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735

  “晚饭嘛,我就不吃了。”罗云冲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下手表。“我还要尽快赶回去,晚上就乘飞机回国,以后有机会,我请你们吃饭!”
  “哪里的话,谁请还不一样。”韩绍锋笑着拍了下罗云冲的肩膀,“既然如此,那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再来好好的喝上几杯!”
  “那我送罗将军出机场吧!”谈仁皓朝雷少卿递了个眼神,“少卿,你先跟老韩聊着,我马上就回来。”
  韩绍锋与雷少卿没有跟来,他们都知道,谈仁皓与罗云冲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当初罗云冲到海军来,就首先与谈仁皓合作,两人联手发动了对日战略轰炸,虽然最后这笔功劳都记在了罗云冲的头上,但是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谈仁皓的功劳并不在罗云冲之下,只是谈仁皓并是航空兵出身,所以很多人没有记住他。现在,两人难得见面,自然要抽空多聊上几句了。
  “没想到,为这么点事,你还要专程跑上一趟。”谈仁皓亲自开车送罗云冲去城区北面的机场,罗云冲要先去圣佩德罗苏拉机场,然后再乘坐远程运输机前往瓦胡岛。“不过,既然你亲自赶来了,如果没有搞出点什么大动静来,我还真不相信呢。你是怎么想到要炸掉新奥尔良的河坝的?”
  “最早是英国人这么干的,你应该知道英国皇家空军炸毁鲁尔大坝的那次行动吧?”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他没有参加欧洲那边的战争,只是在几年前听人提起过。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关方面的技术与战术,而且还有批参加过那次行动的英国人肯跟我们合作,所以,我就组建了这支秘密部队。”罗云冲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香烟,“这次是古迅雷提出要求的,当时没有别的办法,我就主动提出过来试试,看看能否帮上他的忙。至少,我现在可以安心的回去了,接下来该怎么办,那是古迅雷的事,现在我也只能帮他这么多了。”
  “说实话,你这也帮了我们不小的忙。”
  罗云冲惊讶的看了谈仁皓一眼,然后就笑了起来。
  “我可是在恭维你,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在帮你自己。”谈仁皓放慢了车速,“瘫痪了新奥尔良港之后,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活动空间缩小了很多,而且变得更为被动,这为我们歼灭大西洋舰队创造了机会,这是眼前的好处。从长远来看,只要我们歼灭了大西洋舰队,就能够顺利的打下大安德烈斯群岛与巴哈马群岛,建立进攻美国本土东海岸地区的前进基地,而在我们暂时不派兵登陆美国本土的情况下,就要让你来摧毁美国的战争基础了。”
  罗云冲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谈仁皓说的是战略大轰炸,而这正是他最拿手的事情,也是他最希望做的事情。
  “我也是才知道的,说实话,之前我还没有考虑到会出现这个局面,所以现在我还暂时没有想好该怎么对付大西洋舰队。”谈仁皓朝罗云冲看了一眼,“不过嘛,现在局面已经打开了,转折点也出现了,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够干掉大西洋舰队,到时候,你也要准备到这边来建立前线司令部,甚至有可能长期留在这边。”
  “你是说,我们将首先对美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至少从海军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选择,海军绝不会贸然登陆美国本土的。很多细节问题,你肯定清楚。如果我们要对美进行战略大轰炸的话,海军的战略打击部队只是次要力量,真正的主力肯定是你指挥的陆航战略轰炸机部队。回去后,加紧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到要时候没有兵力派过来,那我们的努力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看来,我还得尽快回去,并且调整下半年度的采购计划。”罗云冲微微点了点头,“不过,你完全可以放心,陆航战略轰炸机部队的实力正在迅速扩充,要不了几个月,就将超越海军的战略打击部队,到时候,我们又要在这边碰头了。”
  “希望如此。”谈仁皓停下了车,“机场到了,我还有别的事情要赶紧去处理,就不多送了,你一路保重,回去后,代我们向参谋长与元帅问好。”
  “没问题,我会帮你把话带到的!”罗云冲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现在是陆军的将领,而谈仁皓是让他去给海军总参谋长,与海军元帅问好呢。
