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5/1021

  相对而言,火星是处地球之外,最适合碳基生命生存的行星。与地球相比,火星缺乏的只是地磁场与浓密的大气层。从理论上讲,火星上很有可能出现过文明,只是在地磁场消失之后就消亡了。当然,也有另外很多种可能,比如火星文明没有消亡,只是转移到地下,仍然在生息繁衍。
  不管怎么说,这是陆雯能够想出来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当然,“深空2”号也因此需要具备更加强大的加速能力,而且必须携带一些必要的传感器,比如重力场波动探测仪。
  按照陆雯的安排,“深空2”号将在到达小行星带附近的时候,把重力场波动探测器释放到附近的一条绕日轨道上,然后再加速达到光速。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上的通信设备,将把探测到的数据发送回来。
  完成这个实验,不再是二十四小时,而是足足二十四天。
  事实上,这已经是非常快的了。要知道,如果用传统的宇宙飞行器,仅仅到达火星轨道就需要差不多两年。
  对陆雯来说,如果她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这二十四天换来的就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可以说,她的直觉非常准确。
  从某种意义上讲,后世把陆雯称为“宇宙人类”之母,就与她在进行“深空2”号光速实验时的深谋远虑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当时换成别的人,比如性格有点急躁的诺亚,结果很有可能是灾难行的。
  必须承认,人类是幸运的,因为站在这个极重要、又致命的结点上,指挥与主导科学研究的是一名细心的、天生警惕的女性。
  后世的人都知道,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从某种意义上讲,宇宙中充满了各种生命体,至少有上百万亿颗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其中有万分之一的星球上出现了文明,而这些文明中只有大约万分之一能够从蒙昧阶段发展到宇宙阶段,也就是说进入宇宙阶段的文明在一百万个以上,而没能进入宇宙阶段的文明不是没有发现重力场,而是在掌握了重力场技术的时候,因为过于自信、或者过于无知,在发展壮大之前就被高级文明消灭掉了。
  要知道,有能力进入宇宙阶段的文明,都经历过严酷的内斗阶段。
  说得简单一些,只有不断的经历生死存亡的内部斗争,文明才能获得升华,也才有机会掌握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要知道,战争一直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推动力,特别是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每一场大规模战争都会引发科技大爆炸,让科学技术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在和平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获得的重大突破。这种内部竞争所产生的动力,正是文明进步的根本。
  毫无疑问,所有由内部竞争而发展壮大的文明,在遭遇了其他文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友好交往,而是猜疑,并且由猜疑引发出恐惧,最终让恐惧演变成针对其他文明的毁灭性战争。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能够在宇宙中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壮大的文明,绝对都是非常善于伪装自己的文明。
  那些不善于伪装的文明,早就消亡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并不孤单
  陆雯在其有生之年为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绝对不仅仅是在科学研究领域。
  在离开科研工作岗位之后,陆雯致力于从事“宇宙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几乎一下子从一个物理学家变成了社会学家。让她做这些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深空2”号飞船光速实验时的重大发现。
  当然,关于这次实验,在人类历史上早就不是秘密了。
  “宇宙彩虹”号在二零五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载着“深空2”号飞船升空,两天后,飞船与轨道飞行器脱离,并且在二月二十三日到达火星轨道,在当天开始加速,并且在北京时间二十四日凌晨四点释放出了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在五分钟后达到光速,而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在十二分钟后传回地球。
  这些数据,直接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当然,最先改变的是陆雯等科学家,紧接着影响了牧浩洋等军事家,以及以黄瀚林为首的中国国家领导人。
  这些数据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正在进行光速飞行的不止一个物体!
  可以说,探测器的设计非常成功,工作也很正常。
  在释放出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后,“宇宙2”号飞船平缓加速,在五分钟内与重力场波动探测器的距离达到了大约一百万公里,随后达到光速。可是,重力场波动探测器的实际探测距离远不止一百万公里。事实上,在设计的时候,连陆雯等科学家都不清楚,重力场波动探测器的实际探测距离有多远。只是,这次测试得到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即其探测距离超过了五千亿公里,因为当时探测器还发现了另外一个以光速飞行的物体,而这个物体在五千亿公里之外的木星轨道上!
