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945

  后面那些步兵战车,才需要担心。
  这也是步兵战车与坦克保持2000米以上距离,推进速度要稍微慢一些的关键所在。
  不要忘了,炮射导弹的射程也就5000米。
  相反,步兵战车搭载的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能够达到8000米,实际射程也肯定超过6000米,也就能在敌人炮射导弹的射程之外开火,避免过早的进入到炮射导弹的打击范围。
  至于实际射程比最大射程少2000米,不是导弹的问题,而是观瞄系统的问题。
  如果看不到或者瞄不准,导弹打得再远都没用。
  不过,局面几乎在瞬间就发生了逆转。
  当那些如同流星一般的物体从空中砸落下来的时候,廉明阳一下还没反应过来,不过随后就被吓呆了。
  不是炮弹。
  是火箭弹!
  至少一个远程炮兵营的集火打击!
  这也太狠了吧。
  飞来数百枚火箭弹,而且很有可能全都配备的反装甲子弹药,撒布范围足够覆盖绝大部分“ZT-99AG”。
  显然,敌人早就发现了这支反击部队,只是准备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
  关键就是,在西边,也许是在伏尔加河的对岸,肯定有一支集团军级别的,配备了远程火箭炮的炮兵部队。
  要说,远程火箭炮也一直是西骆沙陆军的强项。
  绰号“龙卷风”的9A52,最远射程达到了70千米,而且能一次发射12枚配备了反装甲子弹药的火箭弹。
  一个炮兵营里的9门“龙卷风”同时开火,在理论上能够摧毁处于集结状态的一个装甲旅的所有坦克战车。
  对付行进状态的装甲部队同样很给力。
  在大规模战争当中,远程火箭炮的主要价值就是阻击敌人的装甲部队,尽可能的消耗敌人的装甲力量。
  其实,帝国陆军也有远程火箭炮,同样配备给军级作战部队,主要就用来对付西骆沙的钢铁洪流。
  也就只是一次覆盖炮击,一个营的30多辆坦克就损失了一大半!
  实在是太惨了!
  剩下的10来辆“ZT-99AG”在第三次开火之后,立即释放烟幕弹,而且看得出,全都在倒车。
  此外,正面的那些步兵战车也在这个时候开火,就连机关炮都用上了。
  损失了一大半坦克,这仗根本就没办法打,再不撤就会全军覆没!
  所幸的是,西骆沙装甲部队也遭到了重创。
  连续遭到三轮攻击,始终都没能还手!
  哪怕在后两次,“ZT-99AG”的命中率不是很高,只不过依然有所收获,前后总共摧毁了近30台坦克战车。算上之前被武装直升机干掉的,该方向上的西骆沙军队的损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装甲旅。
  正是如此,在“ZT-99AG”释放烟雾并撤退的时候,西骆沙坦克没有追击,而是派出了BMP步兵战车。
  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ZT-99AG”就算在撤退的时候,也有致命的威胁,其打出的穿甲弹并不会因为撤退而威力减半。
  何况,所有的“ZT-99AG”都在倒车,炮口依然对准了西骆沙的装甲集群。
  因为倒车速度相对来说要慢得多,所以撤退的时候,“ZT-99AG”的命中率反到会提高一大截。
  这场短促,也万分激烈的坦克战就此熄火。
  廉明阳也很是感叹,如果没遭到炮击,第22装甲师的那些“ZT-99AG”说不定能够全歼西骆沙的装甲集群,在该方向上打出一个反击的小高潮,从而打掉西骆沙军队在该方向上的突击势头。
  只是,战斗没有“如果”的说法。
  也就在廉明阳与姜尚贵目送第22装甲师的反击部队撤走的时候,树林的西边穿来了喊话声。
  来的,正是西骆沙陆军官兵。
  一队约莫有数十人,差不多一个排的步兵。
  显然,他们肯定看到了那架坠落的“直-10A”。
  廉明阳与姜尚贵爬上树,就是为了躲避即将赶到的追兵,而不是说想爬上来看热闹。
  当然,在上树之前,两人清理掉了留下的痕迹,还把装在求生包里面,专门用来对付军犬的药粉洒在附近。只是现在看起来,赶来是一支普通部队,并没有刻意搜寻藏起来的直升机飞行员。
  
第53章
全线溃退
  帝都首辅官邸。
  因为早了4个时区,所以战斗打响的时候,这边已经是上午8点,周涌涛也就刚好吃完早饭。
  虽然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也知道西陆集团绝不会等到最后通牒到期再动手,毕竟只要做好要打的准备,就肯定会选择在对方猜不到的时间发起进攻,以达成战役,至少是战术的突然性,但是在收到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之后,周涌涛依然很是惊讶,或者说有点难以接受。
  几乎同一时间,西骆沙军队在伏尔加河全线发动了进攻。
  重点突击的地点有三个,从北到南依次是: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与伏尔加格勒。
  此外,还在北面的彼尔姆,以及南面的罗斯托夫投入了大量兵力发起佯攻。
  这套进攻打法,本身并没有多少独特之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方集团一直就按照这一套方法在部署防御,而且大方向上的判断并没有错。
  关键,其实是突击力度。
  按照西北战区司令部送来的报告,只是在最初的一个多小时里面,西陆集团就投射了数千枚导弹,其中一半是弹道导弹。
  其实,这个数量比预期的少。
  在过去的预测当中,西陆集团在首轮突击的导弹投送量在1万枚以上,而且弹道导弹就超过5000枚。
  可关键是,在这些导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具备末端制导能力的中短程弹道导弹!
  在数量减少的同时,导弹突击的效率反到提高了好几倍!
  这一个多小时,从伏尔加河往东,500千米内的所有军事基地都遭到重点打击,而且几乎全都丧失了运作能力。
  虽然有部分野战基地保存了下来,但是肯定无法支撑起防御作战。
  即便扩大到1000千米,也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军事基地遭到重创,其中很都已经被彻底摧毁,其余的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当然,参与首轮突击的其实还有西陆集团的航空兵,而且是以战略航空兵为主。
  相对而言,充当主力的还是导弹部队,航空兵所承担的,其实主要是前线支援任务。
  就是掩护装甲部队强渡伏尔加河。
  因为战区范围内的前进基地几乎全部遭到打击,所以从防御的角度看,东方集团沿河伏尔加河修建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崩溃了,而且第二道防线,从乌拉尔山一直延伸到阔海北岸的这道防线,能否守住还是个问题。
  只要西陆集团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而且愿意承受巨大的作战损失,也愿意消耗更多作战物资,那么在本月内突破第二道防线的难度就不是很大,或者说东方集团肯定守不住第二道防线。
  正是如此,西北战区司令部提到,希望采取备用的作战计划,把防御重点放到第三道防线上。
  有趣的是,西北战区司令部把遭受的巨大损失,推到了军情局的身上!
  按照战报中的说辞,关键是,西陆集团大量使用具有末段寻的能力的弹道导弹。
  可问题是,在几年之前,军情局就发出过相关警报,反到是总参谋部与陆军方面没提高重视。
  现在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军情局,只是这种做法就很不负责!
  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第一道防线已经被敌人突破,第二道防线也是岌岌可危,真要退下去,守卫仅存在于地图上的第三道防线?
  显然,这也是周涌涛一直在考虑,而且始终没有能够做出决定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第三道防线,其实是指希姆河到咸海这一线。
  可见,如果退守第三道防线,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乌拉尔以西地区。
  先不说能否在第三道防线上站稳脚跟,只是撤退后,恐怕就没那么容易再打回去了。
  更加重要的是,第三道防线其实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防线,而是分成了四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