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945

  现在后撤,很可能会丢掉半个世界岛。
  此外,在战略上表现得软弱,还会让纽兰当局做出错误判断,从而让纽兰共和国在近期参战。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面,由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战报,让周涌涛不得不怀疑当初换错了人。
  如果留在阿斯塔纳的还是施授良,就肯定不会有这么多问题。
  那么,是否需要让施授良回去呢?
  周涌涛没立即采取行动,其实是在等待更加确切的消息。
  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必要让施授良回去救火。
  按之前的安排,施授良的任务是在大战爆发后,尽快完成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然后以联合部队司令身份,统管西北与西部战区,也要到这个时候,才需要由他来直接指挥西北那边的作战行动。
  当然,前提是,西北那边能够顶住西陆集团的进攻,不至于迅速溃败。
  只是现在看来,恐怕需要另做安排了。
  
第54章
南环计划
  一直等到半夜,周涌涛才等来林世平与秦风烈。
  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在西北方向上,关键还不是已经投入战斗的西骆沙大军,是跟在后面,以迢曼军队为主的西陆集团战略预备队。
  进攻能够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说能推进到哪里,关键就看战略预备队。
  在现代化的大纵深防御体系面前,再是强大的军队,也不可能打穿对方的防线,需要接连不断的发动进攻,在适当的时候投入战略预备队加强进攻力度,让对方没时间加强防线与调整部署。
  可问题是,西陆集团的战略预备队到底有多少兵力,没人说得准。
  要往根本上说,这还跟西陆集团在大陆方向的基本战略,或者说西陆集团的内部矛盾有很大关系。
  从诞生的那天开始,西骆沙就坚持主张保持战略进攻的势头,通过进攻收复东骆沙。
  在某种意义上,实现国际民族的统一大业,也正是西骆沙政权存在的法理基础。
  对东骆沙政权来说,其实也一样。
  放在几十年前,也就是上次大战刚结束的时候,西骆沙政权的这个政治立场并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当时,西骆沙的人口是东骆沙的三倍,工业产值是东骆沙的十倍,综合国力更是东骆沙的十几倍。
  关键还有,首都莫萨也在西骆沙,哪怕半个莫萨城在梁夏军队控制下,而且莫萨也是东骆沙名义上的首都。
  那个时候,东骆沙简直就是不毛之地。
  虽然拥有西大陆规模最大的油田,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国土都是荒漠与雪原。
  东骆沙的核心地区其实是在西部,紧挨着西骆沙的伏尔加河西岸地区,其八成人口,以及几乎全部的重工业都在该地区,就连跋窟油田与主要的产粮区,北高加索地区也在这条狭长地带内。
  要说的话,如果不是有数十万梁夏帝国占领军,恐怕在战后不久,西骆沙大军就已越过伏尔加河,统一了全境。
  等到西陆集团成立,西骆沙明确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目的。
  可问题是,在至关重要的核心实力上,西陆集团根本不是东方集团的对手,无法支持西骆沙完成统一大业。
  此外,地理产生的限制,也非常关键。
  西骆沙是西陆集团在大陆方向的战略前沿,为整个西大陆的战略屏障,因此绝对不容有半点闪失。
  为了自身与集团的战略安全,迢曼帝国绝对不会让西骆沙随心所欲的发动统一战争。
  总而言之,在这个大问题上,西骆沙与包括迢曼帝国在内的,西陆集团的其他成员国有着非常严重的分歧。
  正是如此,西骆沙才在战后的几十年之内,建立起西陆集团内部最为庞大,而且非常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
  单纯比较产能,西骆沙的军事工业早就超过了迢曼帝国。
  陆军方面,西骆沙的T系列坦克独占鳌头,不但是西陆集团产量最大,还是全球产量最多的主战坦克。还有发展了三代的BMP系列步兵战车,以射程远著称的自行火炮与种类繁多的火箭炮等主战装备,西骆沙只凭一国之力,就打造出了足够跟整个东方集团抗衡的地面装备体系。
  相比止下,西陆集团的其他国家,哪怕是迢曼帝国,全都是渣渣!
