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735

  日本东京的内阁总理大臣官舍内,东条英机在内阁会议上面将大岛浩发来的消息告知了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
  岛田繁太郎一张圆滚滚的面团脸上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个时空可没有让日本海军伤筋动骨的中途岛大海战(中途岛在夏威夷战役后不就被日本占领了),所以他这个海军大臣的日子过得可得意呢。
  现在大日本帝国的大好局面,都是海军打出来的!现在海军才是日本的功臣!而陆军……一帮胆小鬼,只敢跟在海军屁股后面拣点小功劳。
  “U型潜艇来不来,关键要看陆军的意思。”岛田繁太郎缓缓地说,“虽然德国人的U艇在性能上不如帝国海军的大型潜艇,但是胜在数量众多,如果到了太平洋确实可以威胁到美澳航线。不过……它们对北太平洋航线的威胁恐怕更大!”
  “U艇能够切断北太平洋航线?”东条英机追问道。
  “那是当然的。”岛田嘿嘿一笑,说,“美国的轮船可以挂上苏联的红旗,可他们的军舰是不能这么干的。靠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那点反潜能力,怎么可能打败德国的狼群?”
  红旗挂上资本主义巨轮本就是个默契,作为交换,苏联和东亚某国也不会对日本的满洲生命线下手。但这个默契只存在于商用船只,军用船只是不能这样的,要不然美帝的航空母舰挂上红旗去偷袭吴军港怎么办?
  所以这些打着红旗的美国轮船只能由苏联的战舰护航,不能让美国的驱逐舰来帮忙。
  而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有限,驱逐舰就13艘,护卫舰(都是1000吨以下的小船,相当于德国的雷击舰)有19艘。而且苏联红海军从没打过反潜护航战,根本没有经验,遇上在大西洋战役中磨练出来的德意志海狼基本死路一条。
  说着话,岛田的小眼睛一眯,看着东条英机,“但是潜艇是从水下发射鱼雷的,谁知道这是日本的潜艇还是德国人潜艇?而且,苏联人的北太平洋航线一断就会面临完全被封锁的局面,万一狗急跳墙在满洲与我开战。关东军只怕……”
  “哼!”东条英机冷冷一哼,“我关东军有25个精锐师团,60余万大军,还会害怕苏联?”
  “哦。”岛田繁太郎小圆眼珠子一瞪,心说:陆军终于知耻啦!
  “不过……”东条英机话锋一转,一本正经地说:“我帝国乃信义之邦,素来是重信守诺,环球之上无人不知。如今我帝国与苏联之《中立条约》墨迹未干,如何能借他国之手,行毁约开战之事?若如此行事,何以领袖亚细亚诸国建设大东亚共荣之圈?”
  果然还是不知耻的陆军马鹿!岛田繁太郎在心里面好一阵鄙视大日本陆军。
  “但是德国方面也要给个交待。”东条英机皱起眉头,摸了摸自己的大光头。
  苏联是不能得罪的,至少现在不行……这两天苏德之间可打成了旗鼓相当。苏联夺取了华沙,德国包围了列宁格勒,要真论起来仿佛还是苏联占些上风。
  这说明苏联红军真的很厉害啊!据陆军派驻德国的代表团报告,苏联人的坦克都很厉害,什么T-34、KV-1和KV-2的,个个都几十吨重!炮筒子都老粗老粗的,装甲还特别厚实,日本陆军的94式37mm反坦克炮和一式47mm反坦克统统都打不动它们。
  而且苏联坦克的数量还多得要死,据说一年能产2万辆各种坦克!拿出十分之一关东军也受不了啊!
