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1597

  然后也是嘱咐毕志安,到了说话要谨慎,该说的一定要说,但是不该说的一定不要说。
  至于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他没说,因为他知道毕志安很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毕志安骑着马再一次出门,在夜幕将近的时候,抵达了应易康居住的独栋小楼,不过进去了后,却是没有第一是时间见到应易康。
  应易康的管家说老爷这个时候正在会客,让他稍候一二。
  毕志安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也是不着急。
  如今应易康刚成为第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长,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时候,要见的人肯定非常多,而他,也只不过是应易康要见的众多人里的其中一个而已。
  他在楼下客厅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就是见楼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就见有几个人下来,而这下来的几个人里,都是面生的军官,看军衔也都比他高,一个上校,两个中校。
  为此,他也是立马站起来敬礼:“卑职毕志安见过诸位大人!”
  为首的一个年约四十来岁的上校看了看他,然后道:“你就是毕志安?”
  毕志安道:“是!”
  那上校又是仔细打量了他一眼,脸色平淡,然后道:“嗯!”
  然后就是先离开了。
  毕志安不明就里,不过这个时候,管家已经是来通报,说是可以去见应易康了。
  再一次看见应易康,毕志安在蜡烛灯光下,可以看见此人神态的疲惫!
  见礼过后,就听应易康道:“你也不是外人了,所以也就不和你多客套,我手底下还缺了个敢打敢拼的营长,有没有兴趣?”
  听到这话,毕志安顿时惊喜若狂,那里会说其他话,当即就是站直了身子,抬头挺胸道:“卑职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好,多的话本官也就不多说了,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就会有人给你安排,安排好了就直接过来我这里一趟!”
  应易康事多,没有留他多说话,前后不过几分钟就是把事定了下来,然后就是端茶送客了,毕志安走的时候,又是看见了几辆马车朝着应易康的住所而来,不用说也知道,这些人定然也是来见应易康的。
  不过这已经是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他带着激动和兴奋,朝着家中而去,赶回到家,也是顾不上还没吃饭,直接就是找父亲商量去了。
  他刚下班就被交到应易康这边,这一来一回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现在都是大晚上了,这晚饭还没吃呢,不过这会,这父子两那里还关心什么没吃饭啊。
  这一次能够去西北前线,直接当一个营长领兵作战,可以说是出乎了毕志安的预料的。
  他这样的资浅少校,在御学堂毕业的成绩又是属于垫底的那种,按照常规来说,其实是没什么机会能够被分配到西北前线领兵的,顶多就是给个副职。
  但是应易康却是直接给了他一个营长。
  至于为什么,毕家父子多少也能够才出来,不外乎就是应易康想要带着嫡系去上任而已。
  而且应易康说的还是敢打敢拼的营长,不用说也都知道,这以后到了前线,定然要是比其他人更加危险一些的,说不准一些攻坚的危险任务就会落在他头上。
  但是,这里头固然是有危险,但是也是代表着机会啊。
  想要安全的话,直接留在国内任职多好啊,尤其是在京畿任职,多享受啊。
  但是安全享受可不能给他带来战功,没有战功就想要晋升,那是不可能的。
  父子俩人商量了许久,还是毕母进来打断他们的谈话,并送来了饭菜,要不然的话,毕志安还不知道自己饿着呢。
  第二天,果然和应易康说的一样,上午时分就有铨叙司的军官找到了他,也没多废话,直接给他一纸调令。
  让他即日接任第三十一步兵师之第九十二团下属第三营营长。
  这个任命很快就是在他所处的科室里流传了开来,大多同僚们都是连忙上前恭喜的恭喜,嘲讽的嘲讽,什么神态的都有。
  接到了任命后,他很快就再一次前往应易康的住宅,这一次他不仅仅见到了应易康,还见到了其他七八个军官,军衔有高有低,校官有,尉官也有,但是能够在今天出现在这里的军官,不用说也都知道,肯定是应易康准备带着去河南上任的嫡系了。
  身在众人之间,毕志安觉得自己也应该算是应易康的嫡系了。
  如此想着,他不由得对未来抱有更大的希望了。
  应易康是前途似锦,很多人都是对他抱以厚望,虽然限于年龄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获得军衔的晋升,但是未来再进一步成为中将可能性极大。
  至于以后能不能成为上将,这个就和能力没什么关系了,而是属于政治问题了。
  这一天,应易康的住宅里气氛比较轻松,主要就是相互认识认识,然后应易康再通知大家,回去做好准备,明天就和他一起奔赴河南接管部队上任。
  第三十一步兵师已经是确定下来增援西北了,但是该师目前还没有齐装满员,连师长都还没有到任,自然是拖不得的。
  应易康等人需要尽快到任,然后整编部队,并等待奔赴西北。
  第二天一大早,毕志安就是随同应易康上了火车,直奔河南!
