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0/1021

  事实上,之前的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
  在巅峰时期,美国欠下的债务,就算把美国拆散卖了都偿还不了,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破产。主要就是,那些持有美国债券的国家绝对不会让美国破产,因为美国破产,就意味着它们手里的债权将作废。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那么,在和平时期该怎么做呢?
  盛世平采用的办法很简单:提高人民币的币值。
  从表面上看,只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购买力增强。更深层的,则是人民币在升值的同时打压了美元。
  结合一些其他金融政策,就成了打击美国的最好武器。
  甚至可以说,在美元不再是全球金融唯一的核心载体的时候,美国就已经输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时,最为显著的政策,就是中国首先让货币与黄金等贵重金属挂钩。
  不可否认,如此极端的金融政策给中国制造了很多麻烦,比如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异现象。当然,这也不怪异,因为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中国就成为了国际游资的避风港,而大量境外资本涌入,必然导致国内流动性增加,从而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降低。
  只是,这一政策,也彻底改变了国际金融秩序。
  要知道,当人民币的保值性超过了美元,那么美元就不是唯一的核心货币了。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即中国有与美国相当的经济实力,不但要有能够为其他国家自由进出的国内市场,还要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却有必须有的东西,比如由尖端科技带来的先进产品。
  说得简单一些,要让其他国家接收人民币,除了要让这些国家的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之外,还得让它们能够拿着人民币,在中国、而且只有在中国才能购买到国家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产品。
  当然,这也是美元能够独霸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
  要知道,在美国鼎盛时期,美国生产的很多产品,其他国家都没有,比如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直到二零二五年,美国都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高端商用计算机处理器的国家。当然,美国的独门绝活绝对不止这一样,还有很多,数都数不过来。
  所幸的是,可控聚变核能技术为中国提供了类似的物质条件。
  结果就是,中国只用了十年就取代了美国,让人民币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影响范围最广的货币。
  只是,中国没有走美国的老路,即在夺取金融霸权后就在货币上做文章。
  当然,这也与现实情况有关,即在大战爆发前,人民币、美元与欧元三足鼎力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经形成,如果中国在货币上做文章,比如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掠夺其他国家,肯定会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大战爆发前的十年,可以看成是全球贸易最为公平的十年。
  主要就是,中国、美国与欧盟相互制约,都不敢轻易在货币上做文章,从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贸易环境。
  在此期间,人民币仍然在升值,即便速度不快,趋势也没有调转。
  可以说,这是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中,最为关键、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步。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灾害结束之后,中美全面战争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谁都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定会打起来。
  当时,美国政府一直在抑制美元升值。
  虽然美元也没有大幅度贬值,但是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衬托下,也就在变相贬值,从而使美国经济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大战爆发前十年飞速发展,甚至大有反超中国、重新夺回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的趋势。
  可惜的是,这最多只是回光返照。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金融政策,特别是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政策,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导火索。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升值严重威胁到了美元,从而有可能把美元排挤出国际金融领域,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二是美国经济持续十多年的飞速增长,给了美国的精英份子一个假想,即美国的综合国力不比中国差多少,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就能战胜中国。
  基于这两点,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在大战爆发前,人民币没有继续升值,哪怕也没有贬值,第三次世界大战都不会在二零五二年爆发,很有可能延迟十年,而在十年后,美国肯定没有信心战胜中国。
  当然,这种看法有点偏颇。
  只是,道理却是正确的,即人民币在战前升值,绝对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要知道,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各国都在增持中国债权,甚至连美国的几大金融集团都加大了中国公债的持有量。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发的时候,人民币的实际币值已经被大幅度高估。
  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原因就是,在战争初期,中国可以在人民币的币值被高估的时候,大量发债,然后在海外大量收购各类战争物资,而随着人民币的币值回落,或者说贬值,等到中国需要偿还债务的时候,负担已经大大减轻。
