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735

  ……
  “长官,党卫军第5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和苏联坦克集群的先头部队交上火了,打得非常激烈。”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蒂佩尔斯基希将刚刚收到的消息报告给了曼施坦因。
  “先头部队就打得非常激烈了?”
  “是的,看来苏军反击的决心很大。”蒂佩尔斯基希说,“只要我们能在这场坦克集群会战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夺取明斯克也不是不可能的。”
  “夺取不了的。”曼施坦因摇摇头,“各种情报都显示苏军在做长期坚守明斯克的准备工作。即使他们在坦克交战中败北,还是有足够的力量退守明斯克。毕竟交战区域距离明斯克是很近的,打败了的苏军很快就能跑进明斯克城。”
  因为有了华沙战役和利沃夫战役的经验,现在双方都知道坚城难克的道理。所以曼施坦因认为苏军放弃明斯克这座坚城的概率几乎为零。
  “不过我也不要明斯克,明斯克有什么好的?不过就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可不值得我们死伤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去强攻。”
  强攻坚城在二战时期就是个无解的难题,哪怕有了B-4拆迁炮,一场强攻下来也是死伤枕藉。所以在“蓝色计划”中几乎没有强攻城市的方案,对于红军重兵防守的大城市,基本上采取围困的手段,用饥饿迫使守军投降。
  所以在曼施坦因现在执行的计划中,首先要寻求的是明斯克城外的野战。在击败苏军坦克集群后,如果苏军不肯弃守明斯克,那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就会采取包围的手段,将明斯克守军围困,同时切断华沙和布列斯特两地守军和后方的主要交通线。
第719章
大包围(九)坦克大战
  “乌拉!乌拉!乌拉……”
  狂热的乌拉声再一次高涨起来,隐隐盖过了枪炮的声音。对于在扎斯拉夫尔战场上苦战了一天一夜的德军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的官兵而言,这样的场面实在让他们有点胆战心惊。
  “开火!开火!”
  几乎就在施瓦辛格少校对着通讯器大喊的刹那,分布在战场周遭的35辆“犀牛”坦克歼击车就爆发出了压抑已久的炮声。
  在党卫军第5装甲师各部陆续集结到扎斯拉夫尔战场后,施瓦辛格少校终于第一次把他的手下凑齐了——在党卫军第5师的部队陆续到达后,各个战斗群又进行了重组。施瓦辛格的坦歼营则被集中起来冲动全师的救火大队长,哪里情况紧急,就让这些苦力炮顶上去一阵猛轰!
  打到现在,施瓦辛格少校麾下还有35辆可以开动的“犀牛”坦克歼击车,比满编时候的数字仅仅少了7辆,有2辆是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损坏,1辆在行军途中发生了机械故障,现在这3辆“犀牛”正在修理。只有4辆是在战斗中毁损的,其中是被苏联的伊尔-2摧毁的。
  也就是说,从党卫军第5装甲师再次投入进攻到现在,只有2辆“犀牛”是被苏联坦克打坏的(是T-37/57干的)。而与此同时,被这些高效率的自行火炮摧毁的苏军坦克却数以百计!
  仅仅从这种压倒性的交换比来看,就知道给88mm炮装上坦克底盘和护甲的效果有多好了。
  轰轰轰……
  随着35门88mm大炮发出震耳的轰鸣声,炽热的炮弹如闪电一般向前方飞去。逼近中的坦克海中迅即腾起了一团又一团的火球,至少有十辆T-34坦克被这一轮88炮的轰击打爆。
  但是苏军的坦克并没有停下实施炮击,因为此时双方的距离还在2000米左右。哪怕是T-35/57型坦克在这个距离上也很难威胁到“犀牛”单薄的装甲。而超远距离开火,就是“犀牛”在战场上保存自己,消灭对手的最佳手段。
  就在“犀牛”们开火的同时,14门3号突击炮也跟着一起开炮了,不过它们打的不是穿甲弹,而是高爆弹。在2000米的距离上,这种浑身包裹着坚固装甲的火炮简直就是苏联步兵们的噩梦——这也是开发3号突击炮的本来目的。
  “犀牛”和3号突击炮的密集火力,让苏军的坦克海和人海顿时减缓了速度,在一些地段甚至出现倒退。然而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当几十辆拥有152mm火炮的KV-2坦克轰鸣着出现在苏军身后的时候,“乌拉!乌拉!”的喊声又一次震天动地。
  这回轮到德国人的阵地被一团又一团的火球淹没了,弹片如风暴般席卷而过,许多没有装甲或防炮掩体保护的人连哀嚎声都来不及发出就被当场打死。而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则抱着脑袋缩回自己的半履带装甲车,靠在装甲挡板上保住了自己的老命。
  由于不断腾起的火球和烟柱遮挡了炮手们的视线,大部分“犀牛”炮无法再用88mm炮进行远距离精准射击。但是它们没有闲着,而是改用榴弹开始覆盖苏军的步兵海。
