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1021

  以当时的情况,唯一的理由就是日本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核查,特别是允许对任何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对日本来说,这是唯一的缓兵之计。
  二十九日,美国驻华大使向黄瀚林递交了外交照会,提出美国将出面说服日本,让日本接受全面核查。
  黄瀚林给予了肯定答复,只是明确表示,在核查开始之前,中国不会取消禁运政策。
  这下,皮球踢到了日本脚下。
  日本什么时候接受全面核查,准确的说,全面核查在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就在什么时候结束战略禁运。
  三十日,美国驻华大使再次会晤黄瀚林,提出日本已经答应接受全面核查。
  只是,在关键问题上,需要进行谈判磋商,比如突击检查的范围,以及在突击检查前提前多久知会日本当局。
  既然日本提出谈判,中国就没有理由拒绝。
  二零三四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驻美大使与日本驻美大使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次会晤,分别提出了全面核查的细则。
  事实上,关键就是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日本只承诺,开放所有官方设施,没有开放私人民营企业接受核查,而且要求核查小组至少得提前二十四小时知会日本当局,以便安排行程等必要工作。中国的要求更直接,不但要核查日本的官方设施,还要针对所有私人企业,而且不提前知会日本当局,核查小组有最高通行权。
  因为分歧太大,所以会晤在当天就破裂了。
  在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中国国家元首正式知会所有盟国,要求按照同盟条约规定,共同对日进行战略禁运。作为补偿,中国将根据各个盟国遭受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贸易与财政资助。
  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对日战略禁运正式开始事实。
  从当天零点开始,所有在禁运名单中的商品在报关时,都得接受全面检查,而且所有运送船只都得交纳一笔保证金。
  为了加强禁运力度,国务院还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措施。
  比如对所有从事禁运商品外贸工作的企业,都要在商务部备案,并且按照注册资金与前一季度的营业额,交纳一笔保证金,如果企业有违反禁运条例的行为,不但会损失所有保证金,还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根据后来出台的具体细则,最严厉的惩罚是企业法人代表将承担法律责任,企业也将失去从业资格。后来,国务院还加大了惩戒力度,即所有从事禁运商品贸易工作的企业,必须对贸易产品做出担保,确保禁运商品不通过第三方进入日本,不然也将遭到惩罚。
  为了落实这些禁运措施,中国商务部采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
  比如从二零三五年二月一日开始,所有禁运商品在出港的时候,都会接受一道单独的安全检查,由商务部委托的安全公司在部分商品上安装全球追踪定位设备,以确定商品的最终去向。
  如此一来,日本通过第三方购买禁运商品的渠道就被堵死了。
  从三月一日开始,商务部出台禁运细则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三十多家贸易公司被依法查封。
  因为涉及到了一些外国企业,所以还闹出了一些麻烦。
  比如在三月底,两家越南的贸易公司被违禁查封,越南外交部长亲自出面,中国政府才归还了冻结的资产,这两家公司也退出了中国市场。
  严厉的禁运措施,几乎压垮了日本经济。
  中国的禁运政策,直接拉高了战略资源的价格,不但稀土资源应声而涨,连一些与之无关的资源也跟着上涨。
  比如在二零三五年第一季度,粮食价格就上涨了百分之十七。
  涨得最厉害的,还是遭到禁运的产品。
  从三月一日开始,中国扩大了禁运范围,不但所有废旧电子产品进入禁运目录,连一些商务电子产品也被列入禁运名单。结果是,一直不太景气的电子产业在二零三五年的第二个季度迎来了近二十年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在国际黑市上,电子产品成了抢手货。
  李明阳的判断没有错,只要禁运持续半年,日本经济就将完蛋。
  虽然这么说严重了一些,但是日本经济肯定要出大问题。
  当时,日本为应对中国禁运措施,也是竭尽所能。
  比如在一月上旬,数名日本内阁官员集体访问华盛顿,希望从美国采购更多的遭到禁运的商品。
  一个多月后,日本首相访问美国与加拿大,直接提出进口稀土资源。
  虽然日本的外交活动起到了一些作用,比如美国答应每月向日本出售十吨稀土矿,加拿大也答应出售稀土资源,但是这决非长久之计,一是稀土资源价格昂贵,日本不可能一直以高价购买,二是中国肯定会因此扩大禁运范围,给日本制造更大的压力,三是美国与加拿大也不可能拿战略资源做赌注。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即美国是战争的直接推动者。
  帮助日本渡过难关,等于化解了战争威胁。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日本能够解决因为禁运造成的经济问题,就没有理由在核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中国也就没有理由以核问题向日本开战。
  美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延缓开战时间。
  只是,在战略判断上,美国与日本不尽相同。
