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735

  现在不仅大部分犹太人都在德国的控制下,连犹太人心中的家园巴勒斯坦也将要落到德国手中了。
  如果哈伊姆·魏茨曼教授真的是个犹太复国主义者,那他就应该去投靠德国,而且也只能投靠德国了。
  但是哈伊姆·魏茨曼教授却没有露出一点要投奔德国的迹象,就在几天前他还替英国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添加剂。
  今天他则是要搭乘一艘美国的邮轮去美国和几个同行讨论合成橡胶技术的——虽然现在英国和美国并不缺橡胶,但是日本对东南亚橡胶产区的威胁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英美的化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合成橡胶了。
  而哈伊姆·魏茨曼教授又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英国政府也就没有阻止他出国。毕竟魏茨曼教授搭乘的是美国的邮轮,而且身边还有英国的特工跟随,应该是跑不掉的。
  就在魏茨曼教授登上名为“密西西比公主”号的美国邮轮的时候,在紧靠“密西西比公主”号的一个泊位上,正停着悬挂着瑞典国旗的“哥德堡”号邮轮。这艘“哥德堡”号的目的地也是美国,而且非常凑巧。它离开利物浦港的时间和“密西西比公主”号离开的时间很接近,几乎就是前后脚。
  “施伦堡上校,可以完全确定那位教授上了那艘‘密西西比公主’吗?”
  在“哥德堡”号的船长舱室内,船长科尔特·威赫上校正和德国中央保安总局的瓦尔特·施伦堡上校关上门在密谈。这位科尔特·威赫上校并不是瑞典的上校,而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德国国防军海军上校。
  他在接手“哥德堡”号前曾经是一艘辅助巡洋舰(就是伪装袭击舰)的舰长,在大西洋上击沉过10艘英国商船,还因此拿了骑士铁十字勋章。在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海上破交任务后,他又成了在瑞典注册的情报搜集船“哥德堡”号的船长。
  所谓的“情报搜集船”,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搜集情报的。因为打着中立国瑞典的旗号,这艘邮轮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出英国和加拿大的港口,还可以在北大西洋航线上光明正大的航行。有时候还能跟着英国护航船团的屁股后面,将它们的坐标用电报(明码暗语)发给威廉港的德国潜艇总部。
  而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这艘“哥德堡”有几次还在德国潜艇发动攻击之后去打捞落水的英国船员,并且把他们安全的送到英国或美国的港口。因此这艘“哥德堡”号还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好人名单”,每次进出英国港口,都多少会得到一些优待和方便。
  不过今天“哥德堡”号尾随的不是英国船队,而是一艘美国商船。
  “完全可以确定!”瓦尔特·施伦堡回答,“现在就给总部发电报吧。”
  “好的。”科尔特·威赫上校点点头,“这样我们就能在靠近亚速尔群岛的海域把它击伤了!”
  没错,是击伤!击伤一艘美国商船!虽然有点冒险,但却是快速“营救”被英国人牢牢看管的魏茨曼教授的唯一方法。
  这位哈伊姆·魏茨曼实在是个重要的人物,他手里不仅有德国急需的高辛烷值汽油的配方,而且他还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最重要的几个领袖之一,是以色列国总统的最佳人选。
  而以色列国对现在的德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德国对待欧洲犹太人的政策,就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祖国——是让他们有个国家,但并不是把他们立即从欧洲撵走。因为那可是几百万个吃苦耐劳,还非常能干的劳动力啊,其中还有很多如魏茨曼教授这样的科学家。德国需要他们努力工作,但是又不能让他们所有人都成为德国人,因此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祖国。而这个犹太人的祖国必须由德国牢牢掌控!
  “不会有什么意外吧?”瓦尔特·施伦堡问,“你们的潜水艇能抓到这艘美国邮轮吗?这种邮轮的速度很快吧?”
