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959

  昔日做柱国之时,楚王遇事不决,每次向他询问兵事,对他的建议,每每都是言听计从。现在,等他做了令尹,大王不在问他擅长的兵事,反而向他咨询他并不擅长政事。结果,每次他的回答与屈原的回答一比,大王每次都听从了屈原的建议,然后将事情交给他来做。
  好像屈原才是令尹,而他仅仅只是屈原的执行下属一般。
  虽然他也知道,政事这一块,不是自己的特长,但是,大王每次都这么做,却令他心中觉得憋屈。
  虽然他不敢对大王有所不满,但是,对屈原……可就没有好脸色看了。
  故而景翠一听,迟疑了一下,然后摇头道:“就说本君昨日操劳,回府后便休息了。若是左徒有事,请他明日再来。”
  “诺!”
  府外。
  屈原看着面前的景翠宾客,从他口中得知景翠不愿见他,顿时微微一滞。接着,心思一转,便知道景翠对他的不满所在。
  或许是因为变法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朝议的事情,左右不出这两点。
  想着,屈原也不以为意,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是势在必行的。景翠这个令尹,要么顺从大王的意志,要么自己请辞,这个就是潮流,无可逆转。
  想着,屈原笑了笑道:“还请先生再去禀报一声,就说平此次来见令尹,乃是为令尹分忧解祸而来,还请令尹不吝一见。否则,恐有祸事降临在令尹身上。”
  
