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9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8/924

  “汝勿虑。”
  知道姬虒的焦虑,老阴逼子起便道:“老夫孙女,商君之女,可择一而妻之。”
  “善!”
  听到这个承诺,姬虒再度行礼,额头顶住了手背,高声道,“多谢老夫子回护!”
  这一次,是真的感受到了回护。
  保一个末代君王,哪里那么好保。
  他祖父灭国无数,即便老妖怪勾陈自己没有想诛杀那些末代国主,可还是有手底下的大臣大将,想要侵吞这些末代国主的土地、财富、人口,然后逼迫着这些末代国主,带着奴仆、财产,流浪到他国。
  他不想流浪,天下诸国,没有一个他看得上的。
  姬虒不觉得临淄、洛京、绛城、咸阳、郢都,有哪个比得上姑苏城,更不要说淮中城!
  与其在外蹉跎苦苦等死,不如奢华浪费而亡。
  “书写王命,取姑苏而鲜之。”
  “善!”
  对子起的建议,姬虒无条件的答应。
  他不是不懂该谈条件,但正因为懂了,所以才会选择无条件。
  他不是给子起看的,也不是给商无忌、柳巴看的,更不是给公叔勤、云轸甪之流看的,他是做给李解看的。
  不谈条件,只求苟活。
  李解既然有容人之量,那么,他只是求苟活而已,只求苟活!
  厅堂之内,感到紧张的,不仅仅是末代吴王姬虒,还有实际操办此事的初代也是末代吴国大常侍杰。
  常杰现在紧张得额头上直冒汗,想要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子,却又不敢。
  对子起的敬畏,不可能只有吴王姬虒的,他少年时代,就知道子起是何等的厉害。
  一个死要钱的吴国重臣?
  一个只会耍弄权术的吴国卿大夫?
  真要是如此简单,那当真是好了。
  仔细回想起五湖大夫们之间的争斗,甚至是吴甲内部山头的分裂,比如具区氏这样的忠犬爪牙,为何选择了背叛?
  如果回溯过往,一切的一切,早在吴威王驾崩之前,就已经种下了种子。
  灭越,只是最后的一块肥肉。
  随之而来的,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饿狗争食,再无其它。
  安顿好吴王姬虒一行人之后,老阴逼子起找来贾氏大夫,直截了当说道:“老夫欲遣使前往姑苏,劝降太叔卯,汝可为使者。”
  听到这个建议,贾氏大夫首先想到的,是老阴逼想要做了他,惊惧之后,猛地反应过来,大王都已经到了这里,那很多事情就是已经安排好了。
  再者,棠邑的地头蛇,是他们贾氏。
  老阴逼即便什么都没做,贾氏天然自带功劳,因为地盘是他的。
  没道理在他的地盘上搞事。
  想通之后,贾氏全家上下都明白,这是一个功劳,而且他们是非常合适的角色。
  “老夫子,太叔卯会不会恼羞成怒,诛杀贾氏大夫?”
  “不会。”
  子起并没有解释太多,说到底,贾氏大夫此行,会大张旗鼓,沿途所有吴国在江南的城邑,都会知道他们的大王,已经“叛逃”到了江北。
  留在姑苏城的,只有太叔卯,而不是什么大王。
  声势只要浩大,那就不只是声势,而是大势!
第818章
你说我一个看坟的,怎么就……
  “太叔……”
  “下去吧。”
  “嗨。”
  侧坐在朱漆雕龙扶手的椅子上,这椅子是江阴邑的特产,加个靠垫之后,就能久坐不累。
  以往正襟危坐,总是腰酸腿麻,坐在椅子上开会,都要省力的多。
  自从执政以来,姬卯对公卿大夫的待遇,不可谓不好,然而现在,王畿的大夫们固然是拥护大王的,可大王……跑了。
  “吴水之辈,现在何处?”
  一个甲叶在身的武士上前行礼之后,左右看了看在场的人,见太叔卯挥了挥手,示意他只管说之后,他便低头开口道:“吴水等人,正在择机行刺太子申。”
  “公子申以阴谋立足,必死于刀剑之下。”
  也不知道算是诅咒还是断言,一切种种,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意思。
  曾经称霸东南的大吴国,现在落到这种田地,真的是应了一句“人算不如天算”!
  谁能想到呢,当初的公子巳只要活着,“吴晋互王”是成功的,“吴秦之好”也是成功的。
  到那时,合击楚国,瓜分江淮,问鼎中原……
  整个大战略,对三国来说,都是有利可图,且互相之间也没有太多的龃龉。
  至于说最后谁吃最大的一块肉,全看本事。
  楚国这么大的体量,喂饱的,居然是李解?!
  怎么会是李解?!怎么就是李解?!
  公子巳的死亡,伴随着一场大洪水,席卷的,可不仅仅是江淮草芥,还有纷纷扰扰的征战。
  如今天下战国的火苗,其实就是公子巳啊。
  “吴巳……”念叨了一声,又想起来先王,太叔卯揉了揉太阳穴,“遣使前往棠邑吧。”
  “太叔!”
  “主公!”
  ……
  谋士门客们都是脸色惊惧,但旋即又松了口气,只要不是跟李解打仗,其实一切都可以谈。
  要是还能保留一点好处,那就更好了。
  太叔卯做了决定之后,姑苏内外顿时一阵哄闹,此时此刻,姑苏城内的国人,才知道自家大王当真跑了。
  消息传出,先是各种震动,紧接着就是国人质询贵族,大王不在,春耕到底谁说了算。
  之后则是五湖大夫纷纷罢战,从会稽到檇李,都不敢再抢地盘了,再抢,唯恐自己的有生力量全部被打光。
  那些脑子灵醒的“庶常吉士”们,则是当场就高举“义”旗,反正“庶常吉士”怎么来的,跟现在的大王还有太叔卯,都没有半匹布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庶常吉士们的地位,现在依然不算太高,只是通过土地兼并,和跟随大贵族私斗,这才积攒了不少人口、土地。
  但落后的生产力,并不能让他们消化过量的人口和土地,整个天下之间,有实力帮他们消化大量奴隶的地方,只有淮中城。
  “大王既然在棠邑,我辈何必再为虞氏搏杀?”
  “我尝闻汉公起于沙野之间,先帝素喜其勇猛,始有猛男之威。今我辈受先帝之恩,得‘吉士’之称,不可忘也。今肉食者投于淮水,五湖田产妻子,未必相易……”
  能混成“庶常吉士”的,谁家没点逼数?
  就算以前只是为了折腾一下,所以出来捞点军功,但现在,那算是把大贵族们的心肝脾肺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现在五湖大夫要是因为大王跑路,就去投献汉公李解,那说不定五湖地盘上的田产人口,都没什么变化。
  主人家还是那些人。
  这事儿,不对!
  当即有人眼睛放着光:“在下亦闻白沙有柳营,柳营有女士,我为丈夫,已二十有三,妻可为女士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8/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