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945

  那是从大气层外砸来的弹道导弹!
  全球大战,还是爆发了!
  
第49章
奔赴前沿
  “燕子01收到,航向285,第331区域,阻击敌装甲部队!”
  说完之后,廉明阳敲了敲前面的玻璃挡板,提醒了坐在前面的姜尚贵。
  与串列双座战斗机不同的是,在武装直升机上,飞行员坐在后面,坐在前面的是武器操作员。
  这么安排,是因为武装直升机主要在低空飞行,后座的视野更加开阔。
  至于呼叫代号,是由基地司令部安排,跟廉明阳他们没多大关系,也只是为了方便指挥协调。
  在姜尚贵着手为战斗做准备,其实是调出飞行地图,找到第331区域,并且了解该区域的大致情况的时候,廉明阳启动了数据链系统,把“指-10A”发来的作战命令与战场信息发给编队里的其他直升机。
  其实,主要是必须由大队长,也就是廉明阳亲自确认的作战指令。
  至于战场信息,其他武装直升机有数据链设备,能自行获取。
  对第331区域,廉明阳是再了解不过。
  该区域就在伏尔加斯基北面,河的对岸就是伏尔加格勒,而且所处地端恰好在伏尔加河大转角的上游。
  因为该河段的水流相对来说较为平缓,还避开了拥挤的城市,在渡河之后就能够围攻伏尔加斯基,并拿下至关重要的桥头堡,让大部队更加顺利的渡河,所以该区域一直是重点防御的地段。
  不过,也是最难防守的地方。
  原因也很简单,东岸这边是一马平川,而且有数百米的冲击平原,根本就没办法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
  把防线后撤几百米,防御效果将大打折扣。
  要说的话,在战术层面上根本守不住。
  几轮火力准备之后,工程部队能在火力掩护下架设浮桥,而等到东岸的守军反应过来的时候,西边的装甲部队已经冲了过来。
  何况,西骆沙陆军有不少的两栖坦克与两栖装甲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骆沙陆军为了克服伏尔加河对进攻造成的影响,一直很注重两栖装甲力量。
  按照西骆沙陆军的进攻理论,首轮突击根本就没有把伏尔加河算进去,必须在发起突击之前拿下。
  要说,没有哪个国家比西骆沙陆军更重视两栖坦克。
  可见,如果西骆沙陆军首先投入两栖装甲部队,特别是突击能力不差,应付碉堡掩体绰绰有余的两栖坦克,那么在工程部队开始架设浮桥之前,就能够夺取河滩阵地,并大幅度降低渡河作战的难度。
  在理论上,一个多小时就足够了。
  这也符合战术想定。
  用2个小时的时间拿下河滩阵地,等到主力装甲部队过河的时候,就已经天亮,也正好向东方集团的纵深防线发起突击。
  现在是5点30分,离天亮也就只有半个多小时了。
  如果作战指令没错,那么西骆沙的主力装甲部队有可能已经过河。
  这次要面对的,很有可能是T-80U。
  按战前的情报,部署在伏尔加格勒的是第1近卫军,其中包括了西骆沙陆军最精锐的第9装甲师。
  该师不但最先装备T-80B,也最先获得T-80U。
  这种坦克,不但配有爆炸式反应装甲,还有射程达到5千米,能攻击武装直升机的炮射导弹。
  这种炮射导弹,有着非常巨大的威胁。
  在某种程度上,帝国陆军要求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射程不得低于8千米,也就是为了压制这种射程达到5千米的炮射导弹。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的让武装直升机远离能够发射炮射导弹的坦克。
  不过,按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反到不是主要威胁。
  即便是最新式的T-80U坦克,也严重欠缺夜战能力,而且配套的光学瞄准设备,远距离交战的命中率很不理想。
  同样是由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即便在理想状态之下,T-80U使用9M119M对5千米外装甲目标的命中率都只有六成,而在实战情况下,特别是对付高速飞行的直升机,命中率恐怕连一成都没有。
  很都时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让坦克兵在面对武装直升机的时候不用感到害怕。
