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9/1021

  总而言之,这些国家都认为,既然即将战胜美国,中国即将成为唯一超级大国,那么它们就应该成为第二集团,即在国际社会中,享有仅次于中国的地位,而且这也是维护中国霸权地位的基础。
  要知道,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如果没有数量众多的盟国,都算不上超级大国。
  关键就是,这种利益诉求,绝对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还包括军事、外交、经济与科技等各个方面。
  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利益上的诉求。
  战前,东方同盟集团围绕在中国周围,尽心竭力的帮助中国备战,最终也帮助中国打败了美国,那么在战后,它们都觉得理应分享经济利益,而不再是以牺牲本国来成全中国。真正需要牺牲的,正是那些战败国。说得再直接一点,中国绝对不能独霸战败国,而是应该与所有盟国分享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毫无疑问,美国就是最大的战败国。
  在几乎所有盟国眼里,美国都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谁能进入这座金矿,谁就能够满载而归。
  明白这一点,再来考虑盟国的立场,以及黄瀚林的担忧,也就不太困难了。
  美国是金矿吗?
  不可否认,美国确实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而且肯定是仅次于中国的金矿。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美国战败了、就算被炸成了废墟,美国蕴藏的财富也超过了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
  问题是,能够以战胜者的身份去瓜分美国吗?
  如果这么做了,结果就是获得“迦太基式的和平”,而这也正是黄瀚林在大战初期一直在竭力避免的结果。
  说得直接一点,瓜分与掠夺美国,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还会埋下仇恨的种子。
  在历史上,仇恨绝对是人类自相毁灭的头号原因。
  事实上,黄瀚林还得考虑一些更加危险的因素,比如某些心怀不轨的盟国,借用这个机会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欧洲联邦就不用多说了,就算达成了密约,也会抓住一切机会打击中国。
  更重要的是,心怀不轨的绝对不止欧洲联邦。
  当时,企图最为明显的就是埃及。
  可以说,黄瀚林最需要担心的也是埃及。
  从根本上讲,埃及附和出兵美国,显然不是想去美国传播伊斯兰教,也不是为了生活在美国的少数阿拉伯人,哪怕名义上如此,而其实际目的,应该是利用美国这张牌,迫使中国在阿拉伯统一运动中做出让步。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埃及出兵美国,中国就得有所顾虑,从而不会直接反对阿拉伯统一运动。
  问题是,黄瀚林能够回绝盟国的一致要求吗?
  很可惜,黄瀚林不能这么做,哪怕他很想这么做。
  当时,黄瀚林保持了沉默,名义上是让所有盟国首脑都有机会发言,实际上是想从中找到突破口。
  要是四十个国家抱成一团,就算中国再强大,黄瀚林也会有所顾忌。
  再说了,欧洲联邦在一旁虎视眈眈,只要黄瀚林走错一步,皮诺就会挺身而出,成为集团内的第二领袖。
  不管怎么说,欧洲联邦对很多盟国都有吸引力,特别是已经有点离心的阿拉伯国家。
  到底该怎么办?
  在黄瀚林保持沉默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首脑认识到,黄瀚林已经很不爽了,也就非常聪明的闭上了嘴,可是大部分国家首脑都表现得更加积极,甚至趁此机会各自开出了“胜利大清单”。
  黄瀚林继续保持沉默,而且对盟国提出的要求照单全收,一个也没拉下。
  当然,盟国提出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阿根廷提出要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与南乔治亚岛,并且要求英国签订一份永久性的领土条约,承认阿根廷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今后永远不得提出主权争议,中国则为此提供担保。
  相对而言,阿根廷的要求还算合理的,而且实现的难度不是很大。
  英国在投降的时候,只有一项要求,即保证其本土完整无缺,所有海外领土都由中国处置。
  问题是,有一些国家首脑提出的要求就非常过分。
  比如,伊朗提出美国必须把佛罗里达州割让给伊朗,并且承认在伊朗犯下战争罪,把所有涉嫌的战犯交给伊朗审判,并且适用伊朗的法律。
  显然,别说割让领土,就算要审判战犯,也应该由中国主持,轮不到伊朗做主。
  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提出的要求非常搞笑。
  比如,斯里兰卡总理提出,因为受战争影响,斯里兰卡的茶叶销量降低八成,所以美国必须赔偿斯里兰卡的损失,总计一百八十亿美元。
  茶叶销量降低也算到战争损失里面?
