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735

  设计航线的工作由那几名参谋具体负责,罗云冲主要确定最后的轰炸地点。新奥尔良城位于密西西比河与北面的庞恰特雷恩湖之间,平均海拔仅1.5米,市区大部分地区低于密西西比河的水平面,而保护城市的就是修建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畅达200多公里的拦河大坝。另外,市区内有数十台抽水机,将水引入庞恰特雷恩湖。这些抽水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果大坝被炸毁的话,那么汹涌而来的河水是不可能被完全抽出去的。重点是,要在哪里投下炸弹,才最可能摧毁大坝,同时能够让涌入的河水造成最大的毁伤,还必须得减少轰炸难度,避免飞行员承担更大的风险。
  考虑再三后,罗云冲最后决定,分成三个纵队的轰炸机全部集中攻击位于市区西南部的大坝。这样,轰炸机群可以直接从西南方向进入,从人口稀少的沼泽地上空飞过,而飞行员还可以根据沿途的地貌来精确控制航向。另外,这边的河道也宽达数公里,给了轰炸机足够的平飞距离,减少了投弹的难度,也就增加了投弹的命中率。而美军设在这边的高射炮阵地并不是很多,只要轰炸机迅速进入河道上空,就能够避免遭到高射炮火,特别是小口径高射炮的打击。在完成轰炸之后,还可以沿着河道撤出,避免从市区上空经过,这也能让轰炸机避免穿过美军高射炮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确定下来后,罗云冲心里也大概有数了,而剩下,就要看飞行员们怎么去完成这次的轰炸任务了。
第六十三节
跨海奔袭
  吴林糠是在凌晨一点左右登机的,他的座机在机群中编号07,是第二个四机编队中的第三架。飞机的发动机已经开始运转,地勤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上飞机前,一名机场的勤务人员给吴林糠他们每人都送来了一袋热乎乎的纯咖啡,大概是考虑到这些飞行员一直没有休息好,为他们准备点咖啡,好让他们提神吧。
  “这是才发下来的飞行线路图。”副驾驶将已经用塑料包裹起来的防水飞行线路图给了吴林糠。“我们只需要跟着前面的06号飞行就没有问题了,这次是由老王带队。”
  “那就好,他比我们的经验丰富,跟着他飞,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吴林糠扫了一眼飞行线路图,就大概算出了飞行距离。因为需要绕过几个危险区域,还得在中途经过两座无人的荒岛以确定航线,最后还需要规避美军的高射炮阵地,所以最终的单向航程达到了2400公里。轰炸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20公里,也就是大概需要花上四个小时三十七分钟的时间才能飞到目标上空。
  飞行航程不是问题,“鹏”式轰炸机在携带8吨的炸弹后,能够飞行5200公里,而现在携带的只是一枚重7.5吨的炸弹,还多带了500公斤的燃料,航程应该超过了5500公里,足以飞一个来回了。主要还是持续飞行时间,就算不计算投弹时间,来回飞一趟也有九个多小时,这对飞行员的体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许,当初就应该考虑为“鹏”式轰炸机配备三名飞行员,好让飞行员在飞行途中轮换。
  其他的机组成员也陆续登机,随即就开始检查轰炸机的状态,以及随身携带的必备物品。一点二十五分,01号轰炸机率先滑向了跑道的尽头,第一批四架轰炸机将分成两组起飞,然后是第二批的四架,吴林糠的轰炸机派在了第四批,他将与08号轰炸机一起起飞。一点三十五分,吴林糠的轰炸机滑行到了跑道的尽头,他首先踩死了刹车,同时让发动机达到了最大转速。吴林糠没有立即松开刹车,而是先让发动机空转了近两分钟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与副驾驶轮番检查了四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吴林糠这才松开了刹车,随即重达70吨的轰炸机就如同一头大笨鹅一样,在跑道上滑行加速,当速度表指向了125节的位置时,吴林糠拉起了操纵杆,轰炸机腾离了地面,朝着夜空飞去。
  在飞了几个月之后,吴林糠仍然有点不适应轰炸机上按照海军标准安装的速度表。当时帝国陆军采用的是公里/小时的速度单位,而海军则采用的是节。因为“鹏”式轰炸机最初就是为海军研制的,因此上面用的是海军的标准,第一批出厂的生产型上的速度表就是海军的,这让陆航的飞行员很是不适应,因为他们总是想把节换算成每小时多少公里,这很是麻烦。
  “老吴,8号机飞回去了,该死,他的4号发动机出了问题,快看,都冒出火星了!”
