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6/1195

  虽然全军官兵都知道凌云霄与项铤辉的关系,但是77军受到的特殊照顾,仍然让所有人眼红。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裴承毅都有点看不下去。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裴承毅才将计就计,利用凌云霄好大喜功的缺点,把77军安排在了最艰苦的岗位上。
  问题是,即便77军的实力远超过一般的战略反应军,不比重装甲军差,在面对印军第一集团军的时候,凌云霄有足够的底气吗?
  6日上午,77军最后一个后勤营到达吉申根杰的时候,凌云霄手里的本钱为:3个战斗旅、1个炮兵旅、1个后勤旅、1个独立侦察营、1个独立防空营、1个独立工程营与军部警卫营(因为需要集中使用陆航兵力,所以之前配属给77军的航空旅被裴承毅抽走了),总兵力28642人、其中战斗人员22176人;全军总共装备DZ-31A主战坦克898辆(3个战斗旅各装备246辆、炮兵旅装备14辆、后勤旅装备30辆、独立侦察营装备13辆、独立防空营装备13辆、军部警卫营装备30辆)、DB-30A步兵战车1618辆(3个战斗旅各装备486辆、炮兵旅装备14辆、后勤旅装备30辆、独立侦察营装备13辆、独立防空营装备13辆、军部警卫营装备30辆)、DBZ-30A侦察战车116辆(3个战斗旅各装备30辆、独立侦察营装备26辆)、DZQ-31A装甲抢修车132辆(3个战斗旅各装备26辆、后勤旅装备54辆)、电磁炮27套(3个战斗旅各有3个配备1套电磁炮的炮兵营,总计拥有电磁炮648门)、各类运输车辆600余台(主要装备后勤旅),算上防空营、工程营的非地面战斗装备,包括战斗车辆在内,全军各类车辆超过6000台(主要是后勤保障车辆)。由此可见,77军不但在军级规模上严重超编,各旅与独立营级战斗单位也严重超编。别的不说,3个战斗旅各有6个装甲营、3个步兵营、3个炮兵营、1个侦察营与1个装甲抢修营,且9个战斗营各有6个战斗连,而不是标准情况下的3到5个战斗连。
  虽然全军官兵总人数并不多,但是装甲实力绝对强大。
  用凌云霄在战前动员上对各旅与独立营指挥官说的话,就算把77军拆散了,每个战斗旅都顶得上2个印军师!
  实际上确实如此吗?
  以印军第51装甲师为例,拥有1个坦克旅、1个装甲旅与1个步兵旅,官兵总数17322人,总共装备M4A2主战坦克332辆、M5系列步兵战车483辆、火炮278门,各类车辆总计2788台。虽然在坦克与火炮的数量上,第51装甲师超过了77军的战斗旅,在步兵战车的数量上与77军的战斗旅持平,但是考虑到主战装备的性能,特别是主战坦克与火炮的性能,印军第51装甲师的战斗力肯定比77军的战斗旅差,而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照此分析,77军的战斗力与印军第一集团军第一梯队的6个主力师持平。
  对凌云霄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装甲力量不够用,而是缺乏与装甲力量搭配使用的步兵,以及持续作战所需的作战物资。
  正是如此,开战之前,凌云霄才厚着脸皮找袁晨皓要物资。
  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凌云霄要的全是弹药,特别是炮兵所需的炮弹与坦克用的穿甲弹,而没有要多少其他物资。
  袁晨皓汇报了这一情况之后,裴承毅只说了一句话:满足凌云霄的要求。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裴承毅就不再担心77军能不能在增援部队赶到之前守住吉申根杰了,因为凌云霄已经了有想法。
  对率领部队冲锋陷阵的前线指挥官来说,什么都能缺,就是不能缺想法。
  了解凌云霄的人都知道,当他要求获得充足的弹药时,肯定准备发起进攻,而不是在阵地上等着敌人找上门来。
  要知道,到6日夜间,77军剩下的生活保障类物资仅够全军官兵消耗2天!
