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735

  “我们可以劝告斯大林不要试图在打败德国前进入印度。”霍普金斯思索着说。“印度问题应该放在战后解决。”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向阿富汗政府提供一些秘密的帮助?”罗斯福想了想,又问。
  “当然可以,不过必须是秘密的。”国务卿赫尔思索着说,“可以向阿富汗提供一些德国生产的武器装备,这是很容易搞到手的,因为德国人在恢复军备后就一直在大卖军火,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购买过德国的武器装备,我们有办法搞到许多。”
  “好的,那就赶快去做吧!”罗斯福总统点点头,笑道,“我听说阿富汗是个很难对付的国家,英国人在那里吃了不少苦头,或许苏联人也会遇到一些麻烦的。”
第464章
大油田
  在中东大地上看似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中,实际上也是有江河湖泊存在的。而这些流淌在中东大地上的江河湖泊,则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璀璨的古文明。即便到了20世纪,中东文明因为种种原因而衰败的时代,在约旦河、利塔尼河、阿西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岸,仍然有发达的农业和繁荣的城镇,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现代化的痕迹,比如铁路和油田。
  赫斯曼元帅这时正坐在一架宽敞舒适的福克F40客机上,透过飞机上的舷窗注视着机翼下方的河流、铁路和城镇。
  “元帅,下面的城市就是阿勒颇,它是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非常古老,在10000年前可能就存在了。在古希腊人留下的资料中,他们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奥斯曼帝国时期管这里叫哈勒普,现在的名字是法国人来了以后才改的。”
  正在和赫斯曼说话的是萨达姆的祖师爷阿弗拉克——他领导的阿拉伯复兴运动正在联络叙利亚的其它阿拉伯人政党,准备组成一个可以接管政权的大党(就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不过阿弗拉克本人更多是一个思想家而非实干家,因此政党的组织和政权的建立都交给了他的同志,他本人则陪同着赫斯曼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视察参观。
  现在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和伊朗大部,都已经处于德军保护之下了。在英军从苏伊士运河防线撤退后,隆美尔的非洲军就冲进了阿拉伯半岛,然后沿着地中海海岸一路北上进入了叙利亚,然后又沿着幼发拉底河东进在叙伊边境和另一股借道土耳其进入伊拉克的德军会师。德意志非洲军也因此升级成了德意志中东军团。
  地中海的战争基本要结束了,现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只剩下图卜鲁克、克里特岛和直布罗陀半岛三地还没有被德国-意大利联军占领。除了扼守着地中海西大门的直布罗陀半岛外,另外两处都是孤岛绝地,夺取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是围绕中东展开的斗争恐怕还要继续上一段时间,这里的石油对于世界大战的胜负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英美苏三国恐怕都不会置之不理,任由德国将中东完全纳入掌握吧?
  “真的有10000年?”赫斯曼将心思从战局上收了回来,开始和阿弗拉克交谈起来——中东和欧洲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德国的欧洲政策,一个太过混乱,有太多极端分子的中东是不符合德国利益的。而世俗化和欧化的中东,才是赫斯曼真正想看到的。而在阿拉伯人中,也只有阿拉伯社会复兴党能完成将阿拉伯半岛世俗化和欧化的任务。
  所以阿达姆的信基督的祖师爷是赫斯曼非常看重的人物。
  “亲爱的,这里可是人类最古老的聚集地点之一啊,能和叙利亚相比的,大概就只有埃及了。”赫斯曼的妻子克洛伊在慕尼黑大学学过历史,知道叙利亚有多么古老。
  “哦。”赫斯曼点点头,“真是年代久远,不过看上去还是很繁华的。”
  “这里当然繁华啦,叙利亚和伊拉克过去是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克洛伊笑着给丈夫上起了历史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马士革、巴格达和阿勒颇比任何一座欧洲城市都要繁荣富裕。”
  “现在叙利亚也是阿拉伯的中心。”阿弗拉克自豪地说,“叙利亚紧靠地中海,距离欧洲很近,而且文化也更多样,不仅有伊斯兰的文明,也有基督教的文明,因此叙利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远比伊拉克先进。至于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方,那就更加不能和叙利亚相比了。”
  原来盛产难民的叙利亚在20世纪40年代还是个好地方!赫斯曼心想。
  实际上在石油土豪还没有出现的年代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什么的在阿拉伯半岛都属于鸟不拉屎的乡下地方。而且那些地方不仅穷还非常封闭,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育可言,完全就是一群不开化的半原始部落。怎么能和富庶进步的叙利亚相比?
