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78

  为了尽量提高速度,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采用双曲线球形鼻艏,更为光滑的舰体等等。恐怕,当时工程师就差没有考虑到还处于理论阶段的穿浪型舰体了吧。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六十九年(37年),崇明造船厂提交了详细的设计书。
  海军拿到的,几乎就是一级“缩小版”的主力舰!
  当然,按照承诺,海军下达了两艘安海级重巡洋舰的订单,分别由崇明造船厂与威海造船厂建造。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10150吨,满载排水量:13890吨;总长:190.7米,型宽:18.4米,吃水:6.2米;定员:721人。
  锅炉:8台七十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一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1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4000海里/14节。
  主炮:8门六十一年型(后更换为七十二年型)200毫米/L55型舰炮(4×2),副炮:6门六十七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2×3),速射炮:8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4×2)。
  主装甲带:90-180+50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甲板:50-120+70毫米,炮塔:50-230毫米,炮座:180毫米,司令塔:110-230毫米。
  可以说,安海级的防护能力超越了二战期间的所有重巡洋舰。
  按照帝国海军的评估,其防护能力足以抵挡8000米之外射来的九一式穿甲弹(二战期间威力最大的八英寸穿甲弹之一)。相反,安海级发射的200毫米穿甲弹能够轻而易举的击穿15000米外的利根级重巡洋舰的装甲!
  当然,为了提高防护能力,安海级的牺牲并不小。
  比如,其八门主炮的配制在战争爆发时就显落后,当时日本重巡洋舰都有10门到12门主炮,其火力超过安海级25%到50%。
  另外,安海级完全放弃了鱼雷,即便实战证明鱼雷对重巡洋舰几乎没有价值,可是这也算是一点点遗憾吧。
  最关键的还是其紧凑的动力配制。
  为了尽量缩短舰体,并且减少动力舱占用的空间,安海级的八台锅炉全部配制在两座锅炉舱里面,而且中间只有一层20毫米的隔板!也就是说,如果一座锅炉舱进水,就将损失一半的动力。而20毫米的隔板只能防弹片,根本防不了穿甲弹。如此一来,很容易导致两座锅炉舱同时进水!
  后来,安洋号就是因为两座锅炉舱进水,彻底失去动力,被日本重巡洋舰击沉!
  如果放开这个严重的设计缺陷,安海级重巡洋舰绝对算得上是重巡洋舰的巅峰之作。即便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重巡洋舰的标准内造出比安海级更强大的重巡洋舰!
  当然,作为一种“条约战舰”,重巡洋舰本身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
  不管是威慑级,还是决心级,乃至安海级,其防护仍然不足以使其成为主力舰,更不可能使其拥有与主力舰对决的能力。
  随着《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失效,在该条约框架范围内出现的重巡洋舰必然被淘汰。
  这也是帝国海军为什么只订购了两艘安海级重巡洋舰的关键原因。
  其实,就在安海级动工建造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放弃了发展重巡洋舰的想法。如果要使巡洋舰达到火力与防护均衡,一万吨的排水量就太小了!
  显然,这也是帝国海军力推大型巡洋舰的根本原因。
老当益壮——西南级快速巡洋舰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为:绵阳号,巴中号,南充号,自贡号,泸州号,宜宾号,万州号,涪陵号,荣昌号,丽江号,楚雄号,曲靖号,乐山号,雅安号,遂宁号,安顺号,大理号,玉溪号。
  ……
  作为一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并且建造的巡洋舰,西南级被认为是帝国海军第一级现代化的巡洋舰,只是其设计中仍然保留了很多快速巡洋舰的元素,与后来的轻巡洋舰存在很大的区别。
  根据战争中快速巡洋舰暴露出来的问题,西南级还在设计的时候,海军就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比如其火力足以对付敌人的所有驱逐舰与快速巡洋舰(西方称之为装甲巡洋舰),速度能够跟上驱逐舰,并且具备指挥驱逐舰作战的能力,防护要能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抵挡敌快速巡洋舰主炮发射的穿甲弹。
  这些要求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即排水量增大。
  毫无疑问,过低的排水量不可能容纳下足够的火炮与足够厚的装甲,另外速度的要求也使该级巡洋舰必须装备更多的动力设备。
  相对而言,战争时期帝国海军对战舰排水量的限制要宽松得多。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最终西南级快速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了7500吨。而在此之前的江南级快速巡洋舰的排水量仅仅只有5500吨!