  吴林糠立即回头,跟在他们左后方的那架轰炸机刚刚升空,就猛的向左转去,而且飞机的倾斜角度很大,位于右边外侧的4号发动机上不但冒出了火星,还很快就窜出了火苗。很明显,发动机出了故障,轰炸机不但无法参加行动,还得设法在机场上迫降。
  后面的四架轰炸机没有立即起飞,而且已经起飞的七架轰炸机也开始在机场上空盘旋,所有的飞行员都紧张的注视着正在准备迫降的8号轰炸机。因为轰炸机是以最大重量起飞的,而其允许的最大降落重量要比起飞重量低很多,如果超过了最大降落重量,起落架就无法承受,必然会折断,最终导致机毁人亡。也就是说,8号轰炸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在降落之前放掉大部分的燃料,减轻着陆重量,而这就需要轰炸机在空中尽量逗留,毕竟飞机内的燃料不是说放就能全部放出去的。另外就是用机腹强行着陆,可是这容易引燃飞机内的燃料,如果不能及时的扑灭大火的话,飞行员甚至还来不及逃出,轰炸机就将发生爆发,而地面的消防人员也需要时间来准备灭火。
  8号轰炸机已经严重倾斜,其右侧的机翼翼尖几乎就要碰上地面了,轰炸机已经进入了失速范围,飞行员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住轰炸机的,也就不可能继续在空中盘旋,也就是说,此时飞行员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强行着陆。可是,跑道尽头旁边的停机坪上还有四架轰炸机没有起飞,如果在跑道上强行着陆的话,就会损坏跑道,那四架轰炸机也不可能飞起来了。也正是如此,8号轰炸机没有在跑道上强行着陆,而是朝着机场外围的草坪飞去,准备在草坪上着陆。此时,机场上的消防部队也行动了起来,几辆消防车全部出动,都在朝着机场外的草坪飞驰而去。
  “慢点,该死的,改平,把飞机改平!”
  8号轰炸机的飞行员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最终仍然是右侧机翼的翼尖首先碰上了地面,接着机身就侧着撞向了地面,右侧机翼也迅速折断,巨大的机身在草地上弹跳了两下,然后向前滚动了起来,此时左侧的机翼也已经折断了,几具螺旋桨飞上了天空,左边最外侧的发动机首先被甩了出去,在飞机后方一百多米处发生了爆炸。万幸的是,机身没有燃烧,消防车也迅速赶到,用高压水枪为机身降温,几名穿着石棉防火服的官兵迅速的冲入了飞机内,将受伤的飞行员转移了出来。
  消息很快就送来了,8号轰炸机上只有副驾驶受了重伤,其他8个人都只受了轻伤,问题不是很大,而且跑道没有被损坏,另外四架轰炸机将立即起飞。到此,吴林糠才松了口气,要知道,那架轰炸机上的9名飞行员是他最好的战友,也是这支部队里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希望他们出什么意外。后来经过检查发现,是地勤人员在检修4号发动机的时候搞错了一个小零件,结果导致4号发动机出了故障。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零件,最终导致一架轰炸机坠毁。而这样的维修事故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兵里都属于常见事故。
  很快,最后四架轰炸机也起飞了。11架轰炸机迅速的组成编队离开了机场上空。此时,已经是一点五十分了。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飞行的话,他们最快也只能在六点二十七分左右到达目标上空,这要比预定的到达时间晚了十多分钟,因此,在进入了预定航线之后,带队的01号轰炸机的机长决定提高飞行速度,在飞行途中把这点时间争取回来。这会消耗更多的燃料,这不是大问题,毕竟这些轰炸机上都带了足够的燃料。
  8号机失事之后,其他的11个机组的成员都有点提心吊胆的,万幸的是,飞行途中没有出别的意外。前面的几百公里航线是在大陆上空飞过的,轰炸机的飞行高度为7500米,这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巡航高度。在尤卡坦半岛的普罗格雷索西南,机群进入了海面上空,随即就将巡航高度降低到了5500米。三点过十分,机群的飞行高度再次降低到了1500米,随即前方就出现了阿拉克兰礁上的导航灯塔。
