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945

  只是,直到周涌涛成为帝国首辅,炮艇机项目才获得了重生。
  斯兰内战后期,炮艇机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其价值总算得到承认。
  在后期的作战行动当中,帝国派遣的炮艇机成为了斯兰国防军最可靠,甚至是唯一能依靠的支援力量。几乎所有的地面进攻行动,都是在炮艇机的支援与掩护下进行,绝大部分高价值目标由炮艇机摧毁。
  正是如此,在新历的145年,帝国空军与陆军再次联手,研制新式炮艇机。
  只是,最后依然选择用“运-9”做为搭载平台,只不过是最新的E型,而且对部分子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比如加厚了机身装甲,关键部位能够抵挡20毫米炮弹的直接攻击,正常起飞重量比“运-9E”增加了大约5吨,为此采用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保证巡航速度等性能不会降低。
  不过,最为主要的改进之处,其实是武器系统。
  以“幽灵炮艇”为代表,哪怕是最新式的AC-130U,其主要武器都是火炮,前后几个型号所做的改进,也就是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火控系统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并没有拿火力系统做文章。
  当然,帝国军队之前陆陆续续装备的那些炮艇机也一样。
  可问题是,火炮的精度肯定有个上限,不是说只要持续改进火控系统,就能够不断的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
  严格说来,火力打击精度已经是研制炮艇机作战使用的关键因素。
  道理也很简单,随着敌人的防空火力增强,特别是具备全向攻击能力的单兵防空导弹的出现,对所有低空飞行的作战飞机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就要求炮艇机能在更远的地方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按照帝国空军做的评估,炮艇机首次开火距离,得由1500米提高到5500米,战场生存能力才有足够的保证。
  随着距离增加,炮击精度会直线下降。
  就拿100毫米火炮来说,在射程提高到5500米的时候,首发弹着误差将达到75米。
  显然,这样的精度肯定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需要一种精度更高的武器。
  毫无疑问,唯一的选择就是空地导弹。
  所幸的是,在启动新式炮艇机的研制项目之前,主要由武装直升机搭载与使用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已经成熟,而且被证明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对地打击武器,不管是精度,还是威力都能够满足作战需求。
  此外,炮艇机飞得更高,速度也更快,能够赋予导弹更远的射程。
  正是如此,也就要求炮艇机得具备搭载与使用重型反坦克导弹的能力,而且搭载数量还不低。
  至少都要有40枚。
  理由也很简单:炮艇机的持续作战时间以小时计算,通常在6个小时左右,出动一次往往需要对付数十个,甚至更多的地面目标,因此需要搭载足够的弹药,才能获得相应的持续作战能力。
  燃油没了,还可以空中加油,要是弹药用光了,就只能返航。
  可惜是的,这个要求确实有点高。
  不是技术上办不到,而是加上40枚导弹,以及发射系统与火控系统,成本将会高得让军方无法接受。
  此外,整合反坦克导弹的发射系统会导致设计周期延长。
  综合权衡之后,帝国军方做出了取舍,不再要求把空地导弹置于机体内部,外挂方案也能够接受。
  正是如此,在“运-9EA”机翼外侧有4
个武器挂点,使用复合挂架最多能够挂载24枚KD-28C短程空对地导弹。
  有趣的是,在“运-9EA”机舱内部,预留了安装40枚KD-28C的位置。
  可惜的是,采用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自主导引头的KD-28C还没量产,而且配套研制的毫米波雷达也没有定型,所以在大战爆发之前交付的那些“运-9EA”不具备搭载空地导弹的能力。
  设置在机翼外段的4个武器挂点,通常用来携带副油箱。
  如果在高风险地区活动,还能挂载2具电子对抗与干扰吊舱,增强对抗采用红外导引头的单兵防空导弹的能力。
  与其他的先进作战飞机一样,突然爆发的全球大战,解决了炮艇机量产的所有问题。
  关键还有,可以拿现役的“运-9E”改造。在帝国空军的运输机队里,这种战术运输机超过5000架,其中E型多达2500架。再说了,前线作战行动对战术运输机的寻求一直不是很高。
  迄今为止,交付的“运-9EA”已经超过200架。
  当然,在通常情况之下,一个大队的18架“运-9EA”就能承担起一个战术方向的支援任务。
  要说的话,正是依靠来自瓜港的这些“运-9EA”提供的火力支援,陆战队才能在下午的战斗中顶住梵军的疯狂反击。
  此外,也就是有了“运-9EA”在前线作战,才能够按照原订计划,让重型直升机继续向机降场运送工程设备与物资,确保修建野战机场的工作顺利进行。要不然,肯定得在当天下午动用垂直空运力量向前线增兵。
  随着夜幕落下,突击作战行动进入到最关键的一个夜晚。
  
第246章
一夜之间
  其实,在天黑之前,第一条铺装跑道就已铺设完毕。
  毫无疑问,战场工程作业能力一直是帝国军队最值得骄傲的拿手好戏,而且这个优良的传统已经保持了上百年。
  此外,在前沿阵地附近修建野战机场,其实是最基本的工程作业能力。
  不要忘了,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帝国军队主要针对的,就是面向西陆集团的大陆战场。
  那么,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宽度与纵深高达数千千米的大陆战场上,根本无法按作战需求修建空军基地,也无法维持足够多的机场。和平时期的巨额维持成本,足以让帝国军队望而却步,何况还要受到论议两院的责难。