  换句话说,2天之后,如果得不到补给,77军的官兵就得饿着肚皮打仗。
  凌云霄会犯这么大的错误吗?显然不可能。
  没有弹药,还可以与敌人拼刺刀。连肚皮都填不饱,官兵哪有力气跟敌人作战?
  毫无疑问,凌云霄的想法就是,抢敌人的物资满足自己的需要。
  印度军人也是人,也得吃喝拉撒。除了不吃牛肉之外,印度军人吃的东西与共和国军人没有多少差别,至少原材料上没有多少差别。可以说,在战场上,除了受口径限制而无法使用的敌人弹药之外,用来满足官兵生活需求、乃至用来救治伤员的物资都可以从敌人手里抢过来。
  这样的事情凌云霄不是没有做过,在半岛战争期间,凌云霄不但指挥77军抢敌人的物资,还纵容官兵抢战利品。战后在收缴战利品的时候,凌云霄还与项铤辉吵了一架。在项铤辉威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之后,凌云霄才让官兵上缴了所有贵重战利品,只保留了部分具有纪念意义的战利品。
  抢敌人的物资,就得主动进攻。
  在阵地上防御,能够得到的只有敌人的炮火,没有任何军队带着干粮攻打对方的阵地。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凌云霄完全是土匪加赌徒的化身。他不但要通过抢夺敌人的物资满足军队长期作战的需求,还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进攻上。在向各战斗旅与独立营的指挥官下达任务的时候,凌云霄就明确无误的提到,如果各部队不能按照计划完成进攻任务,77军没有任何机会退守吉申根杰!
  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兵。
  凌云霄是77军的建军军长,也是77军至今唯一的军长,他的性格不但影响了每一个部下,还成为了77军的性格。
  也许裴承毅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没有准许战地记者去吉申根杰。
  如果记者听到77军军官动员士兵时所说的话,恐怕没人会认为这是共和国的军队。
  在进行战前动员时,几乎所有基层军官都用抢战利品的方式鼓舞士兵,有得军官甚至直言不讳的提出,谁抢的战利品最多,谁就最有希望获得战地晋升。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严格执行作战命令!
  如果说印军是一群被狮子驱赶着的羊,那么77军就是一群饿慌了的狼。
  更重要的是,这群狼的首领并不愚蠢。
  下达作战命令之后,凌云霄首先让3战斗旅进入进攻阵地,让除了装甲抢修营与医疗营之外的后勤旅官兵拿起武器进入防御阵地之后,他把独立侦察营派了出去,并且要求所有侦察单位启动战术数据链,为赶来支援的航空兵提供战场信息。
  显然,凌云霄想借航空兵的力量,给印军来个下马威。
  战场后方,袁晨皓按照裴承毅的指示,毫无保留的安排空军与陆航为77军提供空中支援。
  2点15分,空军的第一批攻击机群到达战场,开始轰炸正在集结的印军地面部队。
  2点20分,陆航低空攻击部队赶到,参加轰炸行动。
  外界并不知道,在空中打击的时候,凌云霄爬到军部装甲指挥车内小睡了一阵。
  2点45分,空中打击结束。
  收到消息后,凌云霄才爬了起来,喝了杯刚煮好的咖啡。
  受到空中打击的影响,印军第一集团军的进攻部队未能在2点30分出发,直到轰炸结束后半个小时,第54装甲师与第44步兵师才离开阿拉里亚南面的进攻阵地,向吉申根杰推进。