  空军方面,西骆沙的战斗机全都是按照战时标准设计与生产,虽然相对的,性能要稍微差点,但是性价比极高,在战时能大规模生产。因为价格非常的低廉,所以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只是MG系列战斗机就畅销数十个国家,几乎参与了战后所有地区战争,表现非常的抢眼。
  在西陆集团中,能够跟MG系列战斗机媲美的,恐怕只有洛克国的“幻影”系列了。
  即便西骆沙差不多就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发展全球海军的需求,也打造了一支用潜艇打主力的庞大舰队。因为价格非常的低廉,而且日常维护保养较容易,西骆沙的潜艇成功的推销到数十个国家。此外还有规模庞大的反舰导弹,适合在近海活动的导弹艇,更是众多弱小国家的上乘之选。
  如果是在近海作战,西骆沙海军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
  在某种意义上,西骆沙其实就是围绕着军工搞的现代化建设,并实现了工业化。
  换个角度来看,西骆沙打造了西陆集团最为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很大程度跟西陆集团的总体实力不足有关。
  西骆沙的这套战略,又反过来绑架了西陆集团。
  简单的说,如果西骆沙在战争爆发之后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西陆集团就不能从一开始就以防御为主。
  关键,西陆集团不能放弃西骆沙。
  前面已经提到,西骆沙是整个西陆集团的前沿防线。
  西骆沙的西边就是迢曼帝国!
  放弃西骆沙等于放弃本土之外唯一的战略屏障。
  正是如此,在面向大陆战场的基本战略上,西陆集团其实分成了两个部分,其实是两个阶段。
  前面说的战略防御,其实是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协助西骆沙发动战略进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迢曼帝国为首,西陆集团以占领为名,在西骆沙的境内部署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地面部队。
  其中,只是迢曼陆军就超过了50万。
  这些军队,基本都是部署在第二道战线上,在战略进攻中充当战略预备队,在西骆沙大军突破东方集团的前沿防线之后,再投入战斗,扩大战场突破口,或者向纵深推进,取得更大的胜利。
  因为在的过去几十年里,西骆沙一直在为统一准备,百万大军始终是枕戈待旦,没有丝毫的松懈,所以西陆集团的战略动员,主要是指迢曼帝国等其他成员国的动员行动,让前沿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过去的一个月,迢曼帝国一直在加强前沿部署。
  按照林世平提供的情报,在过去一个月里,迢曼帝国一直在向前线运送主战装备与作战物资。
  保守估计,能够支撑50万地面部队消耗半年以上。
  此外,迢曼帝国的二线部队也已经完成了动员,总兵力在80万到100万之间,能在三个月之内完成部署。
  西陆集团的其他成员国,也基本完成动员,总共能够投入的兵力在100万左右。
  当然,这只是现在。
  西骆沙率先开始了全面战争动员,即便按照最保守情况估计,在半年之后,兵力总量也将超过400万,此外还能够动员大概相同数量的准军事力量。算上已有的,总兵力将在半年之后超过1000万。
  不过,这也是西骆沙的极限。
  半年之后,只要动员进行得顺利,其他成员国都已及时开展全面战争动员,算上准军事力量在内,西陆集团的总兵力将有望超过2500万。只可惜,其他成员国都及时开展全面战争动员的概率几乎为零,特别是位于大陆最西边的洛克、罗利与斯班,还有早已貌似神离的布兰王国,几乎都不可能按计划进行全面战争动员,因此西陆集团在半年之后的总兵力肯定不会有这么多。
  其实,也没必要动员这么多兵力。
  现代战争拼的不是兵力,而是后勤决定的投送能力。
  此外,陆军的地位早已经大不如前了。
  可见,关键还是能够投入的物资。
  按照军情局掌握的情报,准确说是分析这些情报得出的结论,西陆集团的第一阶段进攻最多只能维持半年。
  由此不难判断,西陆集团的主要战略目的,其实就是攻占东骆沙。
  至于继续向东推进,比如说攻打梁夏帝国本土,显然是有心无力。
  基于这个判断,林世平做了一个很大胆的猜测。
  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北孤集团不会在第一时间,也就是半年之内参战,会尽可能的拖到半年之后。
  对此,周涌涛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西陆集团在取得有限的结果之后就收手,而且东方集团接受了既成事实,北孤集团就没有理由参战。
  只是,林世平还强调了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