  看着罗云冲乘坐的飞机起飞之后,谈仁皓这才驱车返回了巴拿马城。直到这个时候,他的头绪还有点混乱,主要是突然知道罗云冲的轰炸机炸掉了新奥尔良,而谈仁皓在一时半会之间是不可能考虑到这次战术行动有多大的战略意义,也不可能考虑到可能产生的所有影响,特别是对他们与斯普鲁恩斯之间的决战会有多大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时间让谈仁皓去仔细思考,而现在,他最缺的也就是时间。
  回到巴拿马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韩绍锋派人去做了几道精美的小菜,还搞来了几瓶度数不算太高的清酒。他与雷少卿都在等着谈仁皓回来。来到酒桌旁的时候,谈仁皓才想起他这次回来是要与韩绍锋商讨修改作战计划的事情,而不是去给罗云冲庆功,他也立即调整好了思路,看来只能在酒桌上跟韩绍锋谈正事了。
第六十六节
惊雷
  新奥尔良的密西西比河的河坝被炸,斯普鲁恩斯所受到的冲击要比谈仁皓他们所有人预料的都要大。当时,大西洋舰队正在准备前往新奥尔良,当洪水迅速的吞没掉了城区与港区之后,斯普鲁恩斯也不得不首先考虑修改舰队的航向了。
  消息是在十八日的上午发来的,当时斯普鲁恩斯正在考虑到了新奥尔良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而就在头天晚上,他才收到了金上将的电报,知道了本土遭到轰炸的事情已经让总统忍无可忍了,虽然金上将竭尽全力让总统不要干预舰队的行动,但是斯普鲁恩斯如果无法迅速获得足以拿到台面上来炫耀一下的胜利的话,那么总统肯定会直接给舰队下达作战命令,到时候,斯普鲁恩斯就不可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动。而且,在总统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金上将也帮不上多大的忙。
  祸不单行,或者说是屋漏偏逢连雨天,佛罗里达州的四个大型机场刚挨了炸弹没有几天,就在总统怒不可懈的时候,新奥尔良又挨了炸弹,而且是致命的炸弹。河堤被炸毁绝不是小事,到斯普鲁恩斯收到电报的时候,洪水几乎吞没了整个城区,至少有两万市民丧生或者是失踪,另外还有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就算当时港区还没有完全被淹没,可也因为缺少工人而不可能继续运作了。另外,洪水淹没还是小事,其带来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当时,在密西西比河的河床上堆积了大量的淤泥,当堤坝决口的时候,这些淤泥都跟着洪水涌入了城区。也就是说,即使洪水退却了,新奥尔良也不可能迅速的恢复正常秩序,仅仅是清理淤泥就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动用大批的人力与物力。另外,在被洪水与淤泥淹没之后,城市内的大量基础设施,比如电线,通信电路,地下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等都遭到了破坏,而要使城市恢复正常,就得修复这些基础设施,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力量与资源。
  实际上,一直到战争结束,新奥尔良都没有恢复正常。根据当时美国政府统计的结果,在被洪水淹没期间,至少有数亿吨的淤泥涌入市区,八成以上的平房被洪水与淤泥淹没,除了少数结构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房屋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木制结果的房屋都被损毁。在洪水退却之后,仅清理淤泥的工作就需要投入至少5000人,外加半年的时间,随后还得花更多的时间来修复城市的基础设施,为市民建设新的家园。而在平时,美国政府可以启动灾难应急方案,出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边的时候,美国政府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人力与物资呢?在以战争为主题的情况下,更划算的办法是开辟一个新的港口,暂时放弃新奥尔良,在战后再恢复新奥尔良。实际上,美国政府也正是这么做的,当时只是为了表示政府很关心新奥尔良,投入数量有限的救援队伍,而且主要任务只是寻找在洪水冲来时失踪的人员,而不是拯救这座城市。