  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把开战时间选择在二零三六年底,最好是二零三七年初,而美国则认为到二零三五年底,开战时机就成熟了,如果拖到二零三六年底,日本不一定能够获得军事优势。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扩军速度越来越快,大有超越日本的迹象。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首相向美国总统摊牌,双方在承认战争不可避免之后,开始商讨细节问题,即准确的开战时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禁运开始后,牧浩洋制订的战争计划进入到实施前准备阶段。
  一月三日,在章玉廷到达后,牧浩洋率领几位高级将领前往舟山。因为牧浩洋是陆战队司令,所以按照他的要求,前线指挥部设在舟山,与陆战队司令部共同办公,只是有单独的通信系统。
  牧浩洋没有在舟山停留,安排好工作之后,第二天就返回总参谋部。
  按照他的判断,禁运开始后,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他得留在北京,以便随时跟李明阳联系。
  决定开战时间的不是牧浩洋,而是李明阳,准确的说,是李明阳提供的第一手情报。
第六十二章
太阳风暴
  回到北京,牧浩洋首先见到的不是李明阳,而是黄峙博。
  这没让他感到惊讶,因为他非常了解黄峙博。虽然已经离开总参谋部,但是以黄峙博的性格,肯定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退居幕后。只要有需要,他绝对会出现,而且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
  真正让牧浩洋吃惊的,是傅秀波与陆风烈也来到了总参谋部。
  “没想到吧?”黄峙博在总参谋长办公室的门口等着牧浩洋,给他递了个眼神,“傅老与陆老是专程来找你的。”
  “找我?”牧浩洋压低了声音。
  “等下你就知道了。”
  进去后,牧浩洋看了出来,三人已经跟腾耀辉聊了一阵,而且谈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腾耀辉的神色非常严肃。
  “听说你今天回来,我们专程赶了过来,坐吧。”傅秀波仍然很有气场,似乎这里是他的地盘。“我跟老陆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找你谈谈,因为你是项目的发起者,也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
  “什么项目?”牧浩洋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傅秀波笑了笑,朝黄峙博看了一眼。
  “四个月之后,我们的第二枚探日火箭就将进入预定轨道,预计能在六月初达到实战状态。”
  牧浩洋猛的一惊,这才想了起来。
  “虽然在最初阶段,这件秘密武器是为针对美国的战争准备的,但是我跟陆老与傅老商量后,都认为应该进行一次实战测试。”
  “测试!?”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或者说是进行第一次实战使用,以确定钱仲泰提出的理论是否具有军用价值。”
  “黄总,这需要测试,或者说能够测试吗?”
  牧浩洋非常震惊,因为他非常清楚那枚探日火箭有多大的威力,更清楚进行实战使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黄峙博没有急着开口,把发言机会留给了傅秀波。
  “军事上的,我没有发言权,作为前国家领导人,我可以谈谈政治上的价值。”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深入考虑过,我们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换种方式讲,在我们崛起的道路上,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即我们与美国的全面对抗,最终将演变成一场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的世界大战。在这场毁灭性战争中,谁都不是赢家,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毫无意义。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承认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秩序。”
  “可是……”
  “将军,你认为有第二种可能吗?”
  牧浩洋沉默了,他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认识到傅秀波说得没错,这绝对是唯一可能出现的结果。
  “当然,也有第二种可能,即毁灭一切。只是,我们的文明都不存在了,这个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傅秀波勉强笑了笑,说道,“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机会,即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毁灭性。要想获得这个机会,我们就得设法消除核武器。当初,我在华盛顿的努力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是这些政治上的努力,最多缓解威胁,而无法消除威胁。要想消除威胁,还得在技术上下功夫。”
  “技术?”
  “用一种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能够使我们的文明得已保存的技术手段,来抵消核武器产生的毁灭性威胁,从而迫使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有核国家销毁核武器,承认由我们领导的国际秩序。”
  “这……”
  “钱仲泰提出的太阳模型,为我们铸造了一把锋利的剑。”
  牧浩洋一愣,立即明白了过来。
  如果能够利用太阳,比如制造一场规模超大的太阳黑子爆,或者是威胁更加巨大的太阳风暴,就能使核武器黯然失色。更重要的是,太阳产生的毁灭性力量,只会对人类文明构成威胁,不会对地球构成致命威胁。也就是说,只要找到应对方法,就能让对手相信,中国已经在战略上掌握了主动权,不再惧怕核武器构成的毁灭性威胁,有能力在一场全面战争中保存中华文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