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荐之策
  府中。
  景翠听宾客一说,一股怒火从心中涌上来,看着宾客冷冷的道:“屈平真这么说的。”
  宾客点了点头。
  见此,景翠怒极反笑:“好,好,好,请他进来,本君倒要看看,他屈平如何巧舌如簧,还有什么祸患会降临在我这个令尹身上。”
  “诺。”
  不一会儿,景翠就见屈原不急不缓地走了进来。
  “见过令尹。”
  景翠拱手回礼道:“左徒,不知何事如此紧急,非要今日说,连明日都等不得?”
  屈原拱手道:“令尹,在下匆匆而来,乃是为各地贤才一事。不知令尹这几日,可曾了解过各地送到郢都的贤才。”
  景翠瞥了一眼屈原,心中顿时一阵气恼。
  各地举荐贤才的事情,虽是屈原提出的,但是,这是大王当时就交给他来处理了。
  不想,现在屈原还要插手此事。
  想着,景翠便语气不善的应道:“此时就不劳左徒操心了,这几日在下一直都在关注此事,各地送来的贤才,全是品行过人的道德楷模。各地举荐这些人给大王,足以说明我楚国民风淳朴,人心向善。
  现在,他们来到郢都,得到大王表彰,必能正人心,导人向善,若是人人效仿,不出数年,我楚国必然大治。
  等各国听闻此事,见我楚国万众一心,必然心生畏惧,而不敢像上次一样侵犯我楚国。这就是不战而胜的方法,谓之战胜于朝。
  这次各地举贤,可谓用心了啊!”
  屈原闻言,诧异的看了景翠一眼,然后迟疑道:“令尹,这些话是有人跟你说的吧!”
  “……”景翠心中一滞,不满的看了屈原一眼,接着想起那个对他说这番话的人,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开口道:“不错,这话虽然是其他人对本令尹说的,但是,本令尹觉得很有道理,以德治国,正是强国的上上之策,总比随意折腾国家好多了。”
  说到这,景翠用奇腔怪调的语气道:“怎么,难道左徒以为以德治国有何不妥吗?”
  屈原没有在意景翠的语气,摇了摇头道:“令尹,以德治国,自然并无不妥之处。这次大王下诏各地举贤,结果楚国之中涌现如此多的道德高达之人,这正是国家之福,是大王之幸。”
  景翠闻言点了点头:“不错,这正是国家之福,是大王之幸,身为大王令尹,在下心有荣焉!”
  “不过!”屈原看着景翠,摇了摇头道:“可是这次大王选才,不是为了表彰道德高达的君子,而为了选出一些人,以充实地方属吏。这些人,德行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才干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避免各地举荐的人才鱼目混珠,大王还刻意让令尹亲自主持考核,一面让大王受到各地懵逼,而导致这些人到了地方后,才不堪用,霍乱地方。”
  说着,屈原见景翠脸色一僵,便开口问道:“不知令尹是否已经准备好考核这些人的题目,以备大王选用。”
  景翠听到这,脸色瞬间变得一阵青,一阵白。
  关于考核题目的事情,他早就给忘了,或者说不是忘了,而是听到这些道德达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两个之后,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所以,楚王一个月前让准备的考核一事,他还没有开始准备。
  屈原见景翠没有说话,继续道:“这次大王让身为百官之首的令尹亲自主持举荐贤才,考核贤才,足以见大王对此事的重视。
  但是,在下听说,这次各地举荐的贤才,全都有一个缺陷,似乎德行过人,但才能欠缺,大部分人都不曾读过先贤著作,这样的人,在下担心他们全都无法通过大王的考核。
  若是待来年十月考核之时,却无一人通过考核。在下担心,天下人会说楚国无人矣!并且,下诏举贤的大王,也会沦为各国笑柄。”
  景翠闻言,脸色逐渐变黑,而且黑的吓人。
  此时,屈原叹道:“令尹,这还不是在下最担心的地方,在下最担心的还是令尹你啊!其他人仅仅只是笑话令尹也就罢了,在下更担心的是,会有人说,令尹嫉贤妒能。大王让令尹举贤,结果,令尹却找到一群种田劈材做工的小人,却无一个君子举荐给大王。
  令尹乃我楚国柱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若是令尹背上这等骂名,在下心中为令尹难过。”
  “……”景翠闻言猛然一惊,这样的骂名根本就不是他能承受。昔日楚庄王的令尹虞丘子,不就是因为没有举贤,而被人说不忠的吗?
  若是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恐怕虞丘子的旧事就要在他这里重演,而且还是背着骂名主动请辞。
  虞丘子好歹也做了几年令尹,立下大功。而他景翠,三月令尹,什么功勋也没有,就请辞回家……
  一世英名尽毁矣!
  想着,景翠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顿了顿,景翠缓了缓,发现屈原一直都恭敬的坐在一旁,想起屈原的求见之语,立即定了定心,求助道:“左徒,不瞒你说,在下这几日也在为此事苦恼,以致思虑成疾。只是,各地举荐之人,全都是品行过人之辈,只可奖赏,而不可贸然退回,要求各地另举贤良。
  对于此事,不知左徒可有变法。”
  屈原闻言,笑了笑道:“令尹,这段时间,在下听说各地都在谣传大王暴虐不仁的谣言,不知令尹可有听说。”
  景翠闻言点了点头,这些谣言他自然知道,这次楚王杀了一批封君,另选他人即位,导致有一大批封君门客丢了依托之地。
  于是,这些人便四处散播谣言,说楚王残暴不忍。
  “左徒,不知此事与举贤有什么关系吗?”
  屈原拱手道:“令尹,这些人之所以四处散播谣言,不就是无处容身吗?而他们被各地封君选用,本身就是由一定才能的人,只是未被新主接纳罢了。所以说,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一县之才的人。
  若是令尹向大王进言,就说一地只举荐一人,肯定野有遗贤,为了避免此事,准许各地贤才前来郢都自荐,参与考核,如此不久解决问题了。”
  “这……”景翠闻言,犹豫不决。
  见此,屈原接着道:“令尹,还在犹豫什么,若是不让这些人参与考核,令尹如何才能获取人才。
  而且,此事不仅能解令尹的燃眉之急,还能消除各地关于大王的谣言。最后,这人若有所获,难道还不对令尹感恩戴德,到处散播令尹的举贤任能的贤名,让令尹的贤名传遍天下各国。
  这种一举三的美事,令尹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
  景翠闻言,在没有想到其他变法的情况下,顿时便有些心动。
  而且,这次举贤,只是充实地方,跟郢都朝中没有直接关系……
  想着,景翠便点了点头。
  
第七百二十三章
农家墨家
  次日。
  在令尹景翠的请求下,熊槐正式下诏,准许百姓自荐,前往楚国宾馆报名,以参与十一月初一的考核,但凡通过者,将则由选拔为楚国各县的属吏,若是特别优秀者,则可直接任命为县尹。
  消息一经传出,郢都顿时一片沸腾。
  虽然这只是在招募各县的属吏,但是,一句优秀者可担任县尹,便足以令人激动难耐。
  虽然楚国现在已经在给各县安排属吏,县尹的权势将会被削弱,但是,这好歹也是一县之长。若是以前,县尹可自称为公,在一县之地为所欲为的时候,县尹县公之职,那可是非大贤贵戚不可担任,担任县尹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楚国公室之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楚国的县尹除了权势大意外,地位也是极高的。若是被楚王召回朝中用事,最起码都是一个下大夫的职位。若是任上优秀,被任命为卿甚至是令尹也不是没有可能,这都是有先例的。比如说孙叔敖与吴起,这两人就是直接从地方升任令尹的。
  现在,楚王竟然下诏,可以准许人自荐,即便只有半成机会,那也是机会极大了。即便做不了令尹,那也还可以做属吏。
  成为属吏,升任县尹,被楚王看中,任命为令尹……
  如此人生,简直完美,一些人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走上孙叔敖的人生轨迹,在史书上留下千古美名,可以不朽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