  阿拉伯社会复兴党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政党会诞生在叙利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石油这个让人暴富的黑金,那么掌握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是完全有可能把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的,一帮沙漠部族国家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而阿拉伯人也将拥有一个强大团结的现代化国家。
  可惜,石油在波斯湾的大量发现,最后害苦了没有多少石油的叙利亚人和阿拉伯社会复兴党。
  “下面那条河是幼发拉底河?”赫斯曼这时注意到飞机正从一条非常宽阔的河流上空掠过。
  “是的,是幼发拉底河。”阿弗拉克回答,“从土耳其境内发源,一直向东,在伊拉克境内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变成夏台·阿拉伯河,最后汇入波斯湾。”
  “幼发拉底河的水运发达吗?”赫斯曼问。
  控制了中东的德国已经拥有了许多可以开发的大油田,虽然都被英国破坏了,但是要修复也没多难。中东的大油田都是埋藏浅并且容易开发的油田,就是重新打井也没啥难度。所以现在让赫斯曼头疼的不是怎么把油挖出来,而是怎么把油运回欧洲去。
  虽然地中海的制海权给德国、意大利拿下了。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在亚丁湾和波斯湾的抵抗。英国人先用沉船封堵了苏伊士运河,接着又在索科特拉岛和马斯喀特修建大型机场,摆明是要封锁亚丁湾和波斯湾了。
  而且,中央保卫总局的对外情报局最近还发现有2艘英国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竞技神号)已经绕过南非往印度去了。如果算上东方舰队现有的光辉号航母,英国在印度洋的航母数量就达到了3艘,而德国和意大利却一艘都派不出来。
  显然打通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这条运油航路暂时是不能指望了。
  所以赫斯曼就只能想别的办法来运油了。而别的办法无非就是铁路、管道和内河运输了。
  “幼发拉底河的水运并不是很发达,因为水位不稳定,只有冬春两季水量较多,可以支持规模比较大的内河运输。”
  阿弗拉克的回答让赫斯曼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打算让海军和工兵的人研究一下利用幼发拉底河运油的可能性,哪怕一年只能运个几十万吨,也比没的要好。
  这时,飞机已经掠过了幼发拉底河,出现在机翼下方的都是非常荒凉的土地。中东的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只有在河流两岸很靠近水源的地方,才有大片的绿色存在。稍微走远一点就是荒漠戈壁了。
  不过出现在赫斯曼眼中的荒漠戈壁上却有一样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铁路!
  “元帅阁下,下面是阿勒颇到摩苏尔的铁路,这是英法大中东铁路计划的一部分,全长520公里,在去年就贯通了。”阿弗拉克说,“不过英国人撤退前对铁路进行了一些破坏,目前无法通车。”
  “我知道这条铁路。”赫斯曼说,“英国人修筑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基尔库克的石油运出来。”
  基尔库克油田是后世著名的大油田,在世界上排名第6,如果能充分开发倒也能满足德国在二战中的需要了。
  所以在地中海战役开始前,赫斯曼就命令军备总局和国防军工兵制定了修复阿勒颇到摩苏尔铁路和开发基尔库克油田的计划,还特地从法国和荷兰请来了石油钻探和油田管理的专家,还提前准备了大量的石油钻探和油田灭火的设备。此外还提前组织了一德伊石油公司,任命军备总局的副局长阿尔伯特·斯佩尔为德伊石油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开发基尔库克大油田。
  另外,这个时代的叙利亚也是一个小小的产油国。在幼发拉底河畔的代尔祖尔就有法国人开采的油田,虽然产量不能和伊拉克、伊朗的油田相比,但好在运输比较容易,有现成的管道可以用,而且破坏的也不严重。在那里工作的法国工程师也没有和英国人一样跑路,不仅可以利用他们来恢复代尔祖尔油田的开采,而且还能把他们派去基尔库克,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吧。
  飞机沿着阿勒颇-摩苏尔铁路飞了大约一个半钟头,铁路最后消失在了一座从空中俯瞰下去显得有些杂乱的城镇里面。
  “元帅,这是摩苏尔。”阿弗拉克告诉赫斯曼,“摩苏尔本来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但是基尔库克发现了油田这里就迅速繁荣起来了。英国人还在这里修建了机场,我们现在是不是在摩苏尔的机场降落,然后再坐车去基尔库克油田。”
  “不。”赫斯曼摇摇头,“我们还要在天上飞一段时间,我要亲眼从空中看看,基尔库克的油田被英国人毁坏成什么样子了?”
