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959

  于是乎,楚王下诏招贤的消息,犹如爆炸一般,迅速从郢都扩散开来,向各地传播。
  此时。
  景翠府中,得知景翠向大王进言下诏招贤后,大夫景邵立即赶了过来。
  “令尹,如今大王听信屈原的谗言,改变我楚国维持了数百年的旧制,搅得整个楚国都人心惶惶,霍乱我楚国不浅矣。令尹无法劝阻大王也就罢了,为何还主动进言,请大王招贤以充实地方呢?”
  景邵看着景翠,叹恨不已的继续道:“令尹如此,不就是在表明我景氏赞同屈原之言,打算改变各地旧制吗?如此一来,各地抵制令尹也站在大王屈原那边,岂不人心惶惶,可不终日矣。而且,还极大的助长了屈原的嚣张气焰,令屈原更加目中无人!”
  景翠闻言,长叹道:“在下岂能不知,只是,各地举荐的人,实在难以入目,若是不如此,待考核之后,数百人竟无一人合格,且为之奈何。”
  景邵摇头道:“如此,岂不是更好吗?大王见此,知道大势不可为,必然会如上次一般,驱逐屈原,以稳定人心。”
  “大王驱逐屈原,是一件大好事,怕就怕……”景翠看了景邵一眼,心中闪过一阵无奈,摇头道:“就怕到时大王驱逐的人,不仅仅只有屈原一人啊!”
  “除了屈原,还有谁?”景邵疑惑的问道。
  “难道你忘了虞丘子之事了吗?”
  “虞丘子!”景邵闻言一愣,随后脸色一变,接着沉默了下去,不在言语。
  现在他知道景翠为何向大王进言了,若是真的对各地举荐的那些贤才不闻不问,等到考核之日,虽然大王很有可能会知难而退。
  但是,身为主持招贤的令尹景翠,遍访全国,却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那么天下人会怎么看。
  到时,为了替大王堵住天下悠悠众口,非得搭上主持此事的令尹不可。
  而且,地方县尹虽然对景氏很重要,但是,景氏一族的根基,还是在朝中。就算用十个县尹换一个令尹,景氏都要亏得吐血。
  想着,景邵吐出一口气,然后向景翠拱手道:“令尹请放心,在下已经明白了,稍后就去族中安抚族人。各地对大王的诏令阳奉阴违,实在是太过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景氏这一次一定会站在大王这边的。”
  “好,那就有劳了。”景翠顿时松了一口气。
  就在此时,一个宾客前来禀报道:“君上,上官大夫他们求见。”
  景翠闻言与景邵对视了一眼,然后微微摇头道:“邵,群臣来访,必然是为了大王的诏令,本君不便与群臣相争,还请邵为本令尹安抚群臣。”
  景邵沉重的点了点头,拱手道:“请令尹放心。”
  说完,便向外走去。
  就在景邵与前来拜访景翠的大臣说话的时候,另一边,道墨农儒四家领袖,也得到了一份楚王亲笔书信,邀请他们派出青年弟子前去参加十一月的考核,以为楚国各地属吏。
  郢都城外,一间臭气冲天的工坊中,工尹已齿拿着楚王的书信,与一旁的左工许行对视了一眼,然后长长的一叹。
  “许子,不知大王所请,你意下如何?”
  许行闻言,毫不迟疑道:“既然大王有请,自然是听从大王的诏令了。在下的那些弟子们,一直跟从在下规划水渠,如今水渠的规划已经全部完成,并且今年大王会修养生息,不会征召百姓修建水渠。”
  说着,许行笑了笑道:“在下的门人子弟不比墨家人才济济,故而,为了替大王分忧,在下打算将所有学有所成的弟子,全都派去参加考核。”
  已齿闻言摇头笑道:“许子说哪里话,我墨家虽然人多,但是大都是一些游侠工匠,这些人,大都已经在大王效力,自然无法去参与考核了。而通晓治理地方熟悉地方事务的人,我墨家却也没有多少。”
  许行闻言,笑道:“工尹说笑了,天下人都说,游仕之人,不是儒生便是墨者,儒墨并称当今两大显学,岂会无人。”
  说着,许行沉吟了一下:“工尹,在下门人稀少,也就这几年,弟子才增加到百人,其中学有所成的,不超过二十人。能治理一地,恐怕不出一掌之数。”
  此时,许行看着已齿,试探的问道:“不知墨家能拿出多少人?”