  吴林糠也看到了灯塔里发出的微弱灯光,那是航线上的第一个导航点。这座灯塔最初是为在墨西哥湾内捕鱼的渔船建立的,主要就是提醒渔船避开暗礁密布的浅水区。而阿拉克兰礁上并没有人居住,只是每个月会有人来维护灯塔上的设备。机群也在这里调整了航线,01号长机上的导航员是该部队里最优秀的导航员,甚至可以算得上是陆航重型轰炸机部队中最优秀的导航员。
  从这里开始,机群就向西北方向飞行,主要是在墨西哥湾东部有大量的美军舰船活动。也许轰炸机上的飞行员很难看到夜晚海面上的船只,可是船只上的水手是很容易看到飞机导航灯发出的闪光,同时能够听到飞机发出的噪音的。也许那些水手不会产生警觉,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避开美军船只活动的主要海域,从墨西哥湾西部迂回前往新奥尔良。
  朝着西北方向飞行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机群在凌晨四点四十分左右再次将高度降低到了500米。这已经属于一个相当危险的飞行高度了,不能再依靠自动驾驶仪飞行,必须要由飞行员控制,而且两名飞行员得相互协作,才能够控制好飞机。
  四点五十分不到,领队机长首先看到了前面的那座荒岛。这座荒岛位于美国本土外大概20海里处,在地图上没有名字。岛屿上没有居民,而且也没有任何导航设施,飞行员只能够借助月光辨认出岛屿的轮廓。万幸的是,当时的夜空很明朗,导航员很快就对照由侦察机拍摄下的照片,迅速的确定了机群的新航向,随即,机群就在低空转向。这次到达的时间要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五分钟,因此领队机长在转向后还调整了飞行速度。
  这是航线上的第二个导航点,也是在机群进入美国本土上空之前的最后一个导航点。接下来,机群就是直接朝着新奥尔良的方向飞去了,中途只会做几次小范围的转向规避,主要就是避开美军设在海岸线附近的几座雷达。到五点过十分的时候,机群的飞行高度降低到了150米,几乎可以算是帖着海面在飞行了。
  到五点五十五分,吴林糠与副驾驶员已经轮换着驾驶近两个小时,两人都感到非常的疲惫,可现在绝不是可以松懈的时候。很快,两人就看到了前方灰色的大陆阴影。按照计划,机群将在六点进入美国本土上空,而此时到达的时间与计划的相差并不大,几乎没有什么偏差。
  最危险的时刻到来,虽然在设计航线的时候,罗云冲已经根据之前侦察机获得的消息,让轰炸机群尽量绕过了美军设在新奥尔良外围的高射炮阵地,机群是从沼泽地方向进入的,但是谁也不敢保证美军没有调整高射炮的部署位置。也就是说,美军很有可能加强了这个方向上的防空力量,部署了更多的高射炮,而且在之前没有部署高射炮的地方也安排了防空部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机群在进入美国本土上空之后,就将遭到高射炮的拦截,这是飞行员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在进入美国本土上空之前,机群的高度再一次降低,直到高度表上的指数已经显示为零(100米以下,这也通常被飞行员成为“零高度”)的时候,轰炸机还继续下降了几十米,坐在驾驶舱里的飞行员甚至都觉得飞机即将撞上地面了。如果这是在山区里飞行的话,就算是吴林糠他们也没有胆量飞得这么低。对他们这批飞行员来说,最幸运的是,沼泽地属于比较平坦的地形,没有什么起伏,因此只要控制好飞行高度,就不会撞到地面上去。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飞行了十多分钟,吴林糠与副驾驶都出了一身大汗,两人紧张之中也没有注意到,从一开始,就没有高射炮向他们开火,也就是说,美军并没有调整新奥尔良的防空部署,没有加强西南方向上的防空力量。也就在两人紧张得快要神经崩溃的时候,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条银色的河流,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会以为那是天上的银河,可那条河流不在天上,而是在地面上。那正是从新奥尔良附近穿过,然后注入了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也是吴林糠他们这次的目的地!
