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945

  僚机飞行员不是喊他看日出,而是看那些在高空飞行的作战飞机。
  全都是向西边飞行的重型战斗机。
  不过,总共就只有几架,看上去像战术侦察机。
  应该就是执行侦查任务的“战-8FC”。
  虽然“战-10”与“战-11”都已经大批量服役,但是因为装备的数量太多,所以仍然有大量“战-8”在服役。
  算上预备役部队的,总共还有差不多2000架。
  这些战斗机除了承担一部分训练之外,大部分被改造成多用途战斗机,在大规模战争当中充当攻击机使用。
  不过,最有价值的其实是专用侦查型,而“战-8FC”是最新的战术侦察型。
  虽然性能不算先进,但是用来执行战术侦查任务依然是绰绰有余。
  在挂上2具侦查吊舱与3具副油箱的时候,作战半径超过1200千米,而且在抛掉副油箱后,高空飞行速度能够达到2马赫,在低空也有1.1马赫,并不比现役的第三代战斗机差多少。
  当然,关键是侦查吊舱。
  依靠侦查吊舱,“战-8FC”最远能在60千米之外获得清晰的战场图像,即便低空飞行也能让拍摄距离达到20千米。60千米的距离超过大部分战区级防空导弹的射程,20千米则在大部分近程导弹的射程之外。
  至于战术侦察机的价值,自然是不用多说。
  别看天上还有侦察卫星,而且“指-10A”这类联合指挥机能在几百千米外活动,但是说战术侦查,依然还是得看侦察机。道理很简单,侦察卫星没办法提供实时情报,而联合指挥机数量少,且合成孔径雷达很难辨别出装备的具体型号。只有战术侦察机,能获得与提供准确的战场情报。
  不然,帝国空军也不会保留数百架战术侦察机。
  在大规模战争当中,这些侦察机的使命就是在攻击部队前面赶到战场,搞清楚敌人投入的兵力与进攻的方向等战场情况。
  与过去不一样的是,“战-8FC”使用的数字照相机,可以用专门为侦察机开发的高速情报数据链,把拍摄到的照片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发送给后方的作战平台,也就不存在需要返航与冲洗底片的问题。
  要说的话,这也是一大进步!
  简单的说,让战术侦查的时效性由过去的几个小时,提高到了现在的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
  千万不要小看。
  如果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够拿到战术情报,那么在做防御部署的时候,指挥官必须做出预判。
  缩短到几分钟,让指挥官能够根据战场局面的变化,实时对部署进行调整。
  其实,现代战争的指挥艺术,就是朝着“实时化”方向发展。
  帝国军队展开的第三次军事革命,其核心就是加强侦查、通信与指挥系统,以实现“发现即摧毁”的终极目的。
  用在侦察机上的数字照相机,就是这套理论的产物之一。
  也就是数字照相机,让战术侦察机重新受到了重视。
  只是,在战线后方肯定有一架预警指挥机,或者是专职通信中转飞机,负责接受与转发战术侦察机发送的战场信息。
  更有可能是一架专门的情报支援飞机。
  不出所料,在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这些信息就会通过数据链,发送到廉明阳驾驶的武装直升机上。
  到那时候,就能够知道前方有没有“通古斯卡”了。
  可见,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战方式。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火力。比如在上次大战期间,强大的火力往往能够消灭所有对手。在很多时候,指挥官也情愿选择通过火力打击来达到作战目的,而不是去想别的办法。
  进入电子化时代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情报。
  在波沙湾那边,就已经证明了情报的价值。准确的战场情报,不但能大幅度提高火力打击的效率,还能够降低对火力的需求。当打击效率有足够的保证,过剩的火力反到成了一种负担。
  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有战场信息。
  前几年的联合演习,以及还没结束的波沙湾战争中,帝国军队已经验证了新的战术。
  像廉明阳这些参与了作战行动的官兵,更加是亲身领会了电子时代的强大之处。
  关键就是作战效率。
  在机械化时代,即便是最为强大的攻击机,出动一次能够摧毁几辆坦克就很不错了,而现在的武装直升机,出动一次能够摧毁十多辆坦克,而“攻-9”这样的专用攻击机,反装甲作战能力更加惊人。
  说得直接一点,电子时代的军事力量,是能够碾压机械化时代的强大存在。
  那么,战线对面的敌人,也已经进入电子时代了吗?
