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1021

  只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即陆雯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从偶尔聊天中提到的事情,牧浩洋知道,陆雯主管的部门,每年都能从国务院获得数百亿的特别拨款。即便二零三三年国务院全面缩减行政开支的时候,陆雯拿到的科研经费也没有减少。
  此外,牧浩洋只知道,陆雯从事的主要是理论研究。
  事实上,这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在陆雯手下,至少有四千名科研工作者,大部分是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很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
  “年轻人能做什么?”吃饭的时候,提起了陆雯的工作,周渝生很是惊讶。“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根本没有工作经验,而且现在的大学教育,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收获,让他们搞高端研究,恐怕……”
  “老周,你就这么看不起年轻人?”
  “不是看不起,只是……”
  “二十年前,你也是年轻人,如果当初黄总有你这样的想法,恐怕你到现在还在某艘潜艇上服役呢。”陆雯没有特别注意语气,跟周渝生聊天,也没有必要注意,因为周渝生是他们第三个孩子的干爹。
  “陆工,你要这么说,我可没办法辩驳了。”
  “也就是说,你仍然不服气?”
  周渝生笑了笑,他很少跟女人争吵。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公式的时候才多少岁,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又是多少岁?而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有什么创新呢?”陆雯却很认真,这也是她的性格。“不可否认,年轻人确实缺乏经验,但是也更加灵活多变。理论物理学不是实验物理学,严谨很重要,可是突发其想更加重要。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能够理解,当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他是疯子。搞理论的,首先就要有想像力,只有想像出来,才有可能通过实验与观察进行证实。”
  “老周,我就说过,不要跟她辩论。”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
  周渝生也笑了起来,现在不是他要辩论,而是陆雯停不下来。
  “你们这些当兵的,就是不把科技当回事。”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老周也就算了,你还拿了两个硕士学位。”
  “这……”牧浩洋顿时哑口无言。
  “陆工,看来这个家里,老牧说了不算啊。”
  “我们是民主家庭,谁说得对,谁就说了算。”陆雯仍然有点不依不饶。“不怕你们现在看不起,我敢跟你们打赌,只要我们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不会亚于相对论。”
  “这么说,你得首先找到一个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
  “一定要有天才才能取得突破吗?”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跟老婆计较。
  “最初的时候,我也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初我还跟你提到过,理论突破的难度超过了所有人想像,我们只有祈祷遇到一个爱因斯坦级别的天才,但是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这很不靠谱。”
  “什么意思?”牧浩洋不得不追问一句。
  “从根本上讲,如果没有进化上的突破,人类的智慧已经到了极限。如果是自然进化的话,至少需要一百万年,才有可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便是人为干预,比如通过基因提高智商,也需要好几百年。”
  “这么说,基本上没门了?”
  “仅靠个人努力的话,恐怕很难取得成果。”
  周渝生皱起眉头,说道:“这么说,智慧还是一加一等于二?”
  “不是等于二,而是大于二。”
  这下,两个职业军人都哑口无言了。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让一万个人来估计某件物体,比如这只盘子的重量。”陆雯敲了敲面前的菜盘,“然后对得到的一万个答案进行平均,结果与实际非常接近。当然,我们用的不是盘子,而是一只不规则的金属球。”
  “这能说明什么?”
  “人类不但有个人智慧,还有集体智慧,而且集体智慧超过了个人智慧。”
  “在你主导的理论研究中也用得上?”
  “没有这么简单,不过肯定用得上。”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建立一套完整的物理学理论,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事情。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后,经过了数十年,在数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完善了这套理论。要想超越广义相对论,或者说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需要非常多的科学家为之付出毕生心血,也许还需要好几代人。”
  “这么说,我们得祈祷活得更久一点了。”
  陆雯笑了笑,说道:“当然,不能排除运气成分。”
  “什么意思?”
  “理论研究,不是从头做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前一套理论的全面否决。这就好比拆除一道挡在我们前方的高墙,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如果找对了方法,也许抽掉某一块墙砖,就能使这面高墙轰然倒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能够取代牛顿的经典力学,也是找对了方法。”
  “这么说,仍然需要一位天才级的理论物理学家。”
  “当然,有天才,肯定比没有好,只是在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天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对天才的要求也低得多。如果有足够多的科学家从事同一项工作,如同让很多工人同时拆除高墙一样,肯定有一个能够撞上大运,找到那块能让高墙分崩离析的砖头,而我的角色,就是工头。”
  “工头?”
  “组织其他人搞理论研究。”
  两个大男人愣了一下,随即都笑了起来。
  “看来,我们必须得敬工头一杯。”周渝生举起酒杯,对陆雯说道,“陆工,我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你这种大学者。”
  “老周……”
  “我说的是心里话,别看我拿了几个文凭,但是跟你相比,我绝对是个文盲。”
  陆雯笑着摇了摇头,也结束了与技术有关的话题。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友谊干杯。”牧浩洋趁机举起杯子,说道,“一辈子,能有几个知心朋友就知足了。”
  “干杯!”
  这顿饭,三个人都很轻松。
  对牧浩洋与陆雯来说,至少能够暂时放下工作上的烦心事,享受一下家庭生活中的轻松氛围。
  对周渝生来说,则可以跟好友聊些平常事。
  只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太阳再次升起来的时候,他们又得投身到重要、繁忙与劳心的工作中去。
第六十一章
战略禁运
  十二月二十八日,杨禹方回到总参谋部。
  牧浩洋没有去机场,而是让周渝生出面。反正在前线司令部成立之前,周渝生在总参谋部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这一天,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上午十点,也就是杨禹方乘坐的专机到达后不久,中国国务院总理黄瀚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鉴于日本当局始终不肯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核查,中国将从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开始,对日本实施战略禁运。
  随后,杜小蕾在外交部公布了第一份禁运清单。
  大概是出于政治与外交上的考虑,在第一份禁运清单中,只包括了部分废旧电子产品与所有废旧特种钢材。
  即便如此,也等于在外交战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黄瀚林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四个小时,日本内阁总理公开向记者宣称,中国的战略禁运严重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已经对日本的主权与利益构成严重危害,日本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只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日本首相很没底气。
  相对而言,日本民间反应更加强烈。
  当天下午,就有上千名示威者包围了东京的中国驻日大使馆,在长崎等地的领事馆外面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虽然日本当局紧急调动警力,前往现场维持秩序,但是仍然有不少示威者向中国使领馆抛掷了石块。
  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西方新闻媒体异口同声的宣称,中国此举,无异于向日本发动经济战争。
  有趣的是,中国邻国的大部分新闻媒体发表的评论却更加温和。
  不管怎么说,中国已经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当天晚上,日本大藏省大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如果中国针对日本进行战略禁运,只能导致两国关系彻底决裂。
  这就意味着,日本将为了国家利益,选择极端手段。
  问题是,日本确实没有多少底气。
  如果战争在二零三五年爆发,即便是最有信心的日本政客与军人也相信,日本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性。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当天晚上召开的内阁紧急会议上,大部分内阁大臣都认为,日本将在半年之内战败。
  正是如此,当天晚上,日本内阁首相与美国总统通了热线电话。
  能让中国改变决定的,只有美国了。
  说得直接一点,只有美国出面,才有可能使中日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也才有可能阻止战争在二零三五年爆发。
  问题是,美国就算要出面,也得有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