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818部分在线阅读
别看上杉景胜是上杉卫的头目,可他麾下的武士最多的都是来自德川氏,主要是来自三河的穷鬼武士。
大明东征也好、西征也罢,日本的各路诸侯出力极大。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万历册封的大王足利义昭、将军德川家康对许多诸侯都不放心。
跟着明军出征——这基本上就等于流放。
除了上杉谦信当年是真想撵着明军出征,别人几乎没大名带队从征的,都是被大名指名道姓地派出去。
别人是派战争中后归附的地方豪族、不听话的小头目出征,就德川家康不是,他是诚心实意地要把三河武士送出去。
别看家康总对着外人夸什么三河武士,什么三河魂,其实他一点都不待见那些三河武士。
除了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三河武士是外战外行内斗内行,先砍死家康祖父、再砍死家康老爹、把主君儿子卖给敌人,堪称三河魂之阴魂不散。
历史上在华夏大地上也有许多能与三河魂媲美的精神。
比如汉末西凉叛军韩文约、唐末忠心耿耿安禄山,比他们还优秀的大概也就只有历史上明末的目标明确洪承畴了。
皇帝让他剿农民军,好,督师大人就去剿农民军了。
剿到后来哪怕大明的国策都从攘外先安内变成联寇御虏、身上的官袍和发型都变了,可督师大人的目标从来没变过,坚定不移地和农民军做对到底。
从三十六岁打王左挂,一直剿到七十岁,其间还组建了自个儿的叛变者联盟,麾下主要将领几乎人人叛变两次。
非常摇滚。
三河武士也很摇滚,他们是最早一批到了东洋就不想回家的人。
家里头穷啊,像个有一百石知行的下级武士、足轻小头目,听起来挺唬人,其实就是管理产出一百石粮的土地,四五十亩地,类似封地。
完事还得五公五民交一半。
种出粮食,种地的农民得吃、家里的佣人得给钱、还有几个有兵役的民兵也得有俸禄,兵器铠甲这些东西零零散散的开销,不能维持体面生活就不说了,关键好多人根本就吃不饱。
并非人人都是百石知行,最惨的是小贵族手下的高级武士手下的中级武士手下的下级武士们。
有的人知行地才三石。
搁建国后一亩半的地都没法给定性地主。
反倒让他们到北亚轻松了,兵役不用担心、跟着部队管吃管住、更别说卫所还有军田,而且随随便便一个小旗官就有二三百石的知行地。
尽管卫所收税也类似他们的五公五民,到底是能吃饱了,舒服得像神仙一样呀。
也正因如此,他们到了英格兰,那就像狼进了羊圈一样,看哪儿都想下嘴。
就这样,两名来自德川氏的下级武士,追击叛军直入贼巢,被人堵在村子里打了整整一下午,等半夜他们的百户率兵来援,俩人非但没死,还把四十多名敌人砍死砍伤,战绩斐然。
应明都好奇俩人到底是咋打的。
别说四十头猪,就算四头猪,也能把这俩人撞个半残吧?
第三百一十二章
麻烦
猪比叛军厉害多了。
尤其是英格兰的野猪。
如果要是把俩下级武士、四个足轻换成六头野猪,整个村子的叛军与村民下场肯定比这个要惨得多。
等上杉景胜把前线情况统计完毕,再报告到应明那,情况就清晰多了。
遭遇战打得要多糊涂有多糊涂,从装备上,不论是下级武士的标准还是足轻的标准,他们的装备都非常完备;对手却是一群连像样衣裳都没有的叛军。
地形上也对他们有利,一下午三场战斗,初次交锋是六个人蹲在村子外,等叛军分完财货各自归家,这才拔刀冲了进去,若非人少,这一次就把叛军击溃了。
第二场战斗,他们在街上被四面八方赶来的叛军围住,见势不妙躲进村里最好的石头屋子,据守的战斗里没人能攻进去,一直到敌人搬来草垛引火,这才从窗户跳出去,其间一名战斗中腿部中弩箭的足轻被擒下杀死。
第三场战斗发生在村子外的树林里,叛军追进树林却被杀了几个人,恐惧让他们不敢进林,直至人多了才冲进林间,厮杀到一半,武士的援军赶到,把这伙叛军歼灭了。
在这打仗,对上杉景胜来说没有一点儿不习惯,应明交给他们的任务区域,作战半径只有一百五十里,这是他们最习惯的战斗,几乎就等于从三河到远江打一仗,在过去他们也是这样打仗的。
在这个区域里,散布着数十个叛军贼巢,如果让他们集结人马,很可能会汇聚成一支数千人的大军。
放在应明手上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但在兵多将广的景胜手上,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逐个击破、统统剿灭。
景胜的活儿干得漂亮,应明笑呵呵地给他们录功,紧跟着就把景胜叫到了衙门偏厅。
“将军打了胜仗,应某本该让将军稍事休息,大帅也是有命令的,在这挑选一片土地,由上杉卫永镇斯土,就像北亚的呼兰卫一样。”
“不过今日将军却不能休息。”
景胜的听力没问题,但汉语有问题,他自己也知道,金城不知道多少人都被他带拐了,所以尽量不吭声,只是轻轻点头。
应明展开地图,指向伦敦北方的一片山地,道:“刘汝国将军在此,操练兵马已有数月,军府刚为他送去一批辎重,他打算再次向北开战,问军府能有什么支援。”
“我想要将军北上彻底肃清残贼,这场战斗可能会持续很久,如若取胜,我可为将军向军府表功,入夷兰都指挥使司。”
上杉景胜的表情明显在听到都指挥使司这个词时有所变动,看上去有几分强忍着问道:“那将军麾下那些南蛮人,可会参战?”
