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56

  摩托车最核心的部位就是发动机,现在发动机便宜量又足,只要自己再购买车身零部件,就能够装配组装起来。因此,据不完全统计,在苏吴省1994年下半年就冒出了不下60家的小型整车企业。因此,1995年全国不完全统计摩托车产量必将突破1000万台,但1994年整车销量在500万台左右,1995年再怎么赶也不会突破1000万台大关。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供过于求,摩托车市场将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整车厂坐在家门口等着经销商上门排队提车的美好景象一去不复返。中国摩托车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拐点已经出现,1995年将会是激烈拼杀的一年。放眼全国,从1995年开始,大大小小几百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必将要淘汰绝大多数,形成极少数巨头垄断局面。
  虽然从数据预测上即将迎来大逃杀的局面,但在眼下摩托车市场丰厚利润的趋势下,全国各地还是红了眼一窝蜂杀入这个市场。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反正到时死的不会只是我一个人。在这样心态下,中国摩托车市场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诸侯割据一方相互混战。
  华夏厂以踏板车为支点撬动整车领域的做法,自然得到了国内大厂商的关注。看到踏板车热销,以嘉陵、建设为代表的巨头也准备大规模进入这个细分市场,他们再次向外资合作伙伴请求技术支持。
  感谢他们僵化的机制,待他们真正实现新产品投产估计也是一年后的事情,华夏厂拥有近一年的时间来应战。
  但华夏厂还有另外的竞争对手,就是通过走私入境组装踏板车的各类企业,它们通过从台湾采购零部件走私入境,把光阳、三阳等品牌踏板车改头换面贴牌在国内销售。像新成立的珠峰摩托就是个中翘楚,他们贴牌生产的踏板车基本就是原装进口,通过偷逃税款大发其财。但华夏厂还是跟其错开了竞争,因为定价不同,华夏品牌踏板车便宜了将近40%,依靠性价比优势并不怕直接竞争。
  年后伴随通货膨胀导致国家再次整体加工资,华夏厂招人开出的月工资也达到了640元,加班费奖金另算。相比国家干部到手的580元,进厂工作还是挣得更多一些。前两年掀起的下海狂潮中,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吃皇粮挣到的钱太少,不少干部耐不住清贫直接下海折腾去了。
  现在华夏品牌已经属于全国知名,给出的待遇又好,因此在招人方面更加倾向于招收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或者高学历的毕业生。全厂过千员工中,基本实现了初中毕业以上水平,大专生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加。本科生也来了不少,大多都充实进研发队伍之中。
  韩皓把每年销售额的7%拿出来充当研发经费,如此比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国内同行的10倍。将来发展顺利的话,研发经费将会占到销售收入的10%,达到国际一流企业标准。
  只有不断研发,才能赶上国际领先企业,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再跟低端企业们一起厮杀。现在国内的90CC发动机市场就是如此,太多的企业以同质化产品在一起竞争,最终的结果只有把发动机当废铁卖,利润一减再减。
  在90CC发动机崩盘迹象显露时,韩皓就要求公司开始研发100CC、110CC的发动机,通过提高技术难度错开激烈竞争的红海,进入蓝海领域创新。
  年后,华夏品牌推出的100CC、110CC发动机,以及仿制的GS125CC发动机相继通过验收,取得了生产许可。
