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4/1021

  虽然在可控聚变核技术、反重力场技术等领域,中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其他一些重要科研领域,比如生物基因技术、微电子技术、量子力学技术、中微子通信技术等领域,美国的领先优势也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数十年内,中美的科技交流非常少,两国的科学家几乎都是各干各的,没有太多的交往,也就对对方的科研工作、科研方式、科学理论不太了解,分别在两条线路上前进。
  这种封闭式的科学研究,最大的问题就是禁锢了科学家的思想。
  说得形象一点,这就像近亲繁殖,必然对整个科学家群体的正常发展产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危害。
  事实上,在大战爆发前,类似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
  可惜的是,在战争结束之前,中美两国的科学家根本不可能有深入交流,因为国家利益高于科学本身。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
  如此一来,当两国科学家之间的高墙消失之后,当他们能够在一起从事科研工作,当他们能够深入交流,两条不同的科研线路交汇到了一起,肯定会去芜存菁,使科学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
  可以说,这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个重大成果,就是中国开发的轨道飞行器。
  这种在设计的时候就决定用来取代运载火箭的飞行器,具有空天飞行能力,而且具有比超级运载火箭更大的运载能力,还有更高的效费比,将成为人类迈出地球生物圈、进入宇宙文明阶段的第一步。
  在设计的时候,陆雯就明确要求,必须能够用在今后的航天工程中有应用价值。
  当时,中国已经在规划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其规模极为庞大,比中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规划的空间站大得多。按照最保守的设计标准,国际空间站至少能容纳一千人长期工作,而且得成为殖民月球的前进站。结果就是,空间站的总吨位在一万吨以上,而且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还得具有轨道转移能力,即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部署到地月之间。即便空间站本身不具备变轨能力,而是在必要的时候由其他飞行器,比如轨道飞行器拖拽,其最大的一块零部件的质量也在五百吨以上。
  事实上,这还是最保守的设计方案。
  在最大胆的设计方案中,国际空间站的总吨位超过了十万吨,部署在同步轨道上,而且以模块方式建造,每一个模块都有单独的维生系统与轨道机动能力,因此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站。
  即便以最保守的方案,承担空间站建造工作的轨道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五百吨。
  显然,这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
  结果就是,轨道飞行器的初始设计指标是把五百吨的大件设备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而且必须具备轨道拖拽能力。
  五百吨,也就成了“深空2”号宇宙飞船的设计指标。
  这架被称为“宇宙彩虹”(也被翻译成“宇宙虹桥”)的轨道飞行器在二零五六年底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速度。
  要知道,整个建造工作只花了两个多月,其中还包括设计用掉的时间。
  也正是如此,必须肯定美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如果没有美国科学家在战争期间进行的基础设计,中国科学家就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完成建造工作。
  当然,这也与轨道飞行器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宇宙彩虹”号不同于以往的航天飞机,甚至没有飞机的外形,整体外形就是一个中央突出的碟型物体,突出部分后端稍微高一些,容纳了两套聚变反应堆与控制系统,还有宇航员的生活舱,必要的时候还能增加一个科研舱。前方较为平坦、也较为规则的部分是整体式货舱,其尺寸达到了一百五十米乘一百米乘二十五米,能够容纳该尺寸内的、重量在五百吨以内的大型部件。飞行器最为关键的推进系统设置四周,也就是碟型船体的外围。这次采用的不是通过偏转来控制推力的推进系统,而是通过通电强度来改变推力的推进系统,因此没有机械偏转部分。
  仅看外形,“宇宙彩虹”就是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里的飞碟。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也许传说中的飞碟确实是存在的,而且采用的也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所以在外形设计上有如此大的相似之处。
  当然,这也是最简单的外形设计。
  由此可见,“宇宙彩虹”号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轨道飞行器,除了能源与推进系统之外,其他方面都比航天飞机简单得多。更重要的是,能源与推进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可靠性也非常高。
  在使用上,“宇宙彩虹”号更加简单。
  起飞的时候,不需要跑道,只需要增强推进系统的通电强度,即屏蔽来自正上方的重力场就能使其升空,并且通过调节屏蔽强度来控制飞行速度。如果需要改变航向,则屏蔽掉对应方向上的重力场就行了。在升空之后,“宇宙彩虹”号可以缓慢加速,而且不需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原因就是,在轨道上飞行,“宇宙彩虹”好的力学原理是通过重力场平衡来维持其空间位置的,而不是依靠向心力做围绕地心飞行的相对运动。只是在撤消屏蔽重力场的时候,就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不然会被指向地心的重力场推向地球,结果就是跌入大气层坠毁。在改变飞行轨道的时候,“宇宙彩虹”号采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即首先达到预定的轨道高度上,再改变速度就行了。返航时,“宇宙彩虹”号的飞行方式与升空相反,即通过降低屏蔽重力场的强度,来缓慢降低飞行高度。
  由此可见,“宇宙彩虹”号是一件非常简单的轨道飞行器。
  真要说复杂的话,恐怕上面的宇航员维生系统算得上是最复杂的了。只是对于航天大国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宇宙彩虹”号完全没有必要搭载宇航员。
  要知道,以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实现无人控制、或者远程遥控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当时,决定在“宇宙彩虹”号上设计宇航员舱,主要还是为今后的宇航活动做准备。
  后来,随着更加巨大的轨道飞行器建成,“宇宙彩虹”号就很少执行运输任务了,而是承担起了培养宇航员的任务。当时,“宇宙彩虹”号的货舱改造成了更大的宇航员舱,可以一次培训上百名宇航员。
  当然,在二零五六年底,“宇宙彩虹”号绝对是一大奇迹。
  这架轨道飞行器的起飞重量达到了一千吨,能够把五百吨货物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还能在太空中飞行一个多月,执行以往没有任何一种载人航天器能够执行的任务,稍加改进之后甚至能够飞往月球。
  也正是有了这个庞然大物,“深空2”号飞船才有了升空的机会。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让“深空2”号直接升空,而要劳师动众的制造一架超级轨道飞行器呢?
