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1195

  惨痛损失的美军不得不收缩防线,预警机的巡逻区域从三八线以南的春川撤到首尔以南的水原、再撤到水原南面的清州、最后撤到清州南面的大田,总共撤退了近200千米。危险并没消除,对战斗机来说,200千米连花园的篱笆都算不上。
  保护预警机,似乎成了美国空军的头号任务。
  到25日傍晚,美国空军已经损失了7架E-11A(美国海军损失了18架E-2D)。如果不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预警机机队,美国空军恐怕早就“撤场”了。
  残酷的战斗让美军学会了保护预警机的战术。
  护航战斗机由平常的2架增加到8架,还能在5分钟内增添至少8架护航战斗机。作战巡逻时,除了预警机上相控阵雷达之外,所有护航战斗机上的被动探测系统都处于工作状态,8架战斗机分成4个编队、2个编队组成1个小队,分别沿着以预警机巡逻航线两端为定点,向战场方向倾斜45度的固定航线交叉巡逻,时刻都有4架护航战斗机用被动探测系统监视最危险的方向。以F-22A的速度,只要敌机从正面180度方向进入,8架护航战斗机就能分成2个批次,进行2次远程拦截。因为战斗机巡逻航线与预警机的飞行线路交叉45度,所以护航战斗机能对水平270度范围内保持持续不断的监视。
  J-14系列战斗机的主动电磁干扰装置只能屏蔽电磁波,不能屏蔽可见光与热辐射。
  新式护航战术经受住了实战考验。24日夜间的一次空战中,中国空军的24架J-14A偷袭清州上空的E-11A,先与2批8架F-22A交手,然后与第三批8架F-22A交手,虽然最终干掉了没来得及逃远的E-11A,但是有18架J-14A在战斗中被F-22A击落,称得上得不偿失。
  美军的新战术只有一个漏洞:无法对巡逻区域整南面90度区域保持持续监控。
  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J-14系列战斗机配备的主动电磁干扰装置无法全程工作,只能在作战时使用。因为外形设计上存在的缺陷,J-14的被动隐身能力比F-22A差了一个数量级,勉强比F-35系列战斗机好一点,所以在不使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的情况下,J-14能被300千米外的E-11A发现(KJ-22最多只能发现220千米外的F-22A)。如果J-14想绕到E-11A的南面,需要向西或者向东绕飞350千米,然后从南面350千米处进入。即便不考虑航程问题,到达南面转向点时,J-14将进入日本领空!
  这也正是美军将大田选为巡逻空域的主要原因。
  除非中国想与日本开战,不然不会让战斗机“入侵”日本领空。
  只是,这次美军遇到了“特殊情况”。
  虽然梁国翔与狄泊清丢掉了“头号王牌”的桂冠,但是在作战能力上,两人仍然是共和国航空兵中首屈一指的战斗机机组。
  因为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再先进的预警机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都要近得多。
  以E-11A为例,在飞行高度11000米的时候,对飞行高度为5000米(J-14的正常巡航高度为5500米)的J-14的探测距离能够达到300千米,而对飞行高度为500米的J-14的探测距离只有220千米,对飞行高度在50米以下的J-14的探测距离不到150千米!
  虽然超低空进入会使战斗机遭到敌人拦截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能量机动原理在超视距空战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规避拦截导弹的时候,战斗机的动能与势能决定了规避导弹的能力),但是对偷袭行动来说,超低空进入仍然是不二选择。
  “梁哥,进入导弹射程。”
  “别急,再靠近点,老子还不想用导弹!”
  因为小队里的2架战斗机跟随长机作战,所以梁国翔不用额外下达作战命令。
  狄泊清愣了一下。“不用导弹,用航炮?”
  “对,用航炮!”
  “梁哥,你是不是疯了?”
  梁国翔冷冷一笑,说道:“你认为我疯了?”
  狄泊清很老实的点了点头,只是坐在前面的搭档看不到他的动作。
  “重新计算航线,尽量减小误差,我们这次扮演孙猴子,到敌人肚皮里大闹一回。”
  “梁哥,你可别乱来。”
  “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狄泊清苦笑了一下,操作机载计算机重新计算导航数据。
  与梁国翔合作10多年,狄泊清可以不相信自己的老婆,也不会不相信搭档的能耐。
  在编号0010101的J-14B战斗机的率领下,3架战斗机在只有直升机能够飞行的高度上以每小时1300千米的速度冲向100多千米外的“猎物”。
  与空军不同,海航刚刚参加半岛战争,不存在飞行员素质降低的问题。
  跟随大队长作战的2名飞行员参加过2019年的“中南风暴”,还有不俗的表现。虽然超低空飞行能让任何一名飞行员产生死亡随时可能来临的感觉,但是他们没有丝毫畏惧,紧紧跟随在大队长后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3只“飞龙”距离猎物越来越近。
  “梁哥,红外探测系统截获目标。”
  “看到了,搜索周围空域,确定护航战斗机的位置。”梁国翔朝左侧的战术屏幕扫了一眼,打开了武器开关,由火控系统自动检查机载武器的状态。
  “两架……四架护航战斗机,西北方向,距离‘鹰巢’不到二十千米。”
  “预先锁定目标,给导弹输入火控信息。”梁国翔稍微迟疑了一下,“密切留意东北方向,那边应该还有四架护航战斗机。”
  “正在搜索。”
  “启动战术数据链,把信息传给僚机。”梁国翔启动了编队通信系统,“僚机注意,首先攻击西北方向上的护航战斗机,重点搜索东北空域,掩护长机攻击‘鹰巢’。”
  “明白!”1号僚机的闻晓上尉首先做出回答。
  “清楚,掩护长机!”2号僚机的罗惊鹏上尉也立即做出回答。
  “火控系统锁定目标,导弹准备就绪。”在超低空飞行时,原本由梁国翔负责的火力控制工作转为由狄泊清负责,因为梁国翔要集中精力驾驶战斗机。
  “机群注意,5秒后启动捷变系统,准备启动火控雷达!”