  增加的2000吨排水量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西南级不但装备了12门主炮,还准备了8门副炮,以及四座鱼雷发射器;其装甲防护水平更是提高到了战前的装甲巡洋舰的水平,速度也达到了37节。这些,在之前的快速巡洋舰上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足够的排水量也为其改进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延长了其服役时间。
  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7550吨,满载排水量:9180吨;总长:165米,型宽:17米,吃水:6米;定员:772人。
  锅炉:8台四十七年型(乙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四十七年型(乙型)蒸汽轮机,功率:92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7节,续航力:10000海里/10节。
  主炮:12门四十七年型150毫米/L47型舰炮(首尾各一座双联装炮塔,另外8门安装在前后舰桥两侧的双联装炮位内),副炮:8门四十四年型130毫米/L40型舰炮(两舷各4门),鱼雷:4座四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
  主装甲带:50-90毫米,甲板:45毫米,炮塔:20-110毫米,炮位:90毫米,司令塔:50-110毫米。
  战后的十多年内,帝国海军没有大批量建造巡洋舰,以西南级为首的“旧巡洋舰”成为了帝国海军巡洋舰舰队的中坚力量。
  直到六十年(28年),帝国海军决定建造汉江级轻巡洋舰的时候,大量在一战前期建造的快速巡洋舰开始陆续退役。
  因为排水量大,有足够的改进空间,所以西南级继续留在海军中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十八艘西南级快速巡洋舰接受了大规模改进,升级为轻巡洋舰。改进主要集中在更换动力设备,拆除两座鱼雷发射器,换装新的主炮,将副炮更换为速射炮等等。
  经过改进之后,西南级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只是,作为一级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的巡洋舰,西南级的性能已经难以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环境。只是,在战争初期,帝国海军缺少足够的巡洋舰,所以西南级仍然得以主力巡洋舰的身份参加战斗。
  正是如此,大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西南级都在战争的前两年内陆续战沉。
  作为唯一一级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巡洋舰,西南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服役时战争行将结束,所以没有太好的表现。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性能落后,也没有精彩的表现。
  当然,西南级巡洋舰作为帝国海军现代轻巡洋舰的鼻祖,其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实验产物——淮河级轻巡洋舰
  淮河号
  ……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对世界各国海军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除了战列舰受到了严格限制之外,巡洋舰也受到了限制,并且根据主炮的口径分化为了两个种类。另外,战后的技术进步为建造更强大的巡洋舰奠定了基础。因此,不到十年,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建造的巡洋舰都显得落后过时了。
  在战后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帝国海军职能用一战时的巡洋舰“充门面”。
  直到五十七年(25年),随着其他国家的轻巡洋舰陆续服役,大量一战期间建造的轻巡洋舰达到了服役年限,开始陆续退役,帝国海军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艘能够与其他国家海军新式轻巡洋舰媲美的巡洋舰,而且缺乏巡洋舰已经影响到了帝国的海外利益。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提出了建造轻巡洋舰的要求。
  当时,帝国海军内部就轻巡洋舰的具体任务界定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一战期间,帝国海军的巡洋舰分为装甲巡洋舰与快速巡洋舰,两种巡洋舰有着极为明确的任务界定。但是,战后受到条约的限制,重巡洋舰肯定不是用来顶替装甲巡洋舰的,说白了,昂贵的重巡洋舰根本不适合执行护航任务,也不适合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另外,重巡洋舰是条约妥协的产物,在日本海军还被当作了“次级主力舰”。如此一来,轻巡洋舰必须顶替以往的装甲巡洋舰与快速巡洋舰。
  也就是说,轻巡洋舰应该具有比较全面的战术性能,能够适应绝大部分作战环境。
  那么,有没有必要为轻巡洋舰划分任务呢?
  或者说,轻巡洋舰应该是大而全,还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侧重不同的性能,并且以此来划分级别。
  如果按照帝国海军的传统观念,肯定要有所侧重。
  毕竟,在战争时期,便宜的战舰永远比大而全的战舰更有价值。可问题是,《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对各国轻巡洋舰的总吨位做了限制,如果在有限的吨位下再划分级别,就难以建造出足够数量的轻巡洋舰了。
  另外,按照当时某些人的观点,过于细分轻巡洋舰,也不见得省钱。毕竟,有任务侧重的战舰只适合某些特定的战术环境,那么就得建造更多的巡洋舰来满足海军的不同需要,最终的总支出不会比建造大而全的轻巡洋舰少多少,甚至更多。
  反复权衡之后,帝国海军决定先建造一级“标准”轻巡洋舰。
  很快,设计任务落到了湛江造船厂的身上,当时湛江造船厂是帝国海军建造巡洋舰经验最为丰富的船厂之一,另外崇明造船厂致力于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设计轻巡洋舰。
  另外,帝国海军只要求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框架进行设计,没有提出过多的“额外”要求,所以湛江造船厂决定进行大胆的尝试,以提高性能为主要设计指标,而不是以控制造价为主要设计指标。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第一级轻巡洋舰采用了大量新的技术,与新的设计思想。
  比如,将所有主炮集中到炮塔内,尽可能多的增加主炮数量;放弃炮位副炮,全部改为炮塔副炮,并且为副炮也提供一定的装甲防护;采用新的动力系统,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全新设计的舰体,全面加强防护能力;预留改进空间,使其能够在今后进行升级改造;按照驱逐舰舰队旗舰的标准配备司令舰桥与相应的通信设备。
  当然,这些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造价居高不下。
  可同时,也使很多设计成为了今后轻巡洋舰的标准。
  淮河号建成时:
  标准排水量:9880吨,满载排水量:12160吨;总长:188米,型宽:19米,吃水:6米;定员:721人。
  锅炉:8台五十八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五十八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3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5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