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945

  按空军草拟的采购计划,在完成研制之后,用120亿金元采购1500余枚,算上研制花掉的30多亿金元,KT-1的军方采购单价接近1000万金元,为帝国空军迄今为止研制的最为昂贵的导弹。
  只是,现在拥有的这点导弹,肯定是杯水车薪。
  正是如此,在昨天的反卫星作战当中,帝国空军并没有使用这种导弹,而是用掉了不少的陆基反卫星导弹。
  要说的话,这种编号“KT-2A”的陆基反卫星导弹,其实是陆军投资研制,却没有采购与装备的“山火”中程弹道导弹。
  准确说是采用了“山火”的弹体。
  当时,陆军在放弃“山火”,取消所有中程弹道导弹项目后,空军找到研制“山火”导弹的“飞腾”公司,提供了一笔资金,让“飞腾”公司继续改进这种导弹,重点提高导弹的弹道性能。
  在最初的时候,空军其实是想把“山火”发展成一种能够灵活部署的小型运载火箭。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争期间用来进行补网发射。
  因为主要用来发射小型卫星,所以并不需要多大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500千克就行了。
  关键得有足够的战术灵活性,也就是能够随叫随到。
  显然,那些动辄能把几吨货物送上轨道的大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并不适合执行这种类型的发射任务。
  至于“山火”,反到非常的合适。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第三级,就能实现500千克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因为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所以日常维护保养也非常容易。如果在研制成功之后说服陆军采购,当中程弹道导弹使用,还能够发挥规模量产优势,从而大幅度降低价格,达到用得起,能够大量装备的程度。
  要往根本上讲,依然是钱的问题,即单独发展小型运载火箭,费用肯定是难以承担。
  只是,空军很快就发现,“山火”其实更加适合用来执行反卫星任务,而且在理论上能对付中高轨道卫星。
  用动能战斗部,把载荷总质量控制在100千克以内,增加第三级火箭,“山火”的射高在理论上能达到5000千米。
  这个高度,能够对付80%的军用卫星!
  此外,“山火”在设计的时候就是机动部署的弹道导弹,在改成反卫星导弹后,依然能够部署在发射车上。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在过去的几年里,采购装备了数百枚KT-2。
  至于这个编号,因为理想研制的时间要晚一些,是在空射型之后,所以获得的编号也排在空射型后面。
  有趣的是,为了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这些导弹仍然采用的是“山火”的名称,而且编在陆军的装备采购目录里面,采购理由是拿来做测试,毕竟在每年的联合军事演习当中都要用掉很多靶弹。
  不要忘了,西陆集团有大量中程弹道导弹,帝国军队也一直在研制反导弹技术。
  就在昨天,这些部署在帝国本土的反卫星导弹,发挥了关键价值,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打下300多颗西陆集团的军用卫星。
  根据内部消息,KT-2的实战命中率其实只有60%,没达到80%的设计指标。
  此外,反卫星作战持续几个小时,而西陆集团利用这点时间,让几颗侦查卫星及时完成变轨机动。
  正是如此,空军才连夜派运输机,送来了10枚XKT-1。
  按照空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等这些卫星从波沙湾上方掠过,就用XKT-1击落。
  其实,这些卫星必然要从波沙湾上方掠过。
  侦查卫星要对伏尔加河那边实现覆盖,必须经过波沙湾,没法绕过波沙湾。
  当然,李天凌他们忙了一个晚上,其实就是在计算与确认卫星的轨道。