第465章
希特勒的挥霍
  基尔库克的油田被破坏的很彻底,可以说是搬光、炸光、烧光。能搬走的设备都被搬走,搬不走的也都炸毁了,炸完以后还放了把火点燃了油井。在赫斯曼抵达的时候,绝大部分油井的大火还没有被扑灭,他看到的是仿佛战场一样的满目疮痍的大油田。
  “我的领袖,基尔库克油田毁坏的非常严重,所有的采油和输油设施都被破坏,油井还在燃烧。斯佩尔从罗马尼亚抽调的油田消防队刚刚赶到,根据他们的估计,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才能扑灭油田大火。
  另外,从阿勒颇通往摩苏尔的铁路至少有1个月才能恢复通车,采油和输油设备才能大量运抵基尔库克。然后还需要至少6个月才能完全修复被毁坏的油田。7个月后,油田的产量才有希望恢复到被毁坏前的水平……”
  柏林,威廉街77号,德国总理府。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时候正皱着眉头在听戈林汇报基尔库克油田的情况——如果说是石油让中东变得四分五裂,那么石油也能让欧洲变得团结一致。
  所以现在全欧洲都在看着中东的油田,如果德国人能让那些油田满负荷工作,并且源源不断为欧洲供油。那么大家都会成为德国的追随者,因为谁都想要廉价并且充足的石油!
  听到基尔库克大油田7个月后才能恢复原本的产量,阿道夫·希特勒就忍不住皱眉,“7个月后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每年能达到300万吨吗?”
  “领袖,这很难说。”戈林回答,“我们现在还调集了许多钻井工作队,准备在铁路修复后进入基尔库克打井。如果可以打出高产油井,或许能让基尔库克油田的产量突破500万吨。”
  基尔库克油田具体的可采储量戈林也不大清楚,年产500万吨的数据是赫斯曼在报告上提及的。实际上在后世位列世界第6的基尔库克大油田的年产量极限远远超过500万吨。不过赫斯曼不清楚靠40年代的技术,能把基尔库克油田开发到何种程度,所以就报了个比较保守的数据。
  “500万吨!”希特勒一听却是有些吃惊,“真有那么多?难道基尔库克油田能和罗马尼亚油田相提并论?”
