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735

  如同常荐新这个人一样,第三特混舰队的作战行动非常有规律,而且打击计划安排得有条不紊,整支舰队就如同一台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一样,炮击没有间断过,也没有什么高潮可言。从六月二十一日夜开始,到七月中旬,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第三特混舰队在悉尼港外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没有什么高潮可言,也没有什么低谷可言。整支舰队的行动没有给人什么惊喜,也没有什么意外。
  当然,第三特混舰队的战果是绝对不可小看的。先不看其摧毁了多少目标,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第三特混舰队一共进行了十二次补给,几乎每次补给都是在弹药消耗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才进行的。而第三特混舰队的数十艘战舰,一次性携带的弹药超过了12000吨,按照最低剩余四成弹药计算,每次补给的弹药达到了7200吨,而12次补给,第三特混舰队几乎向悉尼港投送了10万吨的炮弹!
  10万吨炮弹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400毫米口径的高爆弹重1100公斤左右,而155毫米口径的炮弹重量在40公斤左右。平均下来,一发炮弹的重量在80到100公斤之间,也就是说,10万吨炮弹,相当于100万发以上的炮弹。而悉尼的整个面积只有120平方公里,算是郊区的美军阵地,挨炮击的地区的面积不会超过5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平均每平方公里2000发炮弹。而一发155毫米炮弹的杀伤半径可以得到50米左右,也就是覆盖2500平方米的面积,2000发炮弹足以在一平方公里内反复覆盖5次了!
  当然这只是纯理论的计算,而在实战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毕竟有重点炮击地区,有次要打击地区。而在这二十多天的炮击中,第三特混舰队摧毁了清单上九成以上的军事目标,至少有上万栋房屋被炸毁,美军修建的数千座防御工事被炸成了废墟。虽然没有美军伤亡的确切数字,但是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在整个炮击期间,被炸死的美澳军人不会在一万人之下。另外,悉尼城的市民中,至少有数千人死于炮击!
  除了第三特混舰队之外,第五特混舰队的轰炸机,以及炮击编队也是一股重要的打击力量。与第二特混舰队,以及第一特混舰队不一样,第五特混舰队没有担负起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任务,而是在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的同时,重点轰炸悉尼周围的美军军事目标,首要目标就是悉尼南部的那几座美军机场。
  这些机场在登陆战役开始后的前三天内都被摧毁了,没有被炸掉的美军战机被迫转移到了更偏远的机场去。在夺取了制空权之后,第五特混舰队就开始全力轰炸悉尼周围的军事目标,包括美军的兵营,仓库,炮兵阵地,交通转运中心,道路桥梁,以及美军的指挥所。这些目标大部分都是第三特混舰队无法用火炮摧毁的,或者在舰炮的最大打击范围之外。虽然当时第五特混舰队只有两支航母战斗群,但是其轰炸机出动的强度并不比另外两支航母特混舰队差多少。
  在20多天的作战行动中,第五特混舰队一共进行了八次补给。“湖”级航母可以携带1200吨炸弹,几乎每次都是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弹之后才进行补给的。也就是说,两艘航母一共投掷了超过2万吨的炸弹。另外,第五特混舰队的炮击编队也在此期间向悉尼发射了至少2万吨的炮弹。
  从第五特混舰队的作战记录来看,当时,第五特混舰队平均每天出动450架次左右的轰炸机,每架次的轰炸机可以投掷500公斤到1000公斤的炸弹。在20多天的作战行动中,第五特混舰队就出动了上万架次的轰炸机,一共损失了84架战机,损失率不到百分之一,这比之前的预计少得多。而阵亡的飞行员只有42人,大部分迫降与跳伞的飞行员都被营救了回来。另外,还有十几名飞行员被陆战队给救了回来。