  相对而言,损失了新奥尔良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虽然当时新奥尔良是美国本土第二大,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第一大港口,但是在附近还有不少其他的港口。另外,新奥尔良的人口也只有几十万而已,损失的物资也不是很多,通过调配附近地区的物资,以及通过别的办法,很多影响到战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可以说,这次轰炸真正的打击还是暴露出了美国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濒临两大洋的超级大国,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在击败了墨西哥,铲除了身边最强大的敌人,同时迅速将势力扩张到了整个美洲地区,以及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美国在地理上的战略优势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前,美国实际上就不再面临陆地上的威胁,而在东西两个濒海方向上,又有着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保护,所以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他们的本土不会遭到打击,只要美国还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那么美国本土就是绝对安全的。
  这不但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人的心态,实际上也正是美国在两次大战期间的主要战略。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经济危机迫使几乎所有的强国都主动限制军备,而依靠扩军来保持经济发展的国家也就只有那么一两个,而且都算不上是唐帝国与美国这样有实力问鼎全球霸主的超级强国。在裁军风潮中,美国也没有幸免,而当时,美国重点裁减的并不是海军,而是陆军。到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陆军近有20万兵力,而且装备差得几乎拿不出手。可想而知,在两次大战期间,美国的陆军遭受到了多大的打击。与之相反,在二十年的“休战期”内,美国海军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松江海军军备条约》是针对无限制扩充海军军备而制定的一套限制扩军的条约,而当时美国就是倡导签署该条约的主要国家之一。通过这份条约,唐帝国海军的“两强原则”已经被打破,可以说,美国从中获得的利益是最多的,也正是这份条约,美国海军与唐帝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在签署这份条约之前,美国海军的规模是比不上唐帝国海军的,而且大部分战舰的舰龄都偏大。在条约签署之后,唐帝国因为拥有过多的战舰,不得不开始削减战舰的数量,而且因为有大批战舰没有达到最大服役期限,所以没有办法开工建造新式战舰,这就导致了在一战后十年,唐帝国海军几乎没有造几艘新战舰的罕见现象,要知道,在此之前,唐帝国海军几乎每年都有数艘新式主力舰服役。相反,美国海军当时拥有的战舰数量有限,因此在条约签署之后,立即就动工建造新的战舰以补充所差的配额。另外,随着大量老式战舰陆续推移,美国海军可以建造更多的新式战舰了。
  也就是说,在条约期间,表面上美国海军的总体实力增加相当有限,可实际上,通过建造大量新式战舰,美国海军的实力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增强。比如,与唐帝国海军的“尊严”同一代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性能上就有着极为明显的针对性,其排水量,主炮口径,装甲厚度,速度等方面,都要比“尊严”强。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唐帝国海军一直不肯延长条约期限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在唐历的20年代,唐帝国海军将严重衰退,就算尽快让老式战舰退役,空出吨位来建造新的战舰,也最多只能在唐历30年代才能追上美国。也就是说,海军军备条约实际上的获益者是美国海军,而吃了最大亏的就是唐帝国海军。
  美国人在经济危机期间仍然保持着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与其根本战略是分不开的。在其国际地位得到了承认之后,美国的战略也就发生了变化。按照美国在战前确定的总体战略,太平洋与大西洋是美国本土的天然屏障,而美国海军将力保在大洋上击败任何试图侵犯美国本土的敌人,避免战火烧到美国本土。而随着美国海军逐步拥有了足以与当时任何一个强国抗衡的海上力量,这一战略也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在此情况下,又有谁能够想到,美国本土将遭到沉重的打击呢?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国一直重视海军,结果忽略了本土的防御,特别忽略了重要基础设施的抗打击能力。