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945

  也就是因为性能太先进,“运-15a”的量产时间是一再推延。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恐怕还要等几年,才能通过帝国空军的验收测试。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空军有上千架运输机可用,而且机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5年,很多运输机是在前几年生产的,因此就算“运-15a”性能先进,也会因为缺乏紧迫性而难以获得批量生产的拨款。
  要说的话,“运-15a”的设计工作早在新历148年就已结束,帝国空军还跟设计单位签了责任认定书,承认除了少数几个小问题之外,“运-15a”已经达到量产标准,随时能进行小批量试生产。
  所谓的几个小问题,其实是子虚乌有,或者说是为大规模量产设下的门槛。
  当然,大战改变了一切。
  准确的说,在波沙湾战争爆发后,帝国空军就跟厂商签订了量产合同,并且拨款让厂商为量产做准备。
  主要工作,也就是建设更多的生产线,并且招募与培训工人。
  正是如此,8月底,在大战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运-15a”正式投产,而且在短短的1个月之后,准确说还没有1个月,在9月中旬就达到了最高效率,3条生产线的月产量达到了90架。
  当然,这是不折不扣的“战时速度”。
  等到新增的3条生产线投产,“运-15a”的月产量将达到180架!
  
第234章
突击空运
  战略空运,一直是帝国军队的杀手锏,而规模庞大的运输机群更是帝国空军的两大战略支柱之一。
  论地位跟价值,运输航空兵其实超过了战术航空兵。
  要说的话,正是因为拥有足够多的运输机,帝国陆军才能够左右开弓,在几个主要战场之间腾挪折冲。
  当然,这也是丁镇南敢于临时调整作战计划的底气所在。
  没有那几十架“运-15A”,就算丁镇南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对作战部署做出如此大的调整。
  别说深入敌后,以联军投入的后勤保障力量,即便在边境附近,也不敢如此折腾。
  不过,到底要怎么打这一仗,还需要跟刘尊山商量。
  没等多久,刘尊山就回来了。
  “你也是,其实侯师长根本没有别的意思,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
  “如此当然是再好不过。”丁镇南很无语,刘尊山本来是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也可以说是非常单纯。
  “你真的没开玩笑?”
  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刘尊山还指了下沙盘上的那个标识,表示说的是丁镇南挑选的突击目标。
  代奥格尔。
  一座人口不到2万的小城镇,不过战略地位却非常重要,往南100千米就是梵军重兵把守的乌代布尔,东北大约150千米是阿杰梅尔,而第五陆战师先头部队所在的巴尔梅尔在其西边大约300千米之外。
  关键还有,代奥格尔在阿拉瓦利岭正中间,西边是梵罗沙漠,而东边是马尔瓦高原。
  部署在代奥格尔附近的远程炮兵,能够对方圆数十千米内的梵军构成威胁,而且东边的皮尔瓦拉就在炮火覆盖范围之内。理论上,在占领代奥格尔之后,就能够用炮火切断斋普尔与乌代布尔的地面交通。如果在此部署一支突击航空兵,还能够对包括科塔在内的众多军事重镇构成威胁。要是能够把远程火箭炮送过去,甚至能朝斋普尔开火,让当地的中央军尝到苦头。
  不过,代奥格尔的问题也很突出。
  首先就是,这座城镇恰好就在一处山顶平原上,而且南北两侧的地势都很平坦,东西则是跨越阿拉瓦利岭的铁路与公路。在城镇的附近根本没有可以据守的高地,反到是东西远郊的坡地不适合修建野战机场。
  从地形看,也就只能把机场修在近郊。
  这样一来,不但得出兵占领城镇,还需要把防御范围扩大到远郊,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
  在理论上,防区的面积扩大1倍,需要的兵力就得增加3倍。
  如果以东西远郊的坡地为主阵地,防区面积将超过100平方千米。哪怕采用依托据点的机动防御战术,至少都需要3个营的兵力,即在东边与西边各部署1个营,留1个营充当预备队。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还在巴尔梅尔,跟代奥格尔的直线距离都高达300千米。受通用直升机的航程限制,突击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一般都得限制在150千米以内,不然作战效率将直线下降。