  也正是通过这二十多天的战斗,第五特混舰队的航空兵得到了锻炼,至少在对地轰炸方面,第五特混舰队的战斗力已经不被人置疑了。也许在总体战斗力方面,第五特混舰队还远比不上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甚至比第二特混舰队也有很大一截差距。可是,这样的实战锻炼机会是最为宝贵的,而姜仲民也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他让三个航空大队的飞行员轮番上阵,另外还加强了航空勤务人员的编制,这样不但保证了飞行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还保证了轰炸机的出动效率。
  为了减少部队协同作战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缩短战役准备时间。颜国忠在给这几支舰队安排任务的时候,仍然按照之前的相互搭档关系进行的。
  第三特混舰队仍然主要负责压制近海目标,同时在陆战队攻打港口的时候,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第五特混舰队负责远程遮断,主要轰炸由外围向城区与港区收缩的美军部队。第一特混舰队为陆军参战部队提供航空支援,第二特混舰队则负责为陆战队提供航空支援。另外,已经在维拉港完成了休整与维修工作的战区舰队将负责协助第五特混舰队,执行纵深遮断任务。
  这些舰队在七月十三日与十四日两天内,陆续返回了豪勋爵岛,在那边获得了弹药与燃料补给,并且让官兵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然后在七月十五日之前陆续返回了战场。不过,作战行动并没有在七月十五日开始,主要是因为古迅雷的地面部队没有能够及时部署到位,颜国忠不得不将攻打悉尼的战役发动时间推迟到了七月十八日。
  相对而言,第一特混舰队的任务是比较轻松的。在接到了新的命令之后,谈仁皓就把炮击编队派到了第二特混舰队去,让其配合第二特混舰队作战,毕竟在支援陆军部队的时候,炮击编队发挥不了作用,而第二特混舰队更需要一支单独的炮击编队。另外,谈仁皓也不想让郝东觉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怎么说,第五特混舰队都有单独的炮击编队,就只有第二特混舰队没有单独的炮击编队!
  任务清单在七月十七日上午送到了舰队来,谈仁皓立即让郑冠华按照目标的重要程度设计好了轰炸计划。当天,他也与古迅雷取得了联系,让古迅雷为舰队提供一份更详细的轰炸清单,这样,舰队才知道哪些目标需要重点轰炸,那些目标可以稍微放一下。
  相关的部署与安排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天下午,舰载航空兵部队还进行了两次训练,主要就是让新补充到舰队来的飞行员熟悉战场环境,安士乐与杨勤凯两人还带着这些新手飞到了悉尼港上空,直接用美军的军事目标做训练对象。结果,当天晚上,常荐新就发来了电报,抗议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机扰乱了他的炮击计划。谈仁皓也只能苦笑了之,他可不想因此而去责备安士乐与杨勤凯,而且幸好这次不是让秋耿波去训练新手,不然的话,恐怕常荐新就要直接登门问罪了。
  打了二十多天,谈仁皓的一个总体感觉就是:疲惫。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疲惫,整个舰队的官兵都感到极为疲惫。虽然在战斗的后期,轰炸机的出动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二十多天里,没有人敢轻松下来。特别是那些偶尔会出现在舰队附近的美军重型轰炸机,更是让人感到非常的恼火。
  这些重型轰炸机对舰队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也从来没有一艘战舰受到过威胁,反而有几十架重型轰炸机被战斗机击落。可问题是,总不能视之不见吧。怎么说,这些轰炸机上都挂着炸弹,而舰队里每次拉响防空警报的时候,官兵们的神经都会高度紧张起来,这更容易让人疲惫!
  谈仁皓也抱怨过,毕竟在他看来,第一特混舰队早就可以离开战场了,可抱怨归抱怨,他心里很清楚,古迅雷需要第一特混舰队轰炸机的支持,而这正是第一特混舰队留下来的理由,可问题是,第四特混舰队还能在中太平洋上坚持多久?