第1571章
第三十一师
  得益于大唐最近多年来的铁路发展,应易康一行人从金陵城出发,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已经是抵达了中原铁路枢纽郑州。
  到了郑州后,他们换乘西北铁路的火车,然后抵达洛阳。
  第三十一步兵师的驻地就是在洛阳!
  随着铁路陆续建成,同时蒸汽轮船的普及,大唐在国内的部队部署,大部分也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基本原则就是一线、二线部队沿着铁路线、内河、沿海线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驻防。
  而各省的地方守备师,则是在各州府以及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驻防。
  这样的兵力部署,在偏远地方爆发动乱的时候,驻防当地的守备师可以第一时间在各地方的民兵部队的配合下进行弹压,如果动乱规模过大,当地的守备师以及民兵已经无法应对的话,则是可以迅速通过铁路、轮船运输的方式调集主力部队前往弹压。
  这样的部署核心,就是利用便利的交通,来压缩和平时期的主力部队的数量,控制军费。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铁路网以及内河、沿海交通,其实以目前大唐帝国目前的主力部队来说,是远远无法在维持外部战争的同时,还能对国内保持高压的。
  到目前为止,大唐帝国的主力部队,也就是随时能够拉上战场的部队其实并不多。
  至少相对于大唐帝国的庞大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而言是非常少了。
  其中陆军方面常年保持满编满员,也就是常备部队的有二十个的步兵师、十二个骑兵师、八个骑兵团以及九个炮兵旅,总计有大约三十万的步兵部队(包含约一万六千名师属骑兵、师属炮兵、师属辎重、运输等部队),六万独立骑兵部队(包括骑炮兵、辎重等辅助部队),独立炮兵部队有大约四百门九斤、十四斤、十八斤、二十四斤、三十二斤、四十八斤等不同口径、身管长度的野战炮、加农炮、重型榴弹炮。
  上述部队,也是陆军部队里的精华部队!
  海军方面的话,基于海军的特殊性质,倒是几乎所有部队都能保持着常备状态,抛开战舰以及随舰的部分陆战队不谈,只说能够独立上岸作战,发动大规模战事陆战队,一共有八个陆战团,总兵力是两万人左右,以步兵和炮兵为主,也有少量侦查用的骑兵,每一个陆战团都是能够拉出去独立作战的。
  然后就是近卫军了,近卫军的大部分部队都是处于常备状态,目前一共有三个近卫步兵师,两个独立的重骑兵团,一个独立重型重炮兵旅。
  但是包括大名鼎鼎的近卫军第一枪骑兵团以及后续成立的近卫军第二胸甲骑兵团。这两个骑兵团不管是人员还是装备以及马匹,都是属于整个大唐里最顶尖的。
  此外,专门负责皇宫值守、部分京畿安保任务的近卫军侍从团,负责军政要员、科学家等安保的近卫军警卫团这两支部队,虽然挂着近卫军的名头,但却是专门的安保部队,野战能力一般般,说白了就是样子货,其具体指挥也不归属近卫军,而是嫡属于翰林院侍从科。
  因此外人一般也不会把这两个团规划为近卫军部队,哪怕是他们挂着近卫军的名头。
  近卫军的三师两重骑兵团一重炮兵旅,加起来总兵力约位八万人。
  上述陆军、海军、近卫军加在一起,其常备部队也就五十万人!
  这五十万人看起来很多,但是却是要分别驻防本土以及海外本土、海外殖民地啊,比如说北海省,为了弹压当地的局势,常年都是有一个主力师驻防北海省的。
  再有吕宋省以及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这些南洋地区,虽然分散驻防,但是陆军也是总共驻防了个两主力师的。
  再有印度以及西亚地区那边,加起来也有一个半的主力师。
  北非也有半个师。
  南非洲也有一个主力师。
  北美洲也是有半个师的部队。
  全部加起来,大唐陆军光光是在海外地区就是驻防了八个常备师!
  陆军方面留在本土的,其实也就只有十二个常备师而已!
  对于大唐帝国的庞大控制区而言,目前的常备部队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大唐帝国也不可能无节制的增加常备部队的数量啊,这些常备部队的花销可是不小。
  人员薪资、装备替换、训练开支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陆军的军费再多也是不够花的,所以这才有了二线部队的出现,所谓的二线部队,就是特指在和平时期保持骨干编制,战时进行动员,进而达到和主力部队一样的满编满员,进而奔赴前线参与战斗。
  这样一来,陆军就能够用有限的经费,维持更多的部队构架,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只需要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够组织一大批具备一定战斗力的部队参战。
  而和平时期的话,那么所这些直保持了骨干编制的普通二线部队,也能够弹压地方,维护地方稳定。
  任务的弹性是比较大的。
  正是因为这些好处,陆军才是一口气组建了足足四十个,大部分是以以往战斗力比较不错的守备师,或者是独立部队等改编而来。
  不过这四十个师都是二线部队,但是哪怕是在二线部队里也有强有弱,比如说西北那边的二线部队,人员和装备都是要强于其他地区的部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