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1195

  “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巧合。”汤马驷抽了两口烟,说道,“换个角度,如果王元庆知道了我们正在策划的秘密行动,他会在这个时候制造南亚危机吗?杜奇威说得很有道理,王元庆的首要目的是确保政治改革顺利进行,而不是在对外扩张上建功立业。如果王元庆主动制造南亚危机,不正好中了我们的下怀吗?王元庆如此精明,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也就不大可能做出如此错误的决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元庆不知情。”
  “既然如此,王元庆为什么要制造南亚冲突?”
  “很简单,王元庆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推动政治改革。”
  布鲁德林的眉头跳了几下,朝总统看了过去。
  韦斯特伍德沉思一阵,说道:“能否说得更明确一点?”
  “看过王元庆个人资料的人都应该知道,与前任相比,王元庆的基础并不牢固。”汤马驷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的了解远超其他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也应该知道,不管在什么时期,中国的政治家都需要军人的支持。王元庆在日本战争后期发起政治改革,不是说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才想到政治改革,而是在这个时候才具备政治改革的基础。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军队的绝对支持是政治改革得已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事实证明,政治改革肯定遇到了来自军队的阻力,为了深化政治改革,王元庆不但需要军队的全力支持,还要想方设法除掉军队内的异己份子,消除最大的阻力与最大的潜在危险。能够达到目的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场战争。日本战争,让王元庆的军事威望超越了赵润东,成为中国军人的‘精神领袖’。只要再次击败印度,王元庆在军队内的威望将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甚至有可能超越当年的纪佑国。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调整军队结果,特别是人事安排,能够不动神色的除掉军队内的异己份子,而不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
  韦斯特伍德与布鲁德林点了点头,认同了汤马驷的分析。
  “可是……”内维德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样的话,不是正好与杜奇威部长的分析完全相反了吗?”
  “杜奇威将军不知道实情,自然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汤马驷微微一笑,并没把内维德的话当回事。“发动战争,中国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至少在军事问题上,杜奇威将军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中国不可能像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更不可能拿十七亿印度人的生死存亡开玩笑。问题是,王元庆不见得要彻底打垮印度。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推动改革,也就没有必要使战争规模扩大,完全可以针对藏南地区。以印度的军事实力,中国有绝对的把握收复藏南地区,甚至帮助巴基斯坦攻占克什米尔南部地区。达到目的后,王元庆肯定会立即收手,或者借助国际舆论迫使印度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只要战争规模有限,中国的军事动员规模就非常有限,没有必要做太多准备。”
  “如此说来,战争很快就会爆发?”
  “完全有可能,说不定中国总参谋部正在制订战争计划。”
  韦斯特伍德考虑了一阵,朝布鲁德林看了过去。
  “果真如此,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表明立场,全力支持印度;二是从中调和,化解南亚危机。”布鲁德林叹了口气,说道,“选择前者,很有可能事与愿违。我们介入,不但不会使中国感到更加安全,反而会使王元庆下定决心,在我们向印度提供全面军事援助之前打垮印度。选择后者,我们的处境将更加艰难,不但会使日本重建遭受影响,还会失去更多的盟友。”
  韦斯特伍德笑着摇了摇头,布鲁德林这番话的另外一层意思是,美国没有选择余地。
  “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选择。”汤马驷看了总统一眼,说道,“我支持杜奇威将军的建议,立即加大对印军事援助,帮助印度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韦斯特伍德皱了下眉头,示意汤马驷继续说下去。
  “国务卿的分析很有道理,提供军事援助,很有可能激化中印矛盾,让王元庆立即做出决策,但是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汤马驷灭掉烟头,沉思一阵,说道,“如果中国不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也就是说在我们为印度提供全面军事援助之后,放弃战争计划,我们可以趁机拉拢印度,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我们的影响力,从而拉拢更多的盟国。如果中国立即发动战争,我们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推动颠覆活动。哪怕我们策划的行动失败,也能使中国陷入战争泥潭,起到牵制中国的目的。不管是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还是帮助印度建立起高端产业,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牵制中国。”
  “如果印度战败,我们……”
  “印度肯定会战败,只是时间问题。”汤马驷说得斩钉截铁,仿佛有十足把握。“关键不是印度会不会战败,而是我们能否利用战争。当然,印度战败会对我们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让更多的国家相信中国的武器装备更加先进,从而使我国的军火出口受到影响。又比如让中国顺利霸占亚洲,使我们失去最后一个立足点。可是不管如何,中国受到的影响比我们大得多。不说别的,只要战争拖上几个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将受到影响,王元庆全力推行的政治改革也将受到影响。与我们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外界威胁越大,中国越团结,越能发挥出惊人实力。历史上,中国很少败在外界力量上,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是因自身问题而崩溃。要想从根本上打垮中国,只能从中国内部着手,让中国被内部矛盾打垮!”