第三十五节
胜利
  战役在七月十八日准时打响,首先向美军发难的是第三特混舰队的那些主力战舰,当400毫米的巨弹在美军阵地上炸响的时候,进攻悉尼的战鼓也擂响了。
  秋耿波机群与杨勤凯机群几乎是同时出动的,两支轰炸机群在飞过悉尼上空的时候,飞行员都忍不住想把炸弹投下去,可他们都知道,轰炸机上携带的炸弹是给另外一批美军准备的,而他们的任务是去支援陆军的作战部队,而悉尼港区与城区内的目标是属于第二特混舰队,张鼐鼎,杨士洪,高峻寒等人的轰炸目标。
  舰队里,谈仁皓与郑冠华在努力的协调各部队的行动,比起前线的飞行员来讲,他们的压力一点都不小。
  在章志涛退居二线,去训练新手之后,第一特混舰队只有两名领队轰炸机飞行员,即秋耿波与杨勤凯。而谈仁皓也习惯将轰炸机分成两批使用,而且没有像别的舰队那样,以航母战斗群为基本航空单位,而是统一使用三个航母战斗群的轰炸机。因此,长久以来,第一特混舰队只有两个轰炸机大队长,而没有设置第三个。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谈仁皓也只设置了两个战斗机大队长,而没有设置第三个。这些,都是与他本人的战术指挥方式息息相关的。可在这二十多天的战斗中,因为战况的实际需要,谈仁皓不得不提拔了一个新的轰炸机大队长,以及一名战斗机大队长。
  新上任的轰炸机大队长叫木桃,祖籍甘肃,虽然是汉人,但是却有少数民族血统,这从其姓氏中也能看得出来。而木桃已经在第一特混舰队服役了四年,从一名普通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中队长。也许,在能力方面,他还无法与秋耿波,杨勤凯两人相提并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与他搭档的是他的亲弟弟木李。
  木桃与木李是孪生兄弟,木桃早出生一个小时,所以是哥哥,而且两人长得非常相似,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还根本分不出谁是兄,谁是弟。原本,谈仁皓想拆散两人,毕竟两个兄弟在一架轰炸机上,如果出了问题,那两人都完蛋了,而就谈仁皓所知,木桃与木李没有别的兄弟了,如果他们两人出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那木家不就绝后了吗?而帝国有相关的法令,即使是在战争期间,任何一个家庭都有权留下一个子嗣,而且这条法令在几百年前就已经确立了下来。可结果,谈仁皓没有能够拆开这对孪生兄弟,因为木桃与木李已经搭档了好几年,而且两人好像有心灵感应一样,配合得相当的默契,不然也不肯能成为优秀机组了。
  新提拔的战斗机飞行员叫朱小火,与木桃木李兄弟不一样,朱小火在第一特混舰队的服役时间不到两年,在高手云集的第一特混舰队,他基本上算得上是个“新嫩”了。可他却是第一特混舰队的三号空战王牌,战绩只在安士乐与姚伯岩之下,现在已经有32个击落记录了。另外,舰队在换装“金鹰”式战斗机的时候,安士乐与姚伯岩都在训练新手,朱小火第一个驾驶新式战斗机完成了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的训练工作,并且总结出了新式战斗机的低空低速特性,为别的飞行员完成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也正是因此,谈仁皓把他提拔为了新的战斗机大队长,并且与木桃木李兄弟搭档,组成了一支新的航空打击部队。
  也就是说,现在第一特混舰队可以出动三支轰炸机群,虽然每支轰炸机群的规模小了不少,但是却能够同时执行三个不同的轰炸任务,这也算是一点进步吧。当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谈仁皓还是比较信任秋耿波与杨勤凯这两个老手的。而在按照支援任务的时候,他就让秋耿波与杨勤凯去打头阵,而木桃的机群,则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单独出动,平常都是直接被编入了另外两个机群,这也体现出了谈仁皓在使用航空部队时的灵活性。
  舰队的作战行动是由雷少卿统一调配的,当然,具体的作战任务仍然由舰队司令官安排,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雷少卿只负责向各舰队通报其他舰队的作战情况,并且组织部署在豪勋爵岛上的机群,为舰队补充作战飞机,以及联系前线的作战部队营救落水飞行员等不涉及到舰队具体作战行动的事情。
  每过半个小时,雷少卿就会将各舰队的情况汇总一次,然后发到舰队司令官的手里,这样,每个特混舰队司令官都能够清楚其他的舰队在哪里,在干什么,以及有没有需要其他舰队支援的要求。
  谈仁皓每过半个小时就会调整一下舰队的航线,并且根据新的情况对轰炸行动做出新的部署。当然,修正作战计划的主要依据不是其他舰队的作战行动,而是前线轰炸机群发回的报告,主要涉及的问题就是,有哪些目标已经被彻底摧毁,有哪些目标需要补充轰炸,有没有出现移动目标,有没有遭到美军战斗机的拦截等等。
  战斗考验的不是飞行员的能力,在没有多少空中威胁的情况下,对地轰炸的难度比对海轰炸低得多,很多飞行员在习惯了轰炸海面上的战舰后,反而不怎么习惯轰炸地面上的固定目标。另外,轰炸机的出动强度也不是很大,大部分飞行员在白天只需要飞三次,每次的飞行与作战时间在两个小时之内,只有少部分飞行员需要出动四次,即使是这样,也最多八个小时的作战时间,而这要比以往的大部分作战行动都要轻松得多了。真正考验的是舰队的指挥系统,以及舰队指挥官,特别是航空作战的指挥官的能力。