  虽然空军派了几名技术军官,随运送导弹的运输机过来,还带上了军用计算机,但是李天凌没有闲着,毕竟他参加过XKT-1早期测试工作,同样是科班出身,非常了解这种导弹的极限性能。
  当然,也没有白忙。
  结合反卫星雷达提供的数据,李天凌他们确定,在今天上午,也就是当地时间13日上午11点左右,能获得一次拦截机会,然后在4个小时之后,还会有一次机会,拦截2次的击毁概率不会低于80%。
  不过,关键是摧毁5颗高性能的光学侦查卫星。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5颗卫星都是在过去3年内发射,而且配备了当今最精密的光学镜头。
  要说的话,迢曼帝国的光学设备确实独步天下。
  在相同轨道高度上,哪怕使用性能差一点的CCD成像设备,迢曼帝国的侦查卫星都能达到相当的分辨率。
  如果军情局获得的情报没错,去年发射的那颗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为0.3米。
  打掉这5颗卫星后,西陆集团的战略侦查能力至少都会降低8成,必然会对正在进行的行动产生影响。
  关键就是,西陆集团没有比侦查卫星更有效的战略侦查手段。
  李天凌亲自拟定了一套作战计划。
  2次拦截各出动5架战斗机。
  只有在摧毁了主要目标,那5颗光学侦察卫星之后,才对付其他卫星,优先保证打掉价值最大的目标。
  此外,李天凌亲自参与拦截行动。
  正是如此,他安排地勤人员,把自己驾驶的这架“战-11B”上没用的,准确说是反卫星作战用不着的东西全都拆了下来。
  这么做是为了让战斗机飞得更高。
  其实,这也是空射反卫星导弹的优势。
  因为由战斗机挂载,飞行到2万米的高空,还能够达到2马赫的飞行速度,所以等于省下了大半个第一级火箭。
  为了在挂上导弹后,还能飞到2马赫,“战-11B”只装载了3吨燃油。
  靠这点油,也只能进行一次冲刺飞行。
  做好准备之后,李天凌才去换上了高空抗荷服。
  快到10点15分的时候,指挥塔发来升空指令。
  在按部就班的完成检查工作之后,李天凌驾驶战斗机滑行到起飞点上。
  另外4架战斗机在后面,不过都保持了足够的距离。
  执行任务的全是指挥官,另外2名中队长与2名小队长,能力肯定不存在问题,也就用不着李天凌格外的关注。
  再说,穿上抗荷服之后,行动非常的不便。
  “天龙001号,作战指令已确认,破天战行动正式开始。”
  “天龙001号收到,请求起飞。”
  “请求获得批准,可以起飞。”
  “收到!”
  回答之后,李天凌没再废话,将油门杆推到底。在感受到发动机猛烈震动之后,他才松开了刹车。
  在跑道上滑行了不到500米,“战-11B”就达到了升空速度。
  脱离地面之后,战斗机几乎是笔直的冲向苍穹。
  垂直爬升一直就是“战-11”的拿手绝技,由“战-11A”创造的几十项爬升纪录至今都没被打破。
  要说的话,这也是“战-11”唯一能够拿来炫耀的东西。
  因为没有采用数字电传控制系统,所以“战-11”的敏捷性反到不如“战-10”,甚至连采用了可变后掠翼的“战-9”都不如,也只能依靠更高的推重比,即重点提高战斗机的垂直机动性能。
  
第76章
临时变更
  等战斗机停稳,发动机熄火,李天凌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即便是帝国空军最为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开始遇到的情况,李天凌回想起来也是万分后怕。
  爬升到极限高度的时候,为了赋予导弹更好的射角,李天凌冒险拉起了战斗机。
  这个动作,差点就让战斗机进入尾旋状态。
  所幸的是,李天凌很清楚所要面对的挑战,同样知道该怎么应对,没有因为面对极端情况而惊慌失措。
  在前两天的训练中,李天凌主要传授的就是发射导弹前后的操作要领。
  要说的话,关键其实就只有一点。
  “战-11B”的实际飞行包线,比飞行手册当中规定的稍微大一些,留下了约5%的安全冗余。
  在达到飞行包线边缘的时候发射导弹,就不会遇到危险。
  至于挑战“战-11B”的实际飞行包线,那可不是明智的行为。
  在地勤人员爬上来,帮李天凌离开座舱的时候,第二架“战-11B”已返回,而且顺利的降落到跑道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