”
  施莱彻尔露出了嘲讽的微笑:“怎么会是冒充的呢?我们现在是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者了……艾伯特同志和谢德曼同志都是承认的。好了,赶紧去换衣服,然后回来给大家培训一下。”
  “培训什么?”
  “当然是怎么欺骗群众了!”施莱彻尔指着大厅里面的人说,“他们都是保安处和政治处的人,他们当中的一半人要去占领王城官邸,另一半人去各个兵营建立士兵委员会。”他转过头,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王城官邸我带人‘占领’。建立士兵委员会的事情交给你负责,你有半天时间训练他们,明天早上会有社会民主党的人过来和他们一起去控制军营……这是第一军需总监的命令!也是《灰色方案》中《自由军团计划》的一部分!”
  赫斯曼点了点头,德国革命原来就是这么失败的!
第八十四章
反革命黑客
  历史的真相有时候比小说还有意思——赫斯曼现在正在历史真相中游走。《自由军团计划》不是他参与制定的,多半在历史上就有雷同的方案。
  要不然轰轰烈烈的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胜利果实是怎么落到社会民主党、容克军官团和资产阶级手里去的?
  这个问题,赫斯曼现在已经找到答案了。德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原来是被黑客黑掉的。在革命高潮到来之前,反对这场革命的势力已经准备好了木马病毒,然后种到革命队伍里面去了。赫斯曼有大半天时间去培训两百多个名叫“士兵委员会主席”的木马病毒。他们会分成五十一个小分队,然后会同艾伯特派来的“工贼”一起,去控制柏林城内的五十一个兵营。那些兵营里面的军官,都已经接到了命令,要全力配合这些“社会民主党的”鼓动者。
  另外,老谋深算的施莱彻尔还事先调集了满满一百零二辆马车的黄油、奶酪、腌猪肉、香肠、鸡蛋、啤酒还有香烟……一边吃喝一边讲道理,效果应该不会差吧?
  至于怎么讲道理,讲什么道理,那就是赫斯曼的事情了。虽然时间有点紧张,不过对参加过俄国革命的赫斯曼而言,这也没啥困难。
  因为列宁同志早就把宣传的要诀告诉赫斯曼了,还让赫斯曼在俄国革命中进行了一番实践,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宣传鼓动的要诀——首先要伪装“自己人”;其次要捡受众爱听的话讲;最后,谎言重复三遍就是真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