  此外,配发给部队的炮射导弹也不是很多。
  即便在第9装甲师,也只有少数指挥官座车配备有炮射导弹,而且T-80U最多也就只能携带4枚。
  不为别的,坦克里面就只有4个用来放置导弹的储存筒。
  在实际使用中,9M119也主要用来对付装甲目标,特别是配备有重型反坦克导弹,能在数千米外开火的步兵战车。
  要说威胁,其实是伴随坦克作战的自行高射炮,以及代号“通古斯卡”的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
  至于前者,也就是ZSU-23-4“石勒喀”自行高射炮,没什么好介绍的。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陆军航空兵就吃够了高射炮的苦头,有上千架直升机被这种原本算不上先进的高射炮击落。
  此后,在两伊战争期间,双方的“石勒喀”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即便到了现在,都还有大批这种高射炮都在伊拉克军队,而且在之前一个月里击落了数架联军的作战飞机。
  “直-10A”的防护设计,针对的就是“石勒喀”的23毫米机关炮。
  不要忘了,“直-10A”的关键部位都能抵挡23毫米高爆弹的直接攻击,而且次要部位在中弹之后能正常工作半小时以上。
  关键还有,“石勒喀”确实是落后了。
  主要就是,缺乏先进的火控系统,在对付超低空目标的时候,因为反应慢,所以作战效率并不高。
  此外,23毫米机关炮的有效射程还不到3000米。
  别说“直-10A”有射程高达8千米的“连弩”KD-28重型反坦克导弹,廉价的80毫米火箭弹也有3000米的射程。
  相对来说,2S6“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才是真正的威胁。
  做为用来替换“石勒喀”的自行防空系统,“通古斯卡”不但用2门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30毫米机关炮替换了4门23毫米机关炮,大幅度提高了对付低空目标的火力强度,拥有了摧毁武装直升机的能力,还整合了2套总共8枚9M311型近程防空导弹,解决了射程不如反坦克导弹的问题。
  要说的话,“通古斯卡”就是针对“直-10A”而诞生的。
  面对“直-7”这样的轻型武装直升机,“石勒喀”哪怕不算先进,也勉强够用,至少拥有足够的威胁。
  只有面对“直-10A”这类重型武装直升机,才需要更先进的防空系统。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通古斯卡”其实是为了对付“直-10A”,由西陆集团支持西骆沙陆军研制的新式防空系统。
  该系统首次让陆军获得了有效的野战防空能力!
  当然,9M311能对付的可不止是武装直升机,还包括空军的攻击机,以及飞行高度在5000米以下的战斗机。
  这也是在战前,基地司令部重点提到,需要优先打击的地面目标。
  这道命令不止是下达给陆航,同样下达给空军的前线航空兵。
  只要发现“通古斯卡”,不但要立即汇报,还必须立即发起攻击。
  对于能否即便“通古斯卡”,即便是廉明阳都没有多大把握。
  其实,帝国陆军也有类似的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而且性能不比“通古斯卡”差,甚至可以说还要更好一些。
  在去年的“西进”演习当中,廉明阳他们就吃过亏。
  按对抗演习得出的结论,在双方作战体系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武装直升机跟先进的自行防空系统的交换比在3到5之间。
  这是什么概念?
  一套“通古斯卡”的采购价格不超过1000万金元,一辆导弹发射车,大概就在100万左右。
  5辆,也才500万金元,而“直-10A”的军方采购价格都超过了1000万金元。
  关键还有,“直-10A”与主战坦克的交换比在20以上!
  廉明阳并不想遇到“通古斯卡”,不过真要遇到了,那也没办法。
  “大队长,看上面!”
  在得到僚机飞行员的提醒后,廉明阳才抬头朝天上看去。
  天空已经泛白,只是阳光还没洒到地面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