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队
《伦敦记》的演出非常成功,人们惊讶于来自大明伦敦知府汤显祖创造的艺术形式。
在过去演出的戏剧基础之上,有了更多演的成分以及音乐,尤其重要的是为照顾百姓,除几名大明演员外,所有人使用英语,更便于百姓理解。
不过同样也有场次使用汉语,观众付出一样的票价,在汉语场次中能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比如说冷饮、啤酒、水果,还能和英格兰如今真正的掌权者坐在一起。
当贵族阶层与教会力量被扫除,来自大明的汉文化摧枯拉朽地席卷岛屿已是板上钉钉。
谁也挡不住了。
北方边境的刘汝国,也如愿以偿地得到能够武装部队的大批军火。
包括四门镇朔将军、十二门佛朗机、六十门虎蹲炮,三百支铁炮与五百杆南洋造以及供这些军火打上一场大仗的千斤火药。
军用物资中混入了奇怪的东西,铁炮。
这些铁炮来自驻扎在亚洲西部沿岸的日本部队,说实话这些年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除少数几个诸侯依旧有能力领兵,大部分首领在武士难得的平静中得到善终。
还有一部分首领在上了岁数得病后交出兵权,在北亚带部分家臣属兵分得田地做了大地主。
即使成为农夫,他们依然因忠心从征而得到保留武备的权力,只不过像铁炮、甚至是部分诸侯携带的国崩就没有必要保留了。
而此次英女王入东洋,也让东洋军府大臣倍感欣慰,又向应明再度增兵,便将许多没老到可以养老、尚能一战的日朝部队送入英格兰。
一方面是为做援军,另一方面是为避免日朝部队在东洋军府继续增加影响。
说起来诸如上杉景胜之辈,在东洋数年都算镇守有功,可陈沐不想给他们升官,随其想要封地或归国的愿望愈加强烈,送出门打仗自然也是应有之意。
此次支援应明的,便是日朝联军的先头部队,由上杉景胜所率四千步军,登陆南安普敦。
他们登陆时应明专程去港口接了,说实话……这帮人真的是大变样了。
应明来的时候,有一支船队已经继续往欧罗巴走了,运兵的不是军舰,统统是乘坐李禹西送货福船过来的。
近海停泊着十几艘大福船,数十艘运兵小桨船一拨一拨地将士兵往返运送,海滩上黑压压的士兵正在扎帐,沙滩上堆放着成箱的军事辎重。
当海螺号被起起伏伏地吹响,不论是扎帐的还是休息的,所有士兵就近披挂装备,在帐前依所属部队站成方阵等待检阅。
上杉景胜是他们的直属长官,但调至英格兰,应明就成为所有军官的顶头上司。
宗藩军的特点就是位卑权重,谦信在路上喝酒喝死,从征好歹算个工伤,接班的景胜领受卫镇抚的官职,后来常驻金城被编入金城右卫。
从官职上来说只是个从五品,但在金城很受知县吴中行信赖。
因为他们文武不分家,被当作继承人培养的人物以前在老家不但掌军而且还能管民,正是吴中行需要的好手。
景胜在金城五年,起初干的是卫所事,第二年就兼主簿,成了县城第三把手,后来还当了三年练兵佥事。
当时正值吴中行北征黑脚之后,黑脚人给金城送去了大量奴隶,吴中行自其中摘选强壮之辈编为保甲,都由景胜训练。
金城保甲到现在军纪都非常好,只不过就是汉语不太好,因为这帮人汉语全是景胜教的。
知县吴中行曾向东洋军府表达过担忧,认为以后金城会出现方言。
应明过去也是见识过日本部队的,各路诸侯的兵往那一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入眼到处是旗子,现在可好,那些旗子基本上都不见了。
如今景胜这已经登陆的千余部队,仅有百余人背插小旗,看上去整洁多了,也容易认。
军旗,是战场上用来分辨敌我、番号的东西,过去他们的背旗多,多到需要人手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分封混战带来轻整体、重局部、小规模等特点决定的。
武士、足轻,装备口粮自备,一名千石武士麾下十二名足轻装备各不相同,有的有甲、有的无甲;有的有阵笠、有的没阵笠。
打起来如何区分敌我、区分统属?