  不过遭到打击的共产主义战士们并没有丝毫退缩,依旧“乌拉!乌拉!”的向前猛冲。而苏联的T-34和KV-1坦克更是发疯一样的全速前进,似乎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冲过“致命的1000米”。
  只要到了1000米内,T-34/57坦克的那门“神针炮”可就能发挥威力了。虽然还对付不了可怕的虎式坦克(这个时空的虎式有倾斜装甲,因此防护力更佳),但是打德国佬的4号还是不成问题的。
  ……
  天空中落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飘在了第16机械化军炮兵主任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少校的脸上。
  “下雨了,太好了!”发现雨珠从浅灰色的天空中落下,被德国人的轰炸机惊吓了多日的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少校总算是长出了口气——他倒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危而惧怕德国人的空袭,而是为了第9机械化军的大炮们在担惊受怕。
  第9机械化军在华沙解放后,就和第37集团军一起从西方面军调到了白俄罗斯方面军,成为了该方面军强大的装甲打击力量的一员。可是在部队从华沙往明斯克运动的途中,雅科夫却吃尽了德国空中力量的苦头。白天根本不敢行军,走夜路有时候也会挨炸。而最可恨的是,德国人还会在被轰炸过的交通要道附近空投许多经过特殊设计的“蝴蝶炸弹”。
  这种炸弹早在波兰战役中就出现了,是一种集束炸弹,但不是立即引爆的,而是使用延时引信,目的是减慢目标在被轰炸后修复的工作。而现在,德国人又把这种缺德的炸弹设计成了地雷,而且还漆了迷彩保护色,扔在草丛中很难被发现。
  虽然这种“蝴蝶地雷”对付不了坦克,但是对步兵和轮式车辆的威胁极大。从华沙到明斯克一路上,雅科夫领导的第16机械化军炮兵就因此损失了16辆卡车和8门大炮,还有30多名同志因此殉了共产主义事业。
  不过现在好了,天空中飘下了小雨,或许再过一会儿雨会更大,德国人的飞机就暂时来不了啦。这样第16机械化军就能安心进军,应该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赶到扎斯拉夫尔战场了。
  没错,雅科夫所在的第9机械化军正在赶赴战场!因为华西列夫斯基已经得到了冒死侦察的苏联空军的报告,现在正有大批德国装甲部队在赶往扎斯拉夫尔。
  很显然,突击第1集团军的反击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德国机械化部队。在明斯克城外很快就要一场规模浩大,很可能是决定性的坦克大战了。
  就是在第9机械化军奉命赶赴扎斯拉夫尔战场的时候。在明斯克的白俄罗斯方面军指挥部里,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正在看侦察机发回来的照片,上面显示德国机械化部队在白俄罗斯的平原上排出了至少10列齐头并进的行军队形。
  “司令员同志,您真的要在明斯克附近和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打一场决战?我们的实力恐怕不如对手……”参谋长利亚平这是建议道。
  “实力?”华西列夫斯基摇摇头,“我们在战争爆发前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敌人。但是在明斯克城外打一仗还是正确的,没有比扎斯拉夫尔更好的战场了。”
  “但是我们的坦克部队有可能被击败……”
  “被击败也要打!”华西列夫斯基说,“打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败不可收拾。如果我们不在明斯克附近打,那么就只能让机械化部队撤进明斯克或干脆撤往斯摩棱斯克了。”
  “那总比在明斯克损失掉要好啊。”
  “不对,账不这样算的。”华西列夫斯基说,“如果不在明斯克城外交战,那么撤到斯摩棱斯克机械化部队一定会在冬天道路冻结后向列宁格勒包围圈进攻……硬着头皮进攻!
  列宁格勒距离德国的土地很近的,交通那么方便,德国人会很容易把他们的装甲部队运去那里的。到时候形势会更加不利,损失也会更大!”
  华西列夫斯基不愧是历史上的苏军名帅,一番分析让利亚平顿时豁然开朗。
  现在德国人捏着苏联的命门——列宁格勒!所以双方装甲部队如果不在明斯克打个你死我活,最后无非就是换个战场,去列宁格勒打。
  而且在列宁格勒开打形势肯定更加不利!
  “命令瓦图京同志立即停止进攻,转入防御。”华西列夫斯基又说,“步兵第52军、机械化第9军、坦克第1军、坦克第10军、坦克第15军第部队抵达扎斯拉夫尔战场后全部划归突击第1集团军指挥。突击第1集团军应当在达扎斯拉夫尔附近布防,阻止德军向捷尔任斯克方向前进。并且准备在防御作战中给予德国装甲部队以重创!”
  突击第1集团军旗下还有3个坦克军,算上华西列夫斯基调集来的原本。瓦图京手中就有了6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坦克旅的数量更多达19个,拥有的各种坦克总数更是超过了3000辆!