  毫无疑问,这绝对不是人类的航天器。
  拿到结果后,陆雯立即下令封锁消息,并且让所有接触到了这些数据,不管是否明白其中含义的人员全部软禁起来,禁止与外界进行通信联络,甚至禁止与他人交谈,连看管人员也得两人一组,相互监督。
  紧接着,陆雯就给牧浩洋打了一个电话,让他直接去元首府。
  四个小时后,陆雯把这个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发现交到了黄瀚林手上,在场的还有牧浩洋与杜小蕾。
  这个发现已经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而且外星文明已经到达太阳系。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些外星文明是怀有好意,还是怀有敌意,也没人敢贸然做出决定。
  事实上,首先取得这个发现的是陆雯,而是美国科学家。
  当时,牧浩洋手里有一些由马明涛从美国带回来的绝密资料,其中有几份就与美国在一百年前发现外星文明有关。
  此外,早在二零五六年初,军事情报局也在俄罗斯发现了类似的绝密资料。
  美俄的绝密资料中,有一个相似点,即首次与外星文明接触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五零年代,即人类第一次把人造卫星送出大气层之后。只是,俄罗斯是非直接接触,主要是在地面观测到了不明飞行物体。
  也就是说,美国是直接接触。
  第一次直接接触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美国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进入绕地轨道那一天,美国的首位宇航员格林亲眼目睹了一艘外形像碟子的飞船靠近他乘坐的“友谊7”号太空舱,并且用一束蓝色光线扫描了太空舱,在伴随飞行大约十五分钟之后,那艘飞船才自行离开。
  第二次直接接触在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也就是“阿波罗11”号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刻。根据美国的绝密资料中记载,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一个人型生物出现在登月舱附近,而且用某种特殊仪器扫描了登月舱与宇航员,随后被一道光束吸入了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之中,而且这艘宇宙飞船也是碟型。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接触,所以美国宇航局准备了两套方案,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宣读的是第二套方案,即月球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属于美国。至于第一套方案,自然是在月球上宣扬美国的主权,本着先发现、先到达的原则把月球划为美国领土。
  严格说来,这两次都是非直接接触。
  直到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也就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第二天,才出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接触。根据美国的绝密资料,“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时爆炸就与外星文明有关,因为当时航天飞机执行的不是普通任务,而是准备把一具探测器送往月球背面。
  美国这么做,主要是在没有公布的“阿波罗18”号计划中,那艘在官方资料中从不存在的飞船在飞往月球背面的途中与基地失去联系,因此美国人怀疑,在月球背面,存在外星文明基地。
  为此,美国准备一探究竟。
  结果,“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了牺牲品。
  也就在第二天,一艘碟型飞船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你坠毁,随后这艘飞船就被送往一座秘密军事基地。
  后来,美国科研人员在飞船里找到了一具外星人遗体。
  非常可惜的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绝望的美军炸毁了这座藏在内华达州沙漠里的秘密军事基地,而且使用的是脏弹。中国军方当时得到的消息是,美军在该地秘密研制核武器。
  当然,这些绝密资料的可信度肯定是个问题。
  暂且认为是可信的,那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在人类进入太空后,外星文明曾经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观察、以及深入了解人类文明,并且确定人类文明还处于蒙昧阶段,没有什么威胁。
  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随后七十年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直接接触。
  现在,陆雯提供的证据已经表明,确实有外星文明在太阳系里活动,而且已经出现在了木星轨道上。不管外星文明去木星上干上,离地球已经非常近了,而且肯定知道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智慧生物。
  问题就是,该继续隐藏自己,还是主动与外星文明接触?
  所幸的是,四个人中,没有一个认为应该主动与外星文明接近,都认为应该继续保持低姿态。
  这也很好理解,四个人中有两个政治家、一个军事家,即便陆雯是科学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四个人都是现实主义者,而宇宙文明的最基本法则,就是只有现实主义者才能生存下来。
  当然,这次简短的会议,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可以说,正是这个发现,让中国开始一步一步的推进全球共同化,致力于建设一个全球政府。
  必须承认,人类文明必须统一起来,不然后果难料。
  问题是,当时为什么没有公布相关消息?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肤浅的问题。
  以当时的情况,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四个人觉得公布消息只是自取灭亡,不会带来任何正面回报。
  牧浩洋去世一百年之后,与他有关的绝密资料解禁,其中就有与这次会议有关的文件。
  当时,最反对公开消息的就是牧浩洋。为此,牧浩洋提出了三点理由。一是,发现外星文明,必定会对人类文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会引发各种与外星文明有关的思潮,使得战后的世界局势更加混乱,甚至将不可避免的引发大规模战乱。二是,在不知道外星文明是敌是友的情况下,不应该让民众参与进来,更不应该制造恐慌,因为绝大部分民众肯定会感到恐慌。三是,即便公布了消息,也不可能促进人类文明统一,反而会导致人类文明分裂,因为在对待外星文明的态度上,并非所有人的观点都一样,而这些差异必然使得人类文明四分五裂。
  所幸的是,黄瀚林与杜小蕾持同样的观点。
  在政治家看来,发现外星文明的重大意义,不亚于一场全面战争,而是否公布消息属于宣传范畴。
  当时,陆雯同样反对公布消息。
  她的理由比较直接,也比较科学,即人类文明依然十分弱小,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不足以与任何一个能够到达太阳系进行探险、或者是探测活动的外星文明相比,因此在与外星文明的交往中,人类文明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只有在确定了外星文明的性质之后,才应该决定是否公开这个重大发现。
  正是四个人的共同决定,让这条重大消息足足隐藏了一百多年。
  也许,对除他们之外的其他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不公平的,因为在这一百多年里,人类文明的命运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人的任何一个错误决定都有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彻底灭亡。
  所幸的是,这个决定让人类文明安全渡过了最危险的一百多年。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如果当时公布了消息,也许在五十年之后,人类文明、乃至太阳系将彻底消失。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发现,让陆雯认识到,研究文明间的关系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
  做为“宇宙人类之母”,陆雯有两大特殊贡献。一在科技领域,主导开发了空间推进系统,也就是反重力场推进系统,为人类迈向宇宙深层空间打下了基础。二在人文领域,提出了宇宙社会学三大定律,为人类文明在进入宇宙深层空间之后,发现外星文明、处理与外星文明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这两个重大贡献,缺一不可。
  对宇宙人类来说,前者是物资基础,后者是精神基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