  早已到达印军进攻阵地附近的侦察战车立即发来消息。
  让炮兵旅做好准备之后,凌云霄让部署在吉申根杰西面的第773装甲突击旅的侦察营派出了无人侦察机,密切监视第54装甲师与第44步兵师的动向。只是,凌云霄没有立即大打出手,因为印军的主力集中在布尔尼亚方向上,如果过早出手,只能吓跑印军,让装甲对攻战变成追击战。
  凌云霄不是害怕打追击战,而是77军不能擅离职守。
  不得不说,过于猛烈的轰炸打乱了凌云霄的战术安排。
  印军从阿拉里亚出发之后,似乎担心再次遭到轰炸,推进的时候小心翼翼,平均速度竟然不到每小时10千米。如果是纯步兵部队,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徒步行走很慢。可是率先出发的第54装甲师与第44步兵师都是机械化部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正常推进速度应该在每小时20千米到30千米之间。
  发现问题后,凌云霄再次联系了袁晨皓,要求把第二轮空中打击延迟1个小时以上。
  3点15分,在布尔尼亚方向上集结的4个印军师陆续开出进攻阵地,踏上了攻打吉申根杰的道路。
  收到侦察部队的报告后,凌云霄给部署在南面的第771装甲突击旅,以及部署在西南方向上的第772装甲突击旅下达了战斗命令。
  3点40分,把军部留在吉申根杰后,凌云霄带着一个警卫排赶往第772装甲突击旅。
  虽然在南面打主攻的是第771装甲突击旅,在西面打主攻的是第773装甲突击旅,但是第772装甲突击旅作为两个方向上的衔接力量,不但充当战役预备队,还肩负起了拱卫友军侧翼的重要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第771装甲突击旅与第773装甲突击旅只需要猛冲猛打,不用顾虑太多,而第772装甲突击旅就得见机行事,不能一味蛮干。凌云霄在这个时候赶往第772装甲突击旅,正是不想在关键地点出问题。
  实际上,从南面杀来的印军主力的前进速度也很慢。
  按照侦察部队报告的情况,两股印军能在天亮前到达77军的攻击锋线就非常不错了。
  也就是说,印军没有打算在夜间发起进攻,而是把战斗的时间定在了白天。这也可以理解,印军的夜战能力明显不如77军,虽然夜色能够为前进的部队提供掩护,但是在正面对攻,以及攻打77军防御阵地的时候,夜色对印军更加不利。
  这次,凌云霄没有偷懒睡觉,因为他知道,如果等到天亮再开打,严阵以待一个晚上的77军官兵都会打瞌睡。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能等待,自然不用等待,主动进攻才是77军的特色。
第八十九章
快速突击
  随着黎明的曙光划破东方的天际,照亮广袤的恒河平原,一阵沉闷的滚雷声从远方传来,沿着公路线向吉申根杰挺进的第51装甲师的坦克纵队突然停了下来。行驶在队伍最前列的坦克车长掀开舱门,举着望远镜朝前方看去。虽然一望无垠的平原上见不到任何异常事物,但是坦克车长心里非常不安。太平静,平静得有点过头。翻过前面那道山丘,就能看到坐落在伊拉姆河东岸的吉申根杰。到现在都没有遇到77军的阻击部队,难道77军打算死守吉申根杰?
  坦克车长拿起通信器的话筒,接通营部的时候,他又朝北面看了一眼。
  滚雷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
  不正常,非常不正常。
  那不是自然力量发出的声响,也不是航空器发出的声响。
  炮击!