另外,在经济危机后期,美国修改了其总体经济计划,仿照唐帝国采用了国家敢于政策,通过政府财政的大规模赤字开支来刺激经济复苏。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内的基础建设达到了历史上的定点。当时,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都是在战前十年期间内建造的,比如横贯美国本土东西的三条公路与铁路大动脉就是在此期间完工的。另外,还新建了数十座大型水利工程,难以计数的桥梁与隧道,全面修缮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堤防设施,在内地修建更多的工厂与矿场,扩建码头,而且随着民航业的出现,还新建了大量的机场。
  战争爆发后,这些基础设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美国战争机器的快速运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比如说,当时美国的主要产油区在南部,而在战前,主要的石油精炼工厂,以及消耗石油的大户是在东海岸与五大湖地区,如果没有新建的铁路干线,南部地区的石油就不可能迅速北运。另外,美国中西部的大量矿产也是通过铁路线运送到五大湖地区的工厂去的。最重要的是,在海运能力无法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当时在美国东部地区,以及五大湖地区生产的战略物资中,有四分之一是通过铁路交通线运送到西部港口,然后装船运送到前线去的。
  庞大的基础设施是战争实力的根本保证,可是这些基础设施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没有针对可能遭受到的打击进行任何相关方面的防御考虑。比如说,当时美国新建的几十座大坝中,有九成五是应力坝,而不是承受打击能力更强的重力坝(主要是应力坝的施工期限比较短,而且建设投入要比重力坝少得多)。另外,很多桥梁的抗打击能力也相当有限,而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要公路与铁路干线上的桥梁都很容易被摧毁,而只要有一座桥梁被炸断,那么整条交通干线都将瘫痪。
  新奥尔良的拦河大坝只是冰山一角,可是管中窥豹,也足以看出当时美国本土应对战争所做的准备是多么有限了。相反,在唐帝国,因为一直考虑到会遭到日本的打击,所以唐帝国本土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都是按照战时标准建造的,其抗打击能力要强得多,虽然这些设施从来就没有遭到过打击,但是这也体现出了唐帝国与美国在基本战略方面的差异。
  当新奥尔良浸泡在洪水与淤泥中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很多美国人都意识到,战争离他们的本土并不远,而且唐帝国的轰炸机已经可以飞到他们的头顶上来了。在设法解决因为新奥尔良港瘫痪带来的现实问题的同时,美国总统在二十一日,也就是新奥尔良遭到轰炸之后的第三天就成立了一个由白宫直接领导的特殊机构。
  当时该机构对外的名称是“国家财产管理办公室”,也许还不容易直接看出这个机构的真正工作是什么。可仔细想一下,就很清楚了。这个机构正是负责全面评估与检验美国本土的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抗打击能力,特别是抗轰炸能力,并且提出增强抗打击能力的相关办法,然后再与其他的相关部门配合解决问题。而这个机构实际上是由总统直接领导的,虽然不是独立的部门,但是有着非常高的权限,往往是由它来领导其他部门工作。可想而知,当时新奥尔良被洪水淹没之后,美国人的震惊有多么的强烈。
  可以说,这就是新奥尔良被炸之后,在战略上产生的最重大的意义。美国人并不笨,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可是,要想迅速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抗打击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美国投入大量的资源所换来的,也只是让唐帝国的轰炸机在今后多投下了一些炸弹而已。而因此对美国总体战略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最终影响到了每一个美国人对战争的态度,也影响到了美国最终的选择。
第六十七节
最高压力