  这也是谈仁皓在这二十多天的对地支援中的一个重要感受。比起与敌人的舰队进行决战,以及以往的岛屿登陆作战来讲,在面对大陆的对地支援作战行动中,舰队的指挥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最为严重的。而且,作战方式也完全不一样。在对地支援作战中,最重要的不是把握战机,因为这个战机不是由舰队来掌握的,而是由地面部队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轰炸机到达的及时性,以及对战局的总体把握。
  这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谈仁皓之前对地面作战并不熟悉,而且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及时的为距离舰队数百公里外的地面部队提供航空支援。结果,他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熟悉陆军的战术,同时利用这二十多天的实战经验摸索出了几条规律。如果要想为地面部队提供及时的航空支援的话,那么就首先得了解地面部队的作战意图,以及地面部队指挥官的作战计划。然后还得清楚战役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在此判断的基础上,尽量合理的安排轰炸机,特别是轰炸机出发的时间,这样,轰炸机群才能在最重要的时候到达最重要的战场,投下最重要的炸弹,赢得最重要的胜利。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发生在阿米代尔,塔姆沃斯,以及纳拉布赖的几场战斗中,都暴露出了舰载轰炸机没有准时到达,结果耽搁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甚至差点导致战斗失败的严重问题。虽然当时古迅雷安排了联络军官在第一特混舰队,而且古迅雷并没有指责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机来晚了,但是谈仁皓很清楚,几个联络军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古迅雷没有直接指责,并不表示舰队就已经做到最好了。
  也正是如此,在古迅雷的地面部队停下来,地面部队休整期间,谈仁皓数次找到了古迅雷,与古迅雷探讨了舰载航空兵与地面部队配合作战的诀窍,也同时征求了古迅雷的一些意见,向古迅雷学习了地面作战的一些基本战术问题。这也是谈仁皓主管能动性的一面,是他比其他的舰队司令官优秀的一面。也许,其他的舰队司令官会回避这些问题,可谈仁皓不会,他知道自己的缺陷,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缺陷,并且会努力的弥补自己的缺陷。
  而谈仁皓积极学习地面战术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随着战争逐渐走向胜利,今后爆发大规模海战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而舰队的主要职责将逐渐从对海作战转移到支援地面部队上来。因此,舰队司令官必须要清楚地面作战的基本战术,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配合地面部队行动。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27年初开设了一期高级军官与前线将领的陆战培训班,还专门请了几个陆军的将领来指导海军将领学习陆军的基本战术,而这一切,都是为最后进攻美洲大陆在做准备!可以说,谈仁皓还真有点先知先觉。
  在得到了强大的航空支援之后,地面部队的进攻速度并不慢,虽然舰队的出动强度一直没有提起来,但是美军的防线仍然在迅速的崩溃。特别是20日,战略打击部队的轰炸机进驻前线机场之后,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提高了不少。
  18日当天,古迅雷的装甲部队就突击到了卡通巴附近,并且在当天晚上推进到了温莎镇外面。美军仍然在顽强抵抗,古迅雷不得不让部队停了下来,准备等到天亮之后,在轰炸机的掩护下继续推进。而陆战队也在当天推进到了特里希尔斯,距离悉尼港区不到40公里了,颜国忠在这个时候启动了直接登陆港区的作战计划,准备将两个陆战师直接投送过去,先占领港区,然后再与美军争夺悉尼城区。
  到20日的时候,陆军已经合围了悉尼的美澳联军,而陆战队在攻占了特里希尔斯之后,开始在港区北面部署炮兵阵地,同时登陆舰队也赶了过来。当时颜国忠是很有信心直接在港区登陆的,可很多问题他没有想到。
  21日,第三特混舰队的几艘驱逐舰在试探着进入港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美军在悉尼港的出入口部署了大量的水雷,而这必然会威胁到进出的舰船。结果,颜国忠不得不立即取消了登陆作战计划,并且从新选择登陆地点。从这天开始,战略打击部队的重型轰炸机集中轰炸了悉尼的城区与港区,每天都会在悉尼投下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炸弹。而且从24日开始,还动用了燃烧弹,其破坏威力远不是其他的任何轰炸机,乃至火炮所能够比拟的。