  “没有问题。”科尔特·威赫上校说,“我们还准备了水上飞机,是从西班牙起飞的。如果潜艇攻击不能奏效,就由水上飞机进行攻击。”
  在地中海战役前,德军水上飞机是不可能从西班牙起飞的。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弗朗哥虽然还没有最后答应参战,但是已经同意让德国的水上飞机和潜艇使用西班牙加利西亚(靠近大西洋)的港口了。因此挂上鱼雷的He-115水上飞机可以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活动。
  “不会把美国人的船打沉吧?”瓦尔特·施伦堡有些不放心地问。
  击伤美国邮轮,再由“哥德堡”号去救人,顺便把魏茨曼教授拐走的计划是施伦堡想出来的。因为害怕引发和美国的战争,所以施伦堡也不敢把美国人的船打沉,只敢弄个击伤。
  “不会有问题的,都已经安排好了。”科尔特·威赫上校站起身,整了整自己的军服,然后笑着对施伦堡说,“放心吧,明天天黑以前,这位魏茨曼教授一定会落在我们的手中。”
  ……
  “古里安先生,魏茨曼教授一定会安然抵达亚历山大的,最晚后天就会到了。”
  “营救”未来以色列总统的计划是赫斯曼亲自批准的,而现在他本人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还住进了原来的英国领事馆,这是一栋非常气派和庄严的房子,处处彰显着大英帝国的辉煌鼎盛。不过现在这里悬挂起了德意志帝国的万字旗。
  今天下午,未来以色列的总理,发型看上去很奇怪的本·古里安和阿拉伯社会复兴运动的领袖米歇尔·阿弗拉克,同时被请了过来。当然是为了犹太复国和阿拉伯复兴这两件相互关联的大事。
  “阿弗拉克先生,你也坐吧。”赫斯曼笑着招呼脸色有些难看的米歇尔·阿弗拉克。“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把犹太人复国和叙利亚独立的事情和你说一下。这位是古里安先生,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的主席,很快就是独立的以色列国总理了。古里安先生,这阿拉伯复兴运动的领袖阿弗拉克先生,我想他会当选为独立的叙利亚共和国的总理。我希望今后二位可以成为好朋友,以便进一步发扬以色列和叙利亚两国的传统友谊。”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传统友谊存在吗?阿弗拉克和古里安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还是很客气的握了下手,看来未来两国的和平相处还是有希望的。
  不过就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合不来也没有关系,多打几次阿以战争就会好的,不打不相识嘛!
  赫斯曼笑着点点头,说:“希望今天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成为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在分离了一千多年后再次成为友好邻邦的开始。”
  “我还要正式的宣布一下我们德国政府的阿拉伯半岛政策。”赫斯曼的声音已经放沉,他说,“在全人类共同反对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时刻,我们德意志帝国希望阿拉伯半岛上的人们摒弃一切成见,和平共处,共同站在反殖民和反帝国主义的立场上。如果任何一方违反了我们的政策,在我们打败英国之前在阿拉伯半岛挑起冲突和战争,那么他们就将被视为英国的帮凶和走狗,被无情的消灭掉。另外,我们在阿拉伯半岛所支持的是世俗化的进步力量,希望阿拉伯半岛上能出现一个或几个土耳其式的国家。”
第463章
帝国坟场
  就在赫斯曼忙着建立大中东共荣圈的时候,高唱着国际歌的苏联红军在中亚方面军司令员库利克元帅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开进了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和阿富汗。
  这个消息传到伦敦,顿时就让以温斯顿·丘吉尔为首的英国反动派们紧张起来了。
  斯大林正在把爪子伸向印度啊!
  大英帝国已经混得这么惨了,地中海海权没有了,中东的石油也丢了,眼看着直布罗陀很可能也不保,意大利和法国的舰队就要到大西洋上来啦。
  如果印度再被苏联夺了去,大英帝国还打个什么劲儿啊?就算战时内阁要打,英国的民意也会转向妥协——大英帝国臣民的好日子不就建立在中东石油、南非黄金和印度阿三这三宝上的?
  中东眼看就没了,印度阿三再一丢,大英帝国还有啥?大家伙拼了性命不要和德国人打又为了什么?
  而且,苏联一旦进攻印度,那就意味着他们和德国完全站在了一起。那么大英帝国还有什么希望?
  “不行,绝对不能让苏联人轻易拿下阿富汗!”
  首相丘吉尔气急败坏的怒吼道:“一定要让这些该死的布尔什维克在阿富汗多吃点苦头。”
  “首相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军队进入阿富汗?”帝国总参谋长迪尔爵士有些不确定地问。
  “不是的!”丘吉尔猛吸了口雪茄,用力摇了摇肥脑袋,说,“我们现在不能和苏联开战……至少要主动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他想了想,又说:“但是一旦苏联入侵印度,我们也不能不做任何抵抗。迪尔爵士,把我们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和东非的军队,都调往印度……另外,让奥金莱克上将去担任英印军总司令。命令他尽快重建在北非损失的廓尔喀部队,我们现在需要很多廓尔喀雇佣兵。”
  “首相,中东就这样放弃了?”迪尔爵士问。
  “放弃吧!”丘吉尔叹了口气。
  如果斯大林不向阿富汗进军,英国或许还可以在中东坚持一些日子。不过现在印度有了危险,大英帝国就需要动用在中东和东非余下的那几个师去保卫印度了。
  “不过亚丁湾和波斯湾还是要尽可能予以封锁。”丘吉尔又对海军大臣亚历山大和第一海务大臣庞德说。
  亚丁湾和波斯湾是伊朗原油运往欧洲的必经之路,而且在波斯湾附近的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这几年都先后发现了油田,虽然没有进行开采,但是根据报告那里油田埋藏的很浅,开发的难度不大。如果德国人努力开发的话,那里很快就会变成和伊朗胡齐斯坦产油区一样的大油田。到时候德国人一年从中东获取的原油可就是个天文数字了!