  所以和苏联开战是万万不行的,这个风险太大,根本不能冒。
  但是德国也不能得罪,现在陆军指望德国提供虎式坦克的技术,海军指望德国援助特殊钢造战舰航母还想要德国的雷达,陆海军的航空兵也指望德国提供新式发动机技术。
  要是没有这些东西,日本想要长期在太平洋上保持对美国的优势也是很困难的。
  “那么就让德国的水面舰艇到太平洋上来吧。”东条英机问岛田,“岛田君,如果德国派出一支小小的水面舰队到太平洋,能够威胁北太平洋航线吗?仅仅是威胁,不是切断。”
  威胁和切断是两个概念,前者只是让苏联和美国蒙受损失,后者是逼苏联拼命。
  岛田繁太郎想了想,回答道:“如果是水面舰队的话,有一艘塞德利兹级的航母和一艘重巡洋舰再加几艘驱逐舰就足够威胁北太平洋航线了。”
  东条英机点了点头,“嗯,那就这样吧。一艘航母,一艘重巡洋,五艘驱逐舰,再多就不行了。而且不能利用日本和日本帝国控制的港口为基地。”
  “那让德国舰队去哪里?”岛田繁太郎问。
  “那就金兰湾吧。”东条英机挠了挠头说,“现在不是在和法国人讨论法属印度支那问题吗?就允许法国再租用金兰湾50年吧。”
  ……
  “什么?金兰湾?还有一支总吨位不超过8万吨,并且只能拥有2艘主力舰队分舰队?知道了,我们考虑一下。”
  赫斯曼啪嗒一声挂上了日本大使馆打来的电话。日本人惧怕苏联的态度让他有点恼火,不过现在他也没多少精力处理这事儿。因为白俄罗斯前线已经爆发激战了!
  在8月26日到29日的四天中,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都比较顺利,以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官是莱茵哈特)和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官是霍特)为主力向南平推了大约120公里。
  不过他们的狂飙猛进也就到此为止了,第4装甲集团军在扎斯拉夫尔附近遭遇到了苏军的有力抵抗,暂时被阻挡住了。而第3装甲集团军则在扎斯拉夫尔东北约44公里外的洛戈伊斯克受阻。
  但是阻挡两个装甲集团军先头部队的都是苏军的步兵而非坦克集群。苏联的白俄罗斯方面军似乎想先以明斯克坚城削弱德军,再以坦克集群发起反击将德军击退——这是赫斯曼个人的看法,而在接到大岛浩电话的时候,赫斯曼正在同凯塞林和哈尔德交换意见。
  “帝国元帅,日本想把金兰湾给我们?”凯塞林仿佛被封锁北太平洋航线的事情勾起了兴趣。
  “哼。”赫斯曼轻轻哼了一声,“但他们还是怕苏联,不敢让我们完全把苏联的北太平洋航线掐断。”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日本的战列舰到大西洋来?”哈尔德说,“听海军的人说,日本现在有2艘大和级,只要来1艘,我们就能在秋分后保持北大西洋上的优势。”
  现在德国海军也在研究秋分后的北大西洋形势,情况是比较让人头疼的。因为4艘苏联级和2艘喀琅施塔得级原本不在计划中,现在突然加入了英美阵营,的确会在秋分后扭转北大西洋上的双方实力对比。
  不过帝国元帅赫斯曼对此似乎并不担心,还否决了在苏联向德国宣战前攻击路过德控海域的苏联战列舰的方案。
  赫斯曼摇摇头,笑道:“还是不肯啊!”
  大和号和武藏号是日本的镇国之宝,根本不舍得借给德国,而且长门号和四艘金刚级也不行,不过扶桑级和伊势级倒是肯借的。但是这种级别的战列舰到了北大西洋也没啥用,因此哈尔德就建议让日本派出2-4艘老式战列舰和至少1艘航空母舰用于印度洋作战了。
  “日本那边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赫斯曼接着说,“今天还是研究白俄罗斯的战局,你们俩怎么看?”
