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7

“把他们手里那个东西夺下来,中尉!”传来那个高个子老头的单调的声音。
他伸出一只手,指着旗子。
那个矮小的军官冲到巴维尔跟前,用手抓住了旗杆,尖声喊道:
“放下!”
“把手拿开!”巴维尔怒喝。
旗子红闪闪地在空中颤动,摇摇摆摆,忽而倾向右边,忽而倒向左边,一会儿又笔直地竖了起来——军官被推了出来,踉跄着倒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在母亲眼前,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闪过尼古拉的身影,只见他伸直了紧握拳头的手。
“把他们抓起来!”老头把脚往地下一跺,吼叫着说。
几个兵士冲向前来,其中有一个人挥了一下枪托——大旗抖了一下,就倒了下来,隐没在灰色的兵士里面。
母亲发出了野兽般的咆哮,呼唤儿子。但是,她得到的回答是从士兵队伍里传来的巴维尔的清晰的声音。
“再见了!妈妈!再见了!亲爱的……”
“他活着!他记挂着我呢!”母亲的心震动了两下。
“再见了,我的大妈!”安德烈喊道。
母亲踮起脚尖,挥动双手,极力想看见他们。她望见,安德烈的圆圆的脸出现在兵士们的头上——这张脸微笑着,和母亲招呼致意。
“亲爱的……安德留沙!……巴沙!”她叫喊着。
“再见了,同志们!”他们在士兵队伍之中喊道。
回答他们呼喊的,是许多次断断续续的回响。这些回响是从窗口,从空中某处,从屋顶上发出来的。
二十九
有人在母亲胸口猛推一下。她透过遮住眼睛的云雾,看见推她的是那个矮个子军官。他的脸涨得通红,神情紧张,对着母亲喊道:
“滚开,老婆子!”
母亲从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眼,看见折成两段的旗杆就横在他的脚边——在一段上面,还有一块完整的红布。她弯下身子,把旗杆拾起。那军官从她手里把旗杆夺去,往旁边一扔,顿着脚,嚷道:
“我叫你滚开!”
在士兵中间,忽然又响起了一阵歌声:
起来,行动起来,工人们……
军官气急败坏地奔跑过去,暴跳如雷地叫着:
“不准他们唱,克拉伊诺夫司务长!……”
母亲步伐不稳地走到军官扔掉的半截旗杆旁边,又把它捡拾了起来。
“堵住他们的嘴巴!……”
歌声变混乱了,颤动着,时高时低,断断续续,最后被压制下去了。有人一把抓住母亲的肩膀,强迫她向后转,还在她背脊上推了一下……
“走,走……”
“把街上的人统统赶走!”军官叫嚷道。
“走,鬼婆子!”一个年轻的蓄着络髭的兵士,从她身边走过,对着她的耳朵大喊一声,把她推到人行道上。
她拄着旗杆走着,为了不至于倒下,用另一只手扶住墙壁或围墙。在她前面,示威的群众在后退,她的旁边和后面,都是士兵,他们一面走,一面怒喝着:
“走,走……”
士兵们在母亲的前后左右奔跑,可她却停下了脚步,向四周观察动静。只见街道的尽头,也站着一队稀稀拉拉的士兵,挡住广场的入口。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那一边也有一些灰色的人影在晃动,向那儿的群众慢慢进逼……
她想转身退走,但是不知不觉地又向前走去,走到一条小巷子跟前,便拐了进去,这是一条狭窄无人的巷子。
她停下脚步,沉重地喘了口气,耸起耳朵谛听附近的声响。她察觉,前面不远,人声鼎沸,一定有不少人聚在那儿。
她拄着旗杆,一步一步地朝前迈步,在她心中,一些话语像火花似的闪耀起来,她急于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喊出来。
小巷向左拐了一个急弯,母亲转过弯后,看见聚集着一大堆人,不知是谁有力地大声说道:
“他们真是好样的,对吗?兵士端着刺刀朝他们冲来,他们岿然不动,挺立在那儿,弟兄们哪,他们毫无惧色……”
“真没想到,巴沙·弗拉索夫这样坚强!……”
“还有霍霍尔呢!”
