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945

  当然,陆军也把陆战队当成威胁看待。
  比如在发展主战装备的时候,处处给陆战队制造麻烦与障碍,让陆战队无法获得理想的主战装备。
  就拿主战坦克来说,陆战队一直用的就是陆军的二手货。
  此外,突击航空兵的直升机,也大多是陆军的型号,只是根据陆战队的需求做了必要的改进。
  数十年来,由陆战队主导发展的主战装备,也就只有几种两栖装甲车。
  可见,陆战队与陆军的关系肯定不是很好,因此侯晨晟这样的陆战队将领,对陆军肯定有很深的成见。
  要说的话,刘尊山也不例外。
  刚到波沙湾的时候,他就去找过丁镇南的麻烦,只不过没能讨到便宜。
  这次,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任务分配。
  其实,这也是侯晨晟最不满意的地方。
  第五陆战师最先来到南方次大陆,还为此放弃了在两河国南部的作战行动,让后面赶到的第十七装甲师硷了大便宜。按照当时的情况,包括侯晨晟在内,第五陆战师的官兵都觉得能在这边打上主力。
  哪里想到,这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把主攻位置让给第十七装甲师。
  虽然丁镇南之前就反复保证,在东海岸那边肯定是以第五陆战师为主,另外3个陆战师都是配角,但是有了之前的事情,别说是基层官兵,连侯晨晟都有点怀疑,只是碍于师长的身份不好公开质疑。
  其实,侯晨晟就此事找过丁镇南。
  按照他的意思,既然有三个陆战师了,就没有必要让第五陆战师去东海岸,反到应该派第十七装甲师过去,因为在登陆成功之后,需要向内陆推进,而第十七装甲师明显更适合在内陆作战。
  此外,在西南战场这边,只要还得在沿海地区作战,也就有用到陆战队的时候,自然有第五陆战师的战场。
  显然,丁镇南没有采纳侯晨晟的建议。
  虽然在讨论的时候,丁镇南说服了侯晨晟,即在广袤的梵罗沙漠里面作战,第十七装甲师的优势非常明显,而在东海岸地区,特别是冈伽罗河与云雾江的河口三角洲,才能发挥出陆战队的价值,但是这没有改变一个很关键的事实,第五陆战师在巴铁这边的作为,依然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正是如此,先头部队才只有一个加强的陆战营。
  按最初的计划,等梵军调动兵力,去围剿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就会让第十七装甲师登场,到时候第五陆战师就将转战东海岸地区,因此在前期的佯攻行动中,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
  这么安排,同样是为了平息陆战队官兵的不满情绪。
  只是现在,情况变得复杂了。
  真要好好的打一仗,而且得由第五陆战师担纲,一个加强陆战营肯定不够,至少都得增派几个营。
  显然,首先就需要获得侯晨晟的支持。
  其实,这就是丁镇南把刘尊山叫回来,而且让刘尊山出面请侯晨晟吃饭的原因。
  喝了几轮之后,话就好说得多了。
  有刘尊山在场,丁镇南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到了重点,由第五陆战师单独在这边打一场歼灭战。
  让丁镇南没有想到的是,侯晨晟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下来。
  丁镇南是在事后才知道,刘尊山提前跟侯晨晟谈过,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所以侯晨晟没借此事讨价还价。
  要说的话,这事还得多亏刘尊山。
  侯晨晟可以不给丁镇南面子,但是绝对不能不给刘尊山面子。
  不要忘了,刘尊山的爹是刘向东,而第五陆战师一直都部署在帝国的南部地区,过去由南方舰队直接管辖。虽然侯晨晟跟刘向东没有交集,但是侯晨晟的几个老上级,全都是刘向东的部下。
  有这层关系在,侯晨晟怎么都得给刘尊山一点薄面。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切身的厉害关系。
  丁镇南说得很清楚,这次是由第五陆战师单独作战,因此就算最后还是要把战场移交给其他部队,此战的功劳也属于第五陆战师,不存在因为要在战斗结束之后撤走,功劳归于其他部队的问题。
  可见,侯晨晟爽快答应下来,不过是各取所需,他需要通过这场战斗来证明自身与第五陆战师的价值。
  谈得顺利,也就没必要在饭局上浪费时间。
  吃过午饭,三人就回到司令部的作战中心,商讨具体的战术。
  “这地方?”