  “可以再等两天。”哈尔德说,“也许苏联人正在调集装甲集群准备反击。”
  凯塞林点点头,似乎同意了哈尔德的意见:“可以等一等,巩固一下阵地,修缮一下后方的道路……现在和苏联的交战不是闪电战了,而是正面决战。在装甲部队分出胜负前,战场的主动权就悬而未决,我们不能冒进。”
  现在苏德之间的交锋模式的确不是闪电战,因为苏联是准备好了主动开战的,不存在突然袭击一下闷棍打趴下红军的可能性。而且苏军现在的装甲和机械化作战能力比较强大,也学会了德国人集中使用坦克的战术。
  因此,在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分出胜负前,的确不能认为拥有战场的主动权。
  哈尔德这时又说:“推进到扎斯拉夫尔-洛戈伊斯克一线也不错了,可以先稳一稳,然后再集中装甲部队向明斯克西南的捷尔任斯克迂回,在那里切断铁路线……”
  他刚刚说到这里,施陶芬贝格就快步走了进来,向赫斯曼行了个军礼:“帝国元帅,空军的夜间侦察发现苏联人的装甲集群了!它们正从捷尔任斯克向北运动,可能想要攻击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侧!”
第718章
大包围(八)战争雷霆
  “火箭炮!快隐蔽!”
  不知道是谁突然大喊了起来,本来站在一辆半履带装甲指挥车旁的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少校反应很快,连忙扑倒在地,又一个翻滚,将身体挪到了半履带车的履带旁边,双手护住脑袋。就在这时,刺耳的“咻咻”声和剧烈轰鸣声就接踵传来,趴在半履带车旁的施瓦辛格还感觉到背上有一阵炽热的风暴掠过。
  他知道有一枚苏联的火箭弹刚刚在自己的附近爆炸。如果他不是及时卧倒在一辆坚固的半履带车旁,现在多半已经去见上帝了。
  苏联火箭炮的轰击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阵猛烈到足以让人以为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巨响过后,弥漫着呛人硝烟和炽热空气的战场上突然就变得异常宁静。
  早就在华沙战场上见识过好多次火箭炮齐射的施瓦辛格少校不顾耳朵里传来的嗡嗡作响,两手用力一推地面,整个人就从草地上爬了起来。
  他举目四望,首先入眼的就是6辆体型硕大的“犀牛”坦克歼击车,全都完好无损。因为这个时空的“犀牛”拥有顶部装甲挡板,虽然只有10mm厚,但也足够防御火箭弹的破片打击了。除非被直接命中或是火箭弹在非常近的距离上爆炸将车辆掀翻,否则是不会造成太大损坏的。
  然后他又看到在两翼展开的19辆披着伪装网的4号H型坦克也安然无恙。他的战斗群本来有22辆4号H型,不过现在有3辆在修,能够开动的只有19辆。如果算上6辆全部完好的“犀牛”苦力炮,主力战斗车辆的完好率接近90%。这么高的装备完好率,一方面说明德国的4号系列战车技术成熟,质量过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这几日作战的烈度是极低的——这说明苏联红军是故意把德军放到明斯克附近的。
  或许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刚刚开始吧!
  “检查装备,准备战斗!”施瓦辛格少校马上大喊了起来,他知道炮击之后,必然是坦克和步兵的进攻。
  可就在这时,手摇式防空警报器凄厉婉转的呜咽声却响了起来!