  领队长机首先加速转向,后面的三架轰炸机立即跟了上去。吴林糠是跟着05号轰炸机一起转向的,到此,机群就将散开,分别去攻击他们的目标!
第六十四节
水淹新奥尔良
  三个编队攻击的目标实际上相隔很近,只是为了保险,三个编队不会从同一条线路进入,这样,就算中途遭到了拦截,只要有一个编队成功进入,就有可能炸开大坝。吴林糠这支编队只剩下了三架轰炸机,也就是说,三架轰炸机必须都将炸弹准确投下,他们的轰炸才能够成功,没有任何可以失败的余地了。
  前四架轰炸机是从河流上游方向进入的,因此需要首先绕到北面去。后面四个机群则是从河流下游方向进入,也就最先脱离编队,向东南转向。吴林糠的机群是直接朝目标飞去的,因为要确保三个机群同时进入投弹,所以吴林糠他们首先开始减速飞行。
  六点十五分,吴林糠驾驶的轰炸机已经到达了河流附近。此时,最前面的05号轰炸机已经到达了河流上空,并且打开了机头的探照灯,以此精确确定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准备投弹。而01号与09号轰炸机也已经到达河流上空,并且与05号并排飞行,三架轰炸机都已经进入了投弹航道。
  “快点,速度慢了,快加速!”
  05号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而重型轰炸机的加速能力并不出色,相反,01号与09号因为中途没有减速,所以保持着正确的速度。在此情况下,05号要想将炸弹投到目标点上去的话,就只能缩短投弹距离。幸好当时轰炸机上的轰炸瞄准仪已经改进了不少,轰炸机不需要保持固定的航速,瞄准仪是直接与速度表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根据轰炸机的实际飞行速度计算出投弹点的位置。也就是说,不管轰炸机只要在投弹的速度范围之内,并且在瞄准仪计算出的投弹点上投下炸弹,那么炸弹命中目标的几率就在八成以上。
  就在吴林糠他们都在紧张的关注着第一批三架轰炸机的时候,突然对面河岸堤坝上出现了几道光柱,就在吴林糠判断出那是探照灯的时候,河岸上出现了几十点闪光,美军的高射炮开火了。
  战斗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部署在河坝上的主要是小口径高射炮,而大口径高射炮是部署在河的西南岸的。另外,在对付超低空进入的轰炸机时,因为大口径高射炮转向的角速度有限,而且开火的速度也有限,所以其作战效能并不高,反而是火力炽烈的小口径高射炮在对付低空快速飞行的轰炸机时更为厉害。
  吴林糠这些身经百战的飞行员也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们可以从高射炮炮口焰闪动的频率,以及亮度上判断出高射炮的类别。如果遇到的是大口径高射炮的话,轰炸机甚至不需要做规避动作,除非美国高射炮手的运气足够好,不然是不可能击中轰炸机的。相反,那些连续不断的喷射着炮弹的机关炮才是最为危险的,就算是再坚固的轰炸机,只要被炮弹击中了发动机,主要的承力部位,以及驾驶舱,都不可能幸免。