  当坦克车长猛的抬起头来,看到的是铺天盖地般的炮弹弹药。
  第775炮兵旅、9个炮兵营、18套电磁炮系统的432门电磁炮在1分钟内发射的5184发重达180千克的炮弹在大气层内飞行20秒,飞行高度达到150千米、也就是中段弹道起始点时,姿态控制发动机点火工作;炮弹以抛物线弹道在外层空间飞行了不到30千米,随即在姿态控制发动机的推动下,以极为陡峭的弹道进入大气层,以接近直角的角度笔直砸向地面上的印军装甲部队;在误差仅为1毫秒的时间引信的控制下,专门打击装甲目标的炮弹在距离地面550米到500米的高度上抛出了反装甲子弹药,用来打击暴露人员与半装甲目标的炮弹则在距离地面250米到200米的高度上抛出了子弹药;经反推力火箭发动机减速,各类子弹药在100毫秒内锁定目标,随即在火箭助推发动机的推动下,以每秒1500米以上的速度砸向目标;虽然受过于短暂的搜索锁定时间影响,肯定会出现多枚子弹药攻击同一目标的情况,但是在炮击密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摧毁炮击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目标,完成炮击任务;从炮兵开火,到炮弹撒出的子弹药击中印军装甲机群,总共用时2分12秒,印军坦克车长听到的不是炮弹飞行时发出的声响,也不是炮弹再入大气层时发出的声响,而是30千米外炮兵开火时发出的声响。因为电磁炮以曲射方式攻击极近距离目标时,以垂直方式发射炮弹,弹道极度弯曲,所以在炮弹的平均飞行速度为音速10倍的情况下,仍然晚于声音到达目标。不得不说,这是电磁炮亟待改进的缺陷之一。
  猛烈的炮火覆盖,不但笼罩了第5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还笼罩了紧随其后的第41步兵师的先头部队。持续1分钟的短促急射,第775炮兵旅就干掉了印军2个主力师的4个战斗营。
  战争之神,炮兵当之无愧。
  弥漫在印军先头部队头顶上的硝烟还未散去,埋伏在道路前方山丘反斜面上的侦察战车就发出了进攻信号。
  拥有毫米波雷达与远红外探测这两只“眼睛”的侦察战车能够透过弥漫的硝烟,准确掌握战场情况,利用高速战术数据链,侦察战车“看”到的场景分毫不差的展现在各级友军面前。印军先头部队被击溃,就是发起进攻的信号。
  6点35分,大地刚刚在炮击后停止震动,充当第771装甲突击旅先头部队的第7711装甲突击营与第7717机械化步兵营的60多辆DZ-31A主战坦克与80多辆DB-30A步兵战车就在履带碾过沙石地面发出的轰鸣声中,越过挡在前方的山丘,从伊拉姆河东岸向印军装甲集群左翼发起突击。
  为了达到突然袭击效果,凌云霄安排工程营,为第771装甲突击旅的先头部队设置了隐蔽阵地。进入隐蔽阵地之后,2个营的官兵为所有战车罩上了能够对抗雷达与红外探测装置的伪装网。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提前暴露,整个晚上,2个营的官兵都呆在战车内,没有上级指挥官的同意,屎尿都得拉在裤裆里。单兵作战系统有废弃物收集系统,官兵不用担心拉撒问题。
  装甲集群冲上山丘时,在侦察兵的引导下,炮火开始向印军后方延伸。
  冲在最前面的是第7711装甲突击营,40多辆DZ-31A主战坦克同时停在山脊线上。用观瞄设备扫描战场情况,发现没有值得用60毫米电磁炮对付的装甲目标之后,40多辆主战坦克再次开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冲下山坡,沿着公路线与河岸线之间的空旷地带向印军后方挺进,把打扫战场的任务留给了伴随作战的第7717机械化步兵营。
  因为炮击过于猛烈,所以第7717机械化步兵营赶到后,仅留下1个机步连搜救还没有断气的印军官兵,其余5个连继续跟随第7711装甲突击营向南挺进。打扫战场是战斗结束之后的事情,而且在第7717机械化步兵营后面还有第771装甲突击旅的主力部队,作为先头突击部队,第7717机械化步兵营没有义务留下来打扫战场。
  直到这个时候,印军第51装甲师与第41步兵师的指挥官都不清楚前方的情况。
  受弹药限制,第775炮兵旅的炮击仅覆盖了2个印军师,没有打击跟随在第51装甲师与第41步兵师后面的第53装甲师与第42步兵师。
  即便如此,印军第51装甲师与第41步兵师仍然在第一时间乱了套。
  发现联系不上先头部队之后,印军第51装甲师师长首先想到的就是遭到了77军的全力打击,根本不知道,与之交战的是第771装甲突击旅,准确地说,是得到炮兵全力支援的第771装甲突击旅的2个营。
  6点45分,炮火打击戛然而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