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1195

  很多时候,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长机攻击最前面2架F-22A时,跟在后面的闻晓与罗惊鹏以交叉拦截的方式瞄准了后面2架F-22A。僚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机,一般情况下不会与长机抢战果。
  4架F-22A刚刚发动第一轮导弹攻击,还没来得及再次锁定目标就遭到对手反击。
  前面2架F-22A迅速做出高难度机动动作、释放干扰弹与诱饵弹,妄图摆脱迎面射来的SD-16。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跟随战机做出机动动作。与导弹相比,任何一种战斗机的机动性能都不值一提。只要被导弹死死咬住,没有任何战斗机能够幸免。
  后面2架F-22A更加悲惨,在遭到2枚导弹夹击的情况下,生存率不会超过5%。
  因为距离太近了,所以这场战斗用时不到30秒。
  夜空中多出了4朵绚丽的烟花,3架J-14B毫发无损的转为向北飞行。
  “梁哥,拦截导弹用完了。”
  “我知道。”梁国翔迅速平静下来,“僚机报告弹药情况。”
  “我还有两枚拦截导弹。”
  “我也有两枚。”
  “不错,长机搜索前进,僚机跟进,准备拦截敌机。”
  梁国翔一马当先冲在前面,2架僚机自觉放慢飞行速度,把距离拉到10千米左右。
  空军的KJ-22远在数百千米之外、附近没有支援力量,梁国翔选择了J-14B战斗机单独执行空战任务时的典型战术。
  长机在前面领队飞行,相控阵火控雷达以广域搜索模式工作。在最大工作功率的情况下,J-14B的机载火控雷达对RCS20平方米的高空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350千米,对RCS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能达到120千米,性能不比某些小型预警机上的雷达差多少。发现目标后,长机用战术数据链将战术信息发给跟在后面的僚机,由僚机负责攻击。必要情况下,僚机只需发射导弹,剩下的工作全由长机负责。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及时发现敌机,又能避免僚机过早暴露行踪。
  梁国翔不是独立作战,通过战术数据链,能够从周围300千米内的友机获得战场信息。
  “梁哥,北面打起来了。”狄泊清此时变成了“空中引导员”,“是2中队,正在截击向南逃跑的美军机群!”
  “有多远?”
  “二百二十千米,三八线以北,数据发给你了,主屏幕上。”
  梁国翔微微皱了下眉头,朝中央的主屏幕看去。
  战场形势很纷乱,空战进入格斗阶段,数十架战斗机纠缠在一起。屏幕上只有数十个亮点,很难一眼分辨出敌我。
  “梁哥……”
  “再等等,美国佬坚持不了多久。”梁国翔看了眼距离数据,“僚机注意,敌机群正在接近,准备接受战术信息。”
  “明白,数据链准备就绪。”
  “明白!”
  听到2名飞行员的答复,梁国翔长出了口气。
  狄泊清没有闲着,迅速接通战术数据链,将火控雷达获得的信息发送给僚机。
  对巡航飞行速度达到1.45马赫(空战过后,J-14B少了几百千克的弹药与大约2吨航空煤油,巡航飞行速度有所提高)的战斗机来说,10分钟就能飞完220千米。
  “梁哥,美军开始撤退。”
  “距离多少?”
  “一百二十千米,正在高速接近。”
  “僚机准备拦截。”梁国翔咬了咬牙,“长机引导,发射导弹后加速赶上来,准备与美军格斗。”
  “明白!”
  “明白!”
  梁国翔下达命令的时候,狄泊清让火控雷达转为跟踪模式。在火控系统的控制下,战术数据自动传输给2架僚机。
  距离缩短到不到80千米时,2架僚机各发射了2枚SD-16导弹,以交叉攻击方式拦截距离最近的2架F-22A。为了避免暴露行踪,僚机仍然没有打开火控雷达,为导弹提供目标信息的工作由长机承担。
  美军战斗机立即做出反应,转向朝黄海飞去。
  梁国翔没有把精力放在2架注定会被导弹追上击落的F-22A上。在导弹进入了自导攻击阶段后,狄泊清结束了对美军战斗机的照射,向导弹发出了最后一串攻击指令。随即,长机的火控雷达转向迎面飞来的F-22A机群。
  “妈的,至少有十……至少有二十架!”
  “盯好四周!”梁国翔推下了油门杆,“跟随长机机动,找准机会就开火!”