统一国家是不需要那么多旗子的,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前,平氏统治时所有人都用红旗,源氏与之对抗因而用白旗,两个阵营,红白两色就够了。
但进入战国时代,自然不够用。
这名武士也没有资财为所有人配置统一的铠甲与装备,但他能让每个人准备一块布。
人人一面军旗非但不费钱,而且还是最省钱的方法。
现在就不一样了,应明眼前的这支部队,装备还是那个样子,由于当年从征皆为各个家族抽调之精锐,哪怕是足轻也有像样的铁甲和铁阵笠,几乎除了头盔,跟武士在装备上不差什么。
所有人的盔甲全部在胸口后背加了勇字铁牌,编制亦被统一为小旗有靠旗、总旗有盔旗,除此之外只有传令兵背旗。
不仅盔甲统一、他们也头一次穿上了统一布料与颜色的兵服,是由东洋军府批下布料,由景胜差人制作。
倒不是为避免他们打仗时穿不惯,主要还是赵士桢懒得记录了,头一次是由军府制作制式兵服两万套,结果北亚保甲兵能穿,景胜的兵普遍反应兵服做大了不合身。
没办法,北方的兵服较厚实,智利那边的兵用穿不上,陈沐只好再收上来,打包送去西班牙,也不知道如今卖出去没有。
反正后来是又由军府直接给景胜批的布料,让他们自己做了,这人也挺实诚,做好兵服剩的布料还全上交回去。
挺懂事一人。
他们也确实省布料,不用做军鞋,缝个足袋穿草鞋,足轻们自己都编得挺利索。
如今这会,应明瞧见的就是一群穿着扎甲,光着脚丫列队的士兵,他们刚从船上下来没多大会儿,足袋和草鞋都挂在腰上,整备自己的装备,照景胜的话说,这些赤足队已经准备好投入战斗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
伦敦以西的方圆三百里的辽阔大地村村起战火。
为了让汤显祖的戏剧队能随处表演,短短一月之间,上杉景胜四处出击,打出了难以言喻的威名。
应明给他的部队做了一次简短的分析,最终认为上杉景胜暂时还不适合被派往北方与苏格兰军团作战,命其根据情报,在伦敦府与普利县之间剿匪。
他这四千人被称作上杉卫军,这是一支没有战场支援力量的轻步兵。
由于是整编而成的部队,士兵成分非常好,即使是足轻也早在日本列岛经历过战斗厮杀,后来在金城成为职业士兵好几年。
更有大量战技娴熟的武士。
但问题同样不少,第一没有火炮、第二没有骑兵、第三是火枪很少,与弓箭手混编才能勉强达到三成比例。
这导致他们的地位非常尴尬,拿去镇压剿匪,有点屈才。
拿去跟北方叛军、苏格兰军团硬拼,战报传回军府应明又怕死伤惨重让陈沐觉得他智商低。
战绩再娴熟,缺少火枪、没有火炮的部队,只能在小规模战斗里捡便宜,大规模硬仗太吃亏了,更别说他们的主要兵器还是长矛和刀。
十几个铁罐头骑着夏尔马冲进来,就能接连碾压冲散几个百人队全身而退。
一样是全身披挂,应明认为在冲击力、防护能力上,铁罐头的冲击力确实天下无双,北洋骑兵也差上一筹。
这个东西应明是承认的,他自己率领骑兵交战时见到敌军骑士搞集群突击,都会带人撤退避让。
毕竟装备造价都不一样,谁吃饱撑的拿T-34一对一找虎式单挑啊。
北洋骑兵从来不强调个人勇武,在战斗中也极力避免骑兵彰显个人勇武的行为,也正因如此,才让武装到牙齿、对他们有威胁的骑士总吃瘪。
因为这帮贵族在应明看来就是俩极端。
要么怂的不行甚至厌战,就像早前普利围城时出征就带一支箭、在城下拿长弓射出去就骑马回家的那种。
要么猛的不行不畏生死,凭马重加厚两军对阵初初接战就撕开缺口猛冲,什么都不怕。
而且毕竟在部队中这种玩意属于少数,真被单对单逮住了算运气不好。
可搁在上杉景胜的赤足队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的刀、矛都无法对骑士造成伤害,那些玩意对布面铁甲都得砍刺半天碰运气,更别说防护部位更加全面的铁王八了。
但在剿匪战斗中,景胜赤足队几乎等于无敌。
北方叛军好歹还有苏格兰明晃晃、法兰西暗搓搓的提供支援。
南方叛军跟他们比起来惨多了,就是一群傻乎乎的农夫跟着坏极了的贵族起兵,而且贵族连兵器铠甲都无法给他们配齐。
说是剿匪,一点都不夸张。
虽说赤足队在体格上矮小了些、也瘦弱了些,但兵器、战术、胆量、素养都要比叛军强大太多。
剿匪半月,送到伦敦的战报厚厚一叠,让应明觉得自己手下是一群神仙。
俩德川氏出身的低级武士脱离百人队说要出去打猎,带了四个足轻,其实是想去附近村子趁机抢劫弄点财物。
六个人闷头进村,谁知道运气不好,就在半个时辰前盯上的这村子刚有一伙叛军进村抢劫,被人捷足先登。
俩人顿时火冒三丈拔刀就追,他妈的同行是冤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