  到23日的时候,古迅雷已经将美澳联军压缩到了悉尼城区的外围,还出动兵力扫荡了悉尼西南的卡姆登,其侦察部队甚至一路到达了伍伦贡。颜国忠也在这天确定了新的进攻方案,陆战队在港区东面上岸,而古迅雷则安排一支快速突击部队与登陆部队会师,尽快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这实际上是增加了陆军的压力,而古迅雷也没有反对颜国忠的计划,毕竟颜国忠才是总司令。
  24日,在第一骑兵师在悉尼南部向东突击的时候,袁野指挥的两个陆战师在悉尼港的东南面海滩上岸了。虽然美澳联军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但是到当天晚上,第一骑兵师在预定的时间内杀到的时候,美澳联军不得不放弃了海滩阵地,开始向港区退缩了。
  至此,悉尼已经成了一座“死城”。到29日的时候,陆军已经攻入了西城区,美澳联军也退入了到了城区内。陆战队在当日晚一点的时候攻入了港区,因为要尽量保护港口的基础设施,所以陆战队的推进速度不是很快,而美澳联军也在坚持防御,而且在撤退的时候没有忘记炸掉港口内的重要基础设施。
  八月二日,悉尼城区全部被占领,次日,港区全部被占领,而扫荡残余美澳联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八月八日。不过,在八月三日的时候,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就已经撤出了战斗。
  攻打澳洲大陆的第一阶段作战行动,即登陆作战行动在八月八日这天宣告结束了,这比预期的缩短了近20天的时间!
第十八卷
后起之秀
第一节
勤奋的天才
  谁是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最优秀的舰队司令官?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争议性,没有人能够取代谈仁皓的位置。可战后众多战史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些人的意见惊人的一致,即谈仁皓不能仅仅只算为“舰队司令官”,在很大的程度上,谈仁皓担负的责任远比舰队司令官大得多。除了谈仁皓之外,最优秀的舰队司令官不是雷少卿,常荐新,乃至姜仲民这类“科班”出身的海军将领,而是另外两个旁门出身的海军将领,这两人就是郝东觉与黄晓天。
  相对而言,因为郝东觉与谈仁皓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他是谈仁皓的妹夫,与谈仁皓合作了好几年,大部分关键性战役是由他们两人指挥的,另外,郝东觉出任舰队司令官的时间较晚等等因素,虽然郝东觉在指挥航空作战方面独一无二的能力是得到了公认的,但是在战后,他作为帝国海军舰队司令官的名头却并不是很响亮。任何人在提起郝东觉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帮助他成功的谈仁皓。同样的,任何人在提起谈仁皓的时候,总不会忘记那个协助他获得了多次重大胜利的郝东觉。换句话说,郝东觉一直存在于谈仁皓的阴影之下,几乎就没有摆脱过谈仁皓对他的影响。
  虽然黄晓天也同为第一特混舰队出身,而且是从基层做起的,先后跟随谈仁皓与雷少卿两名舰队司令官作战,但是从各个方面来讲,黄晓天的独立性都是相当大的。从当初聂人凤破格提拔他为舰队司令官,到最后扬名四海,黄晓天几乎都是一个人在单独作战。也就是说,黄晓天并没有受到谈仁皓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第四特混舰队几乎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而这支舰队能够成为帝国二号航母特混舰队,功劳可以全都计算在黄晓天的头上。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他比郝东觉更有价值的地方。
  战后对黄晓天的评价中,用得最多的有两个字眼,一个是“天才”,另外一个就是“勤奋”。这两点是分不开的,黄晓天有成为舰队司令官的天赋,相对于郝东觉来说,他的能力更为全面,在精通航空作战的同时,黄晓天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熟悉航海作业,另外在处理众多的舰队事务方面,他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而他的勤奋更是难以忽略的,从当初组建第四特混舰队,到数年间孜孜不倦的为舰队服务,在战场上奋战,这些都是勤奋的表现。最值得一提的是,黄晓天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搭档,姜仲民只是一个临时客串的搭档而已,在绝大部分的时候,黄晓天就是第四特混舰队的灵魂任务,而且是第四特混舰队唯一的指挥官,舰队参谋长在很大部分时候,仅仅只是“参谋之长”而已。