  “应该是的。”戈林满脸堆笑着回答,“另外叙利亚和西奈半岛也有现成的油田,现在正在抢修和扩建。等到修理和扩建工作完成后,我们每年应该能从那里再得到100万吨石油。此外,伊朗的胡齐斯坦油田的产量非常庞大,那里还有全世界最大的阿巴丹炼油厂。不过伊朗的石油很难运到欧洲,需要铺设从巴士拉通往基尔库克的输油管道,或者打通海上的运油路线,如果能够打通运输线,伊朗可以提供1000万吨石油……”
  “1000万吨!?通往伊朗的航路总能打通的,那我们就会有1600多万吨石油吧?”希特勒顿时有了一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如果能打通海运航路。”戈林说,“到手的石油肯定还会增加,因为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还发现了埋藏很浅的油田,而且胡齐斯坦大油田的增产也是很容易的。我估计每年可以从中东得到2000万吨石油。”
  戈胖子向来喜欢夸大其词,不过他今天报给希特勒的数据,后来证明不是夸大,而是太过保守了。
  “2000万吨?”希特勒夸张的叫嚷了起来,“我们自己还有1300万吨,加上去就是3300万吨……这下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再也不用为石油操心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德国国防军都是算着石油在打仗。而且德国的战时经济和军事动员也是围绕石油在转,有多石油才能安排生产多少坦克、飞机和军舰,相应的才能扩充多少空军和装甲部队——对于拿下了大半个欧洲的德国而言,工业产能是足够的,而且要进一步扩大也不是很难。但是生产出来的飞机、坦克没有油也开不动啊。
  所以拥有大半个欧洲,工业生产能力远远超过英国和苏联的德国,在机械化武器的生产和空军、装甲部队的规模上,却连苏联一国也远远比不上。原因就是苏联可以按照3000万吨石油的年产量来安排装甲部队和空军,而德国只能按照最多2000万吨油料(已经比历史上多多了)来安排。
  如果石油(包括各种合成燃料)的年产量可以达到3300万吨,那么德军的飞机、坦克数量立马就能大幅增加。
  而且有了3300万吨的石油,德国就能解决欧洲各国能源供应的难题。这样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才会真正追随德国。这些国家的工业和军事能力,也会因为有比较充足的石油供应而得以发挥。那么德国才真的是稳操胜券了!
  “约阿希姆。”希特勒这时已经平静下来,点了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名。
  “我的领袖!”里宾特洛甫连忙站起身。
  “去和弗朗哥说,从1942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能得到4000万吨石油!”希特勒说,“所以胜利已经没有悬念了,如果西班牙及时加入,胜利将可以提前到来。”
  4000万吨石油当然是在吹牛,不是开采不出来,而是在1942年绝对挖不到。1942年德国能从各个方面搞到2300万吨各种油料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希特勒从来不是一个老实人,吹点小牛骗骗潜在的盟友根本不算个事儿。
  “鲁道夫。”他接着又对赫斯说,“等你到巴黎见到贝当总统时,也和他说,从明天开始德国就能拥有足够的石油了。如果他愿意让法国更深地参与进战争,明年开始,每个月可以再给多法国10万吨石油用于国民经济。”
  每个月10万吨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给法国用于民生的。这个数字在和平年代不值一提,可是在战时,每月多给法国10万吨实在不是小数了。
  “领袖。”戈林听到这个数字有些肉麻,立即提醒说,“明年我们最多年采集到1700万吨石油和600万吨各种合成燃油。如果我们要和英美展开大规模的海空作战,燃油的消耗恐怕会突破2500万吨。如果苏联不能继续向我们供油的话……”
  也就是说,如果苏联在1942年给德国断油(这是很可能的),在42年德国就得从燃油储备中拿出200万吨填补缺口。
  “给!”希特勒挥了下手,说,“再给西班牙准备5万吨月度供应,给荷兰、比利时、挪威、芬兰各增加2.5万吨月度供应量,给意大利安排10万吨月度供应。”
  一下子又出去25万吨(每月),加上给法国的10万吨可就是35万吨,一年就是420万吨,加上之前的200万吨缺口,总的缺口将会突破620万吨!
  “从战略储备里面拿!”希特勒在挥霍赫斯曼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战略石油储备。
  现在德国可以维持比历史上多得多的空军和海军,还能给大半个欧洲供油,就是因为有赫斯曼用20年时期攒下来的2000万吨储备。但是经过40年和41年的消耗,到42年时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估计就只剩下不到1300万吨了。如果一下子再减少620万吨,那么储备数量就只剩下680多万吨了。
  “用400多万吨石油把法国和西班牙拉入伙是完全值得的!”希特勒说,“只要能拿下直布罗陀,我们就能和法意两国的舰队在大西洋会师。这样英国差不多就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