  当时斯普鲁恩斯并不知道国内具体产生了多大的轰动效应,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白宫的主人会暴跳如雷,必须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后来,新奥尔良的港口司令,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卫戍司令都倒了大霉。这两人也只算得上是主要的替死鬼,负责新奥尔良防空的指挥官当时就正好在遭到轰炸的堤坝附近,堤坝决堤的时候就阵亡了。这还算是好的结果,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追授了国会勋章,以表彰其英勇战斗的精神,至于他当时到底有没有英勇战斗,还是在逃命的时候完蛋的,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些找替死鬼的事情也与斯普鲁恩斯没有多大的关系。现在,新奥尔良肯定是去不了了,而他只有另外两个港口可以选择,一是迈阿密,二是圣地亚哥。相对而言,斯普鲁恩斯肯定会选择迈阿密,而不是圣地亚哥,因为他知道,大安德烈斯群岛根本就守不了多久,如果唐帝国陆战队迅速打过来的话,那他的舰队就将被困死在圣地亚哥,连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可是,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是由斯普鲁恩斯来决定舰队的行动。
  十八日下午,斯普鲁恩斯就下令舰队转向,准备去迈阿密暂时停留,可是舰队刚完成转向,他就收到了金上将发来的电报,让他继续留在海上,不要急着前去迈阿密,而为舰队补充燃料等物资的船队将尽快赶过来与他会合。也就是说,大西洋舰队不可能前往迈阿密。无奈之下,斯普鲁恩斯只好修改了命令,让舰队继续在墨西哥湾的东南部海域,也就是与佛罗里达海峡交汇的海域继续徘徊,等待新的命令。
  斯普鲁恩斯几乎可以猜到金上将为什么让他留在海上,此时,国内肯定有人提出要进行报复性打击,而最有可能执行报复任务的就是大西洋舰队,而不会是岸基航空兵。也正因为如此,斯普鲁恩斯觉得他像是个等待宣判的囚犯一样。作为一名冷静的指挥官,如果由他来决定大西洋舰队的行动的话,那么现在最好是返回诺福克,而不是留在这边。最重要的是,绝不应该采取任何报复性行动,至少不能让大西洋舰队去执行报复行动。很简单,敌人既然敢于偷袭新奥尔良,那就做好了迎接报复性打击的准备工作,报复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就更不值得动用唯一的舰队去完成这个任务了。也许,连完成这个任务的可能性都没有,唐帝国舰队的司令官也正在等着大西洋舰队主动送上门去呢。
  这些问题也不由斯普鲁恩斯决定,他只是舰队指挥官,而且还只是舰队的总参谋长,连舰队司令都不是,又离华盛顿几千公里,他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哪里轮得到他做主了。而此时的华盛顿,包括美国总统,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海军部长金上将,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刚刚乘飞机赶到的西部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上将,以及其他的一大帮子高级将领正在白宫的椭圆形会议室里商讨着该善后,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话题就是要不要报复,以及该怎么报复。
  在会议进行之前,以及进行期间,美军的情报部门,以及前线的好几支部队都在积极的行动。到十八日晚上,也就是在会议开了近6个小时,中途还让参会者吃了晚饭之后,情报部门首先有所收获。
  美国情报机构首先查到了那两名失踪的谍报人员,然后迅速的启动了潜伏在墨西哥政府内的一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鼹鼠”,首先搞清楚,这次的轰炸是由唐帝国远征军进行的。随着调查深入,到当天晚上,美国的情报部门已经了解到了一些真实的情报,包括秘密到达的那名上校参谋,以及随后到达的一支特别的重型轰炸机部队,还有一批外形奇特的炸弹。只是,当时情报部门没有能够获得更有力的证据,比如照片,也就无法判断这些情报的真实性。
  在事发现场调查的军队也很快有了收获。那架被击落的轰炸机的残骸找到了,虽然轰炸机只剩下了骨架,以及一些没有烧毁的部件,但是美国的航空工程师立即判断,这是一种新式轰炸机,是一种之前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也从来没有被击落的轰炸机。这些工程师拍下了飞机残骸的照片,并且对飞机残骸进行了测量。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也就无法推测出这种新式轰炸机的大概性能。
  最大的收获还是一支美军的搜寻部队找到了那枚跳过了堤坝,在空地上爆炸的炸弹的弹片。当时美军一共找到了五片比较大的弹片,然后由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拼接与复原。要想通过几块弹片复原整个炸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在这些弹片中,有一块是炸弹的外壳,而当时参加复原工作的工程人员中,有一个曾经秘密参加过英国制造“圆桶”炸弹的工作,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块弹片的来历,并且肯定是与“圆桶”类似的炸弹爆炸后留下的。