  在美军高射炮开火不到五秒钟后,01号与09号轰炸机首先投下了炸弹,随即这两架轰炸机就改出了轰炸航道,沿着河道迅速撤出了战斗。05号轰炸机投弹的时间仅仅只晚了大概2秒钟就投下了炸弹。当时,在其上游方向上的01号刚刚向右转向,也就是准备沿着河道向下游飞行,如果05号也跟着右转的话,就会与01号相撞,无奈之下,05号只能拉起来,错开高度后再转向。这绝对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在面队高射炮的时候,轰炸机的被弹面积相对较小,也就不容易被集中,可是当轰炸机爬升的时候,机腹就完全暴露在了高射炮的炮口前面,被弹面积猛增不少,成为了高射炮打击的理想目标。也就在05号轰炸机拉起来的时候,至少有两道光柱罩住了这架轰炸机,接着成批的炮弹就飞了过来。
  吴林糠是眼看着05号轰炸机被炮弹击中,并且在空中开始燃烧爆炸的。肯定是轰炸机上的油箱被带有燃烧剂的高射炮弹给打中了。“鹏”式轰炸机的油箱都有自封闭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只被打了几个窟窿是不会出问题的,可是,这种结构无法对付20毫米以上口径的高射炮弹,只要被炮弹直接命中,而不是被弹片,或者是子弹命中,那么油箱里的燃料仍然有可能被引燃。而05号轰炸机的机长是吴林糠的老友了,这架轰炸机根本不可能飞到外海去,而且机组成员连逃生的机会都不大。
  没有时间让吴林糠悲痛,就在05号轰炸机中弹的时候,06号轰炸机已经跟着进入了投弹航道。按照计划,两架轰炸机之间的投弹间隔时间为一分钟。而在06号进入投弹航道的时候,吴林糠驾驶的07号轰炸机就必须做好投弹的准备工作。
  “检查炸弹,装上保险!”吴林糠下达了命令,“兄弟们,我们会尽量飞回去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将炸弹投下去,让狗娘养的知道我们的厉害,也为老王他们报仇!”
  机组成员迅速的行动了起来,位于驾驶舱下面,兼做前部自卫机炮炮手的投弹手迅速检查了瞄准仪的状态。同时,导航员开始检查炸弹的状态。“鹏”式轰炸机上取消了专门的炸弹装填手,而是由导航员兼任,一般在投弹的时候,导航员是没有其他事情可做的,而且,导航员也是轰炸机上除了飞行员之外,唯一不使用自卫武器的机组成员。很快,炸弹上的保险就被解除掉了,导航员还用专门的仪器检测了一下炸弹上的定深引信的状态,确定引信没有问题之后,这才向投弹手汇报了情况,也就是说,炸弹已经准备妥当,投弹手只需要打开弹舱,然后按下投弹按钮,炸弹就能投下了。
  整个检查工作花了大概一分钟的时间,这时候,06号轰炸机已经成功的投下了炸弹,并且避开了美军的高射炮,跟着10号轰炸机朝着河道下游飞去。
  之前,05号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命中了大坝的坝体,因为炸弹是撞上了大坝,然后沉到水面下才爆炸的,所以飞行员只能看到炸起的巨大水柱。此时,天色已经微亮,视线好了不少。05号轰炸机的炸弹爆炸产生的水柱的直径超过了20米,腾空200米以上。在吴林糠驾驶轰炸机进入了投弹航道的时候,06号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也命中了大坝。两次命中点基本上重合,第一枚炸弹产生的水柱还没有完全从空中消散,水面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第二枚炸弹就在水面下炸开了。
  吴林糠没有精力去考虑那两枚炸弹是否命中了同一个位置,准确的说,只要命中点的偏差在10米之内,都能够实现重复打击。他现在要做的,是必须将轰炸机携带的炸弹投下去,而且争取命中目标!
