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021

  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阿伦调派“格里德利”号去加强护航力量,让威斯特霍芬担任编队指挥官,就是希望经验丰富的“老少校”能把货物安全送达。
  虽然韩国舰长也是少校,但是在威斯特霍芬面前没有发言权。
  越靠近对马岛,海面上越不平静。
  掩护船队的不仅仅有四艘战舰,还有四架P-3C反潜巡逻机,以及部署在济州岛与韩国南部地区的十多架反潜直升机。为了协助美韩联军,日本还出动了几艘护卫舰,在对马海峡里巡逻。
  当然,这几艘护卫舰不会参与作战行动,只在日本领海活动。
  这个安排,让威斯特霍芬决定走对马海峡,在对马岛北面转向前往釜山,然后贴着韩国海岸线北上。
  只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让他改变了主意。
  反潜巡逻机发来的消息非常明确:济州海峡里至少有一艘潜艇,而且这艘潜艇被反潜巡逻机发现之后,没有向西航行,而是转向调头,在离对马岛二十多海里的海峡东端失去了踪影。
  韩国海军已经加强了近海反潜巡逻,防止潜艇从近海水道靠近釜山港。
  反潜巡逻机在海峡东端布下天罗地网。
  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那艘潜艇仍然没有出现。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摆脱反潜巡逻机之后,那艘潜艇在对马岛北面转向,进入了对马海峡,也许就在海峡北端某个地方。
  这下,从对马海峡到釜山的航线就不那么安全了。
  威斯特霍芬不得不考虑,那艘潜艇故意在釜山海峡暴露行踪,目的就是要让运输船队进入对马海峡。
  反潜巡逻机发来的消息中提到,潜艇在上浮的时候,没有发出无线电波。
  也就是说,潜艇当时要么在接收通信卫星发出的信息,要么在故弄玄虚。
  不管是那种情况,都意味着聚集在这附近的中国潜艇很有可能去了对马海峡,而且在海峡北端设置了伏击圈。
  这附近,到底有多少艘中国潜艇?
  已经掌握的情报表明,至少有四艘中国潜艇在黄海活动,两天前还有四艘在东海活动的潜艇北上。
  如果志愿军决心消灭运输船队,肯定会把这些潜艇全都派过来。
  面对八艘潜艇,威斯特霍芬没有多少把握。也许能在战斗中击沉几艘潜艇,可是只要有一艘潜艇突破了护航战舰的反潜网,就能在几分钟之内击沉足够多的运输船,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
  绝对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改变航程安排。
  威斯特霍芬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军人,决定后就下达命令,让船队驶向釜山海峡,从近岸航线前往釜山。
  只要离海岸足够近,潜艇产生的威胁就能得到遏制。
  当然,这需要精心安排航线,因为朝鲜半岛南部分布着数百座岛屿,近岸海域不但水深较浅,还暗礁密布。小型舰船通过没什么,可是对吃水深度超过十米的大型运输船与战略预置舰来说,近岸航道上到处都是陷阱。
  这时候,两艘开路的韩国护卫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韩国舰长不但更加熟悉这片海域,还能用护卫舰上的声纳测量航道深度,为后面的大型船只找出能够通过的水道。
  为了妥善起见,威斯特霍芬还让驱逐舰上的四架直升机轮番出动,在船队右侧巡逻。
  韩国海军也非常积极,把附近的反潜直升机全都派了过来。
  之前在外围巡逻的P-3C全部集中在海峡上空,为船队提供外围反潜掩护。
  这些事情,汪誉涵都不知道,所以“海蛇”号转向后,直接奔向釜山港,只是其他几艘接到命令的潜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当时,除了那艘040型已经进入海峡,两艘039型与一艘636型潜艇都在海峡西端。
  船队到达鸿岛附近海域时,它们还在四十多公里之外。
  这个距离,超过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的最大射程。因为船队转向东北,所以就算再近一点,鱼雷也派不上用场。
  三艘潜艇又没有配备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只能用反舰导弹发起攻击。
  只是,三艘常规潜艇就算把鱼雷发射管里都装入反舰导弹,也只能发射十四枚,远远达不到饱和攻击的最低标准。反舰导弹在击中运输船之前,还得突破两艘“宙斯盾”驱逐舰的防空火力网。
  因为039型一般只携带四枚反舰导弹,还至少得在一具鱼雷发射管里装填鱼雷,而636型也只能同时用四具鱼类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所以三艘潜艇一次攻击,最多只能发射十枚导弹。