  当然,在黄晓天众多的评价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他的航空指挥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黄晓天在指挥舰队航空作战方面的能力绝不在郝东觉之下。两人都是航空兵出身,而且都在航空作战参谋的位置上干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也是他们与其他的舰队司令官不一样的地方。可最值得肯定的,也是让黄晓天能够“鹤立鸡群”的能力却是他对战局的准确判断与掌握,而这一点,纵观整个大战期间,恐怕也只有谈仁皓在其之上了。
  黄晓天第一次表现出准确的战场判断能力是在“珊瑚海大海战”中。在这场战斗中,第四特混舰队准确的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而且从始至终,黄晓天都准确的理解了谈仁皓的战役意图,以及战役实施方法与步骤,并且准确的出现在了最正确的位置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战役后期,第四特混舰队还“超额”完成了作战任务,在歼灭第31特混舰队的时候立下了重要功劳。
  当时,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的配合完全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了,两支舰队的司令官在战役初期的联系是相当少的,但两人都明确的理解了对方的意图,并且采取了极为正确的战术安排,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次战役胜利是谈仁皓指挥的结果,大部分功劳应该归于谈仁皓,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没有第四特混舰队的配合的话,第一特混舰队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甚至会被敌人彻底击败。因此,黄晓天的功劳也不可磨灭,即使他扮演的是一个配角,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几乎更主角平起平坐的配角了。
  与之前第二特混舰队驻守中太平洋战场一样,在大部分时候,第四特混舰队都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专用”舰队。而在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前期与中期,美国海军的反击几乎都集中在了中太平洋方向上,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实施的反击次数是相当有限的。因此,除了“珊瑚海大海战”之外,第四特混舰队的大部分作战任务都是对地支援,支持陆战队攻占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比起波澜壮阔的海战来讲,“对地支援”显得很平常,也很普通,这并不是获取战功的战斗,只是默默奉献的战斗。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大一部分时间内,第四特混舰队都没有太醒目的表演,只是在战场上做着应有的一分贡献而已。
  可以说,在当时众多的舰队司令官中,黄晓天是最没有根基,最没有资本,也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不说别的,仅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黄晓天就远远比不上其他几个舰队司令官。谈仁皓,姜仲民,常荐新,雷少卿等人都是聂人凤的嫡系弟子,是聂人凤重点栽培的对象,郝东觉也是谈仁皓的妹夫,是常荐新,雷少卿的铁哥们,而且上面还有廖汉翔,伍掀昱等众多将领的扶持,另外罗云冲等旁派年轻海军将领也是他的哥们。相对而言,黄晓天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谈仁皓,雷少卿,常荐新,郝东觉这批第一特混舰队出身的年轻将领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黄晓天出任第四特混舰队司令官的时候,也许第四特混舰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换了别人的话,恐怕早就消沉了下去。帝国海军的内部斗争也算得上是一种严格的考验吧,如果连内部斗争都无法应付的话,那还怎么到前线战场上去战胜敌人呢?黄晓天没有消沉,也许从成为舰队司令官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认识到,第四特混舰队只是一块鸡肋,可他并没有放弃,也没有消极应付,而是在积极的挑战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战胜所有的敌人,这不仅仅包括战场上的敌人,还有战场外面,帝国海军那套老朽的体制。而这时候,黄晓天需要的不仅仅是其出众的才华,更多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坚持,是勤奋,是孜孜不倦的努力,是比别人更多的付出,而这就是黄晓天受到众多好评的另外一点,他的勤奋!
