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78

  作为大型远洋驱逐舰,江浙级的设计目的是为远洋船队护航,因为拥有媲美快速巡洋舰的火力,以及超过其他驱逐舰的适航能力。问题是,战争中,江浙级多被派去为主力舰护航,并且参加舰队决战。因此,在其短暂的服役生涯中,江浙级的损失相当惨重,先后有二十二艘战沉!剩余的二十六艘一直在帝国海军服役,并且陆续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山东级(蓬莱级):
  随着乙级、丙级与丁级驱逐舰在战争中大量损失,加上建造主力舰耗费了大量资源,帝国海军无力大规模建造江浙级这类大型远洋驱逐舰,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一种排水量稍小,价格低廉,能够大批量建造的舰队驱逐舰。武汉造船厂就在江浙级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设计,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并且在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开工建造。原本计划建造一百四十四艘,完全取代甲级与乙级驱逐舰,并且弥补损失的其他驱逐舰。只是开工时已近临近战争结束,所以最终只建成了二十四艘,其中八艘还在战后完工。其中:
  武汉造船厂:“蓬莱”号(五十年),“福山”号(五十一年),“栖霞”号(五十一年)。
  南京造船厂:“文登”号(五十年),“乳山”号(五十一年),“牟平”号(五十一年)。
  马尾造船厂:“莱阳”号(五十年),“莱州”号(五十一年),“平度”号(五十一年)。
  秦皇岛造船厂:“胶州”号(五十年),“城阳”号(五十一年),“黄岛”号(五十一年)。
  营口造船厂:“寒亭”号(五十年),“安丘”号(五十一年),“诸城”号(五十一年)。
  厦门造船厂:“五莲”号(五十年),“胶南”号(五十一年),“抚远”号(五十一年)。
  汕尾造船厂:“荣成”号(五十年),“莱西”号(五十一年),“崂山”号(五十一年)。
  香港造船厂:“昌邑”号(五十年),“寿光”号(五十一年),“昌乐”号(五十一年)。
  因为服役时,大规模海战基本上已经结束,所以山东级驱逐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引人瞩目的表现。另外,因为该级驱逐舰存在设计上的问题,所以在战后陆续退役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海军急需护航战舰,该级二十四艘驱逐舰又陆续解封,并且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波级(春波级):
  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设计的第一级驱逐舰。因为当时帝国海军最需要的不是驱逐舰,而是维持数量庞大的舰艇规模,并且为主力舰升级换代,所以该级驱逐舰的设计工作直到明历五百五十九年(公元1927年)才完成。最终,帝国海军分两批订购了十二艘。其中:
  武汉造船厂:“春波”号(六十一年),“雪波”号(六十二年),“潮波”号(六十三年)。
  南京造船厂:“夏波”号(六十一年),“雨波”号(六十二年),“汐波”号(六十三年)。
  马尾造船厂:“秋波”号(六十一年),“雾波”号(六十二年),“海波”号(六十三年)。
  秦皇岛造船厂:“冬波”号(六十一年),“雷波”号(六十二年),“浪波”号(六十三年)。
  作为条约期间的驱逐舰,波级带有明显的条约特征,即排水量大,火力强,鱼雷攻击能力强,适航性优秀,能够伴随舰队进行远航作战,甚至能够顶替轻巡洋舰,执行部分舰队作战任务。结果,波级驱逐舰的造价居高不下,导致帝国海军只订购了十二艘。显然,对战后的帝国海军来说,这中“高大全”的驱逐舰是难以消受的。
  潮级(春潮级):
  因为受到条约限制,各国均无法建造太多的主力舰,连巡洋舰都只能按照条约规定建造。所以,当时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通过提高辅助舰艇的战斗力来提高舰队的战斗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被认为是对主力舰最有威胁的攻击,因此各国在驱逐舰上的投入都急剧增加,并且纷纷提出了建造大型驱逐舰的设想。同时,指挥驱逐舰编队作战,成为了另外一个重点。潮级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诞生的,这也是帝国海军唯一一级带有“驱逐领舰”性质的驱逐舰。总共仅建造了四艘。其中:
  武汉造船厂:“春潮”号(六十三年)。
  南京造船厂:“夏潮”号(六十三年)。
  马尾造船厂:“秋潮”号(六十四年)。
  秦皇岛造船厂:“冬潮”号(六十四年)。
  因为驱逐领舰与轻巡洋舰存在过大的任务重叠,而且造价并不比轻巡洋舰多多少,其任务适应能力反而不如轻巡洋舰。所以帝国海军在匆匆完成了四艘潮级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之后,放弃了建造驱逐领舰的想法,之后由轻巡洋舰担任驱逐舰编队的旗舰。
  风级(东风级):
  帝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设计最为成功的一级驱逐舰。也是“标准驱逐舰”的第一级。按照帝国海军的思量,今后的驱逐舰将尽量采用相同的舰体,只是根据任务不同,以及技术进步,采用不同的配备,从而适应不同的战术要求。明历五百六十六年(公元1934年),设计完成之后,帝国海军首先拨款建造了十二艘。随后,又追加了十二艘的订单。七十一年,随着战争威胁迫近,帝国海军再度追加订购了二十四艘。整个风级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并且成为了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最主要的驱逐舰。其中:
  武汉造船厂:“东风”号(六十七年),“陆风”号(六十八年),“海风”号(六十九年),“雷风”号(七十年),“潮风”号(七十一年),“炎风”号(七十一年),“和风”号(七十二年),“寒风”号(七十二年)。
  南京造船厂:“西风”号(六十七年),“信风”号(六十八年),“洋风”号(六十九年),“电风”号(七十年),“汐风”号(七十一年),“雾风”号(七十一年),“雨风”号(七十二年),“雪风”号(七十二年)。
  马尾造船厂:“南风”号(六十七年),“狂风”号(六十八年),“旋风”号(六十九年),“江风”号(七十年),“湖风”号(七十一年),“飓风”号(七十一年),“暴风”号(七十二年),“岛风”号(七十二年)。
  秦皇岛造船厂:“北风”号(六十七年),“龙卷风”号(六十八年),“台风”号(六十九年),“河风”号(七十年),“山风”号(七十一年),“西北风”号(七十一年),“北极风”号(七十二年),“西南风”号(七十二年)。
  营口造船厂:“春风”号(七十年),“夏风”号(七十一年),“东北风”号(七十一年),“东南风”号(七十二年),“冰风”号(七十二年)。
  厦门造船厂:“秋风”号(七十年),“冬风”号(七十一年),“沙风”号(七十一年),“刀风”号(七十二年),“火风”号(七十二年)。
  汕尾造船厂:“凉风”号(七十一年),“追风”号(七十一年),“疾风”号(七十二年)。
  香港造船厂:“驰风”号(七十一年),“迅风”号(七十一年),“闪风”号(七十二年)。
  风级驱逐舰是现代通用驱逐舰的鼻祖,而且在设计中确立了大量造舰标准,并且采用了标准化建造工艺。因此,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风级驱逐舰的变型非常多,应用也非常广泛。从此驱逐舰成为了真正的“海上多面手”。
  与炮利甲坚的战列舰,与纵横驰骋的巡洋舰相比,驱逐舰往往被认为是辅助战舰,并不属于大型战舰。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事实证明,驱逐舰不但在海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能够完成很多战列舰与巡洋舰无法完成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海军前后建造了上千艘驱逐舰,总共有三百多艘驱逐舰在战斗中沉没,或者被毁。可以说,驱逐舰的损失率远远超过了战列舰与巡洋舰。同样,也正是驱逐舰,以及驱逐舰上的帝国海军官兵浴血奋战,才让帝国海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且推动帝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正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战后驱逐舰逐渐成为了各国海军的主力。
  可以说,在某些特定战场上,不会出现战列舰与巡洋舰的身影,但是在任何一个海战战场上都少不了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是驱逐舰迈向辉煌顶点的第一步!
