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7/945

  即便现在,60架“运-15A”也能左右战局。
  入夜之后不久,从帝国本土西北空军基地出发的“运-15A”到达,为陆战队送来第一批主战装备。
  其中,就有22辆崭新的ZT-99B。
  这些坦克,原本计划由列车送往西北战场,用来补充第七装甲师。结果在丁镇南打了几个电话后,就被送往了空军基地,装进了“运-15A”的肚皮。至于补充给第七装甲师的主战坦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同送来的还有28辆步兵战车与14辆自行榴弹炮,以及大约300吨弹药。
  对于已经苦战了一整天的陆战队官兵来说,这些重型装备肯定是无比宝贵。
  在60架“运-15A”飞走后不久,陆战队的官兵就用一轮高强度炮击,向30千米之外的梵军发出警告。
  用刘尊山的话来说,只要梵军指挥官不是蠢货,在遭到炮击之后就能想到,攻占代奥格尔的帝国军队已经得到加强,也就不会贸然的发起反击,从而能从容不迫的完成野战机场的修建工作。
  至少在10日夜间,梵军表现得非常的“理智”。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因为缺乏夜战设备,更缺少发起突击所需要的装甲力量,所以梵军很少在夜间出动,更别说是在夜间发动进攻。
  相比之下,帝国军队反到喜欢在夜间活动。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军队在波伊战争当中学来的教训。
  因为技术限制,加上不熟悉环境,帝国军队在波伊战争期间,很少在夜间战斗当中占到便宜。
  此后,帝国军方投入了大量资源提升夜战能力。
  虽然还没有达到人手一部的水准,但是像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这类主战平台全都配备了微光夜视仪或者红外成像仪,并且由此获得非常强悍的夜战能力,也才有了波沙湾战争中的精彩表现。
  在整个波沙湾战争期间,帝国军队的主要作战行动,特别是进攻行动,几乎全都在夜间进行。
  客观的讲,帝国军队的夜战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在大陆战场上,也就是受夜战能力的限制,西陆集团才在进攻行动中屡屡受挫。在很多时候,白天辛苦攻占的阵地,到了夜间就会被对手夺走,不得不在第二天重新组织兵力夺回阵地。也正是如此,快速突击战变成了来回拉锯战,在很多原本能获得突破的地方,西陆大军遭遇了惨败。
  正是如此,在11日的凌晨,陆战队派出2个连的兵力,发起了战术反击。
  严格说来,更像是一次大规模的武装侦察行动。
  参与反击行动的就只有12辆坦克与14辆步兵战车,官兵总共不到200人,而且主要针对代奥格尔南面的梵军。
  从白天的战斗来看,梵军的主力就在代奥格尔南面。
  按照部署,反击行动的首要目的是掌握敌人的部署情况,为接下来的空中打击提供战术支持。
  主要就是,梵军部署得太过分散,空中侦察始终都没有找到梵军主力。
  此外,也就是设法把梵军主力部队引出来。
  如果可以,就直接歼灭,免得到天亮之后再来组织防御作战。
  为此,空军还调动了一个中队的“攻-9B”,准备为突击部队提供支援,干掉敌人的装甲力量。
  突击行动进行得很果断,也十分迅速。
  只是,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代奥格尔的南面,根本没有梵军的主力部队,或者说梵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白天的战斗中被击溃了。
  据抓获的战俘交代,梵军指挥官,第141步兵师的师长,卡辛格少将在天黑后不久就带上警卫排离开了前线指挥部,说是去乌代布尔的防区司令部请求增援,实际更有可能是临阵脱逃。
  道理也很简单,在白天的战斗中,第141步兵师就伤亡过半!