  华西列夫斯基的算盘原来是这样的——将一大堆机械化部队摆在德国人的北方集团军群嘴边儿,德国人肯定忍不住要吃掉它们的。所以瓦图京不必再进攻,转入防守,让拥有优势的德国人来进攻就是了。
  虽然苏联的19个坦克旅的实力多半不如正在进攻的德国装甲集群,即便在防守中失败的可能性还是颇大的。但是失败的部队很容易撤退到明斯克整顿,不会被德军一路追杀,损失不会太大。应该会获得一个让人能够接受的交换比,至少比到了冬天再硬着头皮去进攻列宁格勒要强。如果能让德军装甲集群蒙受重大损失,说不定他们就没有办法参加今冬的列宁格勒解围战役了。
第720章
大包围(十)老虎要发威了
  8月31日,明斯克附近战场上的坦克大战,仿佛因为一场及时降下的大雨而渐渐告一段落了。
  到了9月1日凌晨,在原本交战最为激烈的扎斯拉夫尔战场上,没有了坦克马达轰鸣,没有了“乌拉!乌拉!”的呐喊,也没有了密集的枪声、炮声和炸弹爆炸的声音,只剩下了一片希希索索的雨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发射照明弹的闷响。
  夜空下,这些照明弹闪耀着炽白色的光芒,将雨中的白俄罗斯大地映照得格外苍凉和肃杀。
  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少校这个时候坐在一辆搭着雨蓬的半履带装甲指挥车里面,也不睡觉,而是一边抽烟,一边看着外面一群打着赤膊的德意志超人挥汗如雨地在挖掘堑壕。
  在他身后不远,一片被炮火摧残的不成样的只剩下一片焦黑的树桩的树林外。在黑暗的掩护下,属于党卫军第5歼击坦克营的34辆“犀牛”歼击坦克(比上午的时候少了一辆)正一字排开,昂着炮口,一副随时准备开火的样子。
  一阵低低的马达轰鸣声传入了施瓦辛格少校的耳朵里,他把脖子伸出车厢,向雨夜中张望。隐约看到一阵灯光有节奏地闪烁,这是党卫军第5装甲侦察营的一个连从敌人的前沿回来了。
  施瓦辛格少校拿起通讯器,对黑暗中随时准备开火的“犀牛”坦克歼击车的车长们说:“一切正常,继续警戒。”
  一辆半履带装甲车从施瓦辛格少校身边驶过,有人用手电筒往车上打了一下,问了口令。施瓦辛格少校在这时认出了车上的一个上尉,也随口问了一句:“嗨,汉克,那些布尔什维克在干什么?”
  “和我们一样,也在挖战壕布防!”车上的人回答。
  “也在布防?”施瓦辛格少校嘀咕了一声,“看来该换我们进攻了!”
  ……
  “这是明斯克,是苏联红军在白俄罗斯的大本营,这是扎斯拉夫斯科耶湖就在明斯克和扎斯拉夫尔之间,还有这里是诺拉博克森林,和扎斯拉夫尔相距34公里。现在红军的战线就从明斯克一直延伸到诺拉博克森林,绵延60多公里,似乎是一条正在成形的防线……”
  第二天上午,在里加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里面,蒂佩尔斯基希正将前线的最新情况汇报给曼施坦因。
  在过去的十几个小时内,明斯克前线的情况变化很大。苏军的反击似乎半途而废转入防御了,而且还在明斯克以西一直到明斯克州和格罗德诺州之间的森林地带间拉出了一道六十多公里的防线。
  “摆在这道防线上的是他们的机械化部队?”曼斯坦因问。
  “好像是的。”蒂佩尔斯基希说,“根据飞机侦察,这两天有大批的机械化部队正从明斯克南面的捷尔任斯克、斯米洛维奇和切尔文等地赶往扎斯拉夫尔-诺拉博克森林一带。”
  “大概有多少?”
  “至少有几个坦克军或机械化军。”蒂佩尔斯基希说,“可能会集中2000-3000辆坦克/自行火炮。如果都摆在扎斯拉夫尔-诺拉博克森林之间,机械化部队的密度还是很大。司令官,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们的西面或东面迂回。”
  “为什么要迂回?”
  “因为我们要包围他们。”蒂佩尔斯基希说,“有几个机械化军呢!”
  “可是我们一迂回,他们就有可能往明斯克跑。”曼施坦因笑道,“其实他们只要跑到扎斯拉夫尔就能和明斯克的守军连成一片,我们想要吃掉他们就难了。”
  “可以围困,连明斯克一起围起来。”
  “围大概是能围起来的。”曼施坦因摇摇头,“但是围困总不如消灭啊。现在列宁格勒已经有个大包围圈了,华沙多半也要靠围困,还有布列斯特……”他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如果明斯克再围,那就是4个大包围圈,每个包围圈摆60万人就是240万人!这样我们在东线还有多少机动兵力?”
  “不包围……那我们要怎么打?”蒂佩尔斯基希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