  可见,最好能够在巴尔梅尔与代奥格尔之间建立一处中转站。
  只是,在刘尊山提出来之后,立即就被丁镇南否决掉了。
  理由也很简单,这需要很多时间,而且会暴露作战意图,丧失战役突然性,让敌人提前做好防御部署。
  其实,这也是在开始讨论的时候,侯晨晟着重提到借用重型直升机的原因。
  帝国陆航与陆战队突击航空兵的主力装备,都是10吨级“直-15”通用直升机,在正常任务模式下的最大航程也就300千米出头,运载能力很有限,比如只能以吊挂的方式运送大尺寸货物。
  在作战运用上,“直-15”主要运送兵员与弹药物资。
  至于作战装备,得靠大型运输直升机。
  正是因为“直-15”的运力不够,所以帝国陆军才投资研制与采购了尺寸更大,运输能力更强的“直-18”重型直升机,“直-19”专用起重直升机,还一度打算采购由海军投资研制的“直-17”重型直升机。
  因为太过昂贵,维护保养也比较麻烦,所以这3种重型直升机都非常金贵。
  比如,20吨级的“直-18”有十几种型号,在十多年前就装备帝国陆军航空兵,产量到现在都没超过1000架,而同时期的“直-15”的产量已经突破3000架,连“直-10”武装直升机的产量都接近1000架。
  至于30吨级的“直-17”,更加是少得可怜,总共都还不到300架。
  这也无可厚非。
  “直-18”的价格是“直-15”的3倍,“直-17”的价格是“直-15”的5倍。“直-17”的最新改进型的出厂价格甚至超过了“战-9B”,为全球最贵的直升机,就连财大气粗的帝国海军都消受不起。
  正是如此,不管是陆军,还是陆战队,重型直升机都是统一部署,按任务调配。
  在陆战队,所有重型直升机都部署在登陆舰队里面,准确说是由舰队管辖,平时进驻海军航空站,战时随登陆舰队与航母战斗群活动,有需要的时候分派给作战部队,并参与作战行动。
  至于陆军,管得反到没有这么严。
  通常,在主力师的突击航空兵或者运输航空旅里面,都有一个装备重型直升机的营,数量一般在20架到30架之间。在战区直属的航空旅里面,一般有2个这样的营,装备的重型直升机总共不会少于50架。
  简单的说,在一个战区,至少有200架重型直升机。
  关键就是,战区司令部可以根据情况,调配这些重型运输航空营,比如集中部署到某一个方向上。
  当然,一般是分散部署。
  这次,跟第十七装甲师来到巴铁的就有2个重型运输航空营,其中1个来自西部战区直属航空旅,总共有52架“直-18”。
  几天之前,这些直升机就从基布要塞飞到瓜港。
  要说的话,在挂上副油箱与装载内部油柜之后,能转场飞行数千千米,也就是重型直升机的一大优势。
  “直-18”的转场航程高达3500千米。
  在理论上,能够从帝国本土直飞管岛。
  此外,还能够通过空中加油延长航程。只不过,一般不会这么做,因为只能由专用的战术加油机为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而战术加油机的航程本身就很有限,并不适合执行跨战区加油任务。
  可问题是,52架根本就不够用!
  按照刘尊山的分析,就算52架“直-18”全体出动,一次也就只能向300千米之外运送一个营的兵力。
  这些“直-18”不可能全都处于完好状态,出动率肯定没有100%。
  在波沙湾战争当中,“直-18”的出动率还不到80%,即便按80%计算,出动一次最多能够投送一个没有炮兵连的步兵营,而且只能送去一个基数的弹药。就这点兵力,恐怕连占领代奥格尔都办不到。
  关键,还没有考虑战损。
  要是在突击行动当中损失几架直升机,那就更加麻烦了。
  其实,就算突击行动取得了成功,局面也很不乐观。
  300千米,实在太远了。
  因为一个任务周期超过3个小时,所以就算“直-18”能以最高强度出动,一天也就只能飞3次。
  可惜的是,第十七装甲师的“直-18”肯定无法达到最高出动强度。
  道理也很简单,这2个营是从波沙湾那边调过来的,之前一直在执行任务,大部分直升机的状态都不是很理想,比如需要更换或者翻修发动机,还有几架的机体在战斗中受损,得全面翻修。
  如果按照一天出动2个架次计算,在至关重要的72小时内,运输量仅3000吨。
  严格说来,还不到3000吨。
  这个运量,在扣除了2个步兵营之后,只有几百吨余量,而搭建一座能让“运-15A”起降的野战机场,仅工程装备就多达800吨,此外还需要大约1200吨工程物资,运量缺口超过了1000吨。
  用通用直升机补上这个缺口?
  执行飞行半径为300千米的运输任务,因为得在目的地补充燃油,所以“直-15”的单次运输量不会超过1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