  “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听到2名僚机飞行员的报告,梁国翔深吸了口气,说道:“启动捷变系统,启动火控雷达!”
  狄泊清毫不迟疑的完成了操作,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3部机载火控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从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产生电离气团的缝隙中射出,“照亮”了E-11A西北方向上的4架F-22A。
  “导弹准备……发射!”
  5秒钟不到,长机发射了4枚SD-16,2架僚机则各发射了2枚SD-16。
  J-14B跟在导弹后面,一同冲上夜空。
  急剧爬升时产生的巨大过载让梁国翔产生了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因为发射导弹后机群的行踪已经暴露,所以再也不需要顾虑什么。现在需要的不是隐蔽行动,而是与敌人争抢时间!
  遭到导弹攻击时,4架F-22A的处境非常尴尬。
  2架向西南飞行的F-22A来不及转向,只能启动火控雷达,希望能及时发现偷袭的战斗机,赶在被导弹击落前发动攻击。2架向西北飞行的F-22A全速左转,与E-11A拉开距离,避免失的导弹将E-11A当成攻击对象。
  E-11A的处境最危险。
  虽然雷达与导弹告警机没有发出警报,但是敌人就在附近。一边呼叫东面的4架F-22A赶来增援,E-11A一面转向撤离危险空域。对于用B-787客机机体为雷达运载平台、最大飞行速度仅有每小时950千米的E-11A来说,根本逃不出J-14B的“五指山”。
  E-11A上的美军飞行员最想不通的是,对方竟然没用导弹攻击特征更明显的预警机!
  这个疑惑没有持续多久,当J-14B出现在E-11A的肚皮下面时,预警机上的所有导弹诱饵与干扰装置都成了摆设。
  2个急促短点射、2条划破夜空的“火龙”终结了E-11A。
  对付预警机,梁国翔甚至连航炮炮弹都舍不得多用。
  E-11A变成圣诞节的烟花时,东面夜空中出现了8道“闪电”,美军护航战斗机的反击到达了。
第七十二章
高调亮相
  担任空中指挥任务的E-11A被梁国翔击落,北面的美军机群顿时乱了阵脚。
  贾宝国与林岱珏率领的空军战斗机机群毫不费力的击溃了美军的第一批战斗机,梅乐弛再次收获2个独立战果,战绩增加到23。返航途中,梅乐弛非常兴奋。新增2个战果对巩固梅乐弛的“头号王牌”地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戢洋浩只在当天晚上收获1个战果。回到基地,得知梁国翔在这次空战中的收获时,梅乐弛顿时傻眼了。
  干掉E-11A不算什么,梅乐弛在前几天的战斗中击落了2架E-11A(共同战果)。
  让梅乐弛受不了的是,海航的“传奇”飞行员竟然在一场战斗中击落了那么多、多得令人无法置信的敌机!
  击落E-11A之前,梁国翔就已经收获了2个独立战果。
  第2批4架F-22A赶到的时候,梁国翔因地制宜,利用坠向地面的E-11A残骸避开了对方射来的8枚AIM-120E中远程空对空导弹。
  “东北方向,雷达锁定目标,火控数据输入完毕。”
  狄泊清报告情况时,梁国翔迅速接通导弹电源,瞄准了飞在最前面的2架F-22A。随着J-14B的腹部弹舱舱门弹开,2枚SD-16拦截导弹被弹出弹舱后凭惯性飞行了一段距离,随后闪电般的划破夜空,射向目标。
  “手动引导!”
  “明白,手动引导!”
  狄泊清有条不紊的控制着战机的火控雷达,以最理想的方式攻击2架F-22A。
  所谓的“手动引导”,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动雷达加无线电指令制导”。这是一种特殊的末段引导方式,一般用来对付40千米以内的单个目标。发射导弹后,战机的机载火控雷达以跟踪照射方式、集中向目标持续发射带有特殊编码的电磁波,导弹上的火控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接收获取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因为机载火控雷达的功率与抗干扰能力比弹载雷达强得多,所以如同用功率更大的探照灯照亮了目标,让导弹能更加轻易的发现并且跟踪目标。最重要的是,即便敌机释放干扰弹与干扰诱饵,飞行员也能以手动的方式控制火控雷达照射敌机,用无线电向导弹发送攻击指令,使敌机的欺骗干扰完全实效。
  如果不受到其他战机攻击,这种攻击方式的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实战中,很少能够出现如此理想的攻击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