南蛮人,在应明耳朵里几乎可以笼统指代一切和他们长得不一样的人。
不过在这,特指杨策麾下的西班牙人。
应明笑道:“他们不参战,他们要启程去荷兰了,西国离此终究太近,他们和我们不同,用他们打几仗也便是了,但朝廷不会给他们官职。”
“我若北征。”他问道:“几品?”
“至少都指挥佥事吧,正三品。”
说实话景胜这种问法把应明问的有点脑袋转不过来弯,他们这些海外兵将什么时候在乎过品级啊,手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刚过来时应明不过是个试千户,打下多大的土地,官职不就跟着往上走了么。
解普利之围,就成了普州参将;兵进伦敦就算大局已定,这不就是总兵官了。
在应明看来,只要夷兰两岛得到长久的和平,都指挥使司设立后,都指挥使一定是他,还能在东洋军府兼个都督,岂不快哉。
他是不知道,景胜一直在想养父谦信当年是越后卫指挥使,正三品的官职,他这后继之人总要超越养父啊。
“将军若想要品级,我有个办法。”
“待夷兰岛叛军平定,你荣受夷兰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之职,由我代你向军府提议,东征丹挪。”
应明说着指向地图上并不存在的东边,道:“这里有两国,曾与夷人为盟,早晚也是要讨伐的,其东方还有些蛮族部落。”
看着景胜的表情,应明语气颇有蛊惑意味,道:“二品不是问题。”
尽管蛊惑,但应明说的是实话,景胜要是能带兵把那三国都讨了,别说区区二品,就算被册封个爵位都没有问题。
景胜向后猛地靠了靠,拱手道:“北征南蛮人,我去;将军,能否派人至日本地方,准我再募万人?”
“再募万人?他们可赶不上北征啊。”
“北征不用他们,东征用。”
这一句东征用,把应明高兴得够呛,鼓掌道:“放心,你这便挑选能吏亲信,三十人吧,我派船派人,带回东洋军府,向大帅请下一份募兵令,准他们去日本地方募兵。”
“既然如此,我愿意去。”景胜看着地图道:“这场仗的时间会很长,我希望将军能不催促我进兵,南蛮叛军,与一揆无异,人多便不能精诚团结;大势在我,待能攻取故地,我会据河以守,一城一地的和他们争夺。”
“如此甚好!”
应明站起身来让人上酒,对景胜道:“将军北征,一应辎重物资皆由应某负责,你后方粮道不必担心,只需全管作战便是。”
其实这一下,给应明解决了两个麻烦。
眼下应明眼中最大的两个麻烦。
麻烦跟德雷克、跟苏格兰、跟叛军都没有关系,他们称不上麻烦,实际上应明眼中最大的麻烦就是杨策、刘汝国,以及新来的上杉景胜。
杨策出征,是打到哪儿、杀到哪儿、抢到哪儿,跟汤显祖想要在夷兰两岛大治的思想相左,杨策打过的地方再想治理非常难。
如今他要去荷兰,应明就差自己去送了。
刘汝国和上杉景胜,对地方的破坏力稍弱,但他们两个人的所求则是对立的。
刘汝国想要的,是把打下的土地依照大明惯例,设官员管理,而且还要让跟随他的百姓有参与科举的权力,哪怕就在伦敦搞乡试呢,也要掌握权力的人来自百姓。
上杉景胜就不一样了,他求的是像这片土地过去的贵族一样,统治一片封地,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让这俩人一起,在应明眼中是最大的麻烦,比什么德雷克破坏力大多了。
如今好办了,上杉景胜去北边打仗,打完仗接着渡海去东边,到时候打下来的土地一多半给他当封地都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