  有了这三条信息,情况也就基本上清楚了。指挥这次轰炸的是一名身份神秘的上校军官,虽然有人证实只是一名陆军上校,但是很有可能是化名而来的航空兵上校,而且是属于重型轰炸机部队的军官。执行轰炸任务的是一支由12架新式轰炸机组成的轰炸机部队,而且肯定属于精英部队。所使用的炸弹是与英国摧毁鲁尔大坝的“圆桶”类似的炸弹。再结合当时参加战斗的一些高射炮手的描述,美军很快就将轰炸行动“复原”。这只是最后阶段,而这些轰炸机是从哪里飞来的,采用的是什么航线,以及最后是怎么撤退的,这些都需要更深入的调查与摸索才能得知。
  到此,美国总统所需要的东西已经全部有了。会议也很快进入了正题,即要不要报复,以及该怎么报复。在第一个问题上,与会者没有表示反对,在总统怒火冲天的情况下,就算认为不该报复的人,也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哪个将领想充当出头鸟,更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去触总统的霉头。而在第二个问题上,陆军,海军,以及当时已经有很大独立性的陆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三位将领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以马歇尔与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陆军将领从根本上反对进行战术报复,特别是这两人的反对态度都比较明确,除了没有直接说出来之外,两人用上了其他所有的办法来阻止总统下达进行报复的命令。可以说,不管是马歇尔,还是艾森豪威尔,两人对战争的理解都是相当深刻的,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战略意义的战术行动就算是获得了胜利,也不会对战争产生正面影响。这种针对敌人的打击所采取的战术报复行动,就属于对总体战略没有多少意义的行动,而且还是那种很难获得成功的行动。
  在总统要求各军兵种都提出相关的行动纲要的时候,马歇尔力主在墨西哥战场上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甚至暗示可以派遣地面部队与航空兵支持海军反攻小安德烈斯群岛。可以说,马歇尔是想将一次战术报复转变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行动,从而将战局推到对美国有利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战役行动不可能立即展开,需要时间进行周密的策划,也需要时间来调整与部署相关的部队,需要时间去获得更多的情报。只要拖下去,一两个月之后,总统恐怕早就把报复的事情给忘记了,那时候该怎么说,还有商榷的余地。
  也正因为如此,马歇尔的提议首先被否决,结果艾森豪威尔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属于陆军将领,而且他的提议不会与马歇尔的提议有多大的区别,最多只是更为重视墨西哥战场而已。
  金上将的态度与马歇尔也比较接近,可是他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与唐帝国海军不一样,美国海军并没有装备重型轰炸机,也没有战略打击兵种,海军唯一可以执行远程打击任务的就是舰队,而当时海军又只有一支有点规模的舰队。也就是说,如果要采取报复行动的话,那么海军就只能出动大西洋舰队。金上将是绝不希望大西洋舰队去做无谓的冒险的,因此他就得尽量把大西洋舰队撇到一边,或者是让大西洋舰队去不会遭到惨痛打击的地方做点无用功。
  当时,金上将有两个提议,一是出动登陆舰队与陆战队,在陆军以及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下,进攻大开曼岛,或者是小安德烈斯群岛,将加勒比海的战线向南推。而这个提议与马歇尔的第二个提议有雷同之处,自然不会被采纳。金上将的第二个提议是,让舰队横渡大西洋,打击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港口,特别是在欧洲海域活动的唐帝国第二舰队。可问题是,当时第二舰队的具体行踪无法肯定,而且德国已经牢牢的控制了欧洲大陆,唐帝国也在英国站稳了脚跟,大西洋舰队还要横渡北大西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相当的渺茫,也很快就被否决了。