  从第四特混舰队成立开始,这支舰队的位置就很尴尬。当初,聂人凤决定成立第四特混舰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西南太平洋战区提供一支常驻性舰队,而且随着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进攻开始后,肯定需要有三支以上的航母特混舰队在战场上活动。这一点,从当时的舰队部署上就能看得出来,第二特混舰队常驻太平洋战区,第四特混舰队常驻西南太平洋战区,而第一特混舰队则是机动舰队,随时支援两大战区。而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第四特混舰队就一直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而且一直在为陆战队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多的锤炼下来,第四特混舰队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在第二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第五特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第一特混舰队奔赴印度洋的时候,仅仅只有第四特混舰队在太平洋上支撑着战局。更重要的是,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第四特混舰队诞生了一大批的优秀官兵,其老兵所占的比例甚至在第一特混舰队之上。特别是在所有的航母特混舰队都恢复到了三航母编制时,第四特混舰队的人员素质优势就非常的明显了。
  当时,第一特混舰队航空兵的老兵比例在七成左右,而第四特混舰队达到了七成五。另外,当时海航四支舰载航空兵大队中的前五十名空战王牌中,有十八人在第四特混舰队,这个数字仅仅只比第一特混舰队少两人,比第二特混舰队还多了三人。前一百名轰炸王牌中,第四特混舰队有三十二人,仅比第一特混舰队少一人,比第二特混舰队多了七人。舰队官兵方面,第一特混舰队的老兵比例只有六成五,而第四特混舰队超过了七成。可以说,除了在最优秀的飞行员方面比第一特混舰队略少一点之外,第四特混舰队的人员素质肯定在第一特混舰队之上!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第四特混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都是老兵,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第四特混舰队组建的时候就跟随黄晓天的。相反,在其他的几支舰队中,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第一特混舰队的参谋来来回回已经换了好几遍了,不说别的,现在谈仁皓与郑冠华的配合都不怎么到位呢。第二特混舰队就更不用说了,虽然郝东觉与魏东北两人合作了好几年,可两人手下的参谋却不怎么样。第五特混舰队的情况更为糟糕,姜仲民手下就没有几个出色的参谋。舰队司令部是整个舰队的大脑,而舰队司令官能否顺畅的指挥舰队作战,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看舰队司令部参谋军官传达命令的速度,以及在作战时,能否准确的,及时的调整舰队的行动。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衡量一支舰队战斗力的标准,就是看该舰队是否有一支足够优秀的参谋队伍。
  除了人员方面的优势之外,第四特混舰队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第四特混舰队的战舰完好率也是当时几支舰队中最好的。在第二特混舰队到达西南太平洋战区之后,第四特混舰队获得了一次长期休整的机会,当时大部分的战舰就获得了保养与维修。随后,在接受第三支航母战斗群的时候,第四特混舰队又获得了一次短暂的休整机会,并且在此时更换了一批新式战舰,那几艘“瑞兽”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就是这个时候编入了第四特混舰队的。当然,战舰的完好率也与舰队的官兵素质有着直接关系,一支高素质的官兵队伍往往能够使战舰长期保持着良好的战斗力,而一支新兵队伍,则会使战舰过度磨损,缩短保养的间隔时间。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第四特混舰队的战斗力就算比第一特混舰队还差了那么一点,却远超过了其他的特混舰队。这是黄晓天手里的最主要的优势,而且也是他敢于做出保证,单独对抗美军第五舰队的重要因素。