  已齿想了想,才开口道:“十年前,我墨家为大王坚守丹水,八百墨者几乎全都死在战场上,幸得大王仁慈,拿出钱粮抚育战死勇士的妻儿,让他们的子嗣跟随我墨家学习。如今十年过去,我楚墨元气已然恢复,这次……大概能拿出一百多人吧!”
  
第七百二十四章
探索发现
  许行倒吸一口冷气,一时间被狠狠的打击到了。一百多人,这还是墨家剩下的门人弟子,墨家不愧是两大显学之一。
  已齿既然敢让这些参与考核,自然是有把握让这些人通过考核,毕竟这次只是选拔属吏,难度并不是很高。
  一个县,楚王亲自下诏任命的县尹、县丞、县尉,才三人。就算加上其他低级属吏,也就是十余人。
  因为这次要将所有的属吏全都固定下来,让他们不在跟从县尹一同上任一同离开。故而每县所需的属吏,少则两人,多则数人甚至十余人,只看各地县尹所需。
  如此,墨家的这一百多人,若是全部选用,则完全可以补满十余县乃至二十县的空缺。
  想着,许行突然庆幸了不少,好在楚国的大儒陈良十几年前就死了,儒家子弟离散不少,实力大为衰弱。不然,光是儒墨这两大学派,再加上楚国道家实力还要超过儒墨两家不少。
  许行心中大略一算,若是道家的学子也全都参与考核,再加上各地游仕的人,或许这次考核的竞争会很激烈啊。
  想着,许行不由有些凄苦的自嘲一笑,跟墨家一比,自己这支传承数百年的学派,就跟一个刚刚学会行走的幼儿一般。
  已齿注意到许行的神色,开解道:“许子何必如此,待你我将大王所说的纸造出来,抄写典籍就远比现在容易,不像现在这样费时费力费钱。到时,许子还会为壮大学派而担忧吗?”
  许行闻言,看着已齿露出迷茫的眼神,问道:“工尹,这些年,我们调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而且你们墨家的优秀弟子,也大都投入到‘纸’的研制之中。算算时间,从开始研制道今日,也快有十年了。只是,十年过去,也仅仅只是得到一些无法使用的半成品。”
  说着,许行脸上浮现出一屡悲观之色,长叹道:“老朽也快到花甲之年了,按照现在的进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种只需要用笔写下,完全无需刀刻的纸来。”
  已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仅仅只是一瞬间过后,眼神再次坚定起来,脸上浮现出一丝红润,信心满满的道:“许子何必迟疑,十年前,大王得到琉璃与纸的制作之法,让司空与在下研制。如今,琉璃的制作,早已不成问题,工匠已经能熟练的制作琉璃。
  这就说明大王的制作之法完全没有问题。”
  说着,已齿叹气道:“只是,琉璃与纸不同,琉璃虽然稀少,但是,无论是铸剑师哪里,还是方术士哪里,偶尔也能炼制出来,只是没有找到秘方罢了。所以,琉璃的制作方法,是有迹可寻,只需要不断实验配方罢了。
  而纸这个东西则不然,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既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不知道前进的方向,需要我们从无到有的进行探索。正是因为方向难寻,故而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
  说到这,已齿笑了笑,一边向工坊一侧的木架走去,一边笑道:“好在进过近八九年的摸索,我们已经造出了第一张纸,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剩下的就是不断的改进,以让纸达到可以书写的程度。”
  说话间,已齿已经来到木架前,然后打开木架上一个宽大的木盒,露出一张被蜡保存起来的黄黑色的纸。