  100CC、110CC发动机将会成为华夏品牌的今年的主打品牌,在别人还在90CC发动机上拼得两败俱伤之时,华夏厂又跳级上了一个台阶,生产出市场紧缺的新产品。
  GS125链条发动机仿制成功,表明华夏厂瞄准男性市场的骑跨式摩托车开始进入试生产的准备阶段。一切顺利的话,6月份就可以有首批产品投放市场,仿铃木王的造型相信销量不会太差。
  对锡北厂的生产线改造即将完毕,采用CKD模式运送整车散件进行组装,还有半个月就能落地第一批车辆。锡北厂的产品将会主要供应苏吴省及北方地区,现在苏吴省的销售网络铺设很快,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全省覆盖的网络。到时车辆一落地,就能源源不断发往省内的经销商。
  南方重镇南粤省的销售网络也一帆风顺进行,韩皓定下的第一批省份浙海、苏吴、南粤三省目标尘埃落定。接下来是第二批目标省份,例如齐鲁、豫南、豫北、安淮、鄂北、湘南、赣西省等中部次发达省份,铺设经销商网络是韩皓工作的重心之一。他的目标就是在中国每一个县都能找到华夏品牌的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点,达不到也至少要覆盖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县和乡镇。
  得益于每晚黄金时段在央视做的广告,华夏品牌摩托车的知名度范围覆盖很广,招募经销商时节省了很大力气,许多都是他们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例如进入齐鲁省,华夏厂就在当地省台黄金时段和省内报纸上刊登招募经销商的广告,通过一一筛选招募经销商。每进入一个省,华夏厂都能收到一笔不菲的保证金。这些保证金为华夏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搞得账户上沉淀了大笔资金。
  对核心供应商的管理华夏厂也越发严格,摩托车由一个个零件组成,只要一个零件不合格,那么整车的质量就肯定上不去。因此在一些关键部件,例如活塞环、车架、刹车系统等,都加大入股力度,要求供应商引进先进技术改造生产线,提高标准化水平,保证零件高质量。甚至还派出技术人员到零件厂商进行技术指导,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大家同心协力一起把零部件水平搞上去。
  在手头工作完结时,韩皓带领公司的骨干一行10人,大家一起出国考察。此次目的有二,一是看看发达国家的工厂水平如何,大家到国外见见世面。二是带着重要任务,就是看看能否跟国外厂家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一款全新的摩托车。
  如果说之前华夏厂的摩托车都是仿制光阳和铃木,那么现在韩皓准备完全自主研发一款摩托车。不是仿制,而是从零开始摸索,生产出全新有知识产权的车型。
  这个车型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华夏厂希望引进国外一整套的设计开发流程,弄清楚到底一辆摩托车是如何设计开发出来,从而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开发团队。
  韩皓不希望只做模仿者,而是要开始自己的独创作品。仿制在业内都叫逆向开发,就是你只是把别人的成品拷贝复制生产,到底为何这个零件要这样,为何整个车型如此设计,都处于一无所知状态。
  如果自己独创开发,业内就叫正向开发,从零开始一步步构思设计,从而得出自己的产品。
  因此,除了引进先进的设计开发计算机设备,还需要为自己工厂培养出一个初步独立开发的团队。
  这其实就是韩皓出国考察的最大目的。
  为此,考察团的第一站来到了日A本。
第五十九章
东瀛见闻
  踏上日A本,韩皓发现脚下的土地跟自己想象中有很大不同,街道上一尘不染,人们间彬彬有礼,整个社会运行得井井有条。
  身为亚洲最早提出脱亚入欧的国家,日A本工业化基础已经超过百年,跟正准备全面融入世界的中国相比,好比成年的大人跟小孩般差距巨大。
  “小日A本搞经济还真有一套,这新干线可比咱们国家绿皮车强多了!”
