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1021

  “紧急下潜,贴近海底,右满舵,全速转向。”汪誉涵没有迟疑,随后又说道,“把拖拽声纳收回来。”
  回收拖拽式声纳时发出了一些响动,只是无关大碍,反潜巡逻机没有投放声纳浮标。
  “老汪,声纳浮标入水声。”
  “动作还挺快的嘛,控制好速度,噪声管制。”
  “海蛇”号上安静了下来,姜歆维等军官关掉了仪器设备的声响指示器,白崇善也回到声纳台旁。
  “巡逻机在哪?”
  “正上方,”搞清楚汪誉涵的意思,白崇善补充了一句,“还在向西飞行。”
  “奏效了。”姜歆维长出了口气。
  “声纳浮标入水声!”白崇善的话再次让指挥舱里的官兵紧张起来。
  “在哪?”
  “六点钟方向,正后方。”
  汪誉涵点了点头,在海图上看了一阵,说道:“保持航向、航速与潜深,十五分钟后转到一百二十度。”
  姜歆维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汪誉涵。
  “巡逻机很快就会发现我们没有向西航行,然后会调过头来寻找我们。如果仍然没有找到我们,肯定认为我们向北航行,在靠近韩国的近海海域里面。要不了多久,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快艇就会布满近海海域。我们向南航行靠近对马岛,等上几个小时,再转向北上,返回釜山港外面。”汪誉涵指了下海图,说道,“美国佬再聪明,也不会想到,我们有胆量到釜山港外面坐沉。”
  “然后呢?”
  “躲过这一劫,再说然后。”
  姜歆维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把备用海图调出来,我们得重新规划航线。”汪誉涵一点都不轻松,“我可不想成为苏俄潜艇的替死鬼。”
  姜歆维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效仿北大西洋上的做法,在宗谷海峡、津轻海峡与对马海峡布设了海底反潜侦听网。因为釜山海峡的水深较浅,不太适合攻击核潜艇活动,所以最初的时候,美国不太重视这条海峡。直到上世纪八零年代,随着“阿库拉”级、“塞拉”级等陆续服役,苏联核潜艇的静音性能大幅度提高,进出釜山海峡的频率大增,美国才把釜山海峡纳入反潜封锁区域,准备在这里布设海底反潜侦听网。随之而来的东欧剧变,昔日时刻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强大的太平洋舰队成为港口里的废铜烂铁,这条海底反潜侦听网刚刚动工就被叫停,随后被完全取消。只是在正式停工之前,美国海军已经在靠近对马岛的近海海域安装了三台侦听器,而且接入了太平洋舰队的反潜指挥中心。
  这三台侦听器是否还在工作,谁也说不清。
  只是,建成时间更早的北大西洋反潜侦听网至今还在发挥作用,让羽翼渐丰的俄罗斯北方舰队不得不老实呆在北冰洋。
  过去几年里,中国潜艇从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不久后都被日本反潜巡逻机发现,证明对马海峡的反潜侦听网还在工作。
  汪誉涵不得不冒这个险,至少冒险进入韩国近海好得多。
  备用海图上,标注了三台侦听器的位置。这是五年前,一艘039型潜艇冒着被日本反潜直升机击沉的危险获得的情报。
  为了搞清楚侦听器的准确位置,那艘潜艇使用了主动声纳,结果被一艘赶来的日本驱逐舰误解为该艇准备发射鱼雷,让紧急升空的反潜直升机在潜艇上方投下主动声纳浮标,就差投放鱼雷了。
  汪誉涵要做的,就是让“海蛇”号尽可能的靠近侦听器,但是不能被发现。
  因为041型的静音性能远远超过039型,使用燃料电池以低速航行时,噪声水平甚至比095级攻击核潜艇还低百分之四十,所以选择航线的时候,汪誉涵能够更加大胆一些,不用畏首畏尾。
  有多大的风险,就有多大的回报。
  “海蛇”号再次转向,逼近对马岛的时候,那架P-3C飞了回来,在“海蛇”号东北方向上投下声纳浮标,随后又转到北面,再次投放声纳浮标。汪誉涵的判断非常准确,反潜巡逻机没有搜索对马岛近岸海域,而是去了韩国近海。
  只是危险没有过去,要不了多久,联军就会知道,那艘潜艇没有去韩国近海。
  大约一个小时后,在离对马岛不到十海里的地方,汪誉涵让“海蛇”号转向,沿着对马马岛的海岸线,向北航行。
  再过两个小时,“海蛇”号就能到达釜山港外。
  如果联军的反潜搜索效率较高的话,这个时候差不多能够确定潜艇没在韩国近海。只是三个小时,足够一艘AIP常规潜艇以最快速度航行六十海里,即便保持低速,也能航行二十海里以上。
  要在五千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找到一艘噪声强度低于海洋背景噪声的常规潜艇,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海蛇”号第三次转向的时候,汪誉涵拿到了解密的电报。
  这不是一份普通电报,里面还有几十长数字照片,以及一套标注在电子海图上的作战方案。
  显然,司令部策划了这次作战行动。
  作战计划已经让汪誉涵目瞪口呆,而电报最后的命令,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下达命令的是志愿军海军司令徐褶涛中将,而他明确命令,收到作战计划的潜艇报告所在位置。
  也就是说,“海蛇”号还得冒险把桅杆伸出海面,而且得冒险发送电报。
  搞什么名堂!