  轰炸机最后的飞行高度是22米,这是确定的最佳投弹高度,吴林糠必须尽量保证将轰炸机控制在最理想的飞行速度上。到了最后十秒钟,实际上吴林糠已经不再控制轰炸机,而是由投弹手利用瞄准仪来控制轰炸机的飞行速度与航向。瞄准仪是直接与轰炸机的驾驶系统连接在一起的,在这个时候,只能在小范围内调整速度与航向,其航向的最大偏差不会超过5度。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轰炸机基本上是平飞,无法机动规避。这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幸好这只需要持续十秒钟而已。
  此时,轰炸机上的投弹手是最紧张的,飞行了几千公里,能否最终将携带的炸弹投下去,让他们的付出变得有价值,就要看投弹手的判断是否准确了。当时还没有任何自动瞄准投弹仪器,投弹手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轰炸的准确率。
  “老吴,‘邮包’投出去了,现在交给你!”
  吴林糠已经感到轰炸机开始向上窜升,炸弹在投下去之后,轰炸机就轻了很多,升里超过了自身的重力,所以轰炸机会上升。吴林糠迅速的切换到了手动驾驶状态,同时与副驾驶一起压下了操纵杆。此时轰炸机是绝不能爬升的,不然就将进入敌人高射炮的打击范围,最有效的撤退方式就是在超低空转向,尽量降低飞行高度,沿着河道向下游的出海口飞去。
  两人费了巨大的力气终于控制住了轰炸机,也同时避开了高射炮的打击。当轰炸机逐渐脱离了敌人高射炮火的覆盖范围的时候,吴林糠才擦掉了脸上的汗水,同时回头看了一眼他的攻击效果,以及最后进入的那两架轰炸机。
  在吴林糠回头之前,他投下的炸弹在水面上弹跳了三下,最后撞上了大坝的坝体。因为炸弹经过了改进设计,所以弹跳的高度得到了控制,很少出现因为跳得过高,而越过大坝的坝顶的情况。炸弹被大坝挡下来之后,滚动着沉了下去。在到达了15米的标定深度后,首先是定向爆炸系统启动,利用弹出的几个触角控制住了炸弹的转动速度,让炸弹停止了转动,接着压力引信启动,引爆了炸弹内部的聚能装药。电激发引信是同时引爆了被分成了几百块的4.5吨的高能炸药。这些炸药在爆炸后,因为受到了各种约束,加上爆炸射流的相互作用,爆炸产生的能量有八成是向同一个方向释放的,也就是朝着大坝的坝体方向释放的。这样就能够翻倍的提高炸弹的威力!