  在飞速奔驰的新干线上,连一向板着脸的苗振华都忍不住夸赞东瀛邻居的技术厉害。
  “咱们国家就是自己瞎折腾太久,现在终于统一思想齐心向前看,我觉得咱们埋头发展几十年,迟早有一天追上小日A本的发展步伐。”
  余航手上翻看着一本美国人描写日A本的书籍《菊与刀》插话道。
  “当初到首都天京,觉得这就是心目中的大都市,但在东京上空透过飞机窗口才发现山外有山。地下连绵不绝的城市群,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这才是发达国家大都市的霸气。古人常说坐井观天,要不是这次走出国门亲眼看看世界,真有一种夜郎自大的观感。”
  郑南一番话说出了一行人的心声。
  对日A本,大家是从小听到大,估计许多国人第一个认识的外国名字,就是小日A本。影视剧中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日A本鬼子,在中国国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一向来领先世界的中国,在一百年前被自己的学生揍得鼻青脸肿,差点面临亡国灭种之险。这种民族间的仇恨,要想化解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更何况,日A本在二战战败后,已经成为美国在东亚的看门狗,时刻警惕监视着中国的重新崛起。被美国阉割了的日A本,只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期待用经济占领世界后来挣脱美国套在自己脖子上的项圈。
  所以无论中国人,还是日A本人,在谈及政治历史问题时,总是无法达成一致。多年来,一直都是政冷经热的局面。政治上交流冷淡,但经济上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使得两国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从中国现在摩托车市场合资对象几乎一水的日资四大品牌就能一叶知秋,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让日企们纷纷进入中国赚取大量利润。
  “落后就要挨打,实力才能赢得尊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咱们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刚起步,大家继续奋斗吧。”
  出了国门,韩皓心中的一点骄傲自满也随风而去,华夏摩托在国内取得的成绩放在国际上一点都不够看。从日系四大厂商的反应就能知道,对来自中国某个乡镇企业想申请合作研发摩托车型的建议,他们纷纷表达了婉拒。理由无一不是在中国已经有了合作伙伴,现在暂不考虑新的合作方。
  华夏厂提出的建议连日系四大厂商的管理层桌面都没有到,就已经被下面的经理驳回。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精明的日A本人怎会不知道。因此,就算和中国摩托车企业合资时,提供的都只是成熟车型的图纸技术,对于新车型研发流程根本没有提供合作机会。连正宗的合作伙伴都无法享受的待遇,华夏厂贸然前来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此次出国考察韩皓拜托了天京的朋友牵线搭桥,由驻日使馆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日方企业,由于华夏厂只是中国一家新兴起的乡镇企业,没有政府背景,因此日方对韩皓的来访并未太过重视。技术合作是不可能,参观工厂也需要在公众开放日跟团进去,简而言之就是把华夏厂一帮人当成是普通的中国游客。
  看了日程安排,华夏厂一行人只能赶在铃木厂开放日参观,因此便坐上新干线赶往铃木总部静冈县滨松市。日A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所以静冈县相当于静冈省。
  “富士山!”
  新干线经过富士山下,许多游客都拿出相机纷纷透过车窗拍照。从东京到静冈,新干线只需要一个多小时。250多公里的时速,又快又稳,新干线真是大和民族的一大骄傲。韩皓心想国内60公里时速的铁路,将来要是换成像新干线这样的高铁该是多好的事情。
  使馆的工作人员给韩皓推荐了一个华人导游当向导,由他带团参观旅行。导游姓张,来日A本已经将近6年时间,先是留学后来就留在当地工作生活。现在来自中国的旅行团、考察团众多,许多留日的华人都改行当了导游。精通汉语、日语,熟悉东瀛文化的导游很受欢迎,而且中国人往往回去前都会大肆采购,带团的导游收入颇丰。
  “韩老板,还有十多分钟我们就到滨松站,到时会有车来接我们到酒店休息。我想问下你们晚上要安排什么节目活动吗?”
  国内许多团体都会在晚上出去体验日式文化,例如艺妓表演、集体泡温泉这类节目,因此导游特地询问道。
  “不了,我们旅途奔波,好好休息准备明天的参观。”
  韩皓一心想着明天参观工厂的事情,对其他额外活动一口拒绝。
  此时,铃木公司的掌门人铃木修也接到了来自中国的电话。铃木修是上门女婿,他娶了铃木创始人的孙女得以接班庞大的铃木集团。铃木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在他一手推动之下进行,此外他还力主进入了印度市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略家。