  其实,该师总共就只有不到6000名官兵。
  从番号就看得出来,第141步兵师是一支二流部队,甚至连二流部队都算不上。该部队的主要使命是守卫经过代奥格尔的铁路线,确保从乌代布尔到阿梅杰尔的铁路畅通无阻,并没有承担作战任务。
  此外,该师在10月底才被调了过来,之前部署在乌代布尔北郊。
  因为要驻扎在野外,所以很多高级军官留在了乌代布尔,只是隔三差五的到所属部队去视察情况。
  毫无疑问,这是梵军的一大特色。
  至于该师的战斗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在白天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勇猛精神,其实是无知所导致的结果,即包括卡辛格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都认为袭击代奥格尔的是一支轻装部队,执行的佯攻任务,战斗力肯定不是很强。
  关键还有,代奥格尔的民兵所提供的情报,恰好证明了这个判断。
  结果就是,第141步兵师按照对付轻装佯攻部队的标准,发起了反击行动,遭受惨败自然是不足为奇。
  此外,参与反击行动的作战部队,其实是分批投入战斗,基本上没有沟通联系。
  至于指挥作战的卡辛格少将,在战斗开始之后不久就离开了指挥岗位,而且没有下放指挥权。
  受此影响,参战的作战部队全都是按照草拟的作战计划行动,根本就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批接一批的冲上去送死!
  更加要命的是,帝国空军提供的空中支援不但猛烈,还非常及时。结果是,很多梵军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在上了战场,并且发现局势不太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下令撤退,更别说重新组织。
  要说的话,第141步兵师没有在中午之前崩溃,简直就是个奇迹。
  正是如此,陆战队在凌晨发起的反击行动,也只是走个过场。
  其实,到这个时候,战局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在11日天亮之前,第二条1500米的跑道投入使用,第一条跑到延长到了2500米,具备让“运-10A”起降的能力。
  不过,暂时还没有必要动用“运-10A”。
  延长跑道,最大的好处,其实是让战术运输机在卸下货物后,能够立即沿着降落的方向升空,把地面运作周期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考虑运输机的数量,等于把单条跑道的卸运能力提高了三倍。
  显然,战术运输机的数量是管够。
  只是在卡拉港那边的机场与空军基地,就有300架“运-9”可用,而在瓜港那边还有上百架。
  到11日清晨,空运行动达到了最高效率。
  平均每个小时,就有30架“运-9”到达,平均每架“运-9”的载货量为25吨,每小时的运量高达750吨。
  在理论上,一天能够运送18000吨。
  只是,实际肯定达不到。
  不是说运输机不够,或者运输效率会降低,而是野战机场的转运能力有限,没办法处理这么多的作战物资。
  当然,到了11日白天,首要任务不再是空运,而是攻打与占领代奥格尔。
  
第247章
变化万千
  在11日清晨,刘尊山就跟随第一批增援部队,搭乘重型直升机去了前线。
  对留在卡拉港的丁镇南来说,还要耐心的等待10多个小时,到傍晚的时候才能收到占领代奥格尔的消息。
  严格说来,其实只是控制了这座城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刘尊山在到达前线后,就安排战俘前去劝降,让还在城区里负隅顽抗的民兵缴械投降,保证不会危害民众的人身安全,还会在占领期间,为平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正是如此,随着民兵在中午之前向陆战队投降,攻打代奥格尔的战斗就宣告结束了。
  只是,陆战队没有进驻城区,仍然驻扎在城外,继续通过控制路口来封锁城区,阻止代奥格尔的居民外出。
  此外,就是切断了唯一的电话线,以及收缴了所有的无线电设备。
  毕竟,陆战队在城外修建的军事设施,一览无余的展现在居民的眼前。没人敢保证所有居民都会老老实实的充当旁观者,不会受到某种特殊感情的影响,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几十千米外的梵军。
  为了安抚情绪,陆战队还在城外设置了3处救济站,向代奥格尔的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救治在内的人道主义服务。
  此后,刘尊山还安排了巡逻部队,向遭受战火影响的居民发放用来兑换食物等生活用品的物资券。按照基本的占领法则,只要当地居民接受由占领军提供的食物,也就等于承认了占领军的合法地位。
  相对而言,为几千居民提供食物,肯定比武装占领的成本低。
  总而言之,主要任务就是让代奥格尔的居民老老实实的呆在城区里面,别给陆战队制造麻烦。
  除此之外,也就是安置战俘。
  虽然能让战术运输机在返航的时候把战俘送往巴铁,但是丁镇南没有答应,也就只能安排直升机送往巴尔梅尔。
  所幸的是,第141步兵师已经被击溃,幸存的官兵大多向南逃跑,主动来代奥格尔投降的是少之又少。抓获的战俘,大多是在10日反击行动中没能撤走的伤员,而且主要还是轻伤员。
  关键就是,很多重伤员没能活到获得救治的那一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