  苏联红空军虽然失去了大部分的制空权,但是他们并没消失。实际上,苏联人补充战机飞行员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对手——毕竟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面,苏联一直都非常重视空军后备力量的建设,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燃料让热爱飞行,政治上又可靠的苏维埃公民去学习驾驶飞机。
  而德国一方为了要省油,训练出来的后备飞行员人数远比不上苏联。而且过于认真严谨的性子,又让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变得比较缓慢。所以现在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数量上相对苏联,依旧处于劣势之中,但是在质量上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出现在视线中的是一队低空飞行的墨绿色战机,施瓦辛格少校举起望远镜,试着辨认它们是属于伊尔-2攻击机还是别的型号的战斗机。就在这时,他身边突然有人高声欢呼。施瓦辛格转过头,只见12架浅绿色涂装的飞机从北面飞来。它们看上去轻盈而矫健,在低空飞行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就从施瓦辛格战斗群阵地上空掠过。
  古斯塔夫·施瓦辛格一眼就认出,这些飞机是福克零式,一种从战争爆发时起,就非常可靠的在空中掩护德军地面部队的战斗机。
  任何一名有经验的德国陆军官兵都知道,只要福克零式在低空出现,敌人的攻击机和轰炸机就没有什么机会把炸弹扔在自己的头顶上了。
  在党卫军士兵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只见这12架福克零式分成了6个双机编队冲向苏军机队,并率先发出“哒哒哒”的机炮声音。原本编队飞行的苏联飞机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懵了头,又两架仿佛是伊尔-2型的战机拖着浓烟一头栽下来。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碰巧,这两架苏联飞机中的一架居然向施瓦辛格集群的阵地冲过来,眨眼的功夫就掉在了1辆正在开火的38t自行高炮旁边,并且轰然炸开。顿时就把这辆用淘汰的38t坦克底盘改造的高炮淹没在火海当中了。
  “又一个布尔什维克疯子!”古斯塔夫·施瓦辛格知道撞击多半是故意发生的,这种事情他在华沙战场上见多了。布尔什维克的空军当中是很有一些甘愿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战士的。
  “准备战斗!”施瓦辛格不再理睬天空中的战斗,他知道福克零式在低空是非常可靠的,哪怕美国人的P51也不是对手。而在中高空,现在一定有Fw-190在埋伏。今天战场的上空,一定是属于德国空军的!
  “犀牛炮,2000米开火!”施瓦辛格少校继续下达命令,“4号1000米开火!”
  “犀牛”坦克歼击车装备的火炮和虎式坦克是一样的,在使用高速穿甲弹(钨合金弹芯)的时候,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30度角摆放的110mm均质钢板。理论上可以击穿目前的T-34和KV-1的正面装甲!而且这种火炮的命中率极高,一个训练有素的车组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打出80%的命中率(训练中的命中率),所以对“犀牛”而言,2000米是个合适的开火距离。
  而4号H型使用的75毫米L/48坦克炮的威力就差了不少,用高速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对方T-34问题不大,可是打KV坦克就有点费劲儿了。
  下达命令的时候,施瓦辛格少校手心里面也捏着把汗,他指挥的不过是个加强了的营级战斗群,能够使用的不过是19辆4号和6辆“犀牛”,真要是遇上苏维埃的坦克海,可就凶多吉少了!
  凶多吉少的战斗如期上演!第一波冲上来的是几十辆T-34/57和大块头的KV-1坦克组成的集群,后面还跟着不计其数的步兵。
  因为施瓦辛格集群在德军6个装甲战斗群的右翼,所以是最先被瓦图京指挥的苏军攻击的。虽然现在赶到战场的也仅仅是苏军突击第1集团军的一个坦克旅、两个骑兵旅和一个火箭炮营,而且途中还被法国人的布雷盖飞机轰炸了几遍,车辆的完好率还不到60%。但仍然比施瓦辛格集群强大的多!
  而瓦图京中将也知道德国人的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赶来,反击必须短促而有力。因此他在第一波攻击中就投入了一半的坦克和成功3000名下了马的骑兵。
  看着苏联人的坦克和士兵步步逼近,施瓦辛格少校也有点紧张起来。单看苏军第一波攻击的规模,他就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一场大决战的开始。
  后面应该还有很多的坦克和苏军士兵吧?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少校突然有种莫名的忧愁:这样的交战恐怕还要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是很多年。
  在华沙和苏军苦战过的他非常清楚,苏联红军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击倒的敌人!
  “轰!轰!轰……”
  就在这时,6辆犀牛反坦克歼击车的88mm炮开始轰鸣,苏德两军坦克海的对撞,已经开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