  在另外四支特混舰队齐聚西南太平洋,支持地面部队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黄晓天单独守卫着中太平洋上的防线。当时,他没有考虑过战后所获得的评价,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在海军中的位置,第四特混舰队在海军中的位置,而他唯一能想的,也是他唯一应该想的,那就是怎么去对付第五舰队,怎么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这不是黄晓天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整个第四特混舰队,近三万名官兵的共同任务,同样的,在别人眼里,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可同时,很多人也没有想到,这将是一个让黄晓天威名远扬的任务,一个最终成就帝国海军“头号”舰队司令官的任务。
第二节
外刚内勇
  黄晓天与廖汉翔一起返回了关岛,第四特混舰队则在两人返回的前一天回到了阿普拉港。廖汉翔没有立即让黄晓天率领舰队出发,而是决定先等一等。当时,进攻澳洲大陆的登陆作战行动还没有开始,而且美军的动向也很不明朗,所以两人都决定先观望一下局势,确定了局势的发展之后,这才做出新的决定。
  廖汉翔一直很注意黄晓天的心态,说白了,廖汉翔对海军司令部的安排也有些不满。在舟山的时候,他就与女婿谈仁皓交谈过几次,而且还暗示谈仁皓,应该让第一特混舰队到中太平洋战场上来,与第四特混舰队合作对付美军第五舰队。或者是第一特混舰队来顶替第四特混舰队,毕竟谈仁皓对斯普鲁恩斯了解得更透彻一些,而且第一特混舰队的战斗力也相对要强悍一点。可在廖汉翔知道了聂人凤安排第一特混舰队去西南太平洋战场的用意之后,就知道他的建议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所以干脆就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在会议上提出来,而是接受了海军司令部的安排。
  对于黄晓天的能力,廖汉翔还是有所了解的。虽然在此之前,廖汉翔没有与黄晓天合作过,甚至没有听女婿怎么提起过这个年轻的舰队司令官,但是在第一特混舰队返回太平洋战场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廖汉翔与黄晓天算是合作过了,而廖汉翔也很清楚黄晓天是一个有能力,而且很聪明的舰队司令官。在很多时候,廖汉翔也暗自拿谈仁皓与黄晓天做对比,而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黄晓天在很多方面都很像谈仁皓,而两人最为显著的共同点是,意志顽强,而且敢作敢为!
  作为舰队司令官,廖汉翔所看到的,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与黄晓天并不一样,因此他没有去关心第四特混舰队该怎么与美军第五舰队对抗,而更为关心黄晓天的状况。摆明了,这次第四特混舰队是“可以牺牲”的一部分,不管是谁担任第四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心里肯定不好受。廖汉翔也是奋斗了几十年才坐到现在的位置上的,而且他也经历过很多的坎坷与磨难,很清楚在逆境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这也正是他最为担心的地方。因此,在回到了关岛之后,廖汉翔几乎每天都会与黄晓天见上一面,有的时候是商量正事,有的时候则是找借口与黄晓天聊天,反正,在廖汉翔看来,第四特混舰队要想守住中太平洋的防线,那么黄晓天的状态就至关重要!
  “这是我们才收到的消息。”廖汉翔将几份文件给了黄晓天。这天他是没事在找事做,这些文件的副本早就送到了第四特混舰队去了。“第五舰队在前几天出海训练了一段时间,听说是由斯普鲁恩斯亲自指挥舰队是训练工作的,但在前天返回了珍珠港,没有要西进的意图。你觉得现在斯普鲁恩斯到底想干什么?”
  黄晓天装着翻看文件,他也知道廖汉翔这段时间每天都找他聊上一会的用意。本来,黄晓天想直接告诉廖汉翔,他并没有什么不满,而且把心思都花到了即将开始的作战行动上,可他最后还是没有直接说出来,毕竟廖汉翔是战区司令官,是谈仁皓的岳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将领,而且也是黄晓天的长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