  看着这张纸,已齿想起获得这张纸的情形,顿时露出了笑意。
  虽然这张纸很厚,三张纸的厚度就快赶上牛皮的厚度,虽然这张纸无法书写,墨汁滴上去就被纸给全部吸收,虽然这张纸很硬很脆,用力一捏就碎。
  但是,这是众工匠精心研制的第一张纸,这代表他们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想着,已齿豪情万丈地道:“许子,既然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秘方,在下相信,用不少多久,我们就可以造出可以使用的纸来。到了那一天,抄写一本书的时间,一定会会极快,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许行看着信心爆满的已齿,依旧很没有信心的摇了摇头:“工尹,纸这个东西,虽然可能会书写起来方便,就跟帛布一般。但是,在下担心纸的价格会远比木简贵,甚至可以与帛布相当啊。”
  已齿闻言,露出一脸的沉重,他知道许行说的是什么。
  不是因为纸的原料,纸的原料仅仅只是木头竹子,这些并不值钱。许行说的是纸的制作时间,每一张纸的制作,都需要耗费数月时间,如此长的时间,即便纸的原料便宜,但是纸的价格也便宜不到哪去。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导致纸的研发举步维艰,极大的迟缓了纸的实验。
  当初烧制琉璃,数日功夫便可进行一次实验与改进,而纸则不然,一次实验需要数月,一次改进也需要数月。正是因为如此,已齿在去年便得到第一张纸后,至今也没有再次获得突破性进展。
  想着,已齿目光坚定道:“许子放心,只要我们能获得一张能够书写纸,只要不断改进制作过程,纸的价格会低下去的……”
  许行闻言,有些迟疑,也有一些期待。
  另一边,太学中。
  已经老迈的环渊,将楚王送来的信看了一遍后,立即写下数封信函,然后向自己的弟子吩咐道:“速去将这几封信送给为师的好友,告诉他们,楚王招贤……”
  是日,郢都宾馆一时人满为患,有参加自荐考核的,也有陪同观望的,也有来看热闹的。
  次日一大早,熊槐得到景翠从宾馆拿来的名录,大略一观,便大喜过望道:“令尹,这是真的吗?仅仅昨日一天,便有三百余人前来自荐。”
  熊槐露出难以置信之色,被这个人数震惊了。
  景翠闻言嘴角顿时一抽,他昨日便接到在宾馆负责接待的人的禀报,他的两个下等门客偷偷前去报名了!
  接着,又想起昨日那一大群声势浩大的墨家子弟,嘴角再次一抽,点头应道:“回大王,确实如此,仅昨日便有三百余人前来自荐,而且,经过简单考核,全都是识字之辈。”
  “好,好,好!”熊槐吐出一口气,笑道:“如此寡人也就放心了,就可以放心等到十一月了。”
  说着,熊槐心理又默默加了一句:还有十月新年!
  
第七百二十五章
应变之策
  等景翠回到府中,顿时陷入忧虑之中。
  今日他看到宾馆那边传来的消息,便知道自己被屈原坑了,而且还陷入一个极大的麻烦中。
  原本,按照屈原的说法,他向大王提出自荐的策略,试想招募散落各地的游仕者的,尤其是那些刚刚被遗弃的门客。
  只是,万万没想到,大王的诏令才公布半日,就出现一股令他惊慌的势力,参与到考核中。
  其中许行的那些弟子还好说,左右不过二十多人。但是,那些墨家弟子则不然。楚墨的首领本来就担任着楚国的工尹,这可是楚国的重要职位。
  而且,工坊中,还充斥着许多墨家工匠,这些人许多人是墨家自己培养的,然后被工尹已齿投入工坊之中,还有一些原本是楚国的工匠,然后被墨家学说吸引,投入到墨家的怀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