  不得不承认,汤马驷的分析非常精准,也切中要害。
  韦斯特伍德沉思一阵,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既然中国想在这个时候挑起战争,我们就得采取行动。国务卿,你尽快准备一下,带上礼物去新德里,让鲁拉贾帕尼稳住脚跟,不要轻易退让。”
  “我尽快去新德里,只是国会那边……”
  “我会想办法解决。”韦斯特伍德压了压手,说道,“到了新德里,除了让鲁拉贾帕尼知道我们的态度之外,还要尽量让鲁拉贾帕尼相信,中国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但是会在不久的将来发动战争,印度要想生存,就得全力准备。”
  布鲁德林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总统的意思。
  “汤马驷局长,CIA的行动也要抓紧。”
  “没问题,我亲自负责。”
  “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有新的消息,我们再讨论。”
第十八章
一猜一个准
  乘机返回首都的途中,李存勋支开了随行人员,单独呆了几个小时。
  索祥隆没有打破李存勋的“不败纪录”,仅仅坚持了不到30分钟,就向李存勋缴械投降,交代了所有事情、供出了同谋人员。李存勋没有完全兑现承诺,只是答应在索祥隆的子女交出非法所得之后不再追究责任,没有给索祥隆一个痛快结果。在证实索祥隆交代的同谋人员名单准确无误之前,李存勋还得让他活着。
  名单很详细,总共100多人。
  拔出萝卜带出泥,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政府,牵扯面非常广泛。虽然还没有证实名单的准确性,但是李存勋相信,精神防线已经彻底崩溃、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索祥隆不可能能在30分钟内编出一份同谋名单。更重要的是,索祥隆没有任何理由撒谎,与其撒谎骗过李存勋,还不如顽抗到底。
  一份名单,决定了100多人的生死,决定了更多人的前程与命运。
  在李存勋看来,这不是一份名单,而是一份宣判书。
  虽然王元庆在对付叛国集团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理智,甚至在李存勋建议采取雷霆手段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要求掌握证据,但是李存勋知道,只要这份名单交到王元庆手上,即便没有足够的证据,王元庆也会想方设法的制造证据。从根本上讲,王元庆是政治家,不是法官、更不是律师。面对权利斗争中的敌人,王元庆不会有任何恻隐之心,更不会对敌人心慈手软。
  不是你活,就是我亡!
  怀着复杂的心情,李存勋写好了调查报告。
  到达首都郊外的空军基地后,李存勋没有返回军情局,而是直接去了元首府。
  得知李存勋到来,王元庆立即推掉了上午的所有工作。
  “索祥隆的口供,同谋人员名单,还有军情局的调查报告。”
  “你亲自审讯了索祥隆?”
  李存勋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本来不用我去,只是事情紧迫,下面的人经验不足,不见得能让索祥隆立即开口,所以我亲自去了一趟。”
  “没人知道?”
  “除了刘晓宾与华剑锋,没人知道我去过‘华夏’号航母。”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注意保密,千万不能走漏消息。”
  李存勋拿起香烟,没多说什么。如果连保密都做不到,军情局长就可以引咎辞职了。
  花了大约15分钟,王元庆看完了几份文件,神色变得非常阴沉。
  “与我们猜测的一样,果然与印度有关。”
  “印度是次要问题,名单上的人员情况还未核对。”
  “没有必要核对。”王元庆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扩大调查规模,只会打草惊蛇。按照之前制订的计划,采取一对一的定点跟踪与监视,务必保证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军情局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李存勋点了点头,弹掉了烟头上的烟灰。
  “总体来说,情况比我们预料的稍微好一点。”
  “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存勋说完,灭掉了刚抽了两口的烟头,显得有点烦躁。索祥隆不但是参与者,还是叛变集团的核心成员。按照索祥隆的交代,近期CIA将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新的冲突,引发印巴矛盾,迫使共和国转移重点,出兵收复藏南地区。只要共和国出兵南亚,叛变集团就将刺杀王元庆,随后以王元庆违宪发动战争为由推翻现政府,组建新政权。只是局势已经发生了转变,共和国主动挑起南亚危机,CIA的肯定会调整行动计划。CIA会怎么做,李存勋也费了很多精力。
  沉思好一阵,王元庆才微微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李存勋。
  “回来途中,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李存勋又拿起一根香烟,说道,“关键是CIA是否会按照索祥隆所交代的情况采取行动,或者说是否会继续之前的行动。我认为,CIA的行动主要由当前的局势决定,也就是由美国对南亚局势的判断决定。如果美国认定我们不会主动挑起战争,CIA就会积极行动,制造一场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战争。如果美国认为我们正在积极制造战争,CIA就会收手,以不变应万变,等待机会出手。”
  “有这么简单吗?”