  还有一些要求,则显得有点荒诞。
  比如,朝鲜当局提出,因为美国,朝鲜半岛分裂了一个多世纪(韩国在大战爆发的第二年被朝鲜吞并),所以美国的战后第一任总统必须亲赴平壤,向六千万朝鲜公民道歉,而且得表现出诚意。
  当然,大部分国家的要求都比较合理,而且主要就集中在赔款问题上。
  大战期间,除了中国之外,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朝鲜、伊朗、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与沙特阿拉伯遭到美国的直接军事打击,造成军民伤亡与财产损失,所以这些国家都提出了赔款要求。
  数额还非常巨大!
  当时,伊朗就要求美国赔款十五万亿美元,而且以二零五一年的币值,即美元相对于黄金的价格为准。
  事实上,伊朗还不是胃口最大的。
  后来,叙利亚要求美国赔偿三十万亿美元,埃及提出的赔款为二十八万亿,约旦为二十二万亿。
  别说同时满足这么多个国家,就算只赔一个国家,美国也会被掏空。
  真要把赔款当回事,胜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到这个时候,黄瀚林才站了出来,而且以赔款为切入点。
  当时,他受先提到的不是赔款本身,而是二战后帮助西方世界复兴的“马歇尔计划”。
  这下,主动权落到了黄瀚林手里。
  不管伊朗等国是不是狮子大开口,所有要求赔款的国家首脑都明白一点,即美国不可能偿付所有战争赔款,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付不了,因此巨额战争赔款,最终肯定会成为一张白条。即便不考虑让美国支付战争赔款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必须考虑有没有可能拿到战争赔款。
  显然,与其索要战争赔款,还不如指望获得中国的援助。
  要知道,战后只有中国能够帮助受到战争破坏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也只有中国能够帮助其他国家走上正轨。
  黄瀚林的立场很明确,谁要是纠缠战争赔款不放,等于自动放弃中国的战后援助。
  问题是,中国能够提供多少援助?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绝对不是二战后的美国,自身消耗也非常巨大,而且中国是战争的欠债国,而不是债主国。
  所幸的是,游戏规则变了,现在欠钱的才是大爷。
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融战略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最主要的战胜国不是债权国,而是债务国,而且是全球头号债务国。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资料,在大战结束的那一天,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在过去四年多里,平均每一天产生一万亿的战争债务,而手持借条的就是东方同盟集团的其他成员国。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要知道,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都是债权国,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而且这个债权国就是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通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向盟国借款,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英国手里接过了世界霸主的权杖,成为了全球头号超级大国,也成功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领袖。
  这次,中国的玩法与美国完全不同。
  可以说,这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金融战略。
  从时间上看,在大战爆发前二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就针对世界大战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金融战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最初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不是中国政府官员,而是一位归国的华商,即从未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却是全球公认的最富裕的人,曾经在中国商政两界呼风唤雨的盛世平。
  从时间上看,盛世平力推的金融战略,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就开始实施了。
  别忘了,黎平寇与盛世平是同学,两人的私交非同一般,而黎平寇在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就经常与盛世平碰面。后来,黎平寇在当上国家元首之后,推行的很多经济改革政策都与盛世平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民营资本能在黎平寇主政的二十年里,以举世震惊的速度发展壮大,最大的功臣不是黎平寇,而是盛世平,因为黎平寇本人并不是非常了解中国的民营经济。
  当时,盛世平甚至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影子总理”。
  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就是用债务取代债权,通过巨额债务,把更多的国家绑定在中国利益之上。
  说得直接一些,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越多,就会越支持中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战败了,那么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就将变成白纸,甚至连白纸都不如。
  问题是,这是最核心的金融战略,不到世界大战就派不上用场。
  要知道,在和平时期,全世界最多只有一个国家敢这么做,因为在任何一段和平时期内都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控全球金融,因此也就只有这个国家有能力扩大债务规模,让全世界为其买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