  结果就是,中国在大战期间欠的债越多,反而越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要知道,欠的债越多,就意味着中国掌握的战争资源越多,意味着在货币严重贬值之后实际偿还量越少,更加意味着那些大量持有中国债务的国家必须全力支持中国,以免手里的债权变成废纸。
  可以说,这也正是盛世平制订的这套战争时期金融战略的精华。
  也许,在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盛世平并没有想到,巨额外债,还会成为中国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谈判筹码。只是不可否认,正是盛世平这个很少抛头露面的华商,在二十多年前,就为中国打下了胜利的基础。要说贡献,盛世平绝对不在黄瀚林等国家领导人之下。
  当然,能够有此认识的人并不多。
  所幸的是,黄瀚林是黎平寇培养的领导人,而且一直在黎平寇手下工作,所以非常清楚盛世平制订的金融战略的巨大价值。
  在使用这套金融战略的时候,黄瀚林也是驾轻就熟。
第二百五十九章
遗赠
  大战结束的时候,全球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债权国,持有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战争债与融资债,或者持有中国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发行的战争券、战争融资券、定期融资券等各类债券。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在战败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大金融机构手里,至少有一万四千亿元的中国债券。也就是说,美国在为中国的军火买单。当然,美国联邦政府持有的中国债券早就作废了。
  在这些国家中,持有中国债权最少的也有上百亿元。
  当然,主要的债权国是四十个同盟国,这些国家持有的债权高达一千万亿元,其中最贫穷的尼泊尔都持有一千多亿元,而较为富裕的几个国家则持有上百万亿元,比如印度持有二百六十万亿、巴基斯坦持有二百万亿、沙特阿拉伯持有一百八十万亿、朝鲜持有一百四十万亿。
  更重要的是,这些债权国中,持有中国债权的主要就是政府,或者是国有银行。主要的融资手段是把债权转移给民众,即这些国家在本国发行战争债券、或者是国债,再用所得来购买中国发行的债券,或者是为中国发行的债券提供融资担保,让民营银行、民间资本直接购买。
  也就是说,中国的债务问题,实际上已经深入到了各个国家的社会基层,只要有一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灾难。
  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中国还不还钱、以及怎么还钱,绝对是世界头号问题。
  稳住局势后,黄瀚林明确表示,中国肯定会还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没什么好说的。
  关键就是,怎么还?
  要知道,中国政府欠下的外债就高达一千六百万亿元,如果算上内债,即欠本国公民的债务,总额在两千万亿元以上。如果拿政府的岁收来还,那么在今后二十年内,即便税收增长速度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而且不计算债务的利息,中国政府也要不吃不喝,才能把欠债还清。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债务。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而且不仅仅是债务那么简单。
  要知道,如果中国政府破产,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绝对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
  讨论到这里,核心问题已经是如何避免让中国政府破产。
  问题是,欠债就得还钱,没什么可以商量的。
  事实上,当时最大的矛盾就是,如果让中国还钱,那么中国政府就会破产,可是如果中国不偿还债务,其他国家政府就得破产。
  在这个时候,黄瀚林提出了一点,即偿还方式。
  要真金白银的还钱,也不是问题,中国政府可以拿库存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以及具有与之等价的贵重原材料,比如用在可控聚变核反应堆上的氦3,来偿还债务,只是按照中国的法律,黄金属于战略物资,就算拿来偿还债务,也得储存在国内,不能输出,因此其他国家拿到中国的黄金,也只能用在贸易上,即用这些黄金从中国购买商品,全部消耗在中国市场上。
  显然,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中国真要以这种方式还钱,其他国家别想得到好处。
  原因很简单,人民币已经在战争期间大幅度贬值,而且随着中国的债务问题恶化,还会继续贬值,因此黄金的价值将被大幅度高估,如果中国在此期间拿黄金还债,等于其他国家手里的债权大幅度缩水。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基础摆在那里,战后的领导地位也在,因此人民币不可能一直贬值,等到战后国际秩序完成了重建,中国的经济形势好转,人民币肯定会升值,等于是让黄金贬值。更重要的是,其他国家拿不到黄金实物,得到的只是黄金储存在中国银行里的一张凭证,而这些黄金最终都将在贸易中流回中国。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等于是高价买进黄金、再低价卖出。结果就是,在这一进一出之间,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都被消化掉了。
  说白了,中国最后肯定会一分钱都不出,就抵消掉所有债务。
  很明显,这是在耍赖,可是其他国家都无法改变。
  由此可见,传统的金融手段,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
  问题是,耍赖的话,对中国有好处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这会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甚至会导致世界经济秩序彻底崩溃。
  对中国来说,实现战后利益、也就是获得战争红利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秩序,如果经济危机紧随战争到来,那么中国在战场上拼命取得的胜利就将毫无价值。
  可以说,中国必须防止世界经济崩溃。
  即便要重新洗牌,也要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推翻重来。
  要知道,重建经济秩序比重建一个遭到战火毁坏的国家困难得多,而且充满了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
  事实上,这也正是黄瀚林承诺欠债还钱的主要原因。
  说白了,只有中国偿还债务,才能确保其他国家,特别持有中国债权最多的四十个盟国能够稳定发展。
  关键就是,中国也不能因为偿还战争债务导致经济崩溃。
  这绝对是考验政治家与金融家智慧的难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