  这绝对不是劳师动众,而是很有必要。
  主要就是,陆雯一直在担心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心为上
  严格说来,在“深空1”号宇宙飞船突破性的达到光速后,陆雯有两个担心。
  第一个担心就是:宇宙中有更加高级的文明,也许不止一个,而这些高级文明早就发现了地球上的人类,只是觉得人类文明过于低级,没有对它们构成威胁,也就没有干预,甚至没有与人类文明接触。
  显然,这很好理解,就向人类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干扰一群蚂蚁的正常生活,也不会设法同蚂蚁王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样。
  只是,这些高级文明很有可能一直在监视人类文明。
  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即人类中肯定有科学家在研究蚂蚁一样。
  由此就引发出了一个问题,即当人类文明发生了本质上的飞跃之后,那些高级文明会不会把人类看成威胁?
  要知道,至少很多人都把啃食树木的白蚁当成威胁。
  事实上,正是这个疑问,让黄瀚林与牧浩洋开始支持陆雯,让陆雯尽快研制出能够探测光速物体的设备。
  原因很简单,能够对人类构成威胁的外星文明,至少应该掌握光速飞行技术。
  可以说,由此产生的恐惧,能够让任何一个人抓狂。对中国领导人来说,跟外星文明产生的威胁比起来,美国连个屁都算不上。如果那些高级文明认为人类文明是个潜在威胁,最大的可能就是趁着人类文明还没发展壮大,一举灭掉人类。这就如同人类在发现家里有老鼠的时候,会立即将其灭掉的原因。
  当然,转而一想,这种担忧也没有用。
  说白了,如果真有高级文明打算灭掉人类,任何反抗都没有用,人类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引起高级文明的注意。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陆雯必须搞清楚,频繁发射光速飞船,是否会对人类文明构成致命威胁。
  问题是,她根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当时,只有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即是否掌握了光速飞行技术,也就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肯定是衡量文明等级的主要标志。因此,高级文明在监视人类的时候,主要就是监视人类的宇航活动。也就是说,高级文明很有可能只需要观测人类是否有能力达到光速,并且以此作为是否干预人类文明的标准。
  陆雯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高级文明把那些突然出现的光速飞船与地球扯上关系。
  后世都知道,在七月十五日发射的“深空”号飞船已经打了一个擦边球,如果陆雯无所顾忌的打出第二个擦边球,后果将很难设想。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陆雯的忧虑,人类文明恐怕早就不存在了。
  怀着这个忧虑,陆雯对“深空2”号的发射工作做了非常细致的安排。
  陆雯的第二个担心,也与光速飞行有关,即光速飞行所造成的重力场波动,会不会产生连锁反应?
  当时,与重力场有关的理论已经初步证明了重力场的两大属性。
  第一个属性,就是重力场与空间存在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间,或者说是构成空间的必要充分条件。由此就推导出了一个理论,即反重力场推进技术,实际上利用改变某个方向上的空间常量,压缩了空间,达到了推进飞行的目的,而这也正是一些科幻小说家早就猜想到的空间推进技术。
  第二个属性,就是重力场也是能量场,本身蕴涵了十分巨大的能量,利用反重力场推进技术,能够使物体加速到光速,完全违背广义相对论,很有可能就是重力场的能量属性发挥的作用,即是由重力场提供的能量使物体达到了光速,而驱动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的能源只是个诱因。
  如果这两个属性推论是正确的,那么就会引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重力场的能量属性被削弱,也就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之后,会不会导致重力场崩溃,从而引发由重力场支撑的空间崩溃?
  当时,这还是推论,可是后来已经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推论。
  反重力场推进系统中,可控聚变反应堆提供的电能只是诱导能量,激发出了重力场所蕴涵的巨大能量,而且使飞船达到光速。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没有错,只是没有把重力场的能量、也就是空间能量计算进去。事实上,也正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第一个重力场力学公式才出现了巨大的误差。后来的研究证明,重力场的能量属性减弱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空间崩溃。
  这有多大的危害?
  一艘像“深空”号那种质量的宇宙飞船,如果从离地球三十万公里,也就是月球轨道上以光速通过,导致的空间崩溃,将在几秒钟之后摧毁整个地球,把地球变成一串围绕太阳飞行的小行星。
  事实上,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就是一颗体积比火星稍大一些的行星在重力场崩溃之后形成的。虽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但是有理由相信,这很有可能与三十多亿年前,火星文明离开火星时有关,即火星文明在这颗行星附近的一次光速飞行,导致了空间崩溃。
  所幸的是,人类文明非常惊险的避开了第一次光速飞行所造成的灾难。
  主要就是,“深空”号是逐渐加速的,达到光速的时候,离地球已有一百多万公里,所导致的空间崩溃没有对地球造成影响。
  受这两个担忧影响,陆雯决定让“深空2”号的光速飞行测试更加复杂一些。
  按照她的安排,“深空2”号将首先由“宇宙彩虹”号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然后再以常规方式到达登月转移轨道,并且缓慢飞向月球,最后借助月球的引力,飞往火星轨道,最后再进行光速飞行。
  这么做,就是希望那些发现了“深空2”号的高级文明认为,这艘光速飞船是从火星上发射出来的,与地球没有关系。
  要知道,在太阳系中,处于碳基生命带上的星球只有三颗,即金星、地球与火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