“他满不在乎地反背着手,还笑呢,这鬼东西……”
“亲爱的,你们都是好人呀!”母亲挤进人群,喊道。人们看见是她,便恭敬地让开道路。有人欢笑着:
“瞧——还拿着旗子哩!手里——是旗子。”
母亲宽宽地摊开双手……
“看在基督面上,你们听我说,你们大家都是乡亲,瞧,我们抚养大的孩子们,我们的亲骨肉,现在走向世界,走向寻求真理的道路……他们为的是大家!是的,为了你们大家,为了你们的孩子,他们给自己选择了一条通向十字架的道路……他们走上了寻求光明日子的险途。他们希望有真理和正义的另一种生活,他们希望大家都有幸福!”
她看见,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她感到,大家都紧紧地围着她,在那里思索。她想用言语鼓动人们跟着她的儿子走,跟着安德烈走,跟着一切被兵士带去、现在孤立无援的人们向前进。
“我们的孩子走向世界,面向光明的乐土,他们的活动是为了大家,为了基督的真理,大家千万不要离开他们,不要舍弃他们,可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们孤零零地扔在马路上啊!可怜我们自己吧!相信儿子们的信仰吧!”
“她在代表上帝讲话!”有个人激动地、低沉地喊道,“这是上帝的声音,善良的人们!大家听她讲啊!”
“回家去吧,尼洛夫娜!回家去,母亲!你受苦了!”西佐夫大声说。
他的脸色苍白,挺直身子,一字一顿地说:
“我的儿子在工厂里被机器压死了,他名叫马特维,大家都认识,假如他现在还活着,我一定亲自叫他和同伴们一同去赴难!面临危难,我们绝不能苟且偷生!我一定说:‘马特维,你也去吧,去吧,这是对的,这是光荣的!’”
西佐夫举起手来,在空中挥动着,继续说:
“大家听我这老头子再说说吧!你们全了解我,我在这厂里干了三十九年的活,如今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了。我的侄儿是个聪明的好孩子,今天又被抓去了!他也和巴维尔一起走在队伍的前头,就站在大旗旁边,守护大旗……”
“回去吧,尼洛夫娜!来,拿着这棍子。”西佐夫说着,把半截旗杆递给母亲。
大家用痛苦和尊敬的目光望着母亲,一片充满同情的低声喁语伴送着她。西佐夫默默地用手势叫大家让路。大家一声不响地让母亲先走。
到了家门口,母亲回转身来,拉着那半截旗杆,向大家鞠躬致意,感激地低声说道:
“谢谢你们!”
她又记起了自己的想法——那种她觉得是由她心里诞生出来的新思想——于是说道:
“如果人们都不为我主耶稣的荣耀去赴死,也就不会有我主耶稣了……”
大家沉默地望着她。
后来人们缓缓散去。
[1]
巴维尔的卑称。
[2] 帝俄时代俄罗斯人歧视中亚的少数民族,将其统称为“鞑靼人”,这里客人对母亲一本正经的问话做了一个诙谐的回答。
[3]
帝俄时代对乌克兰人的蔑称。
[4]
她的名字叫亚历山德拉,萨申卡是昵称。
[5]
指民意党人1881年3月1日在彼得堡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一事。
[6] 指《工人马赛曲》。歌曲作者是P.
L.
拉甫洛夫,写于1875年,以《新歌》为题,发表在1875年7月1日《前进报》上,用的是法国《马赛曲》的曲子。
[7] 17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皈依基督的教派,教徒们举行苦行仪式时,常鞭打自己,或互相鞭打。
[8]
1卢布值100戈比。
[9]
斯捷潘·拉辛,17世纪俄国农民起义领袖。
[10]
普加乔夫,18世纪俄国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11]
《工人马赛曲》中第一段歌词。
[12]
以上系阿·阿尔汉格尔斯克作的一支革命葬礼进行曲的歌词。
第二部

一天的剩余时间都在有如五彩斑斓的烟雾般的回忆中度过,整个身体和思维都处于极度的疲乏之中。
生活像被突然截断了一样——刚刚开始有了丰富的内涵,而现在这些内涵都从生活中消逝了,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片凄凉的荒野。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总在脑子里飘游:
“现在该怎么办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