  “怎么办?”姜歆维也很头痛。
  “不管这道命令,我们守在这里。”汪誉涵咬了咬牙,说道,“徐将军在潜艇部队服役几十年,非常清楚潜艇战术,肯定能理解我们的做法。”
  “要是不理解呢?”
  “那就让他见鬼去吧。”汪誉涵笑了起来,“命令很重要,可是我不想在击沉第一艘战舰之前葬身大海。”
  “也只能这么办了,不然我们的牺牲没有任何价值。”
  汪誉涵点了点头,说道:“组织各部门的军官与士官,对仪器设备再做一次检查,特别是那些从俄罗斯进口的鱼雷。那艘636在伏击韩国护卫舰的时候,有两条鱼雷失的。老毛子的东西,不见得可靠啊。”
  “没问题,我去找狄博威。”
  “安排好后,让官兵轮流休息两个小时,养足精神。”
  此时,对马海峡南面,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正在两艘驱逐舰与两艘护卫舰掩护下,以十六节的速度北上。
第五十七章
老少校
  作为DDG101“格里德利”号驱逐舰的舰长,威斯特霍芬少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苟言笑,为人处事都非常严肃。
  十八岁,拿着州长推荐信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之前,威斯特霍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父亲那样的外科医生。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父亲的生命,也改变了他的家境。为了让两个弟弟能够进大学,他放弃了进哈佛的机会,以全优成绩向联邦政府申请全额奖学金,随后被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录取。
  比起同期学员,威斯特霍芬大了两岁。
  年龄上的差距,让他在学校里很不合群,变得越来越孤僻。只是这没有妨碍他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美国海军军官。
  毕业七年后,威斯特霍芬第一次走上指挥岗位,担任FFG40“哈里伯顿”号舰长,同时晋升为海军上尉。
  凭借出色的表现,威斯特霍芬在三年后登上驱逐舰,成为“基德”号的少校舰长。
  好运到此结束,随着“基德”号出售给台湾,威斯特霍芬离开指挥岗位。按照美军的惯例,像威斯特霍芬这种在战舰上服役十多年的军官,回到办公室后都会得到重用。可是在出售“基德”舰后爆出的丑闻,让他以少校身份在办公室里坐了八年,与他同期晋升的少校早就是上校了。
  直到三年前,威斯特霍芬才获得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格里德利”号服役后五年,迎来第二位舰长。这名舰长比威斯特霍芬更倒霉:登上战舰的第一天就摔断了大腿。因为前任舰长在半个月后死于车祸,所以很多人把这艘崭新的驱逐舰当成不详之物。
  威斯特霍芬抓住机会,主动申请去“格里德利”号服役。
  他的申请很快就被批准,成为“格里德利”号的代理舰长。半年后,国防部的一纸命令让他正式成为舰长。
  两年多来,威斯特霍芬兢兢业业,处事非常小心谨慎。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人事调令已经送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完成这次任务后,他将晋升为海军中校,到“华盛顿”号上担任编队战术指挥官。
  如果不是两天前发生在济州海峡的那场战斗,他现在已经到了“华盛顿”号航母上。
  “格里德利”号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出发时,威斯特霍芬收到的命令是前往第七舰队,编入“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虽然编队战术指挥官还没离职,但是联军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官负责美韩战舰的作战协调工作,很有可能让威斯特霍芬提前上任,“格里德利”号则交给副舰长哈利上尉。
  两天前,在即将到达津轻海峡的时候,新的命令改变了“格里德利”号的航程。
  驱逐舰转向南下,全速赶往那霸,与即将出发的运输船队会合,威斯特霍芬临时担任护航编队指挥官。
  与“格里德利”号同行的,还有姊妹舰DDG97“哈尔西”号。
  到达济州岛东部海域前,两艘韩国海军的“蔚山”级护卫舰加入进来,担负起前进反潜任务。
  这时候,威斯特霍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两名韩国舰长似乎不乐意他的安排,觉得护卫舰应该呆在编队附近,而不是在编队前面充当猎潜诱饵。
  韩国舰长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
  两天前的海战已经证明,“蔚山”级的反潜能力非常有限,遇到性能先进的潜艇,特别是AIP常规潜艇,根本没有生存机会。把两艘护卫舰放在编队前往,就是让它们充当吸引潜艇的诱饵。
  事实上,威斯特霍芬就是这么想的。
  如果航线上有敌人的潜艇,损失两艘护卫舰总比船队遭到“狼群”攻击好得多。
  要知道,运输船上装的是第一陆战师的作战物资,五艘战略预置舰更加重要,船舱里塞满了第二陆战师的主战装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