无畏绝唱——五岳级战列舰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为:恒山号,泰山号,华山号,嵩山号。
  ……
  如果按照主炮的口径来区分无畏舰与战列舰的话,五岳级就是帝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无畏舰。
  早在湖丙级,即兴凯湖级战列舰开工建造之前,帝国海军就提出用更大口径的主炮替换之前的三百毫米口径主炮,从而比对手拥有更强大的火力。为此江南造船厂在湖丙级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舰体。只是,到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的时候,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开发工作仍然没能完成。
  当时,帝国海军的要求是: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速度不低于湖丙级,十节时的续航力不低于五千海里,防护能力不低于湖丙级,副炮口径不低于一百五十毫米,且数量不少于十六门,水下装甲能承抵挡二百公斤炸药的爆炸,排水量不能超过湖丙级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五,且造价不得超过湖丙级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毫无疑问,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有任何一家造船厂能够建造出让海军满意的战列舰。
  因为海军早就提出了要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考虑到今后安装更大口径的舰炮,放弃了湖丙级的火炮配制方式,首次提出了安装三联装三百毫米炮塔,这样在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研制成功之后,可以将其更换成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炮塔。
  舰体设计方面,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设计时间,五岳级大量采用了湖丙级的技术。
  如同帝国海军的前几级战列舰一样,五岳级的设计思想非常明确,重火力与防护,适当降低对速度的要求。因此,在放大了舰体宽度之后,五岳级成为了帝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四轴四浆推进的战列舰。
  为了尽量减少排水量,并且达到海军的速度要求,江南造船厂在五岳级上首次全部采用蒸汽轮机,彻底放弃了三级膨胀往复式蒸汽机。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进步,正是在采用了紧凑的蒸汽轮机之后,五岳级才能在有限的舰体内容纳更多的火炮,安装更多的装甲,并且使速度达到海军的要求。
  动力方面,五岳级采用的仍然是12座江南锅炉厂生产的三十五年型燃煤锅炉。主机则首次采用了四台江南蒸汽机厂的三十八年型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达到了二万五千轴马力。按照工程师的测算,五岳级的最高速度能达到二十节,虽然实际最高速度有所降低,但是也足以满足海军的要求。
  防护方面,工程师通过缩短舰体长度,集中配制主炮,从而减少主装甲带的长度,在同等装甲重量下,提高装甲厚度,增强防护能力。另外,舰体水下部分,在燃煤隔舱外面还增加了一层隔舱,提高了抗水下打击的能力,基本上满足了海军的要求。
  经过精心设计,五岳级的排水量也控制在了海军的要求之内。
  另外,在不决定主要性能的部件方面,大量采用成熟技术与成熟设备,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建造成本。
  最大的问题是,海军要求的两种火炮都未能按时研制成功。
  到此,海军也不得不降低要求,采纳了江南造船厂的方案。即安装三座三联装三百毫米主炮炮塔,十六门一百三十毫米口径副炮与八门八十毫米口径速射炮,取消湖丙级上没有任何意义的鱼雷发射管。
  三十九年,海军正式向五家造船厂下达了订单。
  建成时,五岳级的主要性能。标准排水量:18000吨;满载排水量:19500吨。总长:153米;型宽:27米;吃水:8.1米;定员:957人。
  动力。锅炉:12台三十五年型燃煤锅炉;主机:4台三十八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19.5节;续航力:5000海里/10节。
  武备。主炮:9门三十一年型300毫米/L45舰炮(3×3);副炮:16门三十年型130毫米/L50舰炮;速射炮:8门三十二年型80毫米/L55舰炮。
  防护。主装甲带:230-280毫米;甲板:45毫米;炮塔:120-320毫米;炮座:120-280毫米;司令塔:310毫米。
  相对于几乎同期开工建造的美国“特拉华”级战列舰,以及英国“圣文森特”级战列舰,五岳级的速度略差一点,火力也略微弱了一些,但是在防护方面却更加突出,甚至比美国海军晚两年开工建造的“佛罗里达”级战列舰还要出色。
  这正是五岳级牺牲速度换来的好处。
  缩短的舰体,加上集中布置的三座炮塔,有效的缩短了主装甲带的长度,从而在同等装甲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装甲厚度。也正是如此,过短的舰体加大了阻力,结果使其速度难以超过20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五艘五岳级战列舰中,只有“衡山”号战沉,其他四艘都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这不能不说是五岳级重视装甲防护的结果。
  当然,五岳级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一是首次采用的三联装炮塔故障率太高,结果导致五岳级在实战中的表现往往不如人意。二是三百毫米主炮的威力难以对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后期的新式战列舰。三是过慢的速度使其在长途奔袭时难以发挥作用。四是仅仅五千海里的续航能力,使其在持续作战方面有所欠缺。
  最重要的是,大战期间,帝国已无力改进五岳级,为其安装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
  毫无疑问,这些缺陷都让帝国海军对五岳级不太满意。
  战后,除了“恒山”号之外,另外三艘战列舰都按照条约规定封存。似乎为了证明五岳级的火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帝国海军耗费重金对“恒山”号做了大规模改进。当时,除了更换主炮之外,还对动力系统做了全面改进。
  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了21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6500吨。
  采用4座四十七年型燃油锅炉后,功率达到了45000轴马力,航速提高到了21节,续航力也提高了15000海里/10节。
  主炮换为三座双联装四十八年型350毫米/L47舰炮,副炮换为12门四十七年型150毫米/L45型舰炮,速射炮换为12门四十九年型100毫米/L52舰炮。
  防护方面,水平装甲厚度增加到了90毫米。
  毫无疑问,改进之后的“恒山”号除了防护能力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之外,其他各项性能指标都有很大提高,几乎成为了一级新的战列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