  07号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的爆炸点相当准确,正好在之前两枚炸弹的爆炸点之间。当然,这是吴林糠所看不到的。而之前的两枚炸弹已经破坏了大坝的根基,第三枚炸弹扩大了破坏面。大坝遭到了致命的打击。首先是上部的坝体在重力的自然作用下开始坍塌,接着,被炸松了的大坝内部结构开始崩溃,在水压的作用下,大坝开始加速崩溃。这个作用大概会持续几分钟,而在此期间内,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大坝崩溃!可是,几分钟之后,吴林糠他们就将到达海洋上空,也就是说,这些飞行员实际上是不可能看到他们的轰炸结果的。
  最后进入的04号与12号轰炸机也成功的投下了炸弹,只有04号被炮弹打中,但是没有坠落。最后,这架只剩下了三台发动机的轰炸机艰难的返回了机场,没有在中途迫降,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可以说,吴林糠所在的这个编队是最为倒霉的,首先是08号轰炸机在起飞之后出故障,只能迅速迫降。在轰炸中唯一被击落的就是05号轰炸机,飞机在不到20秒钟之内就坠毁在了大坝后面,9名机组成员无一幸免。可真正完成任务的也正是吴林糠他们这个编队。
  由01到04号轰炸机组成的第一编队只有三枚炸弹命中目标,而且三枚炸弹分得太开了一点,所以没有能够破坏大坝的基本结构。由09到12号轰炸机组成的第三编队投下了四枚炸弹,但是四枚炸弹分散成了两个命中点,每个命中点只命中了两枚炸弹,虽然最终这两个命中点也出现了坍塌现象,可要是没有吴林糠他们这个编队的致命打击的话,这两个命中点也不会坍塌。而吴林糠所在的编队投下的三枚炸弹全部命中,而且三枚炸弹的命中点的误差在10米之内,也就是在重复打击的范围之内。
  工程师的理论计算得到了正式,只要三枚炸弹命中同一个位置,密西西比河上的重力坝也能够被摧毁。大坝是在六点二十八分左右坍塌的,距离吴林糠撤出的时间大概7分钟。最初坍塌处的缺口不到5米,可是在半个小时之后,缺口已经扩大到了25米。到七点半,由第三编队轰炸机打击的地点也出现了坍塌。到当天上午九点左右,这段河坝上已经有超过120米的大坝崩溃了。河水在当天上午就淹没了新奥尔良近一半的市区,超过2万名市民因为没有能够及时撤出而被淹死。
  吴林糠是在当天下午才知道这一结果的,他没有为那几万名美国人而悲痛,他只在为没有能够跟随着他们一起会来的战友感到悲哀,战争就会有牺牲,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
第六十五节
战场转折
  为了保密的需要,轰炸新奥尔良河坝的行动只有几个局内人知道,那些飞行员是出发前几个小时才知道他们的具体任务的。另外,罗云冲甚至没有将这次行动告诉韩绍锋,只是让韩绍锋给他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这次行动也自然没有通报给雷少卿与谈仁皓。当时,甚至连罗云冲来到了美洲战场的事情都没有告诉给雷少卿,谈仁皓也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18日上午,谈仁皓乘坐飞机离开了舰队,准备去科隆与雷少卿会面,然后找韩绍锋商讨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之后大概两个小时,电报才发了过来。结果,谈仁皓在到了科隆之后,才知道新奥尔良已经被洪水给淹没了。
  在从雷少卿那听到这个消息后,谈仁皓别说有多么的惊讶了。确定战果的侦察机只比吴林糠所在的轰炸机群晚出发大概一个小时。执行侦察任务的是就架安装了四部航空照相机的“狼鸠”式轰炸机。这架侦察机在七点半左右到达了新奥尔良上空,飞行员首先看到的就是已经决堤的大坝。随即,飞行员报告了目视判断结果,在用掉了几百张底片之后,轰炸机就迅速返航了。因为大坝已经完全决堤,目视判断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所以在侦察机返回基地之前,罗云冲就发出了轰炸成功的信号,古迅雷在收到消息之后就立即转发给了韩绍锋与雷少卿。而谈仁皓到达科隆的时候已经快要到中午了,当时雷少卿正在为联系不上谈仁皓而焦虑不安呢。
  为了保密,或者是保证安全,谈仁皓也没有在到达科隆之前联系雷少卿,而是在他乘坐的飞机距离科隆不到50海里的时候,才由飞行员与地面的导航站取得了联系。到这个时候,雷少卿才知道谈仁皓赶了回来。等到雷少卿到达机场的时候,谈仁皓已经在那里等着了。第一个把消息告诉给谈仁皓的其实不是雷少卿,而是当时机场的一名负责收发电报的军官。
  “轰炸行动相当成功。”雷少卿显得有点兴奋,“只损失了两架轰炸机,其中一架还是因为机械故障在机场上迫降的。另外,还有一架严重损毁,只是最后飞回来了,其他的都没有大的问题。从初步侦察判断出的结果来看,大坝已经决堤,侦察机返航的时候,河水已经淹没了大概一半的市区,而且被淹范围还在扩大。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今天新奥尔良港就将失去使用能力。美国将失去第二大港口,以及在墨西哥湾最重要的港口。”
  “行动是由罗云冲策划的?”