  
第50章
破甲连弩
  “头,收到战场信息了!”
  5点55分!
  在前面的姜尚贵提醒的时候,廉明阳下意识的看了眼左侧屏幕上面的时间。
  随后,由预警指挥机发来的战场信息就出现在了屏幕上。
  情况比之前预料的还要糟糕!
  敌人装甲部队不但已经渡过伏尔加河,攻占了河滩阵地,还向西推进了约20千米。
  这个距离,至少要耗费一个小时!
  也就是说,西陆集团的装甲部队一反常态,没有等天亮,而是赶在天亮前,准确说是进行火力准备的时候就发起了进攻。
  此外就是,除了派两栖装甲部队攻占河滩阵地之外,敌人的工程部队也以最快速度架设好了浮桥。
  按照侦察机提供的信息,总共有五座浮桥,而且都是通行能力在50吨以上的舟桥。
  这个效率与速度足以证明西陆集团是早有准备。
  当然,没有做准备才是怪事!
  现在,敌人已经打开突破口,正在向防线纵深腹地推进,而且充当急先锋的就是有数十辆T-80U的一个装甲营。
  如果把东方集团沿伏尔加河建设的防线比喻成一条大坝,那么这个突破口,就是导致大坝崩溃的蚁穴。
  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无法堵住这个漏洞了,而且在所有的防御计划中,都没有强调必须跟敌人在前沿死拼,这不符合大纵深防御理论,但是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都得设法迟滞敌人的推进速度。
  其实,这也是武装直升机存在的头号价值。
  在大纵深防御理论当中,只有武装直升机能够快速赶到前线,并击溃突破防线的敌装甲部队。
  攻击机的速度更快,但是持续作战能力明显不如武装直升机。
  装甲部队有足够的持续作战能力,运动速度却不到武装直升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就得看这几十架“直-10A”的了。
  “各中队都有,按计划行动!”
  在掌握了战场情况之后,廉明阳随即下达作战命令。
  没有时间给他耽搁。
  敌人的装甲部队就在前面大约20千米外,还在向东南方向迂回,看上去像是要包围伏尔加斯基。
  在那座不大的城市里面,有一个东骆沙步兵师,上万名官兵!
  如果不能阻止敌人装甲部队向南迂回,这个步兵师肯定会被歼灭。
  至于发起攻击,其实是照本宣科。
  在廉明阳这边,由他直接指挥的第一中队,总共6架“直-10A”,而且分成了3个双机编队。
  因为飞在机群的最前面,所以由他们首先发起攻击。
  在侦察机提供的情报中,没有“通古斯卡”之类的防空系统,因此需要对付的就是那些冲在最前面的主战坦克。
  从热辐射的强度看,应该就是第9装甲师的T-80U。
  此外,侦察机拍摄的照片也证明,冲在最前面的是几十辆披挂了反应装甲,即处于最强状态的T-80U。
  关键就是,这种坦克配备的燃气轮机,因此冲锋的时候,热辐射信号十分明显。
  要说的话,为T-80配备燃气轮机是不得已的选择。
  从之前的T-64开始,到简配的T-72,使用的其实都是多燃料柴油机,只有T-80使用了燃气轮机。西骆沙军方给出的解释是,燃气轮机的适应性更出色,即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燃料油,因此在进攻阶段,使用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从东方集团手里缴获的燃油。
  至于燃气轮机油耗大的弊端,在西骆沙军方看来反到不是什么大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