  最后发言的是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阿诺德上将。与唐帝国一样,美国当时也没有独立的空军,而且也正在考虑成立独立的空军,只是因为战事不断,如果对军队的主体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发挥,这对作战没有多大的帮助,所以美国也将成立空军的事情推迟了。阿诺德实际上就是美国航空兵的总司令,除了海军的舰载机部队,以及隶属于陆战队的岸基航空兵之外,美国的其他所有航空兵都归他管辖与指挥,是美国的“空军司令”,其位置与此时的罗云冲有很多相似之处。
  阿诺德提出的报复计划很有针对性,即用轰炸对付轰炸。唐帝国轰炸了新奥尔良,那么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也可以去轰炸唐帝国设在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军事目标,比如大量的前线机场,远征军的集结地,物资仓库,还有供舰队与船队停泊的港口等等。当时,美国陆军航空兵战略轰炸机部队一共装备了12000余架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就有7000余架。当时,主力机型仍然是B-17与B-24这两种已经服役了好几年的“老式”飞机,不过都接受过改进,性能提高了不少。更先进,也更庞大的B-29在服役之后暴露出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发动机自燃的问题直接威胁到了轰炸机的使用安全性,也就没有能够及时的大规模量产,装备的数量相当有限。
  当时,阿诺德提出了几套打击方案,其中主要的是三个不同侧重点的打击行动。一是以远征军为主要打击目标,二是以中美洲地区的大型机场为主要目标,三是以在加勒比海活动的舰队,以及支持舰队的港口为目标。
  阿诺德的提议最为合适美国总统的胃口,特别是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最适合报复行动。从表面上看,阿诺德的计划可以迅速实施,可是美国总统毕竟不是军人,更不是精通航空作战的军人,阿诺德又没有把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讲出来,结果,美国总统当即就命令,由阿诺德去策划相关的报复行动,其他各军兵种全力配合。
  总统的这一决定让金上将与马歇尔都松了口气,金上将是在为大西洋舰队不需要冒险而感到欣慰,而马歇尔则是看出了阿诺德的计划不可能在短期内实施,也就是无法影响到美国现在的总体战略而感到欣慰。事实也确实如此,别说去攻击遥远的港口与舰队,就算是对付近在咫尺的唐帝国远征军,阿诺德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哪有可能立即就展开呢?
第六十八节
绝途
  斯普鲁恩斯并不知道这次绝密会议,当时也不知道在这次会议上所做出的决定,如果他也参加了会议的话,肯定立即就能看出阿诺德这个计划会将大西洋舰队拖入无底深渊。其实,金上将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威胁,可是当时他要想阻止阿诺德已经太晚了。
  十九日,阿诺德就拿出了一套作战计划的框架,很明显,当时凭他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发动报复行动的,而他第一个找到的就是金上将。当金上将与阿诺德谈过之后,他的第一感觉就是,阿诺德利用了总统的报复心理,而且,这个计划实际上早就已经做好了,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放到桌面上来。
  金上将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的。会议进行到了十八日深夜,就算阿诺德不吃不睡,也不可能在不到十个小时后就拿出了一套大规模轰炸计划的框架性文件吧,要知道,就算有充足的准备,而且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理想,这类大规模轰炸行动的作战计划也至少需要几十名参谋忙上好几天的时间,然后还得花上几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数次总体检查,修改其中的问题,填补漏洞。也就是说,就算当时阿诺德将他的司令部的所有人都集中起来,也不可能在十个小时之内就拿出这套作战计划来。
  再结合当时美国陆军航空兵战略轰炸机部队的地位,以及阿诺德个人的一些重要因素,就不难发现这份计划中的功利成分了。
  阿诺德是美国将领中最坚定的“空中制胜论者”,是意大利将军杜黑,也就是首先提出“制空权”,以及“制空论”的那位奠定了现代空中战术理论基础的名人的忠实追随者。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阿诺德就从西点军校毕业,在当了数年兵之后,迷上了航空,并且亲自去跟莱特兄弟学习飞行,随后就成为了美国陆军最早的几名飞行员之一。可以从,从此时开始,阿诺德就成了坚定的航空者,并且一直在竭力推进美军航空兵的建设。一战结束后,当时还仅仅只是尉官的阿诺德就被调往美国陆军航空司令部任职,开始了他在美军高层内部的决策生涯。可以说,美国陆军航空兵后来的很多发展都与他有着直接关系。在此期间,阿诺德做得最多的是理论方面的研究,为完善美军航空兵的战术理论体系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当美国参战后,阿诺德首先出任了主管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随后出任陆军航空兵司令,到此时,阿诺德已经是陆军仅有的两名五星上将之一(当时艾森豪威尔等人还不是五星上将,而美国的五星上将与帝国的大将,以及元帅相当)。