  “对,你也知道罗云冲来了?我可是才知道的,这小子也真不厚道,竟然隐藏了好几天,直到行动成功才露面,他又不欠我的钱,躲着我干什么?”
  “也许是为了保密吧,毕竟这次行动相当关键。另外,我也是才从基地军官那里知道的,听说他还是以上校参谋军官的身份过来的。”谈仁皓朝着吉普车走了过去,“罗云冲胆大心细,而且是那种敢作敢为的人,这次肯定是他主动提出轰炸新奥尔良的河坝的。”
  “应该是这样,听说是古迅雷向陆军司令部叫苦,说美军源源不断的向墨西哥派遣增援部队,运送作战物资,而他得到增援的速度远不如美军,这仗打不下去了。当时,陆军司令部又没有办法给他送来更多的增援部队,结果罗云冲就主动提出到美洲战场上来帮助古迅雷,而他只带了十二架轰炸机过来,结果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巧妙的办法,可以说,现在最高兴的就是古迅雷了。”
  “我可不觉得,炸掉了新奥尔良,不但帮助了古迅雷,实际上也帮了我们一把。”谈仁皓首先跳上了车,“少卿,你来开车,尽快去你的司令部,另外,现在韩绍锋他们在哪?”
  “韩绍锋在巴拿马城,听说罗云冲晚上就要赶过来,他的任务也完成了,大概要准备回去了吧。”雷少卿坐到了驾驶员的位置上,然后启动了吉普车。“你说这次行动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
  “肯定的,你想一下,新奥尔良港不但是美军向墨西哥派遣增援部队的主要集结地与出发地,同样的,那也是美国大西洋舰队在墨西哥湾唯一可以停泊的地方。”谈仁皓靠在了椅子上,“等下安排我们去巴拿马城,我要与韩绍锋详细谈一下,这是我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如果罗云冲在的话,那我们还可以找他聊聊。我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他了,不知道这小子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还能有什么样子,反正外表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他又不是黄花闺女,更不可能‘十八变’了。”
  两人都笑了起来,很快他们就回到了雷少卿的司令部。当时从科隆港到巴拿马城有一条由陆战队控制的公路,雷少卿在带上了他的警卫人员之后,就跟着谈仁皓一起去了巴拿马城。两人在下午四点左右到达,正好罗云冲也赶了过来。罗云冲已经完成了在美洲地区的特别任务,正要准备离开美洲,返回帝国,而他过来,就是与韩绍锋商量将那些无法自行飞回去的轰炸机用船只运送回去的事情,当然,他也要当面感谢韩绍锋提供的帮助。而古迅雷准备利用这次的轰炸发动一轮新的进攻,正在前线策划作战行动,也就没有能够赶过来。
  几个老友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问候。罗云冲要比其他人都平静得多,也许在他看来,轰炸新奥尔良河坝的行动算不了什么,本来他就是轰炸机部队的先驱,而且一直很重视特别轰炸行动,带来的又是陆航最精锐的部队,能够获得胜利,这在罗云冲的预料范围之内。而通过炸毁新奥尔良的河坝所带来的影响,这并不是罗云冲需要考虑的问题,他所知道的是,美军已经不可能通过新奥尔良港向墨西哥运送增援部队了,今后要么走地面交通线,要么就从更远的,条件更为简陋的港口派遣船队过来,而这都必然对美军在墨西哥战场上的作战行动造成负面影响,让古迅雷能够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打赢第二次战役。也许,罗云冲根本就没有想到,新奥尔良港瘫痪之后,也将为谈仁皓他们提供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