  李存勋皱起了眉头,没有跟王元庆争执。
  “你前面说得没错,我们采取的行动决定了美国的策略,也就决定了CIA的行动。”王元庆拿起香烟,思考一阵才点上烟,说道,“后面却有问题,即便我们积极制造战争,CIA也不会收手,反而回煽风点火,积极推动战争。更重要的是,不管出现哪种情况,美国都会积极武装印度,点燃印度的野心。”
  “可是……”
  “CIA会为了政变而策划政变吗?”
  李存勋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说道:“CIA的行动完全遵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只有在得到总统准许的情况下,才能在境外策划颠覆行动。”
  “这就对了,CIA为美国利益服务,不会背离美国利益。”王元庆笑了小,说道,“美国的利益不是颠覆我国政权,而是从根本上打垮我们,或者牵制我们。政变的结果会如何,恐怕CIA也没有半点把握。就算叛国集团能够除掉我,共和国会不会因此衰退,CIA更没有半点把握。如此一来,政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既然只是手段,那么还有别的手段。一种手段达不到目的,就会用上其他手段。为了保险起见,美国肯定会多管齐下。除了颠覆我国政权之外,最佳手段就是武装印度,让印度成为我们的绊脚石。”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我确实没有想得这么深入,果真如此的话,战争很难避免。”
  “不是不可避免,而是看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避免。”
  “元首的意思是……”
  “美国此举的目的昭然若揭,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我们肯定会积极避免战争。”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可是反过来看,如果我们处处避让,就能维护国家利益吗?果真如此,我们与美国就不会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更不可能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要不要避免战争,也得从我们的国家利益出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持,我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除了抓紧国内的肃叛工作之外,军情局的当务之急就是搞清楚美国的行动,至少需要弄清楚美国提供给印度的军事援助规模。”
  “我尽快安排,有消息后立即汇报。”
  “不要仅关注物质上的援助,还要关注更深层次的行动。”
  李存勋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元庆的意思。美国提供给印度的军火总得通过国会批准,不可能做到绝对保密。一般情况下,为了证明实力,美国会主动公布军火援助与军火销售清单,军情局可以不费任何力气搞到美国与印度的军火贸易情报。对一支军队来说,武器装备只是“硬实力”,决定军队战斗力的还有“软实力”。没有出色的军人、没有先进的军事思想、没有高效的指挥体系,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无法转变成战斗力,甚至会成为阻碍军队发展壮大的负面因素。要知道,印度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一败涂地,与印度“迷信”武器装备的性能、忽视“软实力”建设有很大关系。美国要想让印度军队成为一支足以与共和国军队对抗的强大武装力量,除了为印度提供大批先进武器之外,还得帮助印度建立起强大的“软实力”,避免印度军队重蹈覆辙。
  “软实力”看不见、摸不着,合作能够做得更加隐秘。
  这样的事情不但美国在做,共和国也在做。比如共和国承诺为巴基斯坦提供“战略安全保障”之后,花很大的力气帮助巴基斯坦建立“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基础设施、为巴基斯坦培训相关技术人员、规划战略情报交换体制等等。因为这些合作属于“战略安全保障”的协议内容,所以共和国与巴基斯坦没有进行大肆宣传。
  从很大程度上讲,印度缺乏的正是“软实力”。
  李存勋离开之前,焦魃山送来了最新消息。美国国务卿布鲁德林启程离开华盛顿,飞赴新德里,对印度进行非正式访问。
  不得不说,王元庆对战略局势的把握与判断能力非常惊人。
  “想什么来什么,看来我们的猜测没有错,美国正在采取行动。”王元庆冷冷一笑,说道,“布鲁德林肯定带了很多礼物去新德里,不但要稳住鲁拉贾帕尼,还要给鲁拉贾帕尼打气,让鲁拉贾帕尼下定决心,替美国火中取栗。”
  “我马上联系新德里的情报人员。”
  “小心谨慎,不要出任何纰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