  不管十枚导弹能否收获战果,三艘潜艇都忠实执行了志愿军海军司令下达的命令。
  问题是,三艘潜艇没有同时发射导弹,而是选择在最有利的时机,也就是运输船队进入了潜艇的声纳探测区域后,分别发射了导弹。
  最先出手的,是那艘636型潜艇,因为只有这艘潜艇配备了从俄罗斯进口的“俱乐部”反舰导弹。
  当时,运输船队刚刚绕过鸿岛,正在转向。
  大概五分钟后,两艘039型先后发射了三枚C-802。
  潜艇发射导弹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只是对数十公里之外的运输船队来说,这些导弹几乎没有威胁。
  当时,“格里德利”号正好在编队最后面。
  威斯特霍芬似乎猜到后面有危险,在编队转向的时候,让驱逐舰降低航速,还选择了更大的转向半径。
  “宙斯盾”驱逐舰在服役二十多年后,终于获得了验证反导作战能力的实战机会。
第五十八章
功亏一篑
  最先发现导弹的不是驱逐舰,而是一架返回济州岛空军基地的E-3D预警机。
  前沿机场被战术战斗机占用,美军的E-3D、KC-135、EC-135等支援飞机集中部署在济州岛。因为加油机安排不过来,接替的预警机还在路上,所以这架巡逻了八个小时的预警机在返航途中仍然开着雷达。
  飞到所安群岛上空时,预警机发现了一百多公里外,跃出水面的四枚反舰导弹。
  收到消息,威斯特霍芬立即发出战斗命令,处于待机状态的SPY-1D相控阵雷达立即启动,探测到了四十公里外,正在高速逼近的四枚“俱乐部”反舰导弹。几乎同时,四枚反舰导弹进入飞行末段,弹头与弹体分离,火箭发动机在几秒之内把弹头加速到两马赫,飞行高度由二十米降低到五米。
  因为射程太近,燃料没有烧完,所以弹体仍然以零点九马赫的速度向前飞行。
  SPY-1D一度把弹体当成目标,直到数秒钟后,四枚弹头出现在探测区域内,雷达才识别出真正的威胁。
  此时,四枚弹头离“格里德利”号差不多三十公里。
  再过大约四十秒,弹头就将命中驱逐舰。
  战斗开始以秒计时。
  发射“标准”导弹肯定来不及了。“格里德利”号配备的是射程超过一百三十公里的增程型“标准”Ⅱ,导弹发射后不会立即迎向目标,将首先爬高,再从高空俯冲下来,攻击掠海飞行的导弹。
  这个距离上,最有效的防空武器是中程防空导弹。
  根据战场情况,“格里德利”号的火控系统没有选择“标准”,而是选择了ESSM“先进海麻雀”。
  五秒钟内,四枚“先进海麻雀”腾空而起,在驱逐舰上空五十米处转向,朝来袭的“俱乐部”飞去。紧接着,又是四枚“先进海麻雀”发射升空。为了保证拦截成功,驱逐舰的火控系统自动选择了重复拦截。
  因为“先进海麻雀”能由SPY-1D发出的火控指令引导,在末段自主攻击,所以不用启动SPD-62目标照射雷达。
  拦截非常及时。
  前四枚“先进海麻雀”中,只有一枚没有命中目标。紧接着,侥幸逃脱的“俱乐部”被第二批发射的“先进海麻雀”击中。
  防空警报没有解除,驱逐舰的雷达发现了第二批反舰导弹,预警机则发现了第三批反舰导弹。
  这次来袭的不是“俱乐部”,而是C-802。
  与“俱乐部”相比,C-802的飞行高度更低,巡航阶段为五米,冲刺阶段为两米,只是飞行速度慢一些,不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
  在SPY-1D与“先进海麻雀”面前,突防高度与飞行速度都不重要。
  C-802逼近到二十公里时,“格里德利”号第三次发射“先进海麻雀”。这次首先发射了三枚导弹,然后补充发射了一枚。
  没办法,“格里德利”号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中,只在四具发射管中安装了“先进海麻雀”,备弹量十六枚。还有第三批反舰导弹,除非打算使用“海拉姆”与“密集阵”拼刺刀,不然得留下四枚“先进海麻雀”。
  拦截非常成功,三枚C-802在离“格里德利”号十二公里的地方被击落。
  随着第三批反舰导弹逼近,“格里德利”号没有停歇,再次发射三枚“先进海麻雀”。大概是第二轮拦截非常成功,“格里德利”号没把最后一枚“先进海麻雀”发射出去,只是启动了机库上方的“海拉姆”。
  “先进海麻雀”没让威斯特霍芬失望,“海拉姆”没有获得立功机会。
  拦截了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威斯特霍芬决定反击,立即命令在防空拦截区域外面徘徊的两架SH-60“海鹰”前往第一目标区域,同时命令“哈尔西”号的两架反潜直升机前往第二目标区域。
  至于第三目标区域,只能交给韩国海军的反潜直升机。
  只是,逮得到那三艘潜艇吗?
  潜艇没有使用鱼雷,而是使用反舰导弹,一是鱼雷射程不够,二是可以在发射反舰导弹后立即规避。
  虽然反导拦截只进行了两分钟,但是直升机飞到目标区域上空需要十五分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