  电话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国安打来,李国安作为随行记者,曾跟随多支国内官方汽车工业代表团赴日考察,之后铃木大举进军中国,在铃木与中国的互动中,他和铃木修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友谊。
  韩皓带团赴日,就是经过他的帮忙牵线,由于华夏厂的行程比较急,所以他便拜托了驻日使馆的朋友帮忙接待安排。到了东京,韩皓出于礼仪告诉了李国安自己的行程,感谢他的帮忙。得知使馆的工作人员安排了前去铃木工厂参观,他便抽空打了私人电话给铃木修。
  李国安作为中国官方的高级记者,能得知许多一手消息,看待问题也站在高处自有心得。因此铃木修重视跟他的私人关系,从秘书口中得知了李国安来电,便找来翻译听听他有何指教。
  “铃木桑,韩皓君是我们中国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代表,他视野思维都非同一般。明天他就要去参观你们工厂,希望你能派人多多指点。”
  铃木修已经65岁,所以李国定依照日本人称呼用上了敬语。韩皓作为国内年轻一代的企业家,身上有着一种大将之风,对经营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李国定不由心存提携之意。按理说,像韩皓这样年纪轻轻便成功的人,许多都会忍不住年少轻狂。但韩皓却心怀若谷,沉稳低调,表现出完全不符合年纪的成熟。
  “国安君,感谢你的来电,对来自中国的朋友我一向是热情欢迎。能让你亲自打来电话,我倒很有兴趣见一见你们国家的青年才俊表现如何。还有,我们也很久没有见面喝酒了,有时间你来日A本我来好好招待你。”
  政冷经热,铃木集团在铃木修的带领下进入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就。无论是摩托车,还是微型车,铃木在中国都是响当当的牌子。
  “会长,您真要会见那个没什么名声的中国人吗?他的企业刚才我让人打电话到中国了解下,并不是很出名,属于刚起步的阶段。而且明晚你还有跟议员的约会,我觉得……”
  挂了电话后,得知铃木修要亲自会面中国人,他的贴身秘书向其进言道。
  “藤原君,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国安君的朋友,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我的朋友。还有像你这样轻视中国,看不起中国人,其实是非常愚蠢的思想。中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本质上他们跟我们大和民族一样,属于非常优秀的民族。中国在世界上领先了几千年时间,只是近一百年落后,但我相信他们迟早会再次迎头赶上。看问题不要着眼当下,而是要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思考,一个领先了几千年的民族,会就这样一蹶不振吗?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说明华人文化圈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我看来中国迟早会成为我们可怕的竞争对手。无法确定的是,这段时间到底会需要多少年?”
  铃木修难得把自己对中国的看法说出来,看在秘书跟随了自己二十年的份上,他不得不指点一番。
  “会长,既然中国迟早要成为我们的对手,为何我们还要到那里投资,给他们先进的技术?”
  一方面知道中国人会成为对手,另一方面又提供技术武装他们,秘书有些想不明白。
  “我们不去,欧美人会去;我们不给,欧美人会给。何况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如果你不参与进去就容易被主流经济边缘化。相比中国人,现在欧美国家才是我们大和民族最大的竞争对手。就像鲜美的河豚一样,明知道有毒,但我们国民依旧前赴后继品尝,就因为无法拒绝它的美味。拿下中国市场,我们才能抗衡欧美国家,不然依靠我们狭隘的国土无法提供足够的消费能力,我们就不能升级我们的技术。我这一代人对比中国同龄人还是处于领先位置,明天正好我有机会瞧瞧中国下一代的青年才俊到底有何不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通过一路辗转联系,电话终于打到了韩皓房间,铃木公司正式邀请华夏厂的代表团参观访问,这还真出乎了他的意料。
第六十章
参观铃木
  次日一早,韩皓一行人来到铃木总部前,发现鲜艳的五星红旗正高高飘扬在空中,日方为表示尊重特意升起了中国国旗欢迎客人到来。
  能在异国他乡见到五星红旗,华夏厂一行人都心情澎湃,连韩皓也不能例外,眼泪差点夺眶而出。出了国,才知道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依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韩总,感谢你为咱们中国人争了光!日A本人能升起五星红旗迎接客人,我在日A本待那么多年就见过一两次,接待的都是国内政府官员。想不到你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也能享受如此殊荣,而且还是铃木大公司,真是厉害。”
  由于日方邀请突然,导游张超便客串了翻译一职。看到铃木公司特意为华夏厂考察团升起了国旗,张超不由动容说道。
  “韩皓君,初次见面,请多多指教!”
  铃木修派出了贴身秘书藤原三郎出面接待韩皓一行人。
  “您好,感谢铃木公司特意为我们准备的一切,尤其五星红旗我很喜欢。”
  韩皓入乡随俗,依照日方礼仪鞠躬30度表示了感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