  而英国如果能封锁住波斯湾和亚丁湾,那么伊朗、科威特和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就暂时帮不到德国了。
  “首相,我们正在索科特拉岛和马斯喀特修建大型机场,还在那里部署了地面部队、高射炮和雷达站。”庞德爵士回答,“不过东方舰队和英印军非常缺少飞机,特别是缺少高性能的飞机。”
  一提到飞机,丘吉尔的脑仁都疼了起来。大英帝国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还不就是因为没有好飞机吗?而现在地中海一丢,英国本土的飞机要转场去印度洋就很困难了。隔着五六千公里呢,中途还尽是德国的地盘。根本不可能飞过去。飞不过去就只能慢慢海运了。
  “我们现在有什么高性能的飞机可以部署?”丘吉尔皱着眉头问。
  “性能较好的战斗机我们有喷火式、P-40和最近刚刚从美国引进的P-51。至于轰炸机和攻击机,除了我们的布伦海姆式、威灵顿式、剑鱼式和大青花鱼式之外,我们还得到了美国的A-20,我们叫它‘波士顿’3式飞机,这是一种性能非常不错的双发轰炸机。”
  “好的,那就尽快把飞机部署到位吧,另外皇家海军还可以考虑引进美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和舰载鱼雷攻击机。”
  丘吉尔顿了顿,又把话题拉回了阿富汗,他说:“但阿富汗……那里曾经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国家,是吗?”
  英国历史上在阿富汗吃了很多苦头,英国从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到1921年间一共打了三次阿富汗,但是次次都打败仗。
  “是的,阿富汗很难对付,那里的地形复杂,民风彪悍好斗,存在许多武装部族,很难剿灭。”迪尔爵士眉头紧皱,“但是他们未必对付得了俄国人,毕竟俄国人是非常凶残的。”
  “那我们就应该帮助阿富汗人民抗苏,但不是公开的。”丘吉尔咬着雪茄屁股,思索着说,“我们不能让苏联安安稳稳把阿富汗吃下去,否则斯大林随时随地会冲进印度的。不过我们也不要给阿富汗人我们自己的装备……给他们一些美制的武器装备。印度那边有这样的装备吗?”
  “有一些,但不是很多。”迪尔爵士告诉丘吉尔。
  英国在法兰西战役大败后紧急向美国采购了许多轻武器,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送往印度了。
  “好的,就这样!”丘吉尔拍板决定的时候,唐宁街10号的一个秘书快步走了进来,报告了一个好消息:美国邮轮“密西西比关注”号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被德国潜艇击伤。
  “我想这是一个信号,德国人开始得意忘形了!”丘吉尔吸了两口烟,下起了结论,“或许他们很快就要和上一次大战末期那样,发疯的攻击海上航行的中立国商船了,而这会促使美国加快参战的步伐。”
  ……
  “什么?一艘我们的邮轮被击伤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和国务卿赫尔、商务部长霍普金斯两人一起研究阿富汗问题的罗斯福总统也得到了“密西西比公主”号遭遇袭击的消息。
  “总统,我想这是一个机会。”霍普金斯提醒道,“我们可以立即宣布进驻冰岛和亚速尔群岛,以保卫美国的航行自由!”
  在地中海战役分出胜负以后,罗斯福就决定要让美军进驻冰岛、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了。不过眼下的美国还不是后世那个世界宪兵,在向海外特别是向欧洲势力范围内派兵的问题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冰岛还好说,毕竟已经被英国占领,美军就是去接管一下而已,现在打前站的少量美军已经开进去了,只是还没对外宣布。
  至于进驻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的事情都遇到了些麻烦,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拒绝美国的要求。
  西班牙甚至将少量的BF-109战斗机、He-112战斗机和Ju88轰炸机部署到了加那利群岛,摆出一副准备抵抗的架势。虽然西班牙现在的军事实力很弱,但是BF-109和Ju88都在欧洲战场上大展雄风。有这些飞机在加那利群岛,美国海军想要拿下群岛就得承担大型水面舰艇被击沉的风险。因此进驻加那利群岛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而葡萄牙的军事实力比西班牙更弱,而且萨拉查政府走的是亲英路线,所以对美国的拒绝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向亚速尔群岛增派军队。因此美国海军决定伺机“进入”亚速尔群岛,差的只是一个借口了。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借口,就这么办了。”罗斯福稍微思考了一下就拍了板,然后话题又回到了阿富汗。
  “我们的英国朋友好像对苏联入侵阿富汗非常不满啊。”罗斯福说,“看来他们还不愿意放弃印度。”
  “总统,如果失去了印度,英国人可能就没有再和德国对抗下去的念头了。”国务卿赫尔说,“现在苏联人正在挑战英国的底线。”
  “那我们怎么办?直截了当告诉斯大林让他从阿富汗退出?”
  霍普金斯摇摇头道:“总统,我们不能这样。因为在斯大林的计划中,印度一定是苏联对德作战的报酬。”
  “但英国人是不会同意的。”罗斯福耸耸肩,“看来在印度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