  “对,就这里。”
  盯着丁镇南手指的标识看了一阵,侯晨晟才朝站在旁边的刘尊山看了过去,明显在询问刘尊山的意见。
  “难度确实有点大,关键是能否达成战役的突然性,以及能不能站稳脚跟。”刘尊山同样是眉头紧锁,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当然,真要把这个地方打了下来,梵军就绝对会跟我们拼命。”
  “达成突然性的难度太大了,而且就算占领了此地,也未必能够站稳脚跟。关键是,后勤保障肯定跟不上,地面运输基本就不要想了。如果只依靠空运,我们还得在前线修建一座野战机场,这难度……”
  “关键是,这附近太平坦了,根本就无险可守。”
  “真要打,也不是没有办法。首先通过空中突击控制附近的交通要道,切断电话线,同步实施全方位电磁压制。随后的几天,主要依靠空中支援与远程炮兵打击敌人,尽可能的减轻突击部队的作战负担,同时动用突击航空兵,把工程部队与设备送过去。只要建起了野战机场,那么一切都好说。”
  “那也需要足够多的运输机。”
  在刘尊山说出了这句话之后,两人同时朝丁镇南看过去,而丁镇南在忍了一阵之后,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俩一唱一和,看上去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被丁镇南看穿自己的小心思,刘尊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运输机肯定管够,总共不会少于200架,其中至少有60架‘运-15a’。”
  “60架?”侯晨晟明显有点不敢相信,觉得自己听错了。
  丁镇南点点头,表示他没有听错,并且说道:“不过,其他主要是战术运输机,只能运送人员与物资。”
  “这到无所谓,有60架‘运-15a’就够了。”
  “还有什么需求吗?”
  “能不能多安排一些直升机,加强我师突击航空旅?”
  “我去想办法,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也只是临时借用。”丁镇南没把话说死,因为他知道,侯晨晟提出这个要求,其实是针对第十七装甲师,因为现在也只能从第十七装甲师的突击航空旅借用直升机。
  感情,侯晨晟要借此机会给付卫民上眼药。
  “要求也不多,主要是能够运送大型设备的重型直升机,毕竟我们的重型直升机全都在登陆舰上。”刘尊山补充了一句,大概觉得侯晨晟有点得寸进尺,提的要求过头了,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不管有什么要求,随时都可以找我。”
  “行,我现在就去安排。”
  在侯晨晟转身朝门口走去的时候,丁镇南暗示了刘尊山,让他在送走侯晨晟之后返回司令部。
  由空运支持陆战队发起突击,关键就是“运-15a”。
  在“运-15a”之前,帝国空军采用“三段式”空运战术。首先是由战略运输机,也就是载重量高达150吨的“运-10a”把装备物资送到距离前线最近的大型机场。接下来由大型运输机,即载重量为60吨的“运-11”把装备物资运送到距离前线更近,而且无法让战略运输机起降的前沿机场。最后才由战术运输机,载重量为30吨的“运-9”把装备物资送往由作战部队控制的野战机场。
  采用“三段式”接力运送战术的关键原因,并不是运力不够,而是战略运输机与大型运输机对起降场地的要求很高,比如跑道必须足够长,还需要进行铺装,而野战机场显然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结果就是,不但运输效率非常的低下,还无法直接把坦克等主战装备直接送到作战部队手里。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帝国空军投资研制了“运-15a”大型战略运输机。
  从这个名字就能够看出,“运-15a”是介于“运-10a”与“运-11”之间的,能执行战略投送任务的大型运输机。
  这里的“战略”指的并不是载重量与航程,而是运载大型货物的能力。
  在“运-15a”之前,也就只有“运-10a”能运送陆军的所有主战装备,包括大尺寸异型作战平台。至于载重量,反到不是硬指标,毕竟最重的主战坦克也不到60吨。航程就更加不是事了,帝国空军有几百架大型加油机,就算运输机的航程稍微短一点,也能够通过空中加油弥补。
  因为运输机的服役时间达到了数十年,所以在设计阶段,必须把今后有可能出现的主战装备考虑进去。
  “运-15a”的货舱尺寸,准确说是高度与宽度超过了“运-10a”。
  此外,其运载能力达到了75吨,在对货舱地板进行适当的加强之后,能运载3个各重27吨的货盘。
  这个运载能力,足以运送帝国陆军所有的主战装备!
  不过,这还不是“运-15a”最突出的能力。
  跟过去所有战略运输机与大型运输机相比,“运-15a”最突出的地方,其实是战术运输机级别的场地适应能力。
  在设计的时候,帝国空军就明确要求,“运-15a”必须具备在任何一座能让“运-9”正常起降的野战机场进行起降作业,还不得降低载重量等指标。虽然在设计当中,帝国空军降低了要求,比如在无铺装跑道的野战机场上降落的时候,载重量只需要达到60吨,但是对适应能力的要求始终都没有降低,甚至有部分提高,比如得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在野外开阔场地起降。
  帝国空军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就只有一个目的。
  让“运-15a”取代所有的运输机,从而把之前的“三段式”空运改成“一站到达”,提高空运的效率。
  当然,这个设想其实有点想当然。
  只是,没人能否认,“运-15a”是一种划时代的新式运输机,其出现必然会改变军事空运的面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