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945

  在最北面是以叶堡为中心的北部防线,也就是必须守主东骆沙的行政首都,以及向西挺进必须通过的山口。
  主要还是为了守住叶堡,毕竟这座城市有着无比重要的政治意义。
  此外,守卫叶堡的难度很低。
  就算西陆集团的突击行动取得了成功,突破第二道防线,因为有乌拉尔山挡着,所以只能从南面强攻叶堡,也就必须强攻包括车里雅宾斯克在内的,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几座大城市。
  显然,这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如果西陆集团调集兵力去强攻叶堡,那还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短期内无法在其他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发起进攻,也就没办法拓展防线纵深,更不可能给东方集团施加压力。
  让东方集团缓过气,西陆集团就有得看了。
  可见,就算在取得突破之后,西陆集团也未必会去强攻叶堡。
  从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战报看,当前的战局符合这个判断,即西陆集团把重点放在了南面的伏尔加格勒,不是中间的萨拉托夫,因此有理由相信,西陆集团的重点突击方向是阿斯特拉罕。
  这边,面对的是第三条防线的中北段,即伊希姆河方向。
  要说,这才是关键方向。
  连接东方与西方的2条陆上动脉,第一干线铁路与第二干线铁路,全都得从伊希姆河上通过!
  此外,伊希姆河是第二防线东面,第一道天然防御屏障。
  要说的话,只要能守住伊希姆河,特别是几座铁路大桥,就能够把敌人挡在这道防线的西边。
  西陆集团继续向东推进,就必须耗费重兵突破伊希姆河防线。
  只是,该方向上的防御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原因只有一个,太远了!
  从第二道防线,阔海北面的阿特劳到伊希姆河,直线距离超过1000千米!
  哪怕沿途几乎全都是荒漠与平原,没有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可如此遥远的距离本身就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关键还有,西陆集团其实并没有要继续向东推进的意图。
  简单的说,在突破伊希姆河防线之后,还需要推进上千千米,才能到达梁夏帝国的西北地区,然后要继续推进数千千米,才能到达梁夏帝国的腹地,而西陆集团根本就没有完成进攻所需的兵力!
  反过来看,从伊希姆河到阿特劳的1000多千米的荒漠,对东方集团地面部队,何尝不是一道天然屏障呢?
  从军事角度看,也没有必要立即进军伊希姆河。
  主要就是,在进攻初期,兵力与资源都很紧张,因此就算要继续向东推进,也要在其他方向稳定下来之后。
  主要就是扫荡阔海东岸。
  这也是第三道防线的中南段,即从咸海到阔海东岸。
  从咸海到伊希姆河,几乎全是荒漠与沙漠,不但没铁路,公路都很少,基本上不存在需要防御的必要。
  要说的话,这也是最难防御,却必须得守住的方向。
  关键就是后勤补给!
  因为与北面的西伯利亚地区隔绝,所以在阔海东岸,只能依靠通往南部地区的一条铁路获得补给。
  要命的是,这条铁路的终点是在巴铁的卡拉奇,不是在帝国本土!
  也就是说,先要走海运去卡拉奇,然后才由铁路送过来。
  此外,该铁路的中间段还挨着波伊国!
  因为补给线太漫长,还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东方集团部署在该方向上的兵力也最少。
  还不到20万,而且主力部队也就只有一个轻量化的机步师。
  要说的话,西陆集团在进攻时要面对的挑战也不少,同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没法得到充分保障的后勤供应。
  当然,对西陆集团来说,这是必须强攻的方向。
  原因非常简单。
  只有拿下咸海西部地区,也就是阔海东岸地区,才能够封锁阔海,也才能够拿下位于阔海西岸的跋窟。
  只要阔海东岸的几座港口城市还在东方集团的手里,就能够通过航运,向跋窟守军提供支援。
  其实,部署在阔海东岸的战术航空兵就能掩护跋窟。
  可见,西陆集团在该方向必然会投入重兵。
  不过,真正的强攻方向,其实是南段,也就是枷锁路桥防线。
  要说的话,这也是第三条防线上最难守卫,或者说是几乎没办法守住,却又必须死守的地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骆沙一直都把重兵放在枷锁陆桥这边,高加索北部地区。
  这里除了有面向墨海的港口,东骆沙仅有的海岸线之外,还有条件最好与规模最大的产粮区,以及比产粮区重要百倍的跋窟油田。
  正是如此,在该方向上,只是东骆沙陆军就有了70万大军!
  为了配合该方向的防御部署,帝国陆军还投入了一支精锐机步师,并部署了数百架作战飞机。
  此外,还用几十年时间,耗费巨资吧新罗西斯克打造成墨海头号海军基地。
  任何时候,在这座军港里面都有十几艘帝国海军的舰艇。只不过除了旗舰,其他全都是几百吨的小船。
  可惜的是,守住枷锁陆桥的概率几乎为零。
  因为是一条完全孤立的防线,而且海运线路在战时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保障,所以只要阔海航运被切断,那么派驻该地的百万大军就将弹尽粮绝,到最后只有投降,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
  关键还有,就算阔海东岸在东方集团手里,阔海航线也未必能够保证畅通无阻。
  此外,西陆集团首先拿下的,也就是跋窟油田。
  这也是西陆集团把重点放在南面,派主力强攻阿斯特拉罕的关键所在。
  按照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只是在罗斯托夫这边,西陆集团就出动了至少20个师的兵力。
  在伏尔加格勒那边,投入的兵力高达35个师!
  如果是以强攻阿斯特拉罕为目的,在其他方向只是佯攻,那么投入该方向的兵力很可能多达50个师。
  总共,大约80万官兵。
  只看人数,不算多,可是这50个师是西骆沙陆军绝对主力,至少有10个是战斗力强悍的近卫装甲师。
  其战略意图非常的明显。
  主力强攻阿斯特拉罕的同时,派部队扫荡墨海东岸地区,攻占新罗西斯克与索契等几座港口城市,切断该方向东方集团作战部队的后勤补给线,然后向东南方向推进,协同北面的主力攻打跋窟。
  要说的话,这也在预料之中。
  当前局面,已经无法用“凶险”来形容了。
  真正让周涌涛头痛的是,到这个时候,西北战区的司令官似乎还没有进入状态。
  前面说的,把责任推卸给军情局就是证据之一。
  虽然周涌涛并不是陆军统帅,也没在陆军干过,但是在海军的那些年,他跟陆战队有过不少接触。
  在总体战略上,海军与陆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战争已经爆发,西陆集团一出手就是全力强攻,而西北战区的司令官,仍然觉得这场战争还有转圜的余地。
  认为会在某个时候戛然而止!
  正是如此,也才提出直接撤退到第三条防线上,名义上用空间换时间,实际上则是不想拼命!
  现在这个局面,能撤吗?
  先不说会对士气造成多大的打击,只是在战略层面上就不可接受。
  原因也很简单,西陆集团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消灭东方集团,而是想通过一场大规模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
  直接一点,其想得到的,就是枷锁陆桥的跋窟油田。
  胃口再大一点,也就整个东骆沙。
  如果东方集团就此后撤,就有很大可能丢掉东骆沙,至少会丢掉东骆沙人口最为集中的西部地区。
  这么一撤,还能打回来?
  或者说要为打回来付出多大代价?
  何况,波沙湾那边的战争还没结束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