  别说在大战结束的时候,即便在飞速发展了40年之后,世界岛的腹地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之一。再说了,大城市几乎都分布在巨大陆与西大陆交界的狭长地带,其他地方更加是人烟稀少。
  正是如此,帝国军方投入了大量资源加强战地工程建设能力。
  与第二次全球大战时期相比,最为突出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工程设备,大幅度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就拿修建野战机场来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变化。
  主要材料,仍然是按照标准尺寸制造的高强度合金板材,而且铺装方式也一样,也就是把板材以特定的方式铺设到经过平整的地面上,再使用特质的连接件,让板材牢固的结合到一起。
  得益于更好的材料,以及更加牢固的连接方式,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变相降低了工程作业难度。
  当然,依靠各种各样的工程设备,以往要数日,甚至是十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天。快的话,在12个小时之内就能够铺好一条能让战术运输机满载降落的,长度达到1500米的跑道。
  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战术要求。
  不要忘了,“运-15A”的起降标准是向战术运输机看齐,理论上,只要能够让战术运输机起降的跑道,就能够让“运-15A”起降,最多只是因为跑道的承载能力不够,需要对降落重量进行限制。
  显然,这算不上大问题。
  按照设计指标,在跑道长度为1500米的时候,“运-15A”所允许的最大降落重量能够达到220吨,也就是除掉空载返航飞行3000千米所需的30吨燃油之外,最多能够运载65吨货物。
  这个运载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强悍,也足以将最重的主战装备送往前线。
  即便是ZT-99B,在挂上全套反应装甲之后,战斗全重也才64吨,恰好在“运-15A”的运力之内。
  至于起飞,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在起飞重量低于250吨的情况下,“运-15A”的滑行距离仅为1450米。如果把起飞重量控制在220吨以内,还能缩短到1100米。简单说,“运-15A”能够在任何可以降落的跑道上起飞。
  哪怕没有跑道,“运-15A”也能够在经过平整的场地上空载起飞。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运-15A”备受帝国军队青睐的关键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有了“运-15A”,帝国军队就能摆脱地面交通的限制,把作战部队送往任何地点。
  其实,这也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关键项目之一。
  如果按照对军事战略产生的影响而言,“运-15A”超过了所有其他的作战飞机,重要性甚至在“轰-12A”之上。
  正是如此,“运-15A”成为第一种正式量产与服役的“第四代”军用飞机。
  按帝国空军的规划,就算没爆发全球大战,也会在15年内,采购2000架“运-15A”用来取代全部的“运-11”,三分之二的“运-10”,以及近一半的“运-9”,并且跟全新设计的战术运输机形成高低搭配。在完成机队更新之后,帝国空军将获得以“运-15A”为绝对骨干的战略空运力量。
  毫无疑问,即便对其他超级霸权来说,这都是一种极为恐怖,难以抵抗的进攻能力。
  2000架“运-15A”,意味着能在24小时之内,将一个满编装甲师的全部主战装备送到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处地点。关键是,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能够在开战首日顶住帝国陆军一个装甲师的进攻,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都一样。这就意味着,梁夏帝国拥有打破战略平衡的王牌,能够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候发动战争,并且通过突袭来击溃主要对手。
  当然,2000架“运-15A”产生的实际威胁更加严重。
  关键就是,需要由“运-15A”运送的,主要是大质量的主战装备,其他装备与物资能够用战术运输机,甚至是临时征用的民用客机来运送,因此实际的空运能力,肯定要比理论计算的高出许多。
  此外,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完成军事动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一天之内让全部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如果突击空运的时间达到1周,哪怕是5天,也意味着能够运送更多的突击部队,以及更多的作战物资,把原本仅仅是战役级别的空中突击行动,提升为战略级别。
  毫无疑问,这是谁都无法忽视的巨大威胁。
  要说的话,在获得了足够多的“运-15A”之后,帝国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获得发动战争的绝对优势。
  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才会耗费巨资,研制能跟“运-15A”媲美的C-17A。
  就连迢曼帝国,也想尽办法调集西陆集团内部资源,牵头研制运载能力达到60吨的战略运输机。
  可见,要是大战晚几年爆发,“运-15A”就能改变战争面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