  2架僚机追了上来,一左一右的紧紧跟在长机身后。
  距离迅速缩短,双方没有急着开火。
  虽然包括PL-15与AIM-9X在内的绝大部分格斗导弹的最大迎头攻击距离超过了25千米,但是实战中飞行员很少向10千米外的敌机发射格斗导弹,往往会把距离缩短到5千米以内才发射导弹。原因有两个,一是格斗导弹的飞行速度一般在3马赫以下,有的只有2马赫,远不如拦截导弹;二是战斗机在格斗空战中,发动机均以最大推力工作,距离稍远就能摆脱格斗导弹。
  只要进入5千米,几乎没有战斗机能够依靠速度摆脱格斗导弹。
  利用头盔瞄准系统,梁国翔可以在格斗导弹引导头的攻击范围内,向任何一个方向上的敌机发射导弹。
  攻击前,J-14B的腹部弹舱舱门打开,格斗导弹在电动挂架的推动下,露出了导引头。
  对面,F-22A战斗机也做出了类似的动作,打开侧面弹舱,伸出AIM-9X的导引头,让导弹能够自动探测与跟踪目标。
  “梁哥,八千米……七千米……六千米……”
  没等狄泊清报出最后的数据,梁国翔摁下了操纵杆上的导弹发射按钮。
  1枚PL-15拖着尾焰飞离弹舱,向5千米外的F-22A射去。与发射拦截导弹不同,格斗导弹直接在发射架上点火,缩短了攻击准备时间。
  2架跟上来的僚机相继发射格斗导弹。
  对面,至少8架F-22A向3架J-14B各发射了1枚AIM-9X。
  导弹告警机响起,3架遭到攻击的F-22A做出规避动作之前,梁国翔驾驶的J-14A已经从平飞改为俯冲。
  “左后方,导弹逼近,三枚。妈的,是四枚!”
  梁国翔没有理会狄泊清,紧紧抓着操纵杆,将油门推到了最大限度。
  “右转,快右转。”狄泊清不但在提醒搭档,还打开了操纵杆上的诱饵弹发射开关,随时准备抛出帖在机身尾部两侧的红外/紫外诱饵弹。
  J-14B以极快的速度冲向地面,AIM-9X以更快的速度追了上来。
  当J-14B以9G的过载完成右转向的时候,左侧的机翼几乎碰到了树梢。虽然导弹的机动过载远远超过战斗机,但是导弹的反应速度肯定比不上战斗机,再先进的计算机也比不上人脑。咬得最紧的2枚AIM-9X刚转向就一头钻进了树林,炸起了2团火球。后面的2枚AIM-9X在夜空中划出2道弧光,继续追击J-14B。
  “发射诱饵弹!”
  听到梁国翔的话,狄泊清立即摁下了发射开关。
  左侧的诱饵弹弹出后,迅速炸开燃烧,产生了与J-14B战斗机类似的、更加明显的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虽然AIM-9X配备有红外/紫外双模式成相引导头,但是当诱饵弹产生的辐射背景与目标相似的时候,仍然无法避免被欺骗的结局。
  刚刚爬升的J-14B再次转为俯冲。
  最后2枚AIM-9X在空中爆炸的时候,梁国翔已经盯上了头顶上的那架F-22A。
第七十三章
新纪录
  规避导弹的时候,2架僚机没再跟随长机。
  3打20,就算梁国翔、闻晓与罗惊鹏再厉害,一轮冲击下来,也不可能继续保持战斗队形,甚至无法在激烈的战斗中寻找战友。对3架J-14B战斗机的飞行员来说,只有一件事情值得他们集中所有精力:被敌机击落之前用掉所有导弹!
  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因为长机吸引了半数AIM-9X,所以闻晓与罗惊鹏抛出诱饵弹之后避开了导弹。
  相对而言,遭到攻击的3架F-22A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虽然AIM-9X属于典型的第四代格斗导弹,性能比第三代的AIM-9M先进得多,但是AIM-9X毕竟是在AIM-9“响尾蛇”系列格斗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降低成本,采用了大量“成熟”技术。与PL-13、AA-11E“弓箭手”(俄罗斯的代号为R-73E)、“怪蛇5”、IRST等全新研制的第四代格斗导弹相比,AIM-9X存在明显的性能缺陷。与PL-15、AA-21“短剑”(俄罗斯的代号为R-87)、“怪蛇6”、UUE(欧洲联合近程导弹)等第五代格斗导弹相比,AIM-9X的性能缺陷更加明显。
  随着战斗机配备具有欺骗能力的诱饵弹,第五代格斗导弹采用了很多对抗技术。
  以PL-15为例,除了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红外/紫外成相引导头之外,还在火控软件中设置了“记忆碰炸”与“记忆攻击”功能。攻击目标前,首先将目标辐射特征存入火控系统,如果在攻击过程中遭遇具有相似辐射特征的“目标”,火控系统将自动把战斗部的引爆方式由近炸改为碰炸,记住其他“类似”目标的飞行轨迹。因为诱饵弹只是制造出与战机类似的辐射特征,不是实体,所以即便导弹“击中”诱饵弹制造出来的“假目标”,也不会立即引爆战斗部。摆脱诱饵弹之后,导弹将按照记忆中其他目标的飞行轨迹搜寻攻击距离最近的“类似”目标。如此反复,直到击中“真目标”,或者丧失动能为止。因为战斗机不可能携带太多的诱饵弹(一般情况下,1架战斗机携带2具诱饵弹),所以在PL-15高达35千米的射程范围内,战斗机很难成功逃逸。
  3架F-22A规避导弹时,先后释放了2具诱饵弹。
  诱饵弹只让F-22A多在空中停留了10多秒,随后3架F-22A就被PL-15追上,变成燃烧的残骸坠向地面。
  第一轮交手,3架J-14B就给正在逃命的美军飞行员来了个下马威。
  美军机群中,没有1名飞行员愿意与3架J-14B纠缠,因为他们屁股后面更多的J-14战斗机正在赶来。
  梁国翔将J-14B拉起来的时候,正好有1架慌不择路的F-22A从头顶上飞过。
  没有任何迟疑,第二枚PL-15呼啸着冲出弹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