  在成立空军的问题上,阿诺德是坚定的支持者,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他被称为现代美国空军的奠基人。可问题是,当时几乎其他所有人都反对,或者不赞成在战争期间成立空军,反对的理由在唐帝国军队内部也存在。另外,与唐帝国陆航相比,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战争中的表现差了很多,最值得“炫耀”的,仅是从25年到27年协助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以及欧洲大陆的德占区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轰炸,以及在太平洋战场上几次规模有限的轰炸行动。也就是说,美国陆航的表现,实际上也成为了当时反对者的一个重要理由。
  很明显,在此情况下,就算没有人反对,如果陆航没有更好的表现,那么成立空军的事情也将遥遥无期。随着战争的发展,局势对美国越来越不利了,留给阿诺德表现的机会也没有多少了。特别是在27年,美军在所有战场上都处于防御态势,而且战线迅速向美国本土逼近,曾经在欧洲战场上威极一时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甚至没有了多少用武之地。在此期间,阿诺德并没有闲下来,除了争取更多的经费购买更多的轰炸机,培训更多的飞行员之外,他还将陆航司令部的参谋都组织了起来,针对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可能爆发的战役提前制订好了上百套作战计划。也正是如此,当时阿诺德才能够那么快的拿出一套经过了修改的框架性作战计划。
  新奥尔良遭到轰炸,在别人看来,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可是在阿诺德看来,除了教训之外,这也是一个让更多的人重视战略轰炸,重视空中打击,重视航空兵的事情。美国总统的报复心理给阿诺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知道总统坚决要求发动报复行动之后,阿诺德认识到,他等待已久的机会已经到来了。结果,在向总统当面陈诉他的报复方式的时候,阿诺德有意的避开了一些重大问题,最终让总统采纳了他的建议。
  也就是说,阿诺德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建议中存在着太多的漏洞,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他没有能力立即进行反击,也就不可能满足总统的要求。也许,别人会因此而放弃,可阿诺德没有放弃这个机会。另外,阿诺德也没有回避问题,陆航要做好全面出击的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其他部队的配合,甚至需要调动大批的人力与物力。而在此之前,陆航是不可能在战场上有突出表现的。当时,阿诺德就有了清晰的想法,既然其他的部队也不可能完成总统部署的任务,那么他就要利用这一点,即用总统的命令去调动其他的部队,在陆航无法全面投入之前,先用别的部队来顶替陆航,为陆航争取到准备的时间。
  只要清楚陆航不可能立即发动大规模报复行动的人都可以看出,阿诺德在提出建议的时候,就已经把其他的部队给框了进去。相对而言,陆军地面部队,以及战术航空兵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毕竟不管是地面部队,还是战术航空兵,都无法对敌人后方的重要目标构成威胁。真正受到威胁的是海军,准确的说,是海军唯一的远程打击力量——大西洋舰队。这一层厉害关系并不复杂,可惜的是,当时金上将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舰队不会有什么麻烦,也就没有当即提出反对意见。结果,当金上将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总统已经下达了命令,阿诺德也找上了门来,此时要再去找总统提出反对意见的话,那么金上将就要做好离开美国海军部部长这个位置的准备工作,而且总统也几乎不可能采纳他的反对意见。更重要的是,阿诺德可以将无法发动报复行动的责任推卸到海军的身上,到时候,不管是金上将,还是斯普鲁恩斯都将更为被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