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9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924

  离开门庭之后,便以阴乡吴氏自居,号称“百沙吴人”。
  “子、子起?!”
  “正是!”
  子起这个老阴逼的子孙,分了不同的氏族出来,甚至在渚宫做帮办的一个儿子,现在就是以“楚氏”自居。
  以往这样干,可能大大不妥,毕竟没有功劳恩赐,这样干没人买账。
  可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李解支持,有汉国拥护,再加上子起以往的名声,他的儿子们如此胡来,也就没有人敢吐槽。
  甚至太叔卯有一段时间,还拿阴乡吴氏来开涮,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在姑苏城的各种折腾,落在子起这个老东西的眼中,岂不是玩笑一样?
  “诸君!”
  姬卯猛地站了起来,情绪已经有点失控,但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诸君以为……大王此去江北,所为……何事?!”
  门客们同样脸色凝重,吴王姬虒突如其来的这个操作,真是秀到了他们。
  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因为即便太叔卯要卖国,要出卖姑苏城的中低阶层,也来不及。
  论卖国的资格,谁还能比得上统治者?论卖国的效率,你一个执政怎么跟国君争?
  心灰意冷者不知道有多少,但此刻,并没有人流露出来。
  只是凝重的气氛,让太叔卯眼睛一黑,他本来就身体有点过度劳累,此刻,更是让他感觉一切努力都成了梦幻泡影。
  那种无力感,让太叔卯失去了最后的气力,直接向后一倒。
  “公子!”
  “主公!”
  “太叔!”
  突变让门客们也是懵了,这种情况,不过是雪上加霜啊!
  姑苏城如果没了太叔卯,那岂不是更加混乱?
  冬春交际,正是需要强有力的大人物来维持秩序,防止出现火灾、饥荒、冻死。
  太叔卯是不二人选。
  可是现在,竟然出现了这种状况?
  姬姓吴氏的掌权者,一个跑路,一个昏厥,那……谁来管事?!
  姑苏城的混乱,并不影响棠邑的热闹。
  很是恭敬的吴王姬虒,的的确确像个懂礼貌的晚辈一样,老老实实地给子起敬了一杯茶。
  茶是姑苏去年的茶叶,杯子是秋天江阴邑新制的,茶叶由李解的人制作之后,就可以冲泡。
  “老夫子,请用茶。”
  “若吴国强盛,汝为君,彼等为臣,故众人皆可降,独汝不可降也。”
  呷了一口,子起并没有摆什么臭架子,而是非常直接地跟少年吴王解释了自身处境的问题。
  “今时汉国强盛,吴国弱小,汉国一县之军,可敌五湖之师,故吴国弗能胜也。”
  微微点了点头,子起眼神也很是欣慰,说起来,这孩子的运气着实不错。哪怕吴国的实力稍微在强一点,恢复到老妖怪勾陈集权的末期,这样的地区强权,也是要被肢解的。
  现在的吴国,中央政府真正管事儿的地盘,也就是王畿地区这么一块,连延陵人都不听你姑苏的命令,可见王命不值钱。
  地方家族都是墙头草,固然都在投机。
  但是,当实力发生巨大悬殊对比的时候,他们的感触也是最深。
  汉国之强,超出了吴国的巅峰,而这,才用了多久时间?
  李解的寿命,延陵运奄氏根据阴乡商氏的判断,想着就算李解不能长命百岁,哪怕只是再活个十年,摆平吴国又有什么难度?
  商无忌可是早就想介入到五湖豪族的内斗之中。
  “那……今时可能抱拳家人性命?”
  姬虒内心忐忑,小心翼翼地询问。
  “今吴王禅位,德也。”
  老阴逼子起的目光,始终没有变化,他给出答案,少年吴王接不接受,是他的事情。
  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形式有点不同。
  姬虒内心震动,虽然不甘,但他不蠢,闭目略微思忖了一下,便道:“太叔不愿降,五湖大夫不愿降,若汉军南下,彼等又可降。”
  嘴上说罢,姬虒心中更是暗忖:彼时诸大夫欲借寡人头颅一用,寡人又有何办法?
  想通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姬虒直接从怀里摸出了一枚印玺,正是大吴王命玺!
第817章
吴国大权,旁落汉国
  吴王玺印有两件,一件是吴王命玺,另外一件,则是大权。
  吴国的大权,就是整个吴国建国以来,所有重量单位的基准。
  历代吴王都要掌握一下“权”,知道一下自己所掌控的国家,其度量衡是怎么样的。这样,大夫封臣们,才会在上呈贡赋的时候,无法欺瞒一国之君。
  只是现在,吴国的“权”,在汉国基本没什么作用。
  因为汉国的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度量衡单位。
  可以说,吴国的大权,在汉国,是彻底的旁落,无人问津。
  最有说服力的吴王权柄,就是现在姬虒拿出来的吴王命玺。
  即便看过很多回,即便当年还是自己主持的雕刻,但再次看到吴王命玺的时候,老阴逼子起眼神还是微微一缩。
  他为了家族复仇,选择了追随勾陈,一开始,的的确确是充满了私心。
  但是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君臣不相忘,他如今还能活着,而不是跟着勾陈前赴黄泉,正是勾陈临死之前,最后心软了。
  “汝之德,不配王位。”
  子起双手接过吴王命玺,放在案几前,他盘膝而坐,冲姬虒喟然一叹,“汝何其幸也,若非汉公豁达,换作他国君侯,岂能留汝性命?”
  “惶恐。”
  双手交叠,顶礼膜拜。
  姬虒行大礼之后,朗声道:“多谢老夫子回护。”
  “非老夫回护,老夫非过誉汉公,确为肺腑之言。天下诸侯,唯汉公器量极大,有容人之量。”
  这个点评,即便李解没有上位,老阴逼子起也是这么认为。
  硬要挑点毛病出来,无非就是过于好色,并且为了美色,有点疯狂。
  可遍数天下诸侯,把周天子都算上,甚至把各路蛮夷部落酋长都算上,当属下做小弟,日子过得爽还有奔头,真就是跟着李解混更好。
  “老夫子,今日至此,某……”
  欲言又止,姬虒并没有完全放心,他已经不担心李解杀他。
  他担心的是李解的手下要杀他,同时,更担心李解的手下,要让他去姑苏城,然后借姑苏的吴钩,杀他这个末代吴王。
  所以,姬虒现在很惶恐,他是真的很想见一见李解,并且受其庇佑。
  这个天下的大势,真正能够威胁到汉国的势力,如今所剩不多。
  身在东吴,姬虒查看过卷宗,他发现汉国现在跟齐国的战略态势,正是他祖父当年最渴望的形势。
  吴国要是占据济泗,并且能够顺利地把大军调往北方,那么,齐国就能拿下。
  而现在,齐国内耗不止,国君新丧之后,连年都没有过好,甚至可能是春耕都要败坏。
  更惊人的是,汉军并没有攻打齐国,放任齐国内耗,反而是横推中原,直接把宋国打崩,甚至灭了卫国。
  等到第二天春天,除非齐国的新君非常厉害,有着通天手段,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国内权臣妥协出来的君主,一盘散沙的代理人,又怎么可能动员全国来对